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再访杜郎口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8:00
中国教师报·再访杜郎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  茅卫东 李炳亭
今年3月3日,本报记者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采访。三天半的时间里,记者走进学校的每一间教室,以座谈和随机聊天的形式采访了学校部分教师、学生,采访了崔其升校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茌平县教育局的领导,还与数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教师进行了交流。3月22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同时在“A3·深度访谈”版发表对崔其升校长的专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以近三个版面的篇幅,全方位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及教改历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以“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一下,可以找到4000多条信息。
不论是采访中,还是报道后,记者都听到了不少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质疑。主要的怀疑有两条:一,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能够走多远?二,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可以“复制”吗?
带着这些问题,9月27日,本报记者——
汽车从济馆高速茌平出口处下来,记者注意到,路边的指示牌上,“茌平”字样下面,“杜郎口”三个字特别显眼。据悉,这是为了方便那些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而新加上去的。许多人知道杜郎口,却不知它是茌平县下属的一个镇。
杜郎口中学的变化
杜郎口中学门口,还是停放着几辆大巴,校园各处都能看到挂着听课证的教师,这是记者半年前就熟悉的景象。
走进教学楼,蹲着在水泥地上演算的学生看不到了——地上铺了大理石,墙上贴了瓷砖。每个教室原先的三块黑板现在变成了四块——走廊外面的墙面也变成了“黑板”,不过是白色的。最大的变化是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能够上网。晚上,学生可以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学校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课程,而且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去阅览室、图书馆读书。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配置达到了初中一级水平,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学生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眠时间比过去增加了。学生公寓也正在建设中。
教师办公室里原先是没有电脑的,现在教师每两人使用一台电脑。经过培训,已经有1/3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过,一些学校使用多媒体设备后出现的“机灌”代替“人灌”现象,在这里没有出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依然像超市。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们依然熟视无睹,自然大方地讨论着、展示着,依然兴致勃勃地“爬”着黑板。“我们学校的粉笔,特别是彩色粉笔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聊城市所有学校粉笔使用量的总和。”说起这个,崔其升校长很开心。
为了丰富师生生活,这学期开学后学校举行了不少活动,像秋季运动会、国庆师生文艺联欢和教师卡拉OK比赛,不久还要举办学生美术绘画作品展。学校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班主任每个月能够拿到四五百元的津贴。
这一切如果仅靠学校自己开源节流,是远远不够的。今年,聊城市、茌平县共给学校拨款43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新楼、装修和买电脑用的就是这些拨款。
杜郎口中学不穷了,教学质量又如何呢?3月初,崔其升校长对记者说,如果今年中考成绩在县里21所初中校中排名中下游,他就无法自圆其说了。现在中考成绩已经出来了,该校初三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学校在茌平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再次获得优秀。
学校出了名,老师们也得到了实惠。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市县教研部门组织教师论文评比和赛课,都以杜郎口模式为标准。在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选送的教研论文或者教师参加赛课,都是一等奖;到聊城市,5个一等奖中,往往有4个是杜郎口中学的。农村教师评职称有相当的难度,现在学校每年都能得到职称指标。今年,有一名教师刚到申报年限,很顺利地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这在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崔其升校长成了大忙人,时常被邀请去外地作报告。数学年级主任徐利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去外地上公开课,人家一口一个“专家”,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杜郎口实验学校成立
现在,杜郎口中学有三位“专家”长驻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鲁武校。
齐鲁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民办武术学校。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校长闫长水将眼光投向了一所知名度颇高、也是地处农村的名校,想借鉴他们的经验。“学习了一段时间,教师精疲力尽,学生死去活来。”闫校长这样总结道。
在了解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结了对子。学校邀请崔其升校长到学校进行教改指导,又将全校教师分批派往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周,然后在学校全面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今年8月,经闫长水校长热情相邀,崔其升校长多次赴临淄考察后,“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终于在齐鲁武校校园内挂牌了。实验学校现有三个班,分为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二三个年级,每个班16名学生,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学。这些学生不练武术,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杜郎口中学派出三名骨干,语文教师何海燕、英语教师王兆峰和数学教师杨玲燕到实验学校任教并指导实验学校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记者意外地遇到了一位从山西过来的学生家长乔先生。乔先生因为生意关系,经常来山东。听说了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他特意到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就想把孩子转过来,但因为杜郎口中学无法接收外地学生而作罢。得知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联办了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后,乔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来了。
记者特意留心观察了这名从山西转学来的初一学生。课堂上,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发言很老练。乔先生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孩子的特点,自己的孩子以前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愿意努力,到这里一个多月后,学习的兴趣浓了,进取心强了,还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是杜郎口中学的复制,课上课下,学生的表现也是一样的自信,活跃。这些学生与记者交流时,张口就是“我们杜郎口……”,虽然杜郎口与这里相距几百公里。崔其升校长是第三次到实验学校,课间,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围在他身边,争着与他拥抱、握手、交谈,并要求记者为他们合影留念。兴奋的孩子们挤在崔校长前面欢呼雀跃,几乎将崔校长完全遮挡住,记者的镜头里只见孩子们的笑脸和高举的双手。
齐鲁武校的闫长水校长说,实验学校的招生没有做广告,只是口口相传。现在还不时有家长来了解情况,相信不久后,实验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他们在学杜郎口
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的建立,是由临淄区朱台中学的朱奉强校长牵的线,正是他向闫长水校长鼎力推荐杜郎口中学。
2005年10月,山东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聊城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奉强听说了杜郎口中学。
说起这次经历,朱奉强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临淄区原定的三位参会人员中没有他,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朱奉强才接到开会通知。匆匆安排了学校工作,朱奉强赶到聊城,第一次走进了杜郎口中学,并“马上被他们的课堂教学迷住了”。
会议结束三天后,朱奉强再次来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这次,他带上了学校的全体教师。回到学校,朱奉强组织了一次“七嘴八舌说杜郎口”活动,老师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老师说:这些做法我们很早以前也搞过,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也有的提出,课堂太乱了,不利于尖子生培养。
朱奉强号召老师们自愿报名,尝试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近一半的教师参与了实验,效果还不错。但一个月后,很多教师又退了回去。“老师们习惯了走老路!”朱校长解释说。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按教师预设的思路走,令许多教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没底,担心以后考试成绩出问题。另外,进行这样的教学,教师课前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朱奉强认准了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时还不能适应。看到“自愿”这条路不太好走,他就开始强制实行教改。记者问及为何如此急迫,朱校长道出了苦衷。
多年以来,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生源差,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严重。2004年春节后,在镇中心校当业务副校长的朱奉强调任朱台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在临淄区22个农村初中排名第18位。朱奉强上任后,殚心竭虑,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往往是下课铃还没响,下一节课的老师就已经等在教室外面了。”这样狠劲拼时间,教师累,校长也累。2005学年,学校在区里的排名上升了三位。
朱奉强来硬的了。他首先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自己如果不外出,每天至少听两节课,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杜郎口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842学习小组”和“四三管理体制”等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学校的每节课都由“出示目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检测”四个环节组成。考虑到一课时完成四个环节容易造成每个环节时间分配太少,学校除了体育等个别学科外,多数学科每次上课都是两个课时连着上,中间照常休息。这就是“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
所谓“842学习小组”,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的功能,也克服了课堂放开初始时学生浑水摸鱼、打打闹闹的现象。
开放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建立了由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四三管理体制”,即三纵、三横、三量化、三指导。三纵:学校建立校学生会、级部学生会、班会,分级管理;三横:行为规范管理、公寓管理、校园文化管理;三量化:每天,学校量化考核每个班级;值日班长量化考核6个学习小组;小组长量化考核每个组员;三指导:值班领导对学生会干部进行不定期培训指导;政教处根据当天情况对班干部进行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近一年的学习、创新,朱台中学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2006年,初三全区统考,在临淄区22所农村初中和7所城区初中中,朱台中学排名第一;初四(当地实行“五四学制”)中考,学校在全区农村初中排名第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等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学年开始了,往年学生流失的现象不见了,相反,学校接收了从城区转入的几十个学生。新初一计划招生171人,结果实际招生人数达230多人。如果不是校舍紧张,招生人数还会更多。
他们连续三年第一了
类似朱台中学的神奇变化也发生在杜郎口中学的邻居——王老中学。
就在离杜郎口中学不到10公里外的茌平县另一所农村初中王老中学,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了。
但是,4年前的王老中学却可以用“奄奄一息”四个字来形容。当年,学校在全县21所初中的考核中排名末位,有正式学历,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除了一名政史教研组长没走,其他人全走了,学生流失100多人。与崔其升当年出任杜郎口中学校长同出一辙,石秀云(现已调到另一所初中任校长)、孔祥庆也是临危受命,被茌平县教育局调到了王老中学任正副校长。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怎么办?崔其升当年的难题那时也摆在了他的邻居面前。有所不同的是,崔其升在极端困难中自己走出了一条路。现在,这条路开始吸引他的邻居了。
“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王老中学校长孔祥庆笑着说。尽管如此,石秀云、孔祥庆两位校长在与崔其升交流,在观摩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后,还是“震动很大,很受启发”。他们马上组织教师分批去杜郎口中学学习,然后连续三个晚上讨论下一步的教改问题。
初步的讨论结果是:改革开始,形式重于内容,先撤讲台,分组学习。形式变化总是容易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则困难得多。虽然王老中学开始时把教师讲授时间放宽到20分钟,而不是杜郎口中学的不超过10分钟,但老师们还是收不住口。
学校再次从每学科选派两名老师去杜郎口中学观摩,回来后上示范课,大家一起讨论得失。整整一个月时间,学校开会的唯一主题就是讨论教学形式问题。慢慢地,教师的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形式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
但是,有一位班主任始终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该班部分任课教师也抱有怀疑态度。学校不搞“一刀切”,提出“想不通的可以晚搞或者不搞,让事实验证。”结果学校15个班级开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只有这个班“涛声依旧”。两次月考后,该班由原来的中游水平一下子落到两次倒数第一。从此再没有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成效提出怀疑了。
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校领导又提出了要“理性地学杜郎口”,即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学习。比如语文学科,王老中学不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地说、唱、演,而是强调多读多背。“语感需要在朗读中慢慢形成。”语文教师出身的孔祥庆校长说。同样,关于教师课上的讲授时间,王老中学也没有具体规定,而是允许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掌握。但要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究后能掌握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对学生难以理解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精讲,细讲。
茌平县教育局谢金国副局长说:“王老中学领导班子构成比较合理,对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握透彻,所以学校教改没有走什么弯路。”显然,这位自始至终坚定地支持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老局长,对这两位昔日弟子今天的成功也是非常欣慰的。
“我们不会被超越”
王老中学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第一,这是不是可以说杜郎口中学已经被超越了?
对此,一个茌平县流行的解释是,王老中学的班额比杜郎口中学小得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因此,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
崔校长认为,杜郎口中学目前依然处在良性发展中,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也在不断地成长中。当然,王老中学逼人的气势也让崔其升感到不小的压力,现在每次开会他都强调要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要求教师对文本不要停留在梳理层面上,而要进行独到的分析解读;上课要注意生成,不能满足于只把预设的问题解决,要在此基础上拓展辐射。当然,这一切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为此,学校提出“反思三年成名师”,要求教师写工作反思,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不足以及改进措施。与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写教育随笔不同,杜郎口中学的工作反思写在小白板上。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发一块小白板,每天早上签到时,教师将记有自己工作反思的小白板带到楼厅,相互交流。
每天将自己的工作反思公之于众?记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初三政治老师孙秀梅说,学校有这样一种氛围,很多在别的学校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杜郎口中学却是很自然的。孙老师是三年前调到杜郎口中学的,原来是小学数学老师。虽然现在的教学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特别是自己缺少政治学科的知识积累,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孙老师说:“学校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我根本不会去想课上砸了领导会怎么看我,同事会怎么笑话我,唯一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己,上出让领导、同事、学生和自己都满意的,特别是有自己风格的课。”
高俊英介绍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校内的凝聚力特别强,教师都有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这首先是因为学校领导班子作风过硬,崔其升校长每年听课上千节,仅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他对教育的钟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了。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张代英,临产前10天还在上课,谁劝也不听,上不了楼梯,她就让学生到一楼的会议室来上课。领导示范在先,教师积极跟进。学校出了名,经常有教师出去讲课,留在家里的同事就主动代他们上课,不讲报酬。“我们学校有点像世外桃源。”高老师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
难道领导和教师之间一点矛盾没有吗?面对记者的质疑,高老师笑着说,矛盾肯定是有的,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冲突。她讲了几件事:一个中层领导对崔其升不满,撂担子不干,去了别的学校,最后又主动要求回来;某老师有一次因为某个问题“挨整”,被批评哭了。但高老师说:“事情都过去了,他们现在在学校都干得挺好的。”
杜郎口中学在崔其升的带领下形成的这种氛围,在其它中小学中可能的确不多见。现在有多少校长每天如果不外出就几次去教学楼转着听课,并且“主要是看学生的表情”;又有多少校长头天晚上刚从外地作报告回来,第二天就被老师叫到城里去帮着买结婚用的家电家具,原因是“他的眼光不错”!还有多少校长进教室时,学生们会毫无顾忌地扑上去握手拥抱。
半年前,崔其升对记者说:“现在很多来我们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都是从课堂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层面来看我们的教改,其实,我们是教孩子要先懂事再学习。”他认为,从教育理念、教学创新这些方面来说,杜郎口还是最先进的。
“只要我当校长,杜郎口8年、10年内不会被超越!”崔其升校长毫不迟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