呼唤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3:51
呼唤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
  ——读07年、08年《高考作文精选与点评》后的思考
  作者/来源:上师大附中 丁蕾
  作文要“文质相副”,这个说法,古已有之。今天,“文质兼美”仍然是我们评价优秀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考场作文是对学生思维水平、情感质量和写作能力的一项严峻考验,在考场上能自如地抒写真情、真知、真事,方能显示学生的真我。
  细读2007年和2008年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写的《高考作文精选与点评》,可以直观地看到高考考场上学生们的写作状况。对07年《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个命题,编者希望考生“面对纷繁多变的大千世界,取其一点,立足‘跨坎’,或记叙或阐发”,“重在测试考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思考力”;08年的编者语中肯綮,指出“当考生在理性上把最高级的褒义词用在那些可敬的陌生人身上时,当高调的价值观响彻他们的作文时,我们依然发现了其中感情的缺乏、用词的空洞以及表达手法上的矫揉造作。”这两段话语是可以互为应答的。考场作文要求学生写出真感情,真思考,真个性,可是在考场上,学生们由于种种限制,出于对考试分数的“敬畏”,他们的表现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
  07年的《精选与点评》,选取了九十三篇秋考和春考作文样卷,“所选以优秀和比较优秀的作文为主”;08年则选了各类作文八十七篇,其中A、B两类占六十二篇。其中呈现出考场作文中的某些共性,颇值得回味深思。
  一、总—分—总,三段式的结构
  有近五十篇作文选择了三段式的结构模式。例如:
  1、“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铸就我们通往下一条大道的勇气,才能赋予我们前行的资格。——必须跨过这道坎,我们才能证明我们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才能肯定自己。”
  2、“必须跨过这道沟通的坎。——必须跨过这道文化的坎。——必须跨过这道理解的坎。”
  3、“探索之路不平坦,跨过这道坎,才能有所成就。——人生之路不平坦,跨过这道坎,生命才有亮点。——心灵之路更是几多曲折,跨过这道坎,才拥有心灵世界的美好。”
  4、“必须跨过诱惑之坎,我们的心才能够淡定,才能够面对名利的诱惑不为所动。——必须跨过诱惑之坎,我们的心才能够淡定,才能抛下名利的诱惑给予的负担。——必须跨过诱惑之坎,我们的心才能够淡定,才能为国家甚至世界作出贡献。”
  5、“他们的底子,是由文化做的。——他们的手,总涌动着‘变’的激情。——他们的心胸与精神品格,总是那么超然又富足。”
  6、“他们的乐章,凝重而真挚。——他们的乐章,低沉却灵动。——他们的乐章,浅如清溪。”
  7、“行道树总是那般死寂。——庭院树总是安静的。——悬崖树总是顽强的。”
  8、“他,犹如一块通灵宝玉。——他,犹如山间的一颗小石。——他,犹如海中的一座礁石。”
  9、“他们默默奉献。——他们精益求精。——他们灵活多变。”
  10、“他们是一抹绿。——他们是一抹白。——他们是一抹蓝。”
  这样的结构模式往往是以一些精炼的句子(通常是三句)领起一到两个段落,构成全文的核心内容。最大的好处是结构清晰,条块分明,能从多个角度展现物态,或者抒发情感,或者揭示道理。比如例1、例5,能从结构中看到思想的推进,展示思考的深度。但是,如果不注重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话,这样的模式就显得呆板凝滞了,而且导致从形式到内容的简单罗列,暴露出思想的单一。例如:“关注他们,让我们排开误解。——关注他们,让我们更加顽强。——关注他们,让我们共同筑就美好的明天。”这个三段模式的前两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跨过精神空虚这道坎,让我们在文学殿堂里感悟生命的酸与涩,从而拥抱无限无垠的精神世界。——跨过精神空虚这道坎,让我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洗涤心灵的尘埃,迎接一切苦难和幸福。——跨过精神空虚这道坎,让人性在荆棘中闪光。”“文学”难道不属于“艺术”的范畴吗?这两层与第三层“人性”又不在一个统一的话语系统中,可见考生并没有考虑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首尾部分的整句
  又有五十多篇作文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部分设计了或排比、或对偶的一组整句。例如:
  1、“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迈动生命世界前进的步伐。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让所有生命在和谐相处中释放活力。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让希望和爱的花朵开满每个人的心中,点亮生命的光芒。
  必须跨过这道坎,去认识,去热爱,去延续伟大的生命!”
  2、“小溪在山谷中间奔流,总有碎石、枯枝阻挡它的步伐,但它明白: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到达远方的大海;沧海桑田中的一个蚌,被沙砾磨伤了‘皮肤’,但它明白: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成为不寻常的生命,发出熠熠的珍珠的光辉。”
  3、“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守的代名词;他们是历史中高标独树,清洁晶香的诗魂;他们是山水田园之上高高飞翔的自由之鸟……”
  4、“庄子持杆不顾曳尾于途,苏武用至情睥睨美酒佳肴,屈原用死亡反抗命运与圭皋……穿越时空,我们见证了他们的英雄史诗,他们是谁?他们是坚守自我精神家园的人们!”
  在文章首尾这样的醒目位置使用排比或对偶的整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排比,显示出一种磅礴大气,而且显得富有文采,但空洞无序的语句排列,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例如例4,语言表达本就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三个排比句并没有揭示这三个历史人物的精神特征,所以,纯粹为了排比而排比,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另外,设置“题记”、“卷首语”、分章节,列小标题等等写作的样式也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文”上,学生们大做功夫,形式繁多。那么,“质”又如何呢?
  事实上,在学生们大大小小的各类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文章缺乏真情实感,甚至有生编硬造的斧凿痕迹;文章的切入点大而无当,将主题拔高上升到历史文化、国家社会、地球村全人类,是学生主题立意的终极目标;而就事论事,“穿靴戴帽”式的套题,例而不证之类的做法也显示了思想的贫乏。另外,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高三学生对于叙述性文体疏远了;正确地遣词造句和规范地书写汉字的能力也还值得担忧。
  “呼唤”,意味着渴望!意味着缺失!考场作文中,存在“文”胜于“质”的弊病!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形式可以速成,而内涵的养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在“质”的方面有所不足,就用“文”来弥补平衡。这是很多考生对付考场作文的一种策略。遗憾的是,有时确实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高考中作文的分值比例很高,所以学生们都重视作文写作,教师们也重视作文写作的教学指导。在某些作文指导中,常常能看到所谓“三段式”、“五段式”、“三层五段法”、“三层七段法”、“拟题法”、“结构法”等等写作套路,市售的“写作素材大全”也热卖热销。考生出于“求稳”的保守心理,就会套用固定的作文版式,把作文写成千篇一律的样板式作文。作为教师都应该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形式变成桎梏的时候,思想必定受到约束,那么,作文怎么能表现独特的思想呢?更不用说表现个性了。教学生从“无格”到“有格”,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能从“入格”到“出格”,这不正是“文无定法”的精神吗?
  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恐怕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失去了“脚踏黄土,仰望星空”的生活环境,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的生活和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很多从自然中习得知识、获得感动的机会,甚至失去了“人不轻狂枉少年”的个性勇气。虽然人生的很多经历并不一定要亲身获得,而可以通过阅读等手段来间接获得,但是,现今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值得担忧。因此,借用现成的思想,再用简便易行的模式作为外壳,就成了作文的一个常用方式。甚至借鉴得得当与否,化用得巧妙与否就代表了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好比酿酒,可是不去从原料的占有挑选,酿造的工艺风格,窖藏的博大悠久上下功夫,却更在意诸如勾兑、添加之类这些皮毛的技巧,做出的作文能不满纸空洞无味,通篇“正确的废话”吗?
  如果,重“文”轻“质”、重形式轻内涵的风气蔓延,那么,考场作文的命运就很令人担忧了。高考是有社会导向作用的,它的作用不仅在于考察和选拔,而且对中学生的作文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场考试甚至会在一代人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呼唤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主要的声音应该发自于考场作文的指导者和评价者。
  指导者要有作文教学的正确理念和适当方法。文学即人学,文如其人,同样的,作文如做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从学生第一次开口表达一个意见开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话,说真话,说正确的真话。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可信赖的师生关系,创设宽容接纳的环境,并且教师要教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怎么足够呢?教师得有一条清澈流动的河,水量充沛,吐故纳新!本着作文如做人的理念和精神,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学识的正直的人。
  其次,学生说什么?怎么说?这就需要教师有适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模仿,观察,阅读,质疑,思考。教师要建立一个科学长效的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的能力,甚至是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也要研究考试,摸索出一套合适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上,教师不仅要作一个研究者,也要作一个实践者;是一个思想者,也是一个批评者。
  只有神形兼备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教师不但要重“形”,更要重“神”。虽说作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但是老师一定会给学生以影响,而且,我们的学生中能成为作家的终是少数,所以要坚信,作文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习惯乃至个性品格的养成都有作用。
  另一个有力的声音应该来自于考场作文的命题者和阅卷者。上海卷的命题原则是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或是材料话题作文,或是命题作文,均采用不限文体(不能写成诗歌)、字数在800以上的要求,主题有的是引导考生对生活关注和思考,如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2005年文化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材料话题作文;有的引导考生关注自己和周围的人际乃至整个生存环境的现状,如2000年的《回声的启示》、2003年的以“杂”为话题的作文、2004年的以“忙”为话题的作文、2008年的《他们》;还有引发考生对文化思索的,如2001年的对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的材料话题作文;以及引发考生大气脱俗地思考历史、现实、未来,自然、宇宙、人生的,如2002年的以“面对大海”为话题的作文。这些题目都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充满热情地面对生活,关注自己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小到家庭、学校,大到社会、自然,乃至无限的历史和宇宙,这些都是有益的。
  阅卷者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下一届乃至下几届学生的作文。近几年来,教育考试院面向社会的作文阅卷反馈向一届又一届应考的教师和学生宣告,“思想”、“真我”、“朴实”、“规范”、“创新”正在成为考场作文写作的关键词。
  希望更多文质兼美的作文出现在考场上。翻开《中国文学批评史》,自从文学产生,只要文学在发展中有一点缺点,自然就会有人看到而指出、纠正;同时,也只要文学在社会中发生了一些作用或影响,也自然会有人肯定它的成绩和作用。而中国的文学,也一直在“文”与“质”的均衡发展中,走向繁荣。确实,每一个作文的人,都应该“负责任地写作”。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邵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原文网址: http://wenxin.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9-05/27/2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