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谷教师:肖申克式的理想救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17:56
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同时还是勤杂工,他不仅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到山下背水给孩子们喝。13年来,李兹喜就这样一直在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而他的“年薪”却仅仅只是学生家长凑份子的365斤包谷,按当地每斤8毛钱的市场价计算,这份年薪还不到300元!
由于大多村民交不起学费,他有时候还要为学生垫钱买课本,所以他几乎没有领到过“工资”,就连365斤包谷,有时候也收不齐,因为有些学生家里太穷了,粮食不够吃——读着新闻中的字字句句,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很难想象,或者,没有身临其境,我们恐怕永远不能体会到一年领取365斤包谷维持生活的困顿艰辛。这样一个甘于清贫、执着于教育理想的代课教师,在现代的语境下,在很多人的眼中,恐怕已经成了另类。如果把生活的艰难比作一辆大风车,那么,“包谷教师”就是一个独立特行于社会普通价值规则之上的“堂吉诃德”。
是什么让一个乡村教师活得如此艰难?是地区经济的落后,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又是什么让“包谷教师”坚持至今?是山里人的朴实与善良,是一个人及其背后一个群体对于知识雨露的深深渴望……对于这样的两个问题,我们一口气可以说出很多“答案”。然而,再多的疑惑和感叹都无济于事,都无法改变“包谷教师”的无比困窘,目下,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还要让“包谷教师”坚持多久?他何时才能接受阳光和公平的“普照”呢?
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世俗价值将怀有正义理想价值的堂吉诃德“招安”了,堂吉诃德临终前“悔过了”。这不仅是一个理想卫道士的死亡,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的绝迹,堂吉诃德成了骑士道和英雄主义的回光返照。当道德的热情在现实的冰冷面前熄灭时,尘埃落定了,旗帜倒下了,疯子堂吉诃德安静了……我很担心,如果继续游离于体制之外,“包谷教师”最终还是免不了发出“堂吉诃德式的忏悔”。到那时,我们失去的就不仅是一个代课教师。
“日薪一斤包谷”,这种隐喻着悲怆与凄凉的教育道德范本,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在监狱这样一个冷酷、黑暗的地方,用一把鹤嘴锤花了近20年的时间在囚室内打通了一条地道,获得了宝贵的自由和他梦想中的生活。安迪最终通过坚韧努力获得了他需要的东西,而“包谷教师”呢?这般安迪式、苦行僧式的理想救赎,这般追求、渴望与控诉,能迎来“春天的光辉”吗?
但愿,“包谷教师”的存在,能够给坚硬的体制壁垒穿透进一抹清新的阳光,我们盼望着。
作者: 陈一舟    来源: 东北网
石久 发表于:2008-7-30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