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人物)从云安农村走出的著名专家——记我国航天科技专家、教授级高工陈喜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5:44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10-01-17
●陈锦栋    陈喜棠1931年5月9日出生于云安县富林镇云利村,1946年8月在云浮中学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0月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著名电子专家、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直属某厂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电子器件委员会委员。陈喜棠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他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呕心沥血,作出了突出贡献。1984年,他与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一批著名科学家首批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陈喜棠在肇庆中学毕业时的照片

陈喜棠在修改材料
成绩优异  全省状元
1950年夏天,陈喜棠和所有新中国的学子一样,满怀豪情读书报国,高三第二学期临近高考前两个月,他到广州住校备考,当他得知其表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准备去花县小学当校长时,即与表哥取得联系,说服他一起到广州复习参加高考。在他表哥犹豫不决时,他却信心百倍地说:“我不用复习了,就帮助你辅导吧。”后来,他表哥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对他感激一辈子。
陈喜棠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高考生,在填写报考志愿选择学校时,他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建议他报考中山大学。但他怀着学习理工以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选择了当时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认为报考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学更适合自己的理想。结果他以满分100分,物理单科状元,广东总分第一名被录取,同时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广东省高考状元。喜讯传到肇庆中学,举校欢腾,云浮籍的学兄学妹连夜庆祝,为有这样一位出息的乡亲而感到自豪。
逃婚三年  蛰居肇庆
1944年夏天,陈喜棠小学毕业考入云浮中学,编入甲班读初中。他的母亲十分高兴,为鼓励他学习,她步行到新兴天堂买了一个皮箱送给他。而这个皮箱也一直伴随他读书、工作、直至退休。在云浮中学,陈喜棠思想进步,追求理想,一直担任该校学生会主席、云浮学联会主席(云浮师范、蓉华中学、连滩中学)。初三第一学期,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1947年夏天,陈喜棠以优异成绩考入肇庆中学高中部。此时,他意气风发,出类拔萃。
1948年冬,母亲卢氏奉媒妁之言,相中邻镇雷氏之女为他成亲,并择黄道吉日农历十二月初七为正日,亲朋好友请帖已发出,花轿酒席亦备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陈喜棠回来。陈喜棠是个孝子,在家排行第五,但不幸三岁丧父,母亲卢氏含辛茹苦只养活他一人。他明白母亲良苦用心,但又与他追求的事业理想相矛盾。学兄刘耀祺又说如果陈喜棠不回去,陈母就以死相逼。左右为难,陈喜棠只好选择了回去成亲。洞房花烛之夜,陈喜棠洁身自好,表白自己追求的理想,耐心细致地做雷氏的思想工作,第二天他又安慰好母亲后,才踏上归校的路子。此后一直到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他才回家。
热爱祖国  热爱科学
陈喜棠一心读书报国,他精通俄语、英语、德语。1954年10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某厂任实习技术员,当年又被选派往南京某厂实习。期间,又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电子器件系,进修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五年制),实习于前苏联专家马卡洛夫(博士)培训指导班。一直从事系列电子管和超小型电子管设计、工艺生产和产品质量验收工作。上级部门评价他是一位知识面广、经验丰富,既懂生产经营又懂技术管理的兼容人才。
1979年10月,陈喜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直属某厂任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主管全厂创新产品、科研、质量检验工作。1986年6月,陈喜棠担任该厂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主持全厂技术业务工作。该厂是大型综合性企业,共16个分厂,8个研究所。总工程师直接领导技术处、质管处、检验计量处、设备处、能源处、基建工程处、技安环保处、技术情报室及各车间的技术业务,生产系列产品等100多个品种。其中由他研制发明的“军用电子元件高可靠‘七专’”成果,仅一项目每年就为国家创造超亿元经济价值,他个人荣获国家电子工业部一级奖。
然而,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喜棠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戴着“钻入党内阶级异己分子”、“苏联特务”、“反动学术权威”三顶帽子,被开除党籍厂籍,被遣送老家劳改7个月。当年负责接管的云浮县武装部副部长杨树新,看见他的工资级别是104元,比县长还高,认为他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于是便暗中保护起来,提出不准戴高帽、剃光头,只准文斗不准武斗,他才保住了性命。1972年,陈喜棠恢复了工作,国家从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支持他的工作需求。他担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直属某厂总工程师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就有16万人,中副高职称以上级别的就有8万人。陈喜棠介绍说,能独当一面负责国家级重点工程不易,国家培养一个技术全面的人才不容易,要具有知识密集性、多科性的前沿科学,除了精通数理化外,有的还具备哲学甚至文学知识。但是,由于那个年代所从事的专业保密性极强,上第一课就有规定,同一个工厂的人不识不问,违反了规定要严肃处理。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陈喜棠受命担任中国电子专家小组代表团团长,经常带领科研人员出国考察或参加国际大型研讨会。
“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是陈喜棠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给儿女、母校、家乡读书人、后生晚辈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担任中国电子专家小组代表团团长期间,经常奔赴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世界高科技研究中心考察和进行技术交流。曾有国家以金钱、美女,甚至开出最优厚的待遇条件挽留他在国外工作生活,他都一一拒绝了。如今,陈老已经退休,他仍然以平常人的心态过着普通百姓的淡泊生活。对于过去取得的成就,他总是说:“我个人的贡献渺小得很,是祖国给我平台,给我机会,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能尽职尽责报效自己的祖国才是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