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人生: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与大人逛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5:31

教练人生: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与大人逛街?

教练人生_我看到的世界与你的不同,我该怎么办?

不是我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而是我怎么看

家长们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带着小孩逛街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不耐烦,明明这儿的服饰提包特别美,接待员的笑容也特别亲切,想多看看,但小孩就是不乖,吵着要离开,除非走到玩具部时才会高兴,但不买个玩具又不肯走开;这是我们大人的说法。我们来看看小孩子的说法; 百货公司不好玩,我看到的全是大人的屁股走在我的前头,卖货阿姨也没对我笑过(也可能她太高,我看不到她的脸),我看到的全是货架的柱子,很脏很乱,没看头,最重要的是我喜欢的玩具在这儿没有,我要妈妈赶快离开这儿,带我到玩具部,我才会开心。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听到,父母们都曾是小孩,但长大后就忘了以前的经历,这个故事就一代一代的传沿,这是父母和孩子的冲突,没有太大的改善。

我看到的世界与你的不同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问题存在?很简单,因小孩子在逛街时,因他们天生身体的高度,所以他们看到的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这商场的摆设是为大人设计的,服饰的悬挂,包包的搭配,甚至服务员的笑容都是面对大人的高度,小孩子看不到,也享受不到这一切,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儿没有他们喜欢的东西,没兴趣。
在社会里,我们天天会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周围,不一定是外形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小孩子,“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有不同的高度,广度及深度”,对同样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及反应。
我举一个在2008年9月30日在美国发生的大事,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二次房贷也造成极大金融危机,几家大的投资银行快撑不下去了,要求政府出面救灾,美国总统提出七千亿美元的救灾计划,他出面要求国会尽速通过,“这是华尔街的大地震”,第一次投票结果是“反对的多,没通过”,为什么? 后来才搞清楚,11月是选举季节,议员们要将选民的诉求摆在第一位,(民众关心的当然是自己的荷包),国家的事我没兴趣。(这是心理小孩的高度及角度)。
人们会因为自己关心的层次,需求,经济,兴趣,嗜好,教育,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年纪,经验,地缘…….等等差异,让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是理念,价值观,或思路的不同。

我们身边的典范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不带小孩逛街,但这又不太务实,我们看到更多的文明商场新的设计更多地照顾到全民的需要,包含为大小孩及小小孩的设计,比如加增低层摆设,设置游戏区,为的是小小孩的需要;放置座椅给大小孩休息,让他的爱人在逛街购物时他们能安静下来,多给爱人多些时间花钱。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会对不同事情有不同的高度及角度。成熟的人需要这种自我认知,也需要对他人的位置及角色有所认知。这样可以减少误解冲突,避免相互指责及不愉快。我再举几个例子做参考,
1.父母对儿女的管教

当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时,我们用的是“管教”,只要求,不需讲道理,因他们没到这高度。

        慢慢长大到十几岁,我们要的是“教导”,告诉他们为什么?可能还是听不懂,但要说出来了。

慢慢的用“引导”,直到长大时的“教练”法,问他们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选择?
2.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对学生的教学也可能有同样的经历,

先教他们“学会”, 可能是背诵朗读,他们也许不明白意义,尽管背诵记住就好,

慢慢的,我们要教他们“会学”的能力,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 学习的重点不在“找到答案” 或“考一百分”,或拿“第一名”,而在“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能力”;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去研究,走出具有他自己特色的一条路来。
3.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组成更为复杂,个人有个人的高度,有个人的兴趣及专长,文化背景的差异,知识经历也不一样,如何做最好的培训?做人才发展计划?如何建立一套管理领导体系来培育人才?如何选择由“命令 – 教练 – 支持- 授权 ”的管理模式应用到你的企业,而不至于太松或太紧,让人才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成长。
4.企业与企业间的高度也不同: 中小企业要的是生意机会,获利,赚钱,分红。大型企业会较重视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人才发展,全球化运营,投资策略…..等。他们所站的高度也不一样。

我们该怎么办?
1.认同并接受我们间的差异,互相尊重:人性有许多共同特征,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才会考虑到成就发展…等。但每个人也有许多不同,因我们的个性,嗜好,兴趣,经历,文化,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责任…等,会影响到我们看事情的高度。 我们必须认知并接受这差异。比如你喜欢重金属音乐,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就会受不了;有些人喜欢运动,有些人喜欢文学,艺术;工程师可能不喜欢太多的管理理论;员工在做决策可能没主管那么高明;这些人在他们没兴趣或不擅长的领域就好像小孩子与大人逛街的经验一样,很无聊或没兴趣。
2.了解对方的需要:我们一般人的反射系统是“看到一个事件,用我们的说法看法,即刻反应”,事件本身没有对错,差别在我们对事情的“解读(诠释)及感受”。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心理的反应流程,当看到一件事时,不要马上反应(这是情绪性反应),先停下来,找机会问问当事人他的想法,为什么会这么做? 他的动机,思路,目的?在看看自己的感受,我们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很多人有情绪性反应时,就将耳朵关起来,不听,不沟通,这不是好办法,很多会是懊恼的下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看?”。
3.换位思考;然后,我们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如果我是他,在那情境,我会做如何反应?这会有机会帮助找到“同理心“,这是沟通的基础。
4.调整自己的高度及角度看问题:我常常会对我咨询的对象问这个问题:“如果你是总经理,你会怎么做呢?”, 在企业里,我常常鼓励员工“提高一阶层,思考他们会如何办事?”。 这样的企业,主管就轻松了,员工也可以更了解其他部门的看法,这会强化跨部门的互动与合作。
5.寻求共同点;我们有没有机会合作? 比如说;如果夫妇两人的目的是“出去走走”,逛街只是其中的一个共同的选项,那保准大家心情愉快;如果大家的目的是改换一下工作的内容,“整理家居”是一个选项,那保准大家不会觉得苦,只要有一共同点,大家参与的热情是相同的,这时与你站的高度角度无大关联,在企业内也是如此。最好的团队是互补的,而不是“齐一”,它需要不同视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人来一起合作,才有机会发展新领域,新机会。
6.要开放,要沟通:我看到的世界是“我想看到的世界”,你也一样;我们常将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人或讯息关在门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是人的本能,能将不喜欢,不关心的事或讯息自动的过滤掉。除非你很警醒,否则很难突破你心理的那层“音障,视障”。

我曾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登载在我学网,说到人的一些本能,包含阳光区,面具区,盲点区,潜能区。我们的“自动过滤系统”是装在我们的“盲点区”里,这是我们的自动导航系统的一员。 如何走进阳光区,不管你的高度,角度,愿接受差异,面对自己,也接受他人,如此,当你与他人逛街时,就能轻松愉快,高度,广度就不再是你的障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