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林业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7:01

大扁杏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凌源市乌兰白镇


 一、基本情况(一)所在乡镇的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乌兰白镇位于凌源市区17公里,东与喀左县毗邻,辖8个行政村,3650户,13500人,306国道从镇内穿过,交通便利。2、地形地势该镇处于辽西丘陵区,地处燕山山脉东西构造带与努鲁儿虎山东北向构造带的复合带上,平均海拔400米,土壤以褐土为主,丘陵以石灰岩为主。3、面积、河流全镇总面积12750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8500亩,耕地21400亩,森林覆被率47%,大凌河西干流自西向东穿过6个行政村,镇内河段12公里,年均径流量16451平方米,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4、气候乌兰白镇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480?L,年均蒸发量1180?L,干旱指数1.26,多年平均风速2.61m/s,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145天,全年日照时数2844.8小时,年积温3818℃,相对湿度51%。5、自然资源概况辖区内矿产有石灰石、锰、莹石等矿产,但由于贮量较小,未形成开采规模,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二)建设基地的基本情况乌兰白镇根据本地实际,把经济林作为我镇主导产业来发展。特别是97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科技兴林示范乡”以后,该镇大扁杏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镇里领导重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扶持。镇林业站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先后培训嫁接人员150人,剪枝人员86人,并形成了扁杏嫁接、栽植、修剪、防虫防病,水肥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以科技引路,以典型示范带头。现在全县建立6个科技示范基地,1800亩,8个典型户,建设万株以上扁杏园7个,双万株以上扁杏园2个,获得大扁杏发展省特模1个人,市级特模、劳模各1人。在基地和典型的带动下,全镇大扁杏累计已发展到12000亩,110万株,户均3亩,人均0.8亩。2004年,乌兰白镇由中国经济林协会仁用杏专业委员会授予“大扁杏发展全国第一镇”称号,并颁发了牌匾。二、基地建设成效(一)经济成效:乌兰白蒙语指红土梁之意,属于辽西干旱少雨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万亩大扁杏基地中心点,就在这红土梁上,也叫马场梁,是由边家梁村、哈叭气村、五家村、乌兰白村四个村集中连片土地组成的大扁杏园,面积6000亩。土地瘠薄,是靠天等雨的半山坡土地。 2001~2004年经过科学设计,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全镇组织各村农民治山治田、大禹杯竞赛工程,采取深挖水平沟80×80?M整地,熟土回填,生土铸换(拦水坝),品种以优一、龙王帽、一窝蜂为主,亩栽84株(2m×4m株行距)。现长势较好,农民亩可得三部分收入,一是亩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160元,二是林下种草、药、烟叶及矮棵农作物,三是可获大扁杏收入。原省委书记闻世震亲临万亩扁杏园中心地带马场梁视察,他看到长势健壮、果实累累、一眼望不到边海洋般的大扁杏树,非常高兴,对陪同的朝阳市和凌源市两级领导说:“你们山地栽植大扁杏要比盘锦水稻经济效益高得多,要大力发展推广”。中国经济林协会仁用杏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李炳仁曾两次来乌兰白镇考察,赞不绝口地说:“这片万亩山杏园为中国五个第一,即面积第一大;长势第一强;品种第一优;管理第一好;效益第一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进山大户,省特模冀万珍承包本村九道沟450亩山地,投资120万元,搞立体开发,以万株扁杏园为主,兼大枣、李子等。现已收到良好回报,今年8月份给二儿子买了一台20万元左右的中巴客车。朝阳市特模、双万株扁杏园承包户甄百林,12年投资60万元,现扁杏园已座果累累,经济效益逐年增加。这两个进山大户是全镇进山户和广大群众学习榜样,是乌兰白镇靠大扁杏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现在大扁杏发展在全镇形成了高潮,今春三个村三个村民组集中栽植了800亩,四个村农民山杏改接大扁杏1200亩,4~5年生扁杏树可产扁杏核90~100斤;8~10年生扁杏树,亩可产杏核300~400斤;今年杏核价格比去年提高2元左右,每斤价格在6~7.5元之间。亩收入都在1200~1500元,是种植玉米的5倍以上,群众认为这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是高产稳产的铁杆庄稼。(二)生态和社会成效一业兴带来百业兴,由于乌兰白镇采取科学管理、早产、丰产、收效好,引来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每年向乌兰白镇求购苗木的单位、个人更是络绎不绝,该镇自2000年起育苗600亩,以后逐年增加,群众育苗积极性空前高涨,势不可挡,2001年就发展到2200亩,2002年~2005年,年发展在6000亩左右,商品苗木大大增加,以大扁杏、大枣苗、杨树为主,引进了绿化等苗木,促使镇政府成立了苗木生产批发市场,不但本镇造林有了充足的苗木,还可销售外地苗木,亩收入3000元左右。培养了嫁接能手500人,每年不但完成本镇嫁接任务,还去外地劳务输出,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同时,镇政府成立了大扁杏深加工果品公司,占地6670平方米,投资342.53万元,年生产150吨出口杏核,50吨香酥杏仁和200吨杏脯。安排就业85人,形成大扁杏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发展大扁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引来客商,投资办厂,带动商、饮、服务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明显,大扁杏大规模发展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和坡耕地变成了春季繁花似锦、秋季果实飘香的果园,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三、建设目标及长期任务(一)建设基地的长久发展目标为了做大做强大扁杏产业,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计划到2008年,全镇大扁杏达到20000亩,实现家家有扁杏园,人人从中得效益。2、加大科技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从注重发展规模向注重单位产量转变。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扁杏的管理水平,做到每户都有一个懂管理技术的明白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力争两年内将产量低的劣质品种及生长势弱的扁杏树全部更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4、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扁杏深加工,开发扁杏新品种,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几个方面,预计2008年,全镇大扁杏产量达到400万斤,创产值1400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46%,人均扁杏收入达到1000元。使大扁杏产业成为该镇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二)带动周边发展的长久目标为了壮大全镇的大扁杏产业,要加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第一,搞好大扁杏优质苗木的培育工作,满足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和周边地区的林业部门全力合作,搞好技术交流,互相学习栽培管理技术,扩大扁杏的市场,俗话说:“一枝独秀不为秀,满园春色才是春”。把乌兰白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辽西扁杏基地。四、保障措施(一)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投入,确保大扁杏示范基地建设和扁杏深加工的发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园的技术含量,加大辐射力度,在原有的大扁杏深加工果品公司的基础上,争取利用上级和外部投资创立一批新型的深加工企业。(二)政策保证为了保证大扁杏产业的健康发展,镇政府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几项新的优势政策,主要有:1、本镇农民发展大扁杏,提出申请,经林业站核实后,统一发放苗木,苗木费全部由镇财政负担;2、纳入退耕还林工程,享受规定的待遇;3、技术讲解和现场指导所需费用,全部由林业站承担,不收农户一分钱;4、对投资办厂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在手续上给予协调,简化程序,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二年的优惠政策。(三)服务保障镇林业站全面负责技术服务工作。1、对全镇的各主要扁杏园建立档案,并定期的调查,对扁杏各生长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有150人的嫁接队,86人的修剪服务队;3、在扁杏的不同生长期,定期组织农户集中学习技术;4、每月利用有线电视在全镇范围内播放讲座2次;5、镇大扁杏五人技术小组成员包村组,包户头,不定期的上门讲解,工资奖金与所包的村组农户的产量挂钩。做到责、权、利统一,确保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四)技术保障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扁杏发展管理技术是核心。以前有些农户认为大扁杏不需要象苹果等果树那样管理,延承以前靠天收的模式,结果在1999年大旱,基本上颗粒未收,而管理措施到位的六个示范区和冀万珍的果园产量基本未受影响,大扁杏虽然耐干旱、耐瘠薄,但也是有极限的,而且同样需要技术,同样需要有一整套的栽培管理措施,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使全镇的大扁杏管理步入了科学的轨道。结合上级科技推广部门的技术经验,我们认为大扁杏技术措施主要有:1、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的首要条件;2、密度合理。根据不同地势确定株行距,最多亩栽不超过84株; 3、修剪是关键,要有一套适合扁杏生长习性的修剪方法,以前以冬剪为主,现在看夏剪比冬剪还重要,它可以及时控制树势,培养枝型和树形,减少树的营养浪费;4、保花保果措施一定要跟上;5、防虫防病要及时,做到治早、治小、治了。(五)管理措施保障1、培训技术骨干,利用冬闲时间办各种学习班;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由5人负责技术巡回检查指导;3、定期召开技术人员现场会,检查拉练会;4、利用电视讲座和印发材料普及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