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翔宇课变:向着理想的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45:42

翔宇课变:向着理想的方向

 

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

 

中国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重大改革,往往发生、源起于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生死悬于一线的薄弱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课改名校,以致几乎成为今天课改的代名词,成为当代基础教育争相学习的课改典范。

 

然而,在教育资源分配尚不均等的当下,那些名校、示范校、优质校或剑走偏锋,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之外寻求改革的“远路”,或在学习杜郎口的过程中忍不住迷茫:如何在课改中不致浪费优质师资,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从精彩的社会吸引到课堂上来?

 

翔宇,这个10年前曾经在教育体制改革上做过“先驱”的教育集团,旗下“不缺好师资、不缺生源、不缺资金”的老牌名校宝应中学,更是在“二次变革”中锁定课堂,勇做“先锋”。他们以高位的战略眼光和朴素的教育情怀,开创了不同于杜郎口中学的另一种课堂变革模式——其实,翔宇变革课堂的努力从来没有松懈过,只是这一回,动力更内置,态度更决绝,步伐更坚实,他们正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坚定地前进。

 

谋定而动的“革命”,为了更高的生命质量

 

起步于2008的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的课改,源头不在今天,它始终伴随着翔宇,并推动着翔宇。早期的“两项改革”:“基础教案”、“基础作业纸”,是翔宇转制之后支撑课堂走路的“两条腿”。在学校大规模高速扩张时,成为与时俱进突破质量瓶颈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质量始终跟进着规模增长,并最终实现质量发展走在规模增长之前。

 

据翔宇宝应中学常务副校长潘文新介绍,20072008两年,学校已从一所办学基础在同类学校中不算太强;生源数量、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不算最多、最优;所依托的县域经济总量及人口总量在全省也不靠前的后发学校,成为全省本科上线总数第一的跨区域名校。

 

然而,真正教育者的眼光会更多地会落在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在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看来,教育,是担负着无限责任的社会原点。任何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教育,同时也都容易归咎于教育。课堂则是矛盾纠葛的教育节点。而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经由课堂来解决。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

 

卢志文看过太多的传统课堂,深切地了解旧课堂的弊端。效果不显,效率低下,效益不高,人们对课堂的抱怨和对教育的诟病,是一致的。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载体是课堂。课堂效益低,就是产品质量差。”卢志文说,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让包括卢志文在内的翔宇人思考:增长到底有没有极限?翔宇持续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几年来,翔宇人经历了一个“做量、做质、做品牌”的阶段,从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但处于质量高位的翔宇,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状态。

 

他们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该如此。他们广泛学习、全面吸收,无论是高效课堂的研究、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探索,还是各地课堂改革的实践,都成为以卢志文为代表的翔宇人的重要精神营养。

 

借助这些“营养”,翔宇的办学者希望建构翔宇课堂新的看点、亮点和特点,从而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理想课堂”——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应该对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才符合创业的初衷,才对得起社会给予的这一份信任。用他们的话说叫“试对”,不叫“试错”。他们心中坚信这场改革一定“对”,只不过历史选择要由他们来证明。

 

潘文新说,翔宇人办学,不仅要“让更多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还要让“在翔宇读书的孩子们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

 

超前的思考和长远的目光,让翔宇人在2009年江苏省实施教育新政前,敏锐预知并提前一年实施课堂变革,及时在课堂上“发力”,将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

 

这一次,为了学生更高的生命质量,他们谋定而动,走的异常坚决。

 

变革课堂的结构,抓住教育的牛鼻子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变革不能“等、靠、要”。翔宇教育的“二次改革”,锁定课堂,从离高考最近的高中开始,从升学质量最好的宝应中学开始,从高考权重最高的学科开始。

 

虽然从小学开始改革最保险,没有升学压力,但是效率低且依然会存在很多理由使其无法在高中推行课堂改革。“只有从离高考最近的高中改起,才能实现最终的全面开花!”卢志文意志坚决,认定了目标就绝不放弃。

 

他还给这次课改定下基调:不争论。“有时候我们要先投入战斗,再去考虑胜负,因为,不投入战斗,注定失败。”在他的眼中,改革最大的困难,不是改变教师的观念,而是改变领导干部的观念。

 

所以,谋定而动的时候,卢志文最大的工作就是做好干部的工作……这其中,校长助理靖国飞迅速接受了课改理念,并写出文章《先干后论——用硬规定来解决当前课改中的问题》,反思和推进改革。

 

没有全新的要素,只有要素的全新的组合。翔宇集团宝应中学立足自身实际,吸纳多方营养,秉持“新教育”理念,用“理想课堂”来命名他们的追求;同时将这一次改革,称为“翔宇课变”。

 

理想课堂首先是“追求着理想”的课堂,同时更是“呈现着理想”的课堂,但绝不是“已经理想”的理性化课堂。它的前提是高效,高效课堂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翔宇将理想课堂的基本模式定为“六环节大课堂”:一是目标解读,引导学生解读目标;二是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组内与组外交流,开展小组内外兼修式学习;三是分组展示(静态展示),引导学生上黑板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四是互动质疑(动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和评价等自我完善式学习;五是达标测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反馈,达成自我消化式的学习;六是循环预习,分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进入循环学习阶段。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抓课堂结构就是抓根本。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新奇。好的课堂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所以在理想课堂中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理想课堂的高效益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个体主观素质的高低。”卢志文如是说。

 

发现教师的课变,让高手能点铁成金

 

“改革者的前胸和后背都是伤口!”曾经主导了体制改革,又指挥了翔宇课变的卢志文,在一年多后的今天说这样的话时,带着某种超脱的自信与坚毅,也带着时过境迁的感慨与“怀念”。

 

想起一年多前开始的课堂改革,管理者们的压力无处不在。家长们听说课堂上不让老师讲课了,急了:学校好就好在师资上,不让老师讲课还来干什么?选择这样的民办学校,就是花钱买高质量,改革之后没质量怎么办?——当地可没有民办校课改的先例!教育同行们也跟着着急:老师不讲课学生还怎么学?民办校改革失败,毁的可是整个学校!甚至还有人向上级主管部门告状,也有人指着校长的鼻子批判——这样的事,卢志文习以为常,宝应中学常务副校长潘文新时时能遇到,连校长助理李志勇也没有幸免。

 

其实,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当前成绩好,更希望孩子未来发展好。只是,不愿意牺牲眼前利益去换取未来利益。而理想课堂的变革,是让孩子走“当前成绩好、未来发展优”的“轻负高效”之路。“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仅要眼前过关,还要终身过关,世代过关。”翔宇人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其体会新课堂彰显的魅力;除了让其感受到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外,更努力用精彩过程和好结果向他们证明:改革是“内外兼修”、“远近同筹”的。改革的主产品是孩子未来更优的发展,副产品是顺便提高考试成绩。事实上,一些课改先锋的出色业绩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课堂改革半年后,宝应中学也用成绩的稳步提升做了最好的证明。

 

为了解决好优秀师资的利用问题,翔宇对于课堂模式中教师的讲做了调整:不是不让讲,而是不让多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会讲。

 

用潘文新的话讲,曾经的讲没在“精”上下功夫,“少”而不到位,“多”而不得法。新课堂关键要看教师的“功力”:能否抓住核心、中心、重心,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招制敌”,从而改变以前“用刀砍、用棍拴”的方式,“用武术中至高境界的点穴术取胜”,点石成金!

 

这无疑给优秀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堂中也更注重点拨,“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

 

与此同时,翔宇发展和完善考评机制,着眼于长远,“强力推进,强制执行,强行入轨”,建立长效性评估机制、健全各种课堂新规范。

 

此间推出了教师评价体系——“五维评价制度”,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间接的”、“定性的”、“动态的”、“过程的”、“基于发展的”评价。具体到课堂层面,学校还建立一套与新的高效课堂相适应的“监测”指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精力投放度,而不是老师自身表演的精彩度和流程设计的严谨度。

 

为了防止课改“回潮”,学校教务处牵头,每天抽检课堂教学,行政干部每周不定时推门听课,年级更是加大研讨力度,听评课、专家评课,干部“试水”上示范课……学校还从导学案的细节上提出要求,主备人撰写导学案,组长审核,包科干部签字,教务处组织评比,网上公示等。

 

据潘文新介绍,翔宇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监测”指标,还提出新的“三大关”,即质量关、课改关、管理关:一切在新的课堂模式下产生的质量才是学校认可的质量,课改不成功也不是课改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不彻底、不到位;同时像追究教学“事故”一样追究课改不到位!

 

他们还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做好“第三者”。学生“第一”,课程“第二”,教师“第三”。因为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者,合作者。教师“退隐”“虚化”到“幕后”,制造需要,把握状态,注意分寸,拿捏火候。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甚至学法、内容、进度都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翔宇改革,就是向外“拿来”,对内“精修”,多头而并进,厚积而薄发,以惊人的速度用100天的时间走完了别人需要3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完成了教师的蜕变。

 

所以,在宝应中学,仅仅工作两年的李舒就捧得了学校的教学大赛金杯,并且在江苏省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而与他同台的师傅仅获得了二等奖——这在课改前是不敢想象的事。

 

同样的,宝应中学还有教英语10年左右的“老”教师,因为口齿不清等问题,在“五维评价”中,学生评教甚至不及格。

 

正如卢志文所说:“五维评价”让翔宇寻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即实践——反思模式。开放课堂成为最简捷的方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而课改后不仅发展了学生,也重新发现了教师,并从多方位促进着教师的迅速成长和提升。

 

429日,翔宇教育集团旗下的宝应中学与监利总校高中部举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校各5位教师分别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学科上展示了同一课。记者在课堂现场发现,率先课改的宝应中学在分组展示、互动答疑等环节中更积极、开放,教师的点拨更及时、到位,充分显示出了课改的魅力。

 

成就理想的课堂,相信也是一种力量

 

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翔宇人用他们的智慧实现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突围”。

 

在这场课变中,翔宇走出了自己的“五步曲”:首先是“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让课堂还归“本真”,让课堂成为“课堂”。

 

其次是“甄别”。理想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是练功房,不是表演场;理想课堂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而不是例行参观,线路预设,程序固定,激情缺失。

 

再次是“规划”。“课变”后教师的行为路径: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

 

接着是“考量”。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不只是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同时以学评教。

 

最后,是持续不断地去“定义”。理想课堂与人一起不断生长与发展的,不断“定义”描述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翔宇人认为理想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的改革。因此,他们把“相信学生、依赖学生、通过学生”当作宗旨。让学生明白,学习其实就是自己的“私事”。

 

然而在课改初期,“回归”课堂之后,部分在传统课堂中习惯了“喂养”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课堂上“参与不积极”,“小组讨论不充分”,还有“导学案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时间还出现了两极分化,高一年级的包科干部校长助理李志勇坦言当时压力非常大,但是学校的决心很坚定,而主管领导们更是坚信:课改表现在课堂,作用在学生,源头在教师。课堂的问题终归要在课堂上解决,而真正还课堂于学生,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能达成更高品质教育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小插曲:在高一年级A部(学校为便于管理和竞争,将高一年级分为AB两部),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所带班级数学考试成绩高出年级平均分15以上,很令人羡慕,经过调查发现,学校实施课改后,该老师虽然参加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但是课堂上依然按照传统的训练方法,大量做题,依然采用“题海战术”取胜。这给年轻教师造成很大压力,严重干扰了课改。后来分析还发现,该老师以前所带班级虽然平时成绩很高,但是高考成绩往往很一般,主要是学生的创造性不强,应对高考原创题水平较差。

 

尽管该老师责任心很强,教学也非常努力,但依然成为学校大会小会上的反面教材,甚至面临停课的危险。卢志文校长更是表示:课改即使成绩差一点也没事,但是不改成绩再好也不行!

 

正是这种坚定,这份对变革课堂的信任,才使得刚刚开始的改革没有半途而废。相信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由总校长传至其他校级干部,再传递到中层干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坚定地力量。

 

在这样的情境下,翔宇课变虽然有波折,但方向一直向前。

 

引领风向的改革,为了教育的理想

 

如今,翔宇的变革,从由环境逼着变,到逼着环境变;从由领导要变,变为老师要变;从由领导教大家如何变,变成大家共同探讨者如何变。他们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走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

 

课堂上的教师: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变科研,由现成变生成,由师长变学长,由教师变“学师”。学生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变“教室”为“学室”、“讲堂”为“学堂” 。即学生学习态度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课堂开始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宝应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宗兆宏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招办的老师看到如今的宝应学生,称其谈吐自然、表达得体,充满自信,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翔宇课变的成效。

 

也正是翔宇超前的眼光,通过课变继续领跑课堂,在江苏省教育新政背景下领先一个“身位”,树立了新的标杆形象,从而以民办教育的形象,辐射周边,引领周边越来越多的重点中学参加到课改的行列中来。

 

2010年,翔宇的课改聚焦教师的思想改造,通过教师观念的刷新,保障行为的到位,克服过程的“延宕”,尤其是克服因改革效果不能立即显现,从而产生的怀疑和观望心态——这是固化改革成果的过程,亦是继续推进改革的举措。

 

翔宇人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课变,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成就了自身,也在成就学生们的未来!

 

 

附:

 

学生眼中的新课改

 

课改像一阵清新的春风,使整个校园焕发了无限活力。昔日沉闷的课堂如今已变得热闹非凡,开始还有些羞涩的同学们如今都练就了一副好架势,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知识的海洋中任意畅游。大家不再是厌学、惧学、死学,而是乐学、向学、善学。——高二(17)班张竹

 

在新的课改模式下,全班同学对各学科的学习更加深入,表述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不停的学习、锻炼,同学们在讲台上的紧张程度明显下降,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在课改中得到了指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高一(2)班顾悦

 

自我在宝中第一次接触这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学期了,但最初的那种激动仍难以忘怀。它不仅让我们学得更加主动,更加自信,而且让我们变得更爱学习,更会学习。它激发了我们学习的探究欲,调动了我们的思维,提高自我展现的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正逐步由自主探究向合作方式转变,我们已习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鼓励评价也越来越多,老师们在评价我们时增加了鼓励与肯定,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现在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值得我们信任的课堂。——高一(3)徐小雨

 

欣赏于台上同学的思维敏捷,敬佩于台下同学的勇敢质疑。所有的才思在此时聚集融汇,每个人的思路如大道般不断延伸交汇。这是生命的狂欢,这是知识的超市。这就是我们的课堂!

置身于课堂之中,感受着轻松愉悦的氛围,体悟着各种思维的精妙,我不禁感叹:“课改真好!”。

仍记得从小学到初中的课堂模式,“标准”与“规矩”限制着我们,思维单一,内容枯燥,我们总是一味地接受。如今,我们自己学,大家帮着学,学习就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关键时刻老师精准的点拨,更让我们拨云见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思维愈加活跃,连表达能力都大改善,我想这对我们的未来大有裨益。

感受着课改的美好,我坚信在宝中的课堂上,我们一定能实现自我的飞越!

——高一(32)班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