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目录及文章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36:24

社区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目录

 

试验区工作. 2

教育部《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2

市教委《关于确定西城区为北京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的通知》    4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西城区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的通知》... 6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在西城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通知》... 8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习型单位标准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9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社区教宵工作新局面——在二00二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2

与时俱进,开拓务实,共同建设全国社会教育实验区——在西城区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

专家论坛. 30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初探... 30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38

经验交流. 47

创建学习型组织   培养高素质人才... 47

把建设学习化社区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推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 51

以社区教育为依托   努力实践教育创新... 56

论文选编. 60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化社区   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60

首都中心城区构建学习型城区教育网络初探... 68

社区培训学校在创建学习化社区中的作用... 73

调查报告. 76

阜外社区居民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76

课题动态. 8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80

外地经验. 84

体制顺  机制活  人气旺  事业兴... 84

社区教育信息. 88

我区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88

区社区教育协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进一步明确2003年协会工作目标... 88

西长安街街道成立街道社区教育协会和长安教育培训集团... 89

北京33中学举行西城区阳光社区培训学校揭牌暨33中创建学习型学校启动仪式... 89

我区举办大型社区市民书画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素质展示舞台... 90

月坛街道举行“扶贫济困、春风行动”结对捐助仪式... 90

 

 

 

 

 

 

 

试验区工作

教育部《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教职成函[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我部在去年4月布置了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工作,确定北京市朝阳区等8个城市的城区作为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一年多来,实验区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的“扩大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任务,我部又确定了20个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有一定基础,地方积极性较高,发展思路、目标明确,地方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城市的城区和部分农村市(县)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见附件)。

确定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积累有关社区教育的经验,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能满足社区全体成员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一大批学习型组织,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对其它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领导,及时指导工作、总结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应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解思想、勇于创新,  依托社区,  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调动社区内各方面和全体成员的积极性,积极配合。社区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内容丰富、式多样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突出重点,突出成效,突出特色,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服务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做出贡献。

我部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工作实行指导和评估。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系。

二一年十一月五日

 

 

附件: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

 

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

天津市河西区、和平区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上海市闸北区、嘉定区、浦东新区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南京市玄武区、江阴市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湖北省武汉市口区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城区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重庆市渝中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大连市甘井子区

青岛市四方区

宁波市鄞县

厦门市鼓浪屿区

深圳市宝安区

 

 

市教委《关于确定西城区为北京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的通知》

京教职成[2002]26号

 

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51号)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评估工作的通知》(京教职成[2001]27号)要求,市教委组织专家组于2002年5月15日—18日,对西城区“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进行了评估,经研究,同意确定西城区为“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希望西城区不断总结“发展社区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探索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全市乃至全国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其他区县要深入学习西城区在“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工作上的成功经验,掀起全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工作的高潮,努力实现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即:力争用3—5年时间即2005年前后使全市所有的区进入“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行列,再用3—5年时间即2010年前后使全市所有区基本初步建成学习化区,率先基本实现以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现代化。

 

 

附件:

《关于对西城区进行“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评估的回复意见》

 

附件:关于对西城区进行“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评估的回复意见

2002年5月15日—18日,北京市教委组织专家对西城区“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工作进行了评估,市教委认为西城区达到了“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的要求,具体评估意见如下:

一、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初步建立了学习化社区的理念多年来西城区始终坚持紧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区政府思路清楚、认识到位、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

要》、《西城区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和《西城区社区建设五年计划》。坚持“大教育”思想,以“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政府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学院,责统筹协调、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下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居家委会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落实,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保障有力。实施了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化组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对学习多样化需求。在全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建立了有效的社区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区政府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标准(按常住人口年人均不低于1元)拨付到位,各街道办事处也拿出专项经费投入到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西城区还把社区教育纳入教育执法检查计划,坚持开展总结与表彰活动,保证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重视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办学网络比较完善

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基地和网络建设,建立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市民学校为主体,以部门教育中心〖JP2〗为指导,以校外教育机构为辅助,以网络信息教育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纵网、横网、信息网三网交叉的社区教育网络,具有鲜明特色。

四、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功能社区”的概念,根据辖区主体功能的不同特点,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功能社区内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社区教育积极进行社区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探索,成立了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改变多年来社区教育单纯行政管理的方式,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依托社会、群众组织和社团管理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希望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的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

和“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的要求,继续贯彻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加强社区教育的观念,更加广泛地宣传“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的理念,将创建学习化社区的工作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社区建设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工作重点从“以发展社区教育为中心”转变到“以创建学习化社区为中心”,实现西城区“发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新的跨越。

二是要把握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并作为成人教育的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工作,根据社区内居民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更加广泛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更大范围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龙头和中心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社区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探索“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全市乃至全国“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西城区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的通知》

西社教字[2002]1号

 

 

区各委、办、局、处、公司、街道,各级各类学校:

为了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社区,决定成立西城区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杨义春西城区副区长

副组长:程刚西城区教委主任

李文西城区文明办主任

委员:刘锡元西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于富建西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石晓愚西城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孟振彪西城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谭玉梅西城区建设委员会助理调研员

杨之靖西城区教委副主任

宋国利西城区科委副主任

吉晓平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白钢西城区体育局副局长

王丹西城区财政局副局长

张少清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陈燕西城区民政局副局长

边宝生西城区卫生局副局长

李勇西城区司法局副局长

郭树娣西城区档案局副局长

梁润华西城区科协常务副主席

张建国西城区社区学院院长

刘汝华西城区教育督导室督学(副处调研员)

肖斌西城区残联副理事长

沈波西城区工会副主席

王晓谦西城区团委副书记

刘金耀西城区妇联副主席

李秀荣西长安街街道副主任

朱建民厂桥街道副主任

吴双大二龙路街道副主任

王静丰盛街道副主任

张大东月坛街道副主任

徐斌展览路街道副主任

徐平阜外街道副主任

唐海蛟福绥境街道副主任

刘戌东新街口街道副主任

刘春英德外街道副主任

西城区社区教育实验区办公室设在西城区教委

主任:杨之靖西城区教委副主任

副主任:郑建国西城区教委成人教育科科长

2002年9月10日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在西城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通知》

西社教字[2002]第2号

 

各委、办、局、处、公司、街道,各级各类学校: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创建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促进西城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施学习创新行动,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形成组织内部的终身教育学习机制,为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努力建立学习化社会。

二、工作要求

各单位(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单位本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工作方案,并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各单位(组织)应制定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引导集体(组织)内部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习惯;

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努力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以及有关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自觉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集体学习,自发学习,参观考察学习等),使组织成员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

三、监督检查

西城教委将根据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对全区各个单位(组织)实施的创建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组织各个单位学习交流,总结经验,共同发展。西城教委将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学习型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希望各单位(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实施学习创新行动的重要意义,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加以推进;并以此促进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不断深入,推动西城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2002年9月10日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习型单位标准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西社教字[2002]第3号

 

各委、办、局、处、公司、街道,各中小学、成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全区实施中办、国办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推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现将《学习型单位标准》、《学习型企业标难》、《学习型家庭标淮》(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参照“标淮”,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

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2002年11月15日

 

学习型家庭标准(试行)

 

1、学习目标:家庭成员有学习的共同愿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氛围:建立家庭成员共同学习活动制度、父母带头学习、具有互动沟通的学习特点努力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有追求新知识、新科技的强烈愿望,重视思想、道德、法制、健康等方面的学习。

3、学习实施:家庭成员自觉学习,有各自的学习计划,能按计划自学或参加有组织的学习,在职人员业余时间平均每天达一小时。

4、学习资源:家庭订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的报刊杂志,具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不含在校生学习用书),学习环境比较好,并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

5、学习投资:把学习费用纳入家庭消费中,  全年用于文化学习培训的费用在家庭经济总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

6、社区责任:热爱社区,积极参加和支持社区的学习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好。

7、创建成效:家庭成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在社区群众中有良好的影响。

 

 

学习型企业标准(试行)

 

1、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明确,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目标,  鼓励员工通过学习自我超越,员工对企业发展有共同的意愿、价值观和使命感。

2、学习观念:把组织学习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视学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3、组织管理:组织机构适应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需要,有部门和专人负责,  企业内管理,人事、宣传、教育培训等各部门都能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有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

4、运行机制:有创新的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有鼓励学习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有学习培训的检查、考核、评价机制。

5、学习要求:有明确的学习培训目标,  对职工实施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有详细而明确的学习计划,有鼓励学习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全员学习率达80%以上,岗位培训率达60%以上;管理技术人才年均脱产学习时间累计达到12天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达95%以上,  员工学习档案完善。学习培训内容定位准确,符合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岗位有效性、创新性、系统性,学习效果突出,  学习培训形式灵活、便利。

6、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管理者应当成为学习型带头人,爱岗敬业;教育者应有较高的素质,有教育资格,善于学习,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7、网络建设:有教育培训机构、基地、设施(或依托社会上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能适应企业教育培训和员工学习的需要,能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学习、培训手段。

8、经费投入:把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企业成本,落实《职业教育法》所规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比例;有鼓励和约束职工学习的经费措施。

9、职工素质:职工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员学历结构中达中专、大专、本科以及以上学历比例有明显变化;员工能规划自我发展的目标,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对企业和自我发展的危机意识,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创新活动,安全文明作业,工作学习化。

10、创建成效:通过组织学习,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氛围,知识型员工增加,员工间互动互学;企业创新、自我超越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合力强、效益好。

 

学习型单位标准(试行)

 

1、指导思想:单位领导是学习型单位的倡导者、组织者、创建者,把创建学习型单位作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目标明确,创建思路清晰,有创建的规划、分步实施的计划。

2、环境氛围: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论深入人心,有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要求,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型环境;制定有本单位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的规划、分工实施的计划,教育培训安排能满足本单位员工终身学习、自我超越的需求。

3、组织机构:单位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有专人负责教育培训的管理和实施;其他部门能积极配合,给予支持。

4、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有健全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能很好的实施;有激励和检查、考核等约束机制,实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5、学习要求:单位有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创新性,利于全员素质提高;单位每年有80%以上的人参加专项学习,全员年人均累计脱产培训时间应达12天以上,全员对教育培训工作满意度达80%以上。

6、学习资源:单位具备必要的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教育培训基地、设备、设施,图书室(资料室)等,  有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和学习资源;善于利用社区和社会学习资源。

7、经费投入:建立单位、个人双方共同分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单位的教育培训经费支出达到或超过国家制定的标准,专款专用,  根据单位经济效益和物价指数逐年增加。

8、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不断提高,领导者、管理者9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应达到80%以上,  员工有自我发展目标和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行为;积极参加单位的教育培训,员工间能相互交流、探讨分享自我修炼的学习成果;与单位有着共同的愿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9、创建成效:单位共同学习能力增强,组织化学习程度高,单位整体在持续学习状态下运作;结合单位实际开展研究有成果,以研究推动工作有成效;单位工作富有创新性,  员工对工作有使命感、兴奋感、凝聚力强,为民服务好,社会满意度高,在同行业或社区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注:本标准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社区教宵工作新局面——在二00二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黄尧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交流去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以来全国社区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开创社区教育工作新局面。教育部领导对这次座谈会很重视,王湛副部长多次听取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对开好座谈会提出了明确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政府和玄武区为座谈会的召开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这里,我代表王湛副部长和教育部职成教司向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政府和玄武区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围

绕这次座谈会的内容,我讲几点意见。

一、一年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进展情况

去年1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后,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实验区对社区教育实验普遍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领导,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国杜区教育实验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传达贯彻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制订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工作文件

据了解,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教育部门,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都在会后相继召开会议,传达和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制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工作文件,推动社区教育深入发展。江苏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文化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对全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做出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南京市玄武区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精神文明办,相继召开会议,对玄武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进行了层层动员,提出了全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目标,把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加快社区教育意见的通知》,制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和评估指标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厦门市于2001年11月召开了全市教育局长会议,传达落实全国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进一步推进厦门市4个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2、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向县、乡镇延伸

一年来,在教育部确定的2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基础上,各地相继扩大实验范围。各省市普遍确定了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实验区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江苏省在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基础上,扩展了23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扩展了80个社区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有国家级实验区2个,今年又重点抓好1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要求各市也抓好一批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安徽省有国家级实验区1个,现已确定在合肥等四个城市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江西省在南昌等五个城市各确定一个城区作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海南省今年确定海口市和三亚市作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使全省的社区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年来,北京、上海、宁波、青岛、苏州、无锡等城市社区教育实验活动正在向农村乡镇延伸。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扩展功能,建设了一批县、乡(镇)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约占新增实验区的40%。江阴市和宁波市的鄞州区积极进行农村地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探索以镇成教中心为主体构建社区教育中心的模式,以成人培训为重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向农村延伸。及时地适应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从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狠抓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机构、队伍和经费的落实

目前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及其他许多城市的城区,普遍建立了由实验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机构,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青岛市四方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区机关有关部门、驻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在街道建立了相应机构,负责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济南历下区将社区教育确定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将社区教育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并作为考核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少地方还建立了社区教育学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等群众组织和研究机构,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

各地重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据统计,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目前已有专职人员3800多人,兼职人员l 7000多人,志愿人员23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上海市闸北区十分重视社区教育专职队伍建设,每个街道都派驻社区教育专职教师,  目前全区已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45人,兼职教师403人,志愿者达1642人,并于去年举办了l 7次社区教育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今年又邀请专家组织了三次专题讲座,制订了《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管理意见》和《社区教育辅导员六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考核,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地在推进社区教育中,不断加大市、区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广开经费筹措渠道,努力为社区教育的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据初步统计,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今年的社区教育投入达1.亿(含基建投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除从教育事业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教育外,还从非教育经费中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投入社区教育,今年两区分别投入80万元、  220万元发展社区教育,北京市教委也对这两个区分别奖励80万元和220万元。大连市甘井子区决定财政每年划投50万元(人均1元),加上各基层街道、乡村的投入,今年全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达1470多万元。上海浦东社区教育投入达到2700多万元,广州天河区社区教育投入也达到1600多万元。

4、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中,实验区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发挥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的作用,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普遍加强了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学校(中心)建设。据统计,全国28个国家级实验区、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2400多个社区教育培训学校(中心)。北京市全市所有城区街道都建立了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在部分郊区县建立了社区教育信息化网络,全市教育培训机构有50%向社会开放。朝阳区在全国首创了功能性教育社区的试点,在几个居委会或街道之间实施面向更大范围的专项培训。上海市印发了社区学校设置标准,推动了社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现已建立了100多所社区学校。杭州市下城区已正式启动了创建1所社区学院、7所社区分院、70所市民学校的l 770网络工程。

一年多来,28个实验区已创建学习型企业l 053个,学习型单位1748个,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已基本实现了创建20个学习型小区、10个学习型组织的计划。上海创建学习型家庭达到50多万户,建立了8万多个企业班组读书小组。大连甘井子区创建学习型家庭2478户。学习型企业83个,学习型单位l32个。天津河西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出要做到“五有”:有载体,有内容,有师资,有保障,有管理,并提出了具体标准,保障了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

5、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年来,28个实验区积极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累计570多万人参加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受到了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成人学校和各类文化场馆,主动走进社区,开放各类设施、设备,参与社区教育,举办文明市民外语学校,为居委会免费培训居委会主任和工作人员,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美联社等30家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上海市嘉定区新城路街道举办了第二届“社区教育节”,“社区教育节”历时40多天,内容丰富多采。有各种读书活动、展评活动、健身运动、文体活动、主题活动以及座谈会、研讨会等2l次,参与者有2万多人次,达到了“社区居民人人参与,争创学习化社区”的目的。厦门市鼓浪屿开展的科普、法制、人口环境等教育活动十分活跃,吸引了社区居民的踊跃参加,与厦门大学社会系联手在社区开展系列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成都市青羊区黄瓦街道办事处、新华西路街道办事处做到了辖区内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安排,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苏州金阊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对机关干部开展了“学外语、学电脑、学普通话”的活动,对企业开展了“建学习型企业,做创造型职工”的活动等,增强了社区教育的针对性。

为了推动各地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指导。一年来教育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调查了解各地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和培植典型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同地方解决。同时通过会议、简报等多种方式,传达教育部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对各地工作予以指导,推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聘请对社区教育研究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成立了“社区教育专家组”,加强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咨询引导,并在青岛市四方区召开了专家组成立会议。三是承担了《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加强对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四是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提高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10月、11月份分别在北京、江阴举办了两次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活动,学习有关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交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已经从少数省份扩展到多数省份,涌现了一批重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地方和工作成绩显著的实验区。今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评比出了l 75个社区建设示范区,其中社区教育都搞的很好。教育部的2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大多数被民政部评选为社区建设示范区,充分说明了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社区基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

总结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有以下几条基本的经验和做法:

1、必须加强党委和政府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统筹领导。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实验区,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给予高度重视。要将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2、必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社区教育工作面向千家万户,涉及方面广、牵涉部门多,必须要有政府各部门的配合,要有教育、计划、财政、民政、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参与,各部门都应当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到本部门工作计划,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要协助政府制定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并推动实施,加强与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营造开展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

3、必须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服务.社区教育要立足社区,面向基层,为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要重视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满足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需求。

4、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发挥和尊重社区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创造性.社区教育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更新观念,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尊重和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充分肯定社区教育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实际发展还不平街,有些省市甚至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社区教育工作还没有启动,个别实验区工作进展不大。一些地方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必需的机构、人员、经费、基地没有得到落实。社区教育的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提高认识,增强新形势下发展社区教育的紧迫感

1、  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是建设新型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提出要“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型社区,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是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发展社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心理身体素质。提高社区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对建立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把社区教育工作摆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2、开展社区教育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一次性的终结式的学校教育,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必须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基础工程。要通过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使二十世纪的中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3、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增强搞好社区教育工作的紧迫感

我国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对提高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反映了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反映了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中,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从中央到地方对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社区建设工作十分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2——2005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的任务后,各地基层城区、社区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国家民政部今年9月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全国社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命名表彰了l 75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今年10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国63个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城区)和500个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必须尽快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绝不能落后于社区建设的进程,更不能拖社区建设的后腿。这方面,我们从事社区教育的同志,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定要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高度,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指导,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坚持开拓创新,开创社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阔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初步考虑,今后几年社区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在经济、教育发达的地区,要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当前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  进—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

为了进一步贯彻2001年11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的精神,把社区教育工作推向全国、推向深入,教育部将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由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扩展到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各省市也要扩大实验范围。经济教育发达的地市委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2、  进一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

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完善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学校(中心)体系,为社区居民学习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要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手段的掌握与运用,把空中课堂、网络课堂引入社区教育,构筑能满足本社区民众多种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继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明年司里要正式下发《创建学习型组织基本要求》。推动各省市、各实验区和部门、行业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教育部要直接抓一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试点单位,同时开展创建经验交流活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估工作,在适当时候对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的模范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3、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教育活动

当前要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各类短期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当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新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丰富在生产技能、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教材和培训形式。要提高居民的社区教育培训参与率,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达到30%以上。

4、  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街道都要配备社区教育专职人员要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校的和社区居民中人才的作用,发展和壮大社区教育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明年司里计划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着手制订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立若干个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心,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各地也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和培训。

5、  开展对实验工作的检查评估

教育部明年将印发《社区教育实验评估指标体系》,并委托专家组分批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检查评估,对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对于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成效不大的单位,进行督促;对个别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什么进展的实验区,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6、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要根据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参照民政部关于社区建设示范区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制订并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标准,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评估工作,逐步形成一批社区教育示范区。

7、加强理论研究,保证“十五”课题取得初步成果。

在推进社区教育进程中,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社区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要把各地创造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要用科学的理论来回答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社区教育的实践。当前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点、内容以及实现途径和措施的研究。我们在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开展社区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成功的做法,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加强理论研究是当前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育部职成司申报的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题,对指导我们开展实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2003年课题研究进入关键性阶段,课题研究要在这一年里拿出初步成果。希望各地、各实验区及时把你们的做法、经验报给我们。要组织精干力量。加强对各子课题、分课题的研究,确保在年底拿出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同志们,推进社区教育实验是一项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把社区教育实验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开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与时俱进、开拓务实、共同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与时俱进,开拓务实,共同建设全国社会教育实验区——在西城区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西城区副区长  杨义春

 

同志们:

去年11月,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确定北京市西城区等28个区县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今天,我们在举国欢庆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的喜庆日子里,召开西城区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动员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的意识,建设好实验区,把我区社区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就“九五”以来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今后几年建设实验区的任务。

一、我区社区教育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西城区社区教育起步于1986年,以青少年教育为突破口逐步拓展为面向全体市民的全员教育。2001年,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成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化城区的试点区,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建设学习化城区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得到确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涌现,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逐步深入,我区社区教育进入创建学习化城区的新阶段。十多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区社区教育不断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在推动西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5月我区被评为北京市首家“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先进区县”。

(一)建立了社区教育三级管理体制

西城区社区教育己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三级管理体制。即:

一级:全区建立了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主管区长任主任,委员会由全区各街道和相关委办局共30多个单位领导组成。

二级:全区十个街道都成立了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成员包括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宫馆家和中央、市级教育文化科技单位的领导。

三级:全区223个居委会都设有分管社区教育的主任(或委员),负责落实区、街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市民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二)  形成了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全区初步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类社区学校为主体、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

(三)建立了终身教育三级教育网络

全区初步完成纵网、横网、信息网三网交叉的社区教育网络的构建,为开展全员、全程、全面的社区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l、社区教育纵向网络。即各类社区学校,全区形成包括成人学历学校、文明市民学校、社会力量办学三个层面的学校。

2、社区教育横向网络。我区为发挥政府各职能局在社区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成立了一批教育指导中心。如:卫生局举办的胎教指导中心、区残联举办的特教指导中心、区妇联举办的家教、妇女教育指导中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流动人口培训中心等。

3、社区远程教育信息网。2001年建设“西城区社区教育”网站(www.westcityedu.com)。包括:胎教、青少年教育、老年大学、网上课堂、外来人口、科普等20多个栏目。

(四)建立了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l、区政府2001年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按常住人口年人均不低于l元的标准拨付,同时各街道也利用多种渠道解决社区教育经费。

2、将社区教育纳入依法治教轨道。区教育督导室坚持每年对各街道发展社区教育情况进行检查。2001年,又制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评估检查标准。

3、建立了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拨款对全区各委办局处公司、街道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社区教育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从2001年开始,全区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l、在街道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各街道首先在一批基础好的居委会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居委会试点,并分步拓展到全区。目前已涌现出月坛街道汽南居委会、展览路街道铁路巷居委会等20个先进学习型居委会。

2、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型组织试点。选取华天饮食公司、西单购物中心、金象复星公司、万方集团公司、33中、西城图书馆、平安医院、区地税局等十个单位分别开展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企业试点。

3、开展学习型家庭试点。今年表彰了70户区级学习型家庭。各街道创建工作正在深入,如阜外街道已涌现学习型家庭722户,占街道总户数的3.5%。

(六)广泛开展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培训活动

1、社区学院初步发挥了龙头作用,开展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学院积极探索为社区服务,加强与街道、社区联系,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大专班。2000年以来培训了街道干部、新聘居委会主任和英语小教员,编写了《西城市民讲英语100句》。

2、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市民素质培训。

各街道依托市民学校对全体市民开展了普法、妇女、卫生、职业技能和各类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大大提高了市民素质。丰盛街道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业余学校,今年上半年以健康为主题,每月组织一次科普讲座。受教育人数超过2000人。展览路街道组织讲师团在居委会、学校、单位开展科普讲座,今年已举办16期,听课人数达5800人。厂桥街道举办了人口学校,对育龄妇女进行了计生保健知识培训。西长安街街道在中南海开办的军地两用人才学校坚持12年。培养出电脑、电工、等级厨师1800余人。二龙路街道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建立了健康学校、外来人口学校、科普学校、家教指导中心、普法指导中心、再就业培训中心等各类教育机构,2001年培训市民达到2万人次。

我区十分重视老年学校的建设,全区建有老年大学,各街道均建有老年学校。月坛街道老年大学针对地区老年人口达23%的现状,围绕“五老”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从1987年至今,已毕业学员近万人次。福绥境街道开展心血管病防治、更年期保健、饮食养生等健康讲座,一年来培训市民2000多人次。我区积极开展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口教育,如新街口街道近年来举办外来人口培训班75次,5000余人参加。有107名外来人员被评为北京市荣誉市民和西城区好市民。德外街道今年内为下岗人员举办了维修、电工、家政服务等23期专业技能培训班,有765人参加培训,580人实现了再就业。

3、我区80%中小学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教育。33中学、154中学分别成为月坛和阜外两街道市民外语学校。西城区少年宫1995年创建了老年宫,已培训学员近万人。

4、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开办外语、艺术、文化、职业技术等各类的培训,初步满足了市民的学习需求。民办爱星培训学校、民办光明外语学校等校常年为社区居民举办各类培训。当前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教育资源开放尚处于起始阶段;学习型组织试点亟待推广;部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硬件建设有待加强。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五”期间加以改进。

二、当前我区社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主席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教育工作在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办、国办在今年下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中也明确提出:“在加快普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形成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动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社教工作者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形成共识。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拓展了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当前,要把社区教育的侧重点放在社区居民急需的而正规学校还覆盖不到的或不能很好解决的教育培训上,努力开拓成人教育新的空间。

西城区社区教育面临的形势同全国、全市一样,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局面。“九·五”以来,我区提出并实施了“大力发展五业,重点建设五街”的总体战略,经济实力有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79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在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科技信息咨询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党政机关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1995年以来,积极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大幅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户籍人口中大专以上的人口己达到2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91。4元,恩格尔系数为38。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已达到12。52平方米。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给西城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今年,区委区政府重新审视了区“十五”计划,制定了《西城区迎奥运行动计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申奥成功为动力,以“新北京,新奥运,新西城”为主题,以“迎接新奥运,建设新西城”为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区要实现四个“新”,即:经济要实现跨越式的新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要塑造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和市民素质要发生质的新飞跃;人民生活质量要得到全面的新提高。要进一步开发六个功能街区,即: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北京金融街、西外旅游商务区、德胜科技园、阜景文化旅游街、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力争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1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城区全面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顺应了西城区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区各单位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重要性的认识。

1、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是我区各级机关单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对提高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反映了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反映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的迫切要求。全区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对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提高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创西城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是全面推进我区社区建设的需要。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可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内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和“以德治国”战略落实。发展社区教育将大大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增强社区的整体素质。因此,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3、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是在西城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化城区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去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讲话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鼓励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要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全区各单位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在西城区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是时代赋予我们全区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全区各级干部要通过这次会议,明确实验区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全面行动起来,全区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实验区。

(一)关于实验区目标

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我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05年,要实现下面目标:

1、进一步推进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大力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2、进一步发展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实现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和沟通,基本构建起纵向以三级社区学校、文明市民学校为主体和横向以各类教育指导中心为指导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3、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应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学习手段。实现学者有其校,广泛开展旨在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4、大力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类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为社区教育服务;

5、广泛建立包括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小区(居委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

第二阶段:到2008年,要实现总体目标:通过社区教育实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学习型组织大量涌现,建立起初具现代化水平的社区教育网络;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幅提高;形成有利于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市提出到2008年建成学习型城市,成为学习化社会。西城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有条件提出更高的目标,即争取在2008年前在全市率先建成学习化城区。

(二)关于实验区的主要任务

今天会议下发了《关于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施意见》,就实验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区各单位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完成五项主要任务。

l、进一步构建并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在“九五”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要在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十个街道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对地区社区教育的领导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区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区、街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其作用,当前特别是要发挥各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社区教育的领导,制订发展规律计划,加强管理,统筹安排,推进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各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的前提下,按照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协调和安排,充分做好各类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2、完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九五”期间我区已初步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各级各类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成人学校为主体,以政府各职能局教育指导中心为指导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这些学校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力量。当前,要进一步抓好两类学校。

一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同时又是文明市民总校,在推动全区社区教育工作中要发挥龙头的作用。怎样才能发挥龙头的作用?区教委和社区学院的领导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社区学院十多年来抓学历教育成绩很大,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制机制。现在抓社区教育,从观念、体制、方法上都需要转向,从领导到教师都有个转变的过程。今后,学历教育要抓,社区教育更要抓紧,两者都不能放松。高质量高水平的社区教育应该成为社区学院的主要特色。

二是三级文明市民学校。这是我市我区的特色。除了刚才讲过的文明市民总校外,当前要注意加强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即文明市民中心校)和居委会市民学校的建设,发挥其作用。近几年来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只能说是初步发挥了作用。当前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社区教育中心的硬件建设,二是更为扎实地开展各类市民培训。二龙路、新街口、展览路等街道近几年注意加大对社区教育中心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区教委领导也在研究,准备在教育布局调整中,拿出部分教育资源,专门用于社区教育,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作用。区委区政府相信教委与各街道密切协作,在社区教育方面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新的突破。

3、充分开发、利用和拓展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

“九五”期间,全区很多中、小学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并将操场、礼堂、教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不同程度地向社区开放,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密切了街道与学校的关系,裕中中学、16l中学、33中、3中等一批学校在教育资源开放中,领导重视、力度大、效果显著。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教育资源开放刚刚走出第一步,校门打开了,但还不够大,还可以打

开的更大一些。目前,市教委正在就“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是理论上要弄清一些问题,如“学校的社会属性”问题。区政府认为,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区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和成人学校的现有设施,要积极承担社区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与文体活

动场所,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同时,区教委要认真研究制定《西城区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管理办法》。

为了推进社区教育向更深的领域发展,区政府决定:由教委负责在全区开展教育进社区的“十、百、干”活动。主要内容是:面向全区十个街道和223个居委会(即“十”),发动全区百所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宫馆家,和成人学校进入社区,共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即“百”)。发动全区数以千计的教师和志愿者,以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的身份,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到社区、到居委会中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即“千”)。同时要坚持搞好原来的“小学教师进社区”工作。区文委、体育局、档案局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和档案馆向市民开放的工作。

4、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以往单纯进行学习培训的组织不同,它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它要求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成,它强调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它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对各类组织的内在要求。

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要积极开展创建学型单位或学习型企业的活动。各级党政机关首先要带好头,党政机关具备比较好的条件,比如:人员素质比较整齐,区财政能够给予支持,机关自身性质决定了对教育培训工作比较重视,这次提出的每年有5%—lO%机关和事业单位成为学习型单位的目标应当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我区事业单位中比重比较大的是区教委和卫生局,两个部门都是学历层次较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一贯重视的部门,希望这两大系统在建立“学习型单位”中带好头。

我区经贸委、建委、市政管委、街道所属企业过去在开展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最近,西城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刚刚接受了市教委评估组对“学习型企业”的评估工作,反应比较好,有希望成为我区第一家市级学习型企业。我们希望全区各个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

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工作是在街道开展创建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胡同)、学习型家庭工作。各街道要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在面上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根据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分工,学习型居委会和学习型楼组(胡同)的创建工作由教委牵头,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由妇联牵头,教委、社区教育协会协助,三单位要与街道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法。当前,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更多的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积极参与到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居委会、楼组的活动中来。

5、广泛开展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工作

社区教育的重点人群是成年人。“十五”期间,各街道要以成人教育为重点,认真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培训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法律、道德、劳动技能培训,还要注意抓好未入托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青少年社区教育等。 

以上各类培训,“九五”期间各街道已经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的工作是如何使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做到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在课程、教室、教师、时间等几方面都形成一套制度:长期化就是把市民学校的课程长期开设下去,而不是搞一阵子;规范化就是市民课程有教材、有讲义、有一定的深度。在这方面,二龙路、新街口依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经验值得大家研究,他们初步做到了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工作中许多街道都遇到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这两个街道的做法是以班养班,就是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收费班来补充市民教育的各种班。各街道情况不同,做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区政府希望大家以创新开拓的精神,探索出本地区的社区教育之路。   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全区各单位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和建设实验区工作的认识。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去年8月份社区教育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分工(见西成教<2001>10号),认真开展工作。全区各单位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全区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实验区。

2、要加强各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对社区教育的领导作用。社区教育的基础工作在街道。各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要按照《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社区教育的领导,制订计划,加强管理,统筹安排,推进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协调和安排,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3、全区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宫馆家,要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工作,进一步加大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力度,各学校应有一名校级领导负责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4、区教委是代表区政府指导、领导、协调社区教育的职能部门,又是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日常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全区社区教育的指导,加强与各街道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制定好规划、计划、注意总结经验,突出重点,挖掘典型,加强宣传,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实验区工作。

5、为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政府办和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在过去评议督查的基础上将社区教育实验区的主要指标与任务列入评议督查。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每年对开展社区教育成绩显著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

同志们,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历史赋予我区党政干部的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执政为民的精神面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共同建设好社区教育实验区,使我区的社区教育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家论坛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初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农村社区办主任  李继星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是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社区教育实践的改善的真正动力之一。本文尝试性地界定了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的定义,提出了原创性的标准和目前增强原创性的有利条件,并就如何提升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原创性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一些建议。

一、如何理解社区教育的原创性

(一)原创性的定义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指的是以本国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本源、通过科学手段获得原始性研究素材、或做原始性(相对于“验证性”)的研究,进而得出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理论(或其它形态的研究成果)。”[1]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至少是由问题的原发性、研究素材的原始性、结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等要素综合构成:它未必一定关涉到学派创建、基本理论的突破等重大研究,但确实要求是从中国这块独特的文化土壤和现实需要中生长出来的珍品。”[2]

(二)原创性的标准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的“原”主要体现在:“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视角、思维方式、命题的言说方式等构成的论述框架与范式、成为同类研究的起点,并为这一起点预设了一个‘问题域’[3]、使紧随其后的研究都不得不从这一点出发、或者不得不在‘原创者’所设定的问题域,内发问。虽然这个新的框架的范式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受到后继者的批评、但即便这些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框架的范式是他们所绕不过去的。”“创”,主要体现在:“发现了新的研究对象,或者拓展了原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独立的别人无法替代的言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上述三者为基础、提出了新的问题、概念、范畴、命题和观点。”[4]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要符合下列标准:

1.要“以本国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本源”,体现出问题的原发性。

2.研究问题的视角要新颖,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要科学。

(1)视角要新颖

视角新颖,指的是前人尚未从该视角去研究该问题。比如:在2001年第四季度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时,有一位研究人员想申报社区教育方面的课题。他认真调查、分析了近十余年农村教育研究、小城镇研究和社区教育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发现没有前人把上述三方面有机交叉,没有前人系统地研究过小城镇的社区教育问题、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社区教育问题,而该方面的问题又是我国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便从该全新的、前人尚未注意到的视角出发,撰写了《课题设计论证》,获得批准。

(2)思维方式要科学

思维方式要科学、避免贫乏,就要在占有大量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

论证,然后提炼出结论。该结论应该深刻,应该符合发展社区教育理论或改善社

区教育实践的需要。

(3)研究方法要科学

研究方法要科学,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方法适合于研究素材、适合于特定的论证的需要、适合于您所拥有的或能掌控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同时,能够科学地使用已选择的研究方法,在就某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程序上来说也是科学的。

3.主要研究素材要具有原始性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其研究素材不可能都具有原始性,但研究素材的大部分或主要部分应当是第一手的、原始的。

4.言说方式、表达方式要严谨、科学、新颖,研究结论要在国内或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创新性,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5.研究成果要有价值,要对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或)社区教育实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子课题结题报告能够同时符合上述几个标准,就说明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一定是不朽的。

(三)增强原创性的条件分析

    (一)整个社会的转型、思想意识方面的逐渐解放、学术流派的逐渐形成和学术理论方面百家争鸣格局的初现,为原创性成果的孵出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政治条件。

(二)强调思辨、鼓励想象、提倡创新、允许失败、讨伐抄袭、反对空谈,

使原创性成果的孵出具备了基本的壳外温度

(三)教育理论的新的质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方法的逐渐普及,为原创性成果的孵出提供了教育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方面的条件

二、如何提升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原创性

(一)要树立科学精神

子课题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原创性,主要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方法。所谓科学精神,主要包含下列一些内容:第一,主观上,要勇于排除各种干扰,顶得住各种诱惑、不屈服于任何压力,耐得住长期的“寂寞”,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追求真正的知识;第二,抱着纯客观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第三,用系统的、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象:第四,结论要具有可证明性。

我们开展研究工作,不同于大学教授编教科书。编教科书,可以在教学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的总体需要,对研究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汇总、改造、加工,形成某一学科的科学体系。大学教授编教科书、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实用性。但是,研究工作不太强调某一学科的完整性、成体系,不一定通过一个科研项目就要把该学科的成体系的各级各类问题都解决。一个科研项目往往只解决该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一个学科体系的形成,往往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往往要把许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累积和系统整理、加工,才能形成。研究工作强调的是原创性,强调弥补空白,强调在尊重、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哪怕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前进了一点点,就是成功!

(二)要恰当地选择子课题

一般来说,总课题在开题前,几乎都根据总课题的整体需要草拟了成系列的、具有内部逻辑性的子课题。这些子课题,虽然其名称还可以改动,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拟承担子课题的这些单位和同志,要慎重、冷静地选择子课题。选择子课题时,要考虑下列一些因素:

1.该子课题要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部分同志在初选某子课题时,可能对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不太熟悉。这时候,就要根据您平时对该领域的了解,作初步判断或延伸性判断。

2.您或您所在的单位对研究该子课题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包括队伍优势、经验优势、资料优势、实验基地优势等。

3.子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子课题对于推动您主抓的主要业务或者对于推动您所在单位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要通过使用索引工具,把与您所承担的子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进一步搞清楚

主要的索引工具包括: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有关网页和搜索引擎工具:上海图书馆编的《全国报刊索引》;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央教科所编的《中国教育文献数据库》、《教育文摘周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复印报刊资料》各期后面所附的索引等。如果有必要,也应把海外、国外的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进一步搞清楚。通过使用索引工具,去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论文、研究报告,进一步搞清楚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相应领域的研究现状,如条件允许、可立即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调研,大体上弄清楚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该子课题核心研究内容中的问题的“问题域”是什么?该问题是不是新问题?有没有人目前正在研究该问题?如果过去有人研究了该问题或者目前有人正在研究该问题,那么,该问题有没有人已经解决?如果已经解决、是彻底解决了还是部分解决了?在纵向、深度方面,对该问题还有没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随着社会的前进,该问题在横向、广度方面是不是进一步拓展了、前人会不会仅仅解决了该问题的核心部分而并未解决拓展的部分?如果该方面的问题已由前人彻底解决了,只是由于前人对其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由于我们孤陋寡闻致使我们不了解该情况,那末,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该问题了.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继承、宣传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去重复研究该问题。

总之,我们要去研究那些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前人尚未解决的该问题的纵深部分,或者前人尚未解决的该问题的拓展部分。同时,建立或进一步丰富供自己或子课题内部使用的《报刊文献索引》、《书籍索引》、《法律、法规、规章索引》等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仔细地斟酌子课题之下的要具体研究的系列问题,确保问题的原发性

1.问题的来源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问题来源于社区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第一线我们要把社区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也就是问题汇总上来。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问题。总之,大量的问题是来自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的、活生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2)问题来源于与社区教育有关的国家新的教改措施、教育政策、或者来源于国家的导向性的、指导性的意见

(3)问题来源于全球教育逐渐一体化,来源于日益扩大的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在中、西社区教育的比较中,我们会更多地发现我们的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也会更多地发现西方的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保持我们的优势、学习它们的优势、扬长避短的途径来。

2.从问题中筛选出子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有些问题经过讨论或协商或一次性请教行家就能解决;有些问题在后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被确认已由前人解决了;有些问题缺乏开创性;有些问题虽值得研究,但目前研究条件较差,不具备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一一这些问题、都不要列为要研究的问题。[7]我们所选择的准备研究的问题,应具备前沿性和当下性,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第一,对于发展社区教育理论和(或)改善社区教育实践有积极作用;

第二,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够解决;

第三、别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

第四,有兴趣去研究解决;

第五,有条件、有能力去研究解决。

对于“第三”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去解决该问题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部分。尚未完全解决,指的是:前人当时就没有解决的该问题中的那一部分;前人当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时过境迁,当时的解决方案已不适合目前的情况。

对于“第四”中的“兴趣”,要做辩证的理解.兴趣是成功之母。如果研究人员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的一部分。但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对某一项研究没有什么兴趣,而组织上却分配给了他该项研究任务或该项研究任务的一部分。这时候,他就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培养对该项研究的兴趣。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还未培养出对该项研究的兴趣,那么,他就不应该继续从事该项研究了。[8]

对于“第五”中的“能力”,也要做辨证的理解.一般地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从事某一项研究工作,就不要让他从事该项工作。但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承接某项研究任务的机会来了,自己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对于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研究任务,差距大不大?如果不太大,可以考虑承接,但要拿出吃大苦、耐大劳的干劲儿,使自己尽快赶上来;如差距太大,即使自己拿出吃大苦、耐大劳的干劲儿,也绝对不能达到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研究任务的程度,这时候,就不能“充大头”、不能仅凭热情去盲干、蛮干,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该项研究任务“推出去”。

(五)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取原始数据

1.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都不可偏废

社区教育的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法;第二层次的方法是能够独立应用于社区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的、具体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测量法等:第三层次的方法是不能独立使用的、是为第一、第二层次的方法提供服务的那些技术性或辅助性的具体方法、如抽样法、统计法、表列法、图示法等。

最初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的方法,强调的是在个人经验或观察到的有关社区教育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判断或社区教育思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论文中所见到的,大都是这种定性研究,是抽象文字的描述和典型事例的说明。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著作被大量翻译、引进,在此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思潮,即:西方工业化社会为背景所形成的以定量研究为特征的各种研究方法才是正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国内,逐渐形成了贬低定性研究方法的思潮,我个人总是觉得:我国的社会发展比较复杂、有的地区还是农业社会,有的地区是前工业社会,有的地区已进入后工

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是呈现了知识社会某些特征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即第四经济时代的初期。而后工业社会时期,是传统工业社会时期被细分了的产业门类重新进行组合的社会时期。产业门类重新进行组合,必然要求科学、知识门类也重新进行组合、由此形成了许多综合的新兴学科和知识门类。科学、知识重新进行组合,必然要求对这些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的方法也重新进行组合。是不是可以这样判断:知识经济时代,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并重,且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融合的时代。

2.要以原始数据作为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所依据的主要的或大部分的研究素材,应当是第一手的、原始的。比如:甲在研究报告中引用了乙通过测量法、调查法所获得的并已用于论文中的数据,对于甲来说,所使用的数据就不是原始数据,尽管引用是合法的。再比如,一个人研究美国的社区教育,他翻译了许多美国人研究本国社区教育的英文书籍,包括许多数据,然后根据译好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那么,他所依据的素材就不是原始的。可以断言:他的研究工作很难具有原创性。

3.资料的分类、甄别与建档

(1)资料的分类

第一,资料的类别: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资料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

按照资料载体的不同,可把资料分为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网络资料、实物资料等,其中的文字资料又可分为图书资料、报刊资料、档案资料等。其中的音像资料又可分为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资料;

按照资料与不同的社区教育学段的联系,可把资料分为学前教育资料、小学教育资料、中学教育资料、大学教育资料、成人学校教育资料;老年人学校教育资料等

;按照资料与学科、部门的关系、可以分成社区科技教育资料、社区卫生教育资料、社区文化教育资料、社区体育教育资料、社区法制教育资料等。

第二,对资料进行分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每次分类只能按同一个标准。避免犯标准混淆的逻辑错误。例如: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对某某(社区学校各个年龄段的学员组织了智力测验、态度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其中的智力测验和态度测验、是按照测验内容划分的,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是按照测验形式划分的,作者同时采用了两种划分标准,犯了标准混淆的逻辑错误。

第二个问题:分类后所得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与母项的外延相等。不要犯“子项过多”或“子项未穷尽”的错误。例如:有人把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料分为社区教育管理干部资料、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资料、社区教育兼职教师资料和中专资料,犯了“子项过多”之错。

第三个问题:大类与小类不要并列。如有人曾就考试方式向学员作问卷调查“你对下述哪些考试方式最喜欢?①闭卷考试、⑦开卷考试,③做作业,④讨论回答,⑤口试,⑥笔试,⑦实验操作。”在闭卷考试中,既可以有口试、也可以有笔试和实验操作,而作者把它们并列、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第四个问题:资料的分类最好按层次逐级进行、尽量不要‘越级划分’、以免导致资料混乱。

(2)资料价值的甄别

在获得资料并把资料逐级分类后,则应逐件甄别资料的价值。例如:

当我们接到一份有关学员的调查问卷的统计资料时、就应至少从下列几方面衡量该问卷调查资料的价值:第一、该问卷的受问学员是否能成比例地代表该地区或该社区学校学员的构成?第二,学员们是不是各自独立地完成问卷?有没有不负责任地互相誉抄应付社区学校的习惯?第三,问卷的回收率是多少?第四、问卷中的各项分类是否合乎逻辑?题目的难度与学员的文化水平是否相称?内容是否妥当?第五,各题的分数分割与评分程序是否合理和标准?

当我们见到关于处分社区学校某位教师的决定时,应立即想到:该决定一般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当我们见到关于表彰社区学校某位教师的决定时,应立即想到:该决定一般只讲优点不讲缺点。该两类档案资料都不能独立地反映一位老师的全貌,都有其局限性。

对于价值高的材料,要重点使用;对于价值一般的材料,要一般使用:对于真、假混淆的材料,只使用其“真”的部分;对于假的材料,不管它是成于何人之手,都要坚决舍弃:对于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真假一时难辨的材料,最好不用,如不得不用,应并列使用且加以说明,切忌主观臆断判定正误。

(六)在论证过程中,要辩证、全面、从“质”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方式要科学

要特别注意三类问题:

第一,自己进行理性思维,尽量少引用大人物的讲话,少戴大帽子。我并不反对在必要时引用某某主义某某思想、某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某某主义、某某思想,还有其他的主义、其他的思想。作为研究人员,既不能简单地做大人物的“注释家”,也不能简单地把大人物的话拿过来简单地为我们的某种不一定严谨科学的观点作“注释”。比如,对于“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化社区”,有的专家就主张,只能使用“学习型社区”这个概念而不能使用“学习化社区”  这个概念。我问他:“为什么?  ‘型’与‘化’有什么区别?”他也不能深刻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只是说:“中央文件和某某领导的讲话中用的是‘学习型社区’这个概念。”上述例子,都说明了一些人的思维贫乏,盲目崇上。

第二,不要走上绝对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之路。社区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绝对对立的。如:学员的集体主义与学员的个人主义,“社区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上述每一对儿矛盾,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条件地完全否定一方而完全肯定另一方,可能会犯错误。

第三,要避免肤浅的、表面的辨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表达方式是:“既要……又要……。,“一方面要……另一方面也要……”,“要把……与……有机地结合起来。”遇到某些矛盾时,要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和稀泥”。肤浅地说了一通“既要……又要……。,没有实际价值、等于说了一通废话、或者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9]关键是“怎么样既要”、“怎么样又要”、说出前人未曾说出的“一、二、三”来。

 

注释:

[1]、[2]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 01.19  (1): 5一6.

[3]“问题域”是指:“在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上成为一个问题?它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

于他人,是由自己提出的“私人问题”(拥有对该问题的专利权),而又为他人公认的“公共问题”;在什么角度和多大程度上与前人或传统的问题发生衔接,但又与众不同;问题本身蕴含的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其潜藏的求解途径又是什么?问题是否具有‘方向性’和“未来性’、即指是否存在引导人们通向新的教育知识领域的可能性、或者问题本身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创造的开端?”[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教育评论、 2001.  (1)2  12.]

[4]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教育评论.2001、(1):11.

[5]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1):16。

[6]蒋国华.我国原始创新的瓶颈:机制与环境[J].教育情报参考.2002,(10):10—11.

[7]李继星.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论(系列讲座.共七讲)[J].广西教育.2001年6月号  C——2002年1月号C.

[8]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

教育研究,2002,(11):8.—11.

[9]朱利霞.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17—21.(2002

年第四期《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已转载。)

注:本文系作者为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教育课题组专题讲座文稿,编者略有删改。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赵正中

 

当我们跨进充满希望与生机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的任务被及时地提出来了,其主要内容与要求已写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标志我国学习型社会的进程将明显加快。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学习型社会(或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各自内涵是什么,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基本概念有必要搞清楚,至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学习型(或学习化)社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代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特征。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尤其是前沿科学成果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资本,我们把它表述为——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改变了传媒渠道单一的局面,我们称之为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在提高,人的寿命增长,同时在出生人口加以控制的情况下,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当比例提高到12%以上时国际上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样,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学习,不仅青少年要学习,工作以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要学习,即使退休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现代文明,也要学习,我们说进入学习化社会。所以,学习化社会是现代社会众多特征之一,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化社会”一词是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教育的未来模式和社会的未来形态。这使“学习化社会”这一特征被各国广泛重视,并研究其内涵及应对措施。 

关于“学习化社会”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给学习化社会下的定义是,“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也就是说,每个公民享有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我理解“学习化社会”的主要含义是:学习要贯穿于人的终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工作与生活;学习将成为每个人一生的需求;社会具备满足人们各种学习的条件。上面四句话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学习成为人生存的需要,二是社会具备了每个人一生学习的条件。由此看来,学习化社会虽是人们需求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我们创造条件,通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才会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一方面要使每个人,至少是80%以上的人都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并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绝非一动员、一号召就能做到的。它要随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而逐渐认识,逐渐付之行动。应该说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职业培训、崇尚尊师重教;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社会的学习风气大有变化,自觉学习的人多了,

学习内容层次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开始向着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具备人们各种学习的条件,不仅青少年能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入普通高中或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大学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而且在职工作人员也能接受各种业务培训或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参加学习。另外百分之十五左右的老年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0—6岁儿童的再学习和早期智能开发,更是需要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逐渐实现的。

所以,应该看到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期望很快实现,但我们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去促进并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完全可以在现阶段通过宣传和工作,扩大学习的人群、增强人们的学习意识;尽可能扩展教育范围,为需要学习的人们创造学习的条件。

(三)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相同步的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为适应与满足社会各种人群的各种学习需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生生活水平的不同状况下,不同人群中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这就使终身教育体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重点。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适应性、不可超越性。但并不是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全是被动的,作为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有责任预见群众对学习的需求,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责任去引导群众学习、扩大需求。因此,各级政府不能被动地等待社会学习需求的到来,而要提前做好迎接社会学习需求的准备,这就是中央强调的教育优先、教育先行原则。所以,认真研究地区经济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真分析地区群众生活水准与学习需求,构建适度超前的地区现阶段(五至十年)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其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相同步。例如:大城市中心城区在基本满足高中阶段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它更侧重在0—6岁儿童;中年职业技术培训;老年休闲学习等方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实内容、提高质量。经济发展较快,但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可能要把重点放在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上。总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当前要在明确大框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与当地学习化社会形成和发展水平相同步。

(四)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社区教育其概念和内容大家了解得比较多,也有了较长时间的实践,这次研讨班上也作了许多介绍。我在这里只是强调一下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社区教育开展得比较早,又依托区政府派出机构,已经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了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初步的学习条件。实践证明,凡是社区教育开展得早、开展得好的地区已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满足地区各类人员的教育需求,进而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意见》中是这么表述的:开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首都市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进入学习化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首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2001年11月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十五期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也要确定一批实验区。争取到2005年,多数实验区成为示范区。发展社区教育,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必将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快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二、目前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向题

从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看,它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各自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综合而成的。

一个方面是社区青少年教育:它产生于八十年代中期,它与我国开始采用社区这个词基本是同步的。社区青少年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地域)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它的工作体制是,在区政府的要求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的单位代表、中小学幼儿园代表组成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大致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地区适龄儿童人学、依法监督十六岁以下学生不得退学;二是规划地区幼儿园的设置、办好街道幼儿园、开展地区各类园所的教学交流活动;三是开展地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如“六一”活动、寒暑假活动、公益活动等:四是创造良好的青少年教育环境及设施。由于青少年教育是全社会关心的事情,因此政府直接推动、由政府派出机关直接组织,社会单位能积极参与。

另一个方面是成人教育:它在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发展的旺盛时期,由原来的中等学历教育迅速向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各类专科培训发展。成人教育主要是依托面向成年人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来开展工作的。它的工作体制是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各类教育实体进行管理,包括审批、监督、指导。具体的教育实施是由实体提供的。由于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实体的运行机制也是多元化的、社会化的。

现在的社区教育在年龄上不仅包括了社区青少年教育、社区成人教育,也包括0…3岁的早期儿童教育、老年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不仅包括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的教育也包括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内容上不仅有系统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是生活必须的常识。显然社区教育的内容可以延伸到社区科普、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体育、社区卫生与健康、社区政权建设等一切面向社区居民,需要居民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领域,这也正表明了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社区教育为学习化社区奠定了基础。

社区教育是这么庞大的社会工程,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体制和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来推进和保障工程的实施。在2001年11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流会上提出要继续探索、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是符合社区教育特点的,但要真正做到,同样要解决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从当前看凡社区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地方,它把原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成人教育工作体制都保留下来,并在老年入教育、0—3岁早期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带有公益性成分的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原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体制开展。这些地区存在的问题是,(1)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统筹领导的具体责任都落到教育行政部门,对政府派出机构的统筹领导力度有所减弱;(2)由于政府派出机构不仅承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任务,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社区工作,一是投入不足、二是政社不分,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会受到影响。

另外,不少地区在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对社区教育特点认识不清,希望将社区教育建成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一样的独立的体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体制;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对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不适应也没有人力财力对社会活动的组织和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因而比较重视对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申报审批、工作监督检查,忽视对社会性极强的、与其他部门联系十分密切的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沿用计划经济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搞群众性社会性极强的社区教育活动。象有的地方要求区、街、居委会都要搞市民学校,统一教育内容。在市民学校既不具有法人身份,又无经费保证的状况下只能流于形式,可以热热闹闹一阵子,但无法持续开展下去。

(四)运行机制方面:注重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力量办学成为各级成人教育培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挥社会力量、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远远不够,也缺乏必要的机制。

从总体讲,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社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几年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当前社区教育发展规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也与领导的要求相距较大,跟不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速度。究其原因还是观念落后,现在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还较多地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过多依赖政府,社会化程度不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试想,普通教育尚且要走社会化的道路才能解决经费投入之不足,何况社区教育这一涉及全民的教育,政府不可能包下来,也不可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一家管起来。因此,社区教育发展初期可能表现不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突出出来,成为阻碍社区教育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作为各地负责社区教育的领导同志务必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建设,以确保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三、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社会化的新体制、新机制

针对当前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社会化的新体制、新机制。

(一)认真分析影响建立社区教育社会化新体制、新机制的主要制约因素

1.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密切相关,受城市管理模式的制约

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又有自下而上的依托社区各类群众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社区这个概念在我国城市管理中正式引用是86年民政部提出“社区服务”,91年又扩展为“社区建设”。逐渐地“社区”一词在城市管理中被广泛引用。根据专家的研究,我国“社区建设”还处于初创时期,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也刚迈出权力下放这一步。

专家认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体制定位尚未找准。社区建设的本义是在政府倡导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区建设的初衷之一,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由社区来承接“单位制”解体剥离的社会职能和由政府职能转变还原社会的社会职能,逐步达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目前,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习惯的城市管理思想、观念、方法、组织体系等等不可在短期内解决;另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发育缓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政府尤其是街道办事处(政府派出机构)在上一级政府管理下放后,不得不承担许多社会工作,仍然是政社不分。

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显然受城市管理模式制约。往往是,要求发展社区教育的呼声越高而城市管理社区建设中不重视培育社会中介机构的地区矛盾显现更突出,政府的负担也重。尤其是办事处,它不仅要发展社区教育,还有社区科普、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卫生、社区环保、社区治安等方面工作,由于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而受到制约,从而也使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2.社区教育发展又与当前行政管理方式关系密切

社区教育由于其对象的全员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广泛性与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也决定了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与当前行政管理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状态很不一致。例如原本应纳入社区教育范围的流动人口教育、外地务工人员教育;又面向社区人群的卫生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等等,都是由条条分别管理的。条条为了便于管理希望能自成体系,因而对社区教育中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是多头的,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交叉和重叠,这就要求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起到协调和综合作用。目前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做到这一点。

我们比较习惯在几个行政部门上面形成一个某某委员会、某某领导小组,这对于一项需要长期开展下去的工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其实社会组织倒往往是跨行业的,具有较大的包容性。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跨行业的社区教育社会组织的紧密配合可能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社区教育的投入机制问题也是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

正如前面介绍社区教育就其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教学培训;一类是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培训就需要建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具备设施、教材、师资等条件,显然需要资金投入。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多样化的办学方式,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主要通过有偿服务解决社区教育机构的经常费用。从当前情况看,这一类区教育尽管也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展投入渠道,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现在的问题是社区教育中另一类,即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投入机制解决得不好,基本上是政府投入,投入量远满足不了开展活动的需要。显然,要求政府随财政收入增加适当增加这类社区教育活动经费肯定必要的、应该的,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残疾、下岗、老龄、儿童)开展的活动。但如果一味要求政府增加不仅是不可能不合理的,而且也仍然解决不了几乎对所有人群开展教育活动的问题。出路在于创新,真正形成在政府提供一部分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引导资金的基础上,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

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种学校、培训机构以外的社区教育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吸纳社会资金的重要途径,值得重视。

(二)勇于开拓、大胆实验、因地制宜,分阶段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新体制、新机制

当我们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其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既不适应社区教育工作特点也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状况及原因有所分析后,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实验、因地制宜,分阶段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新体制、新机制

1.关于工作体制:

一般讲,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大致可分三种情况。

(1)当一个地区社区教育尚未广泛开展,基础较差,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时,首先要强调强化政府行为,办好社区教育培训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营造社区教育环境;

(2)对于社区教育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基础较好,政府也相当重视的地区,则要从构建终身教育的学校(包括培训机构)的体系和建立能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工作机构两方面健全政府推进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

(3)而对于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推进社区教育,运转情况良好的地区,则要及时将社区教育从单一的行政推进模式向行政与社区教育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的模式发展。

下面,着重讲一下第三种情况。由于社区教育是一个庞大的、面向全社会的事业,显然不能采取政府一家办由政府包下来的办法。只有走上政府倡导、支持、引导、协调、示范等方式,充分发动和依靠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才可能大大发展社区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规模、拓宽社区教育领域、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其中要将社区教育的社会组织培育好、利用好,它们是一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它可从弥补行政管理力量之不足;可以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培训学校、社区居民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做许多组织协调工作。要将社区教育社会组织纳入社区教育工作体制,这是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就是说新的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将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地、市(县、区)政府成立的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协调小组之类的由政府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财政劳动、人事、计委等)组成。主要任务是制定地区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有关政策;依法管理教育机构等等行政工作;组织、部署、协调开展大型社区教育活动。二是发挥地区社区教育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的作用。它们应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能独立开展活动的社团和机构,它们不起行政管理作用,但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财、物)落实行政计划和任务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成立使西城社区教育工作体制从原来单一的政府行政体制向政府行政与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的体制转变,从目前看,这一工作体制显然加大了工作力度。尤其在宣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化社区建设方面,在研究社区教育规律、总结社区教育经验、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联系街道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建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关于运行机制:(主要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关于社区教育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已经非常明确,一方面办学主体要多元化,即由政府办少量示范性学校和机构,大量的由社会办:另一方面办学经费是来于民用于民的社会化运作方式。这已被社会接受,要继续坚持、巩固、规范、提高。对于完全由政府投入建设、提供

经常性经费的办学单位还要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时按规定深化改革。总体看这一部分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比较好。但在社区教育的另一部分,即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方面,可以说社会化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运行困难,因此要把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研究作为重点。城区主要在街道这一层面实践、探索、研究,因为街道承担了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责任和任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国城市普遍推进社区建设,对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是极大的促进。不少城市都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好的典型街道,它们认识高、开展活动多、街道办事处也投入经费,有的社区单位也提供场地、设施、部分费用。但是,肯定现在的投入渠道、投入方式、投入数额是非常有限和不足的,然而再要街道办事处增加投入又是不现实的(街道办实际是财拨款)。想增加投入,想多搞活动就必须走机制创新之路。

一是街道社区法人社团组织为社区教育筹集资金;

二是利用社区资源,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培训学校,部分盈余用于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三是与社会中介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需有让利办法或优惠政策,使社会单位愿意参与公益性社区教育活动。

总之,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随城市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随社区教育发展的规模和不同阶段而变化。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对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使其适应城市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其中,实验与试点还需适当超前。创新,首先是思路创新,有了新思路再去积极实验、试点。有了新体制、新机制,社区教育才会有新发展。

 

 

 

 

 

 

 

 

 

 

 

 

 

 

 

 

 

 

 

经验交流

创建学习型组织   培养高素质人才

西城区地税局

 

进入新世纪,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相互激荡,使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学习力的竞争,学习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江泽民主席在去年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会上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政府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政府行为的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与效能。基于这一认识我局近年来坚持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与公务员岗位培训相结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以公务员岗位培训为载体,以考核评估为保障,创建活动与税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而充满生机活力,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又使公务员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一、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委员会和市局教育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局党组始终坚持以邓小平干部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贯彻党中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在全局干部中逐步树立五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学习是基础建设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是最具效益投资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是权利又是责任的理念。

运用新的教育工作理念指导工作,近年来局党组始终将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不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围绕“依法治税、以德治局、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制定干部教育规划,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同时投资金、花时间,开展坚持不懈的学历教育和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为带头人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一人为硕士研究生,二人为研究生毕业,其他均为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年我局加强了领导班子成员自身的学习,为领导干部购买推荐了阅读书籍;有2人参加了脱产任职培训,3人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处级干部更新知识培训。建立了每月一次局长办公会前半小时的法制讲座制度,由法制科的同志结合我局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案说法收到较好效果;还定期组织观看新华社下发的音像内参,不断拓宽思路,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载体

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得任何组织要拥有生机和活力,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把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且通过有效的载体,保证规划、实施、考核、评估等学习教育工作的落实,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着学习是权利又是责任的认识,我局坚持从抓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载体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

l、分步骤落实干部学历教育目标。

为了适应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2001年局党组提出新的学历教育目标:2006年40岁以下干部都要达到大学本科学历,中层干部达到研究生水平。落实这一目标,一是与首都经贸大学联合举办了区域经济税收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全局52名中层干部,除3人己取得研究生学历,9人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外,全部参加了课程班的学习。举办研究生课程班的目的不在文凭,而是要实实在在学习知识,提高水平,指导实践,因此在学习中我们既有系统讲座,也有专题研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效果突出。二是加大奖励力度从政策上鼓励干部学习充电。根据去年我局制定的加强学历教育及岗位培训工作制度,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对干部教育的资金投入,1—10月共投入教育培训经费318928元,同时对取得学历证书和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的干部给予奖励21012元。2000年——2002年我局投入教育经费911155元。良性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广大干部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都有不少的干部参加社会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从而改善了干部的知识结构,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最近在市局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中,我局干部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已经得到了市局领导和评委们的公认。我局有13名同志报名参加地税系统的公开选拔,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的激烈竞争,7名同志进入民主考察,目前其中的3名同志己走上涉外分局副科级领导岗位。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学历教育,我局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从建局初的34%,上升到目前的89.1%;大学本科以上人员己到达197人,占总人数的53.7%。

2、发挥两个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为了使干部能够适应新征管机制的要求,在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局发挥局、科所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将人教科负责的共性问题的培训与科所结合自身特点负责组织个性问题的培训相结合,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针对机构改革后,许多没有从事过检查工作的干部走上了专业稽查岗位,我们与业务科室合作开展了检查岗位人员专业培训。通过对检查工作程序、检查报告撰写、各税种新增业务和新征管法执行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业务问题,以及行政复议、申诉应具备的条件和执行程序等内容的培训,使这些同志对稽查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为转换角色、适应新岗位要求提供了帮助。

其次,各稽查所、税务所结合改革后专业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普遍加大了岗位培训力度,如新街口税务所针对实行联系人制度后,对咨询和分析水平要求的提高,开展了服务咨询岗位应知应会和在税源监控分析培训;厂桥税务所将税收政策的变化以纲要的形式,定期汇总印发给所内的干部,方便大家随时翻看和掌握;稽查四所为提高检查报告质量,组织了检查报告评比活动;稽查五所针对所内新从事检查工作同志较多的实际情况,除在专项检查前安排重点辅导外,还为全所同志购买了《税务检查》一书,重点进行查帐基本技能训练。二龙路税务所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添置了投影仪和大屏幕电视,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稽查六所设置了一块小黑板,每日一道业务知识、电子政务题,或是一句英语,起到了积少成多的大作用。各税务所以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为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全面完成税收工作任务提供可靠基础

保证作用。

3、定期举办高水平的更新知识培训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变革、提高与发展被视为组织的生命力。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拓宽视野、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我局已经陆续举办了一系列更新知识培训。

(1)开展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培训

最近我局的全员电子政务培训,以切实提高税务干部计算机水平为目的,充分考虑到全局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用程度,采取分批、分层次展开。全局340名应参加考试的人员分成二期,利用五个月时间进行轮训。一期快班120人,六个模块一次考试通过l16人,合格率96.7%。二期四个班共200人7月15日开课,用六周时间集中培训,lO月下旬已参加了考试。为保证电子政务的培训质量,局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拨经费、请老师、出时间,集中45台计算机装备了较高水平的电教室,并为全局人员购买了培训教材和练习盘。在培训中干部们表现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局领导带头挤时间参加培训认真练习,各科所的领导也妥善安排工作,保证大家按时参加学习。干部们抱着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来学习,所以学习上很认真,不懂就问,有的同志下班后仍在所里练习到深夜;展览路所还组织人员将练习题做出答案,印发给大家,所长亲自指导督促基础较差的同志反复练习。大家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实用有效。

目前我局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的286人,二、三级证书的25人,并建立起一支专业系统管理员队伍,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税收工作信息化进程和无纸化办公的初步实现。

(2)定期举办高水平的更新知识讲座。落实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7天的规定,不断更新、补充和拓宽干部的知识层面,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信息,我局每两月举行一次较高水平的更新知识讲座,今年聘请专家、学者做了《澳大利亚维州税务局组织运行介绍与借鉴》、《IS09000质量认证》、《团队建设》、《公务员礼仪》等专题讲座。同志们反映通过讲座开阔了思维、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特别是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团队建设的讲座,由于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作用,受到干部的普遍欢迎。

(3)治安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防护技能。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6月份举办了各科所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员治安、消防知识培训班。培训班上,北京市消防局、西城区公安分局有关领导通报了当前“火情”及“社会治安”情况,并就安全防范、防火知识等进行了授课。干部们还进行了灭火器材的实地演习操作练习。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消防意识,增强了安全防范能力,同时掌握了发生火灾时的报警自救常识及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建立岗位培训考核评估制度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保证

根据市局关于从制度上保证岗位培训质量的要求,为保证“2000年一2004年公务员教育规划”各项指标的落实,建立并试行了《公务员岗位培训考核评估制度》,从领导重视程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8月份我局召开公务员岗位培训评估工作现场会,总结公务员岗位培训情况,进行经验交流,并现场观摩了新街口税务所模拟办税服务场所业务培训活动。利用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是我们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角度,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公务员岗位培训有效方法的尝试,  目的在于借助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估方法,规范和统一岗位培训工作,保证培训效果,切实提高税务干部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公务员岗位培训的有效载体,我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与学习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了各项税收任务的高水平完成。我局已经连续六年全面超额完成市区下达的税收任务,在地税系统目标考核评比中六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97年被国家税务总局和人事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西城区文明示范单位;去年我局纳税人满意度达到98%,名列全市第一,受到上级表彰……。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使我们尝到了甜头,也更坚定了我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狠抓人员素质基础,狠抓岗位培训质量的信心;今后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综合素质,使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把建设学习化社区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推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

二龙路街道办事处

 

二龙路街道地处北京城区中心地带,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设l 4个社区居委会,有9所中小学校、2所大学,教育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坐落在辖区内。这些丰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底蕴为街道工委办事处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近几年,二龙路街道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创建首都文明社区为目标,全面地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我们把建设学习化社区作为争创文明街道、教育示范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础工程。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学习化社区建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拓展教育空间,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我们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协调、互动发展,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从发展形势上看是逐步深入,逐步趋向规范化,社区教育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

我们在推进社区教育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社区教育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学习《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西城区《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的意见》,我们认识到,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受到各种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它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学习化社会,而它的基点是学习化社区的普及。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将会出现处处是学习之所,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因此建立学习化社区具有其时代性、前瞻性、紧迫性和全民性。为了使教育适应信息化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实施终身教育,街道把抓好社区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明确了社

区教育发展思路:就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为宗旨,以文明市民学校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一支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多样化,形式生动化,吸引和推动居民接受社区继续教育,促进青少年接受社区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化社区。结合地区的实际制定了创建学习化社区的五年规划。每年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贯彻实施。

二、完善社区教育组织体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加强工作指导与协调

街道成立了由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地区9所中小学校长和驻地单位领导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社区教育工作,每年召开社区教育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研究指导具体工作,社区建设办公室具体抓落实。

健全了文明市民学校中心校、连片特色社区五个分校、十四个社区居委会基层校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由社区教育办公室和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制定出全年学习培训计划,分别落实。 

近两年,充分利用地区社会单位人才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的优势,通过聘任,组成了管理和师资队伍。社区居委会聘任了离退休人员和专业人员作为文明市民学校教员。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开展社区教育中,结合五片地域特点和资源,组织了有特色的学习培训活动,逐步建立了社区单位与居委会联合互动的工作机制。街道一方面整体安排和协调社区教育按计划推进,不断深入;另一方面设立教育奖励基金,激励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市民学校,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

近几年不断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着重完善社区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去年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社区文化教育中心,今年又投入100多万元扩建了文教及体育活动中心,形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科普园地、文明市民学校中心校教室、培训部等等。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视、录像及VCD等教学设备。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的远程教育电脑网络和设备达到了较高水平,并且在今年5月份我地区居委会成为京城首家无线上网居委会。2002年以来,聘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兼职教师在教育中心对社区居民及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各项培训。从周一到周末中心校的各项活动排得满满的:有手风琴培训班、跆拳道培训班、英语培训班、电脑培训班、棋类培训班、书法篆刻培训班、儿童模特和儿童戏剧表演班及声乐培训班等,前来中心校参加活动的居民络绎不绝。在中心校的带领下各分校的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今年暑期,我们编印了一本以中心校为首的《市民学习手册》,制作了一盘VCD,将各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部编印在册呈现给社区居民。我们对社区教育从理念到观念的转变使我们从事社区教育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它从普及型讲座,发展到专业化的系统学习。我们的宗旨是鼓励社区居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四、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近几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层次,分内容,因人施教的办法,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们把市民学校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向社会向社区延伸,寓教于乐。把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环境、服务融为一体,在培养人、影响人、吸引人、关心人、激励人上下功夫,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做法是:

1、围绕形势任务需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开办了“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岗位学雷锋,奉献在社区”、“申奥有我一个”、“庆祝建党80周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教育培训活动。

地区市民学校以建党80周年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地区广大党员群众开展“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隆重推出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图片展版,在地区巡回展览;举行“丰碑颂”大型文艺演出。西兴盛居委会将60多位我国知名的共产党员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布置成“英雄墙”,对地区市民进行党史、党建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文明市民中心校有计划地开展了座谈会、报告会、党课、读书会、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摄影、书画、篆刻、文化、体育、科普等等。大大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社区道德建设。今年,各个校务委员利用市民学校进行了劳动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爱国卫生、法律咨询、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讲座培训60余次,各社区居委会文明市民教育分站开展各种教育活动165余次。全面提高了市民学校办学质量。

今年我街道广泛开展了以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争做文明北京人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继续开展“文明乘车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文明市民学校开展公德教育,请西城区“公德之星”作先进事迹报告。请三十三中义务讲师团演讲英语、特邀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市委宣传部、总政歌舞团、专家学者授课、讲座。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5个特色社区分别开展了“喜迎十六大诗歌朗诵、书法、摄影比赛活动”,街道与中国社会出版杜联合开展了“喜迎十六大公民道德新歌朗诵会”。

五、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学习型家庭“楼院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l、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基础。根据《学习型家庭标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以点带面,以典型引路。2001年评选出东太平街社区居委会的童金麟一家为学习型家庭,并在区妇联举办的“五好文明家庭”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5.15”国际家庭日时我们召开了各社区居委会创建学习型家庭动员大会,并提出今年评选出百户学习型家庭的目标。另外我们以“建家庭书房、做文明市民、当文明家庭”为口号,一台电脑、两份报纸、三百册以上书籍为标准,要求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庭根据本地区知识分子家庭多、下岗职工家庭也多的特点,分类提出要求,使每一个家庭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家庭成员学历如何,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重点把家庭的学习理念、学习氛围、学习热情向追求知识、追求文明、塑造高尚人格方面积极引导,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建设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现代家庭。

2、加强学习化居委会建设。我们评选出东太平街居委会和京几道居委会为先进学习化社区,以此带动其他居委会,如此循环直到整个二龙路社区发展成符合潮流的新型的学习化社区。街道还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以金融社区为试点,在辖区三十多个单位中开展创建工作,计划以点成线,以线成面。

今后工作任务:

1.“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区”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立足社区、依靠社区、充分发挥街道中心校的作用,调动各个分校、分站的积极性,以社区居民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原则,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2、充分利用有效载体开展市民文明学校宣传工作。二龙路街道有科普、城管、城建、环保、绿化以及居务公开栏等多种类型的宣传橱窗,随时进行宣传,各文明市民学校分站都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形成了一批宣传骨干,在揭批法轮功、绿色家庭典型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街道自创了《美丽的二龙路》之歌在西城区公仆杯比赛中荣获街道第二名。为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活跃居民的文化生活,二龙路社区居委会编写了社区之歌《我爱社区我爱家》和《我们是社区工作者》两首歌,利用市民学校教唱居民,表达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心声。今年下半年街道投资近万元做了l00多张内容丰富的科普展版,分别在14个社区中展览,受到了地区居民的欢迎。

3、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开展地区教育活动。我地区驻地单位多、文化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资源共享是我地区市民学校活动的一大特点。金融社区文明市民分校请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为居民演出,在百场文化讲座进社区中,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亲自为社区居民讲课。商务社区市民分校组织“纪念建党80周年文艺演出”、“国防知识竞赛”、WTO知识、居民理财讲座等活动时,得到了市工商银行、市电信公司、音乐学院等地区单位的鼎立支持。教育社区市民分校举办了“建党80周年诗歌朗诵会”,35中学提供场地,二龙路中学、区政府等单位担任评委,社区居民踊跃参加。民康社区市民分校和北京医院建立儿童健康绿色通道,免费为居民看病咨询,联手开展《国防教育法》报告会。文化社区市民分校利用了北京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宝贵资源以及本社区的文化底蕴,举办群众电影招待会、“炎龙杯”家庭卡拉OK比赛、暑期作文培训班等活动。与群众文化艺术馆合办的舞蹈队、合唱队、英语班、绘画班、曲艺班有声有色。文化社区市民分校还和鲁迅中学一起成立“鲁迅读书会”,针对年龄阶层的人群开展不同的“读书班”、  “写作班”,形成了文化社区学习的浓郁氛围。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促进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学习化社区的建设。具体做法为:

1、进一步提高认识,将社区教育真正切实地融入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并成为社区建设的重头戏。在地区居民中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将“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就是我们责任”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充分调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相互沟通,互相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施对社区成员开展全员、全程培训教育,以此来提高广大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2、加强宣传,提高每个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和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以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和文化活动为纽带,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高尚、文明、便捷的社区环境。

3、以完善网络为龙头,实现社区建设新的突破。我们将抓住西城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有利时机,利用我地区的优势,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工作,为社区教育硬件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为社区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我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4、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经街道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明年将在原预算的基础上,再投入50万元,用来发展社区的教育事业。

十六大已经胜利闭幕,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把提高人的素质确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在全社会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开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体现;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提高社区成员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将努力学习兄弟街道、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夯实基础,为西城区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做出我们的努力。

 

 

 

以社区教育为依托   努力实践教育创新

北京市西城区三十三中学

 

二十一世纪,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趋势:一个是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另一个是社的教育化趋势。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中学校长,如何面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做出抉择,努力实践教育创新,显得十分重要。

一、关于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首先,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必须以“大教育”的观念来思考学校的一切工作,不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重视各种教育间的关系,孤立静止地去办学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教育实践的本质,说到底就在于学生的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一个人多种素质中,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政治素质应该体现在哪呢?学校认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这应是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如果一个学生连人都做不好,将来也不可能做好事。目前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爱,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关心别人,为他人去奉献爱心,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与人相处,服务社会。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十分薄弱。有些中学生智商很高,但学习成绩却不行。深究其原因,这部分孩子缺乏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如果一个连对自己都缺乏责任心的人,将来让他对自己的父母,对集体、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有责任心,那是不可能的。

为此,三十三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政治素质,在中学时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2000年10月起,三十三中与全国先进居委会——月坛汽南居委会联姻,选派优秀学生干部到汽南居委会去做“见习居委会主任”。我校初三(2)班班长金田同学成了全北京最年轻的“见习居委会主任”。她每逢周六下午2点—5点,到汽南居委会上班,协助老主任们走家串户,了解民情,调解邻里纠纷,参与组织楼门组长会,参加春节文艺汇演;为“五好家庭”拍摄全家福;为有私车的家庭发放停车牌照;为刚刚生育的育龄妇女发放计生和优生宣传品;到一家一户去收取卫生清洁费等等……。除此之外,金田同学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周六教居委会的爷爷、奶奶们学说奥运英语。让金田同学最为感动的是,每逢居委会的爷爷、奶奶们家里有事,不能来上英语课时,他们大都还专程跑到居委会向他们的“小金主任”来请假。在汽南居委会“小金主任”成了居委会爷爷、奶奶们对金田同学的官称。

三十三中近几年还组织初一、初二的部分同学到月坛社区开展“5247”小队活动。“5247”取“我爱社区”的谐音。学校组织同学们到月坛社区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清除街道的白色污染,保护绿地、擦洗公共设施,帮助烈军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搞卫生。另外,也请一些烈军属为同学们讲述革命传统故事和伤残人自强不息的事迹。除此之外,学校还结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组织同学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三十三中迎奥运交际英语100句”教给自己所居住的邻里,叔叔、大爷、大婶、大妈、和爷爷、奶奶们。三十三中“见习居委会主任制度”和“5247”小队活动,作为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一,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让同学们接触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校为他们创设一种接触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的情境,让学生们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领悟道理、学会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社会实践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知”与“行”之间的桥梁,它成为三十三中德育工作的载体。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才会悟出真情实感,才会迸发思想的火花,这对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三十三中为配合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组织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义务演讲团。同学们收集社区、学校和家庭中有关公民道德的一些典型范例,改编成小品,写成演讲稿,用中英文等不同方式深入月坛和二龙路街道进行宣讲。这一活动,一方面培养锻炼了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也弘扬了社会公德,不仅教育了周边地区的居民百姓,同时也升华了学生自身的公民道德意识,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好评。

二、关于社会的教育化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就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加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

最近,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和第一任务,作为我国实现以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必然战略选择。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唤教育创新成了时代的命题。在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从生产性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三大资源来看,未来20年,中国唯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大的优势,它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使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的战略资产。由此看来,中国的教育如何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实现教育的体制、机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江泽民主席去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事业应该是一项面向全体人民和每一个人的人生全过程的大教育,因而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要想实现社会的教育化,则要求社区的领导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社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本地区的社区教育提供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实现学校教育向社区的开放,以此来拓展和转变学校的教育功能。2000年12月25日。月坛社区文明市民学校暨三十三中外语培训中心宣告成立。三十三中决定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舍,打算用3—5年的时间,为月坛社区所属的32个居家委会的主任及工作人员免费培训“北京市民讲英语100句”,为月坛社区居委会主任将来在各自管辖的区域内为居民普及奥运英语创造了条件。三十三中英语教学进社区,是三十三中的领导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办的一件实事,它对提高月坛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月坛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这对三十三中突出和发展自己的英语办学特色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联社等近30家国内外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1年,教育部确定西城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西城区承担了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三十三中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也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今后,三十三中要进一步转变和扩大学校的教育功能,打开围墙,融入社区教育这个大系统,探索、开发、构建月坛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尝试以三十三中为载体,依托月坛社区,创建学习型组织,注册“西城区阳光社区培训学校”这一教育实体,满足月坛社区从零岁到老年,不同人群、不同社会团体在学习方面的不同需求,打造月坛社区学习型组织的新模式,为西城区乃至北京市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应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西城区实现社会的教育化与教育的社会化的总目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我们学校的主要领导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拓展和转变学校的教育功能,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内容、途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与探索,不断总结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的经验。这样,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密切合作就会出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论文选编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化社区   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主任  马小鹏

 

社区教育就是把教育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人口素质和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也可以说,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社区青少年教育、社区学前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社区教育所具备的社会性和终身性,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和互动,加速了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信息化的社会,向人们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江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国家《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为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适应当今和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11月,西城区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2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因此,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新街口街道位于首都古城西北隅,是西城区十个街道之一,总面积2.86平方公里,2.9万户,7.3万人口。属于老旧平房区。根据市、区规划,2005年前,地区东部将形成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同时作为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将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同时,实行保护建设;西部将进行危旧房改造,建成新型的居住社区和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这样的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必须有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的建设和管理人才,当然,适应这样的环境,还需要有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居民。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街口地区居民的总体素质偏低,这里地处旧皇城根,居住的大多是基层劳动者后裔,生活水平低,文化素养更低。因此,在新街口地区下岗、失业、无业和破产企业的人员比较多,还有流失生、辍学生;以地区社会状况分析,存在着种种不利于文明社区建设的因素,如邻里纠纷,特困家庭、社会陋习等。过去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不稳定,曾出现过枪击案、碎尸案、抢劫珠宝行案,群众生活没有安全感。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社区的发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认为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为使地区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提高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就必须提高地区人口素质。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而教育正是打开提高人口素质的金钥匙。几年来,我们树立大教育观,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区已经成为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的共识和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区各类教育资源,以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根据地区特点探索出许多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我街道从学前教育开始,以青少年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了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在职人员和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培训教育、普法教育、健身教育、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休闲教育、婴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老龄教育、及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等,与科普、卫生、文体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包括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门院等各种形成的学习型组织,在家庭教育、散居儿童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基地建设等项工作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为文明社区建设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提高认识,加强统筹,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教育领导管理网络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推动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街道领导班子把社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在工作形成了“三个意识”,即站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不断强化对各层次居民开展教育活动的重点意识;站在中心城区的高度,不断强化带头发展教育的率先意识;站在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区的高度,不断强化加快教育的超前意识。制定了《新街口地区五年规划》,把社区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内容并列出5项明确的工作目标,①建立三级市民文明学校网络,发动社区教育资源,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区,为社区成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使受教育面达到社区居民总数的80%;②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社区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社区教育队伍;③推进示范工程,制定和推广家政教育、休闲教育和婚姻教育示范工程;④深化和推广0—6岁未入托幼儿家教工程,使地区未入托幼儿教育指导率达到100%;⑤推进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使校外教育覆盖面占学生人数的95%,在劳动培训中心受教育人数达到2 万人次。以上目标指明了新街口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

几年来,街道逐步建立了“一委、三层、六组”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一委”,即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街道领导任主任,下设社区教育办公室,具体行使对“三层”、“六组”的

统筹、协调职能;“三层”,即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地区教育机构;“六组”,即精神文明创建、人口素质、普法宣传、家庭教育、在职及转岗人员培训和青少年校外德育教育等六个工作组,这一管理体系把教育机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社区教育的良好格局。相继制定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度》、《国防教育中心工作章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条例》、《老龄工作委员会章程》、《办事处处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街道干部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制度》、《维护学校周边环境秩序》、《市民文明学校章程》等多项制度,将宣传教育工作分解到办事处的有关科室,实施责任制,使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落实到实处。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促进首都学习化社区建设的意见》和西城区《关于2001至2005年实施成人教育培训工程的意见》的精神,街道制定了2001年至2005年构建学习化社区的主要任务和计划。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 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居民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为居民提供广泛的教育机会,没有学习机会,终身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在宣传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为居民创造学习机会。

首先,加强社区内的文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教育能力。街道先后投资建立2处大型的科普画廊;修缮幼儿园,改善了办园条件;拆除违法建设,撤消占路市场,建设了"西内人口与环境示范街"和4个精品小区、4条精品胡同、15个健身园、2个文化广场;建设了全封闭式的便民市场;新增绿地23300平方米,新植树、绿篱12余万株;改扩建社区居委会,使每个居委会办公面积均达到90平方米;建设4个社区分中心,使之面积达到100余平方米;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厅,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街道办公局域网,实现政务电子化;设置电脑触摸屏、政务办公大厅电子大屏幕,用现代化手段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居委会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视机、DVD等电教设备,有条件的设立图书室使居委会的办公实现现代化;前后两次装修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档次的、完善的社区服务,并配备了电脑、电视、录相机、DVD机和图书报刊。修建敬老院,床位增加到30个,解决了社区内养老问题;地区三级市民文明学校网络健全,各级学校教学面积均达到50平米以上;完成了10个老年"星光计划"工程,为13个社区居委会安装健身器材。据统计,几年来街道用于教育宣传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共计1122.29万元。

第二,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积极性,使之纳入到地区社区教育的管理网络。街道每年年初要召开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协调各方面关系,统筹全年社区教育活动,给“三层”和“六组”按责任分工制定计划。街道成立了由66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地区科普讲师团,各社区居委会有93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常年为社区居民义务讲课。我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开展社区教育有很强的基础优势,西城区儿少图书馆、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宋庆龄故居、徐悲鸿纪念馆、郭守敬纪念馆等都是街道的科普教育基地。各个学校均向社区开放了活动场地和教室,并派出教师为居民培训英语、体育健身咨询和文艺演出辅导;区儿少图书馆除为儿童服务外也为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借阅证,免费向各居委会租借科普光盘;区青少年科技馆与居委会签订共建协议;地区幼儿园向散居儿童开放场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和亲子园偿试;西城教育分院为地区中学培训师资。新北社区于2001年3月成立了自我管理、自我协商、自我开展工作的教育协调委员会,由分院附中、儿少图书馆和社区居委会等12 名成员组成,就开办家长学校,学生定期到社区参加绿地认养,开展社会公益劳动等方面进行协商并制定计划,科技馆、儿少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开展了许多双向互动针对学生和居民的教育活动,这种区域内所有教育资源自我整合,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是一个创新。现阶段,我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建设共同参与的雏型,驻区单位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为居民服务为荣,与居委会密切合作,随着各种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的不断完善,地区各单位对社区开放的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由于有了社区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街道整合了地区内所有教育资源,使教育的主要阵地逐渐由学校转变为整个社区。我地区利用各方力量,贯穿人的全程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开展了许多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道德、文体、娱乐、休闲和法制为一体的非学历教育活动。街道计生办、妇联负责婚前教育、优生优育和0至6岁散居儿童教育,社区办负责7至16岁青少年教育,重点配合学校开展校外素质教育,利用科普和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宣传部、团委、司法科负责15至35岁的居民教育,内容有人生观法制观、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新科学、新知识等,人事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科负责36至45岁中年人教育,内容是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转岗再就业培训等,社区办和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指导45岁以上市民文明学校开展时事、文体、休闲、医疗保健、科普等教育和老龄文化活动。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构成了居民终身学习的基本框架。

三、 创办特色教育活动,增强居民参加终身学习的吸引力

终身教育能否持久,关键在于教育内容要适合居民的需求。这些年,街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要求,逐步形成了多种社区教育系列,从抓活动入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从城区中心任务入手,形成形势任务教育系列;从提高社区成员文明素质入手,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系列;从提高职业技能入手,形成科学文化教育系列;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入手,形成休闲娱乐教育系列。各系列之间互为补充,围绕提高居民素质这一中心、突出教育功能开

活动,广大社区成员的精神面貌普遍有了较大的变化。

(一)优生优育,为婴幼儿的健康出生打牢基础。注重对处在孕前、孕期、产期等重点对象的宣教,每年开展育龄群众避孕节育、更年期、男性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咨询、讲座达40余场次。积极探索从围产期开始到老年期保健,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妇女儿童全程服务模式, 力求提高地区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为地区育龄妇女和儿童创造全方位优质服务环境。1999年开始建立妇幼健康档案,进行了四项服务需求基本情况调查(分娩妇女基本情况调查、绝经期妇女基本情况调查、社区婴儿保健现状与需求调查、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其中有三项均被中华医学学术论文集和《中国妇女之友》杂志上登载。从2000年开始连续两年对地区1岁半-2岁以内的婴儿进行跟踪、随访、监测,经过严格筛查评选出了两届健康宝宝,有力地促进地区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据西城区妇保所统计,1998年全地区出生残疾儿3例,1999年1例,2000年为零。街道成立了家教指导中心,在各社区居委设立了“奶奶、姥姥班",妇联为每个班订阅了《婴幼儿家教报》,并聘请专家为他们讲解正确的育儿观念和喂养方法,经常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增长科普知识。

(二)开展社区学前教育实践,把正规教育的覆盖面扩大到未入托散居儿童。街属果子市、高井和羊房幼儿园于1996年在北京市率先实施了0至6岁未入托散居儿童科学保教工程,把对早期幼儿智力开展工作从幼儿园内推向社区,自己编写0-2岁、2-4岁、4-6岁家教辅导材料,深入社区向幼儿家长宣传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定期对散居幼儿开放园内设施,与社区居委会密切配合在全地区开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宣传咨询活动。据统计,现在我地区未入托散居儿童受教育率已达到98%。这种政府、社区和幼儿园通力配合共同开展社区学前教育活动的模式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2000年4月,市教委在我地区召开"北京市社区学前教育现场会",在全市推广我们的经验,2001年4月,原市人大副主任陶西平带领市人大代表团为制定"北京市社区学前教育条例"专门到高井幼儿园调研。由于在这方面工作出色,2002年3月,果子市幼儿被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着重加强青少年校外的德育教育。注意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与学校德育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新街口地区的8所小学与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假期把学生按胡同、楼、院分成大队、中队、小队开展活动,大队长是居委会青少年主任,中、小队长由学生担任,组织学生参加"两法一条例"法制宣教系列活动,环后海长跑比赛、庆"八一"军警民文艺演出、乒乓球比赛、军事科技夏令营、围绕什刹海风景区开展的"知海、爱海、护海"行动等等;以宣传"新北京、新奥运,争做北京文明人"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楼道

文化创建活动,居委会经常组织学生慰问残疾人和孤老,开展公益劳动,学生在校外表现定

期由居委会写出意见作为学校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街道每年在宋庆龄故居举办“

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参加的少年儿童都在2000人以上。2002年寒假期间,街道举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交通安全"漫画展,收到作品500余幅。展出作品400余幅,制成展板60块,市各大新闻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四) 注重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拓展成人教育的内容。

第一,实行继续教育,提高公务员素质。自1999年以来,共有19人报名读大专,2人读研,目前街道机关干部文化程度都已达到大专水平。除学历培训之外,积极组织任职培训、初任培训、外语和计算机培训等。截止到2001年底,处级干部100%参加了区党校脱产进修。

第二,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成立于1991年,培训项目有家电维修、冰箱制冷、舞台灯光音响、电子电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根据市场信息确定办班重点。1998年以来,举办微机培训班,资格证书班,就业指导班和外地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共114期,学员达到2400人,大部分是外地来京人员。经过学校的培训,学员们在职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学员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达87%。学校对每期学员进行追踪调查。对不景气企业的转岗职工、军地两用人材、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实行了低收费的优惠服务,对学习成绩优秀的择优推荐。自1996年以来,在工商、税务、综办、城建的协调支持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累计发展下岗人员便民网点215个,安置下岗人员110人、残疾人20余人。2001年,新北居委会积极与驻地18个单位协调并签订协议,优先安置本地居民,东教场居委会安置和向外推荐解决下岗职工27人。

由于我街道大力开展下岗人员宣传教育,发挥整体优势进行安置,为国家和社会分了忧,

使下岗职工找回了昔日的活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五)加强普法宣传,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机制。采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居民区内组织了各类文艺演出共117次,制作板报、黑板报6651块次,设立宣传栏287个,悬挂标语、横幅1400余条,定期或不定期设立宣传站297次。以建国50周年和迎澳门回归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举办了以“一国两制、澳门基本法”为主题的法规知识演讲比赛。宣传的法律知识涉及到《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行政诉讼法》、《教育法》、《民法通则》、《继承法》等内容,参加西城区“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竞赛”,街道获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组织各种类型的法制培训班826次,受教育人数达到达787267人次,下发法律法规学习材料3736002份。2001年,我街道获得“北京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在禁毒宣传教育中,我们制作了展板,展出图片,受到群众欢迎,向地区8所小学和各居委会校外活动站赠送禁毒宣传画册,使禁毒教育系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提高了抵御毒品侵害的自觉性。在与“法轮功”的斗争中,认真作好“法轮功”人员的转化工作,圆满完成“零”指标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维护了社会稳定。

到目前为止,我地区的外来人口已达7000余人,为了方便管理,街道工委、办事处依据《北京市外来人口管理的条例》和相关法规在北京市首创了外来人口管理流程,使街道外来人口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的轨道。首先,我们抓出租房主的培训。各居委会在办事处的指导下,成立了外管网络,把所有出租房主编组,由一名居委会主任负责管理对出租房主全面培训和教育,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累计共900余人参加。其次,在全社区范围内对外管协管员建立档案,并参照公务员德、能、勤、绩的标准,每季度考核一次,年底全面考核评定,不定期进行基础知识考试,几年来,参加率100%,优秀率95%。第三,抓外来人口的法制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外来人口法制培训班75次,5000余人参加,发放3000余份法律法规基本常识试卷,促使外来人口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在迎澳门回归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地区外来人口"献上一朵花"文艺演出和评选"外来人口之星"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外来人口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街道组织的地区性运动会上,外来人口在开幕上与武警、机关干部、企业队伍同时入场,使他们感到政府以及北京市民对外来人口的友善和信赖。1999年,街道组织的科普知识竞赛上,外来人口积极组队参加,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近两年来,我地区外来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有7名外来人员被评为北京市荣誉市民,8名外来人员被评为地区文明之星,100余外来人员被评为西城区精神文明好市民,街道还被评为北京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六)社区科普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居民科学生活理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结合人们对健康生活迫切的需求,开展了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促进工程,把妇幼保健、精防、红会、卫生防病、残疾人康复和社区卫生站等6项工作统一管理,形成由政府、专业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密切配合,上下贯通,左右融合的工作网络,整合各种卫生资源,开展科普工作,

重点开展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知识的宣教活动。百姓积极踊跃参与地

区红十字会自救互救演练,健康宝宝的评比活动中,地区居民争相咨询宝宝评选的标准,积

极参与评比活动。在连续两年开展了"百姓说科普活动"中,居民争先发言,述说通过学习卫

生保健知识后对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体会。2001年,全地区开展了评选健康达标户活动。居民通过参加各类的培训,掌握了正规卫生保健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许多居民改掉了不良习惯,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已经牢固地树立在居民的意识里。2002年3月,街道经过严格筛选,评出90名健康达标户。

(七)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根据各小区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创建文明小区的活动,先后有12个小区获得市、区级文明小区称号。各居委会开展了“五好”家庭、卫生之家、模范军人妻子、民族团结院、绿色庭院等项评选活动,使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社区中掀起了学习20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高潮。妇联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点,以维权工作为主线,以社区为依托,提高妇女素质,培养具有健康向上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女性,同时,开展了创建学习化家庭评选活动。团工委充分利用大学生进社区行动的契机,举行了“申办奥运学英语”活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老年书画班、谈心组、摄影队、京剧队等21个团队,每月定期开办健康大课堂。每个社区居委会均设有“老年悄悄话屋”,开展老年人的心理治疗活动。街道注重精品意识,注重多元化发展社区文体活动,在"新之春"艺术节上积极发挥“雨来散"文化广场的品牌效应,自1996年以来,先后组织大型活动247场次,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地区军警民运动会,组织对地区单位和居民的国民体质测验20余次,各社区居委会因地制宜举办街巷胡同运动会,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空前加强。三级市民文明学校对地区老年人、青少年、待业青年、外地务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文明公约、健康知识、爱国卫生、生命科学、国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居民人人争做文明市民。成立了地区“大众读书会”,以居委会为教育阵地设立了图书角,以大众读书会为依托,开展双休日家庭读书活动。据统计,仅2001年,我地区举办的各类活动28378场次、参与总人数达到688787人次,社区各类志愿者达到9597人。

总结我们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社区教育要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相结合,政府在统筹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它融入社区建设其它各项工作之中,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简单理解课堂内的正规学习才是教育活动,应树立大教育观,只要是有助于增长知识,有助于提高修养,有助于陶冶情操,有助于提高文明素质的活动就是教育过程,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项工作都包含有教育功能,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每个社区成员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受到教育。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中,政府比其它机构有明显的优势,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社区教育工作就能可持续性地开展下去。

第二、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社区群众的广泛自觉参与。社区教育服务于社区居民,满足群众的需求,是群众自觉参与的基础条件,衡量一个地区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志是看群众参与程度、深度和自觉性。

第三、社区教育持续性发展最重要的环节是发挥它的协调功能。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体社区成员的参与。只有发挥协调功能,才能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创建学习化社区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四、社区教育必须注重科学研究。社区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科学实践和勇于开拓创新,社区教育每一项突破,都是一个课题研究的成果,也是一个典型培养和实践研究过程。

几年来,由于新街口街道致力于教育先行,抓住了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地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街道从原先环境脏乱差,治安案件多发以及居民文化结构偏低的状况,跃入到西城区先进街道行列,并被确定为西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街道,从1999年至今,我街道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街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街道并被命名为首都精神文明社区、北京市科普示范街道、北京市三五普法市级先进单位等国家、市、区级荣誉百余项,并先后就学前教育、老龄工作、再就业工作、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等在市里进行经验交流;作为西城区的24项可持续实验区项目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社区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通过社区教育,提高了社区成员文明程度,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进一步把新街口社区建设成为“学习化”的社区,文明的社区。

 

 

首都中心城区构建学习型城区教育网络初探

西城区教委  杨之靖  郑建国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大城市已进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新

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北京市西城区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实践的基础

上,就在首都中心城区构建学习型社区教育网络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供社教工

作者参考。

—、我国社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是从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到社区的青少年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教育从青少年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包括老年教育)。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南京等城市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都取得了不少经验。九十年代以来,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以提高市民素质,普及文明、健康的社会文化、科学、法律知识等内容的社区教育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先后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北京市政府2001年提出“到2010年,本市要基本实现以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区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西城区的社区教育基本上涵盖了这一发展过程。

西城区社区教育始于1986年,1986—1990年为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西城区提出了“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理念,围绕这一理念以课题形式进行了深入研讨,全区形成了共识。这一阶段社区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社区教育理论,宣传大教育观念,推动校外教育走向社会,走向社区。1991年以后为发展和拓展阶段,这一时期校外教育活动已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紧密结合,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并得到拓展,以青少年校外教育为突破口的社区教育发展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全程、全员、全面的社区教育。1995年后,西城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区实施了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加强了社区教育基地和实体建设,制定了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全区基本形成了社区教育三级网络,遍布全区十个街道223个居委会的三级文明市民学校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市民教育,对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进入21世纪,西城区社区教育又增添了新的内涵。2001年底,教育部确定西城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在北京市积极推进学习化社区创建工作中,西城区于2002年5月接受了市教委的评估检查,并被确定为首家“北京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先进区县”。目前,全区以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得到确定,学习型组织不断涌现,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逐步深入,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创建学习型城区阶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全区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一)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西城区社区教育已形成了较为健全、完整的三级管理体制。即:

一级:全区建立了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二级:全区十个街道都成立了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

三级:全区223个居委会都设有分管社区教育的主任(或委员),负责落实区、街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市民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二)建立了终身教育网络

全区已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市民学校为主体,以部门教育中心为指导,以网络信息教育为现代教育手段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包括三个层面的社区学校。

第一层面:成人学历学校。包括:西城经济科学大学、电大西城区分校、教育学院西城分院、西城职工中专(职工中学)、企业举办的职工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第二层面:文明市民学校三级网络

1级:西城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即西城社区学院);

2级:全区十个街道都成立了街道文明市民学校中心校;

3级:全区223个居(家)委会都建立了基层文明市民学校。

第三层面:社会力量办学学校,目前有294所。

(三)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1、在街道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2001年印发了《关于在西城区开展“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先进街道”评选工作的通知》,在全区十个街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目前,全区已涌现出月坛街道汽南居委会、展览路街道朝阳庵居委会等20个区级先进学习型居委会。

2、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型组织试点。2001年召开全区学习型组织试点单位会议,全区涌现出华天饮食公司、西单购物中心、33中、西城图书馆、区地税局等一批先进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单位。

3、开展学习型家庭试点。2001年全区开展学习型家庭试点,制定了《学习型家庭条件》,召开街道创建学习型家庭会议,全区已表彰了79户区级学习型家庭,并印发了交流材料。

二、关于首都中心城区学习型社区教育网络的基本框架

2001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分析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了今后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进—步推动了全国的社区教育。

目前,全国一批大城市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上海市去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北京市达到3000美元。这些城市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或学习型社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区,应当确立社区教育网络的总体目标和框架结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社区教育发展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的模式。笔者根据北京市特别是西城区近十几年社区教育的实践,谨就北京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在中心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基本框架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总体目标:

从社区教育进入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新的发展阶段考虑,笔者认为应当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是构建起包括学前教育、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全员、全程、全面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二是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元素,包括在企事业单位、机关中建立一大批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团体、学习型机关等,也包括在街道中建立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群(胡同)、学习型家庭。

(二)基本框架:

学习型社区教育网络基本框架主要应包含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教育网络、

保障机制、学习型组织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在去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政府

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体制下,社区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地方教委和街道(乡镇)领导来推动。目前,一般可考虑采取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即全区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区政府统筹管理,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教委(或教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街道一级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代表。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机构,—般通过市民学校对市民学校对市民进行道德、科学、医疗、文化等方面教育培训活动,—般可设立社区教育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居委会干部负责。

社区教育在管理形式上能否打破单一的行政管理的模式,实行社区教育管理社区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2001年,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旨在进行社区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探索。

2、运行机制

在构建教育运行机制中,各地有一定差别。目前北京市各区县已形成以地区社区学院为龙头(如西城、朝阳、海淀等区均建有社区学院),以街道的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内各类社区学校为主体,以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3、教育网络

学习型社区应包含具有一定现代化教育水平、多层次的社区教育网络。

教育网络可分为广义的社区教育网络和狭义的社区教育网络。广义的社区教育网络系指从大教育观点阐述的教育网络,它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狭义的社区教育主要指18岁以上居民的各类教育。本文仅阐述后者。

社区教育网络可以包含三个层次的社区学校。

第—个层次是成入学历学校。主要指社区学院和成人中等学校、电大分校、自学教育考试机构。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学校。既包括公民个人办学,又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等举办的学校,包括文化、职业技术、艺术、外语等类别。这些学校办学灵活、形式多样,不增加国家负担,深受市民的欢迎。

第三个层次是各级文明市民学校。北京市目前各区县已基本形成三级文明市民学校网络,即全区设有总校——各街道设有中心校——各居委会建立市民学校。居委会市民学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它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对学校概念的延伸或扩展。市民学校课程形式多样,除在教室(大部分情况下是借用中小学校的教室)讲课外,大量的是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市民学校的建立,为持续不断地开展对广大市民旨在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

。逐步加大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开放的力度,更好地利用社区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是构建学习化社区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政府2001年颁布《关于利用单位内部设施开展社区服务的若干规定》指出:“民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规范单位利用内部设施开展社区服务的工作。”

4、保障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是保证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如西城区制定了《关于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年按照常住人口年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

二是将社区教育纳入依法治教轨道,备区县教育督导室应当把对街道和相关教育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列入政府督导的—项重要工作。

三是建立社区教育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的总结与表彰,激励各单位领导和广大社区教师教育工作者投身社区教育。

5、学习型组织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大中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学习的需求十分旺盛。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单位自身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为当前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的设立标准上,笔者认为应以普及性标准为宜,这样更能适合群众的基础。

中办、国办在今年下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化社区”的目标一定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社区培训学校在创建学习化社区中的作用

丰盛街道办事处  关广凤

丰盛街道位于西城区中心地带,辖区有13个社区居委会,5.4万人口。以人为本、教育先行,丰盛街道一直把社区教育工作做为社区建设的大事来抓。按照全区和街道的统一部署,在1998年成立了社区科普夜校、2000年7月成立了丰盛街道文明市民中心校,结合创建学习型社区2001年初又成立了社区培训学校。

社区培训学校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科学文化、职业技能、家庭教育指导等项内容的培训,为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以社区为依托,在丰盛街道办事处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树立大教育观,把工作对象扩展到从幼儿到老年的终身教育范围;办学方式以面向社会短期培训为主,以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举办岗位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为辅。每年受教育的市民、学生约有近5千人次。社区培训学校在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建立和促进社区建设方面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一、  社区培训学校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城区的社区教育是以青少年校外教育为起点,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街道提出优化教育环境,全社会支持教育的口号,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建立社会各界参加的青少年教育协调组织,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当时我们已经认识到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全社会参与,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四有新人。这一阶段的社区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主体是区政府领导的各个街道办事处。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学校与街道密切配合普遍建立了社区教育协调组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兴办了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创立了近百个德育基地,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已经完成。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街道把目光延伸到居民文明素质教育、老年学校、科普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外来人口法律道德教育等基础教育以外的领域,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目标。这一阶段教育的对象已经拓展到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整体人群,教育的主体仍然是街道。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党中央提出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课题。

人们认识到人口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基础抓起,零至六岁的学前教育提上日程,青少年创新教育成为学校家庭关注的热点,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要求在职人员不断充电,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居民要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家政、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如此繁杂的教育需要大量师资、教材、场地设备和专业管理人员,街道办事处再也无力承担,况且政府的职能也不允许承担这些具体教育教学。因而街道在社区建设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带动全社会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教育的主体己经转移到社会,街道的作用在于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在这种大环境下丰盛街道建立了社区培训学校,这是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探索,是教育社会化的先导,也是社区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区培训学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城管工作会议规定街道办事处主要的任务有两项: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以“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形态和“经营城市”的理念,为居民居住区制定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设施完善、服务周到、活动丰富的标准,把社区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迅猛发展。

社区建设承载了贯彻中央“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任务,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党建、科普、教育、卫生、文化、老龄、体育等项工作。这其中社区教育占有特殊地位,教育不但担负起科技、卫生、文化、环保、体育及生活常识的传播、还起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作用。以丰盛社区培训学校为例,近几年就先后开办了大量培训班。以培训学校为载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办文明市民素质讲座,外来人口素质教育,青少年知识技能、外语、电脑、科技、文艺、体育类培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培训对象扩展到从幼儿到老年的终身教育范围,努力达到学者有其校,逐步构建终身教育格局。继续重点办好“家长学校”、“家教咨询”,探索学生减负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工作。继续举办“陶淘乐”、“亲密家庭”、姥姥、老爷班、扎染、绳鞭、航空模型制作、乒乓球培训班等科技、文体、艺术类知识的培训,为学生蓄能充电,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达到离校不离教的目的。

可以说,社区培训学校在社区建设的平台上,搭建起普及科学文化、提高人口素质的体系,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社区培训学校是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样板和示范

现代大教育的理念已经打破学校的围墙,把教育延伸到家庭、单位和社区。西城区早在86年有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口号,将学校社区看作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一个整体,实践中建立了家长学校、国防教育学校、青少年社区志愿服务队、居民文明学校、居民科普课堂、健康大课堂等,这些学校与社区联办的教育组织,密切了学校社区的关系,学校发挥出科学文化制高点和集散地的作用,社区发挥出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学校社区资源的整合开创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159中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室场地,较为系统、规范有计划地为需求者培训充电,社区培训学校作为资源整合的先行者,起到样板和示范作用。

四、社区培训学校是学习化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的探索者

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社区教育的主体是政府(特别是包括街道办事处),而学习化社区的工作主体则是社会。只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只有全社会办教育,学习化社会才能形成。

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几十年来习惯包办教育,从场地、经费、教师、教材、考核到受教育的群体全部一手操办,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学校教育再也满足不了工作的全部需求,再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新形势下,政府的职能必须转换,教育的工作机制急需创新。学习化社区建设要求社会力量在政府统筹指导下,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社区培训学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工作机制创新的探索者”。社区培训学校是民办教育组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又接受办事处指导,承担无偿、低偿的市民文明培训,培训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广泛从事学前教育、青少年课外能力培训、岗前职业技能教育、老年教育、居民科学生活知识培训、健康教育等等。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把政府想办不能办和办不了的教育工作承担下来,成为学习化社区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为教育社会化开创一条新路。

五、关于社区培训学校的思考

社区培训学校的兴办探索出学习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发展,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各方面重视。第一社区培训学校仅仅是社会办教育的一种形式,要想实现学习型社会,必须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各级各类再教育、素质培训等门类齐全,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第二,进一步放宽社会办教育的政策,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办教育,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满足社会学习的需求。第三,大力宣传学习化社区,提高全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落〖JP2〗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使教育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将人力资源建设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接近,为实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调查报告

 

阜外社区居民教育需求调研报告

阜外街道办事处  张海鹰

 

一、问题提出:

北京市政府今年开始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建设,要求各区县将在3—5年内建立较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学习化机会,使一半以上的社区成员都能接受各种培训。阜外街道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在制定新的五年规划中提出〖FY2〗建立较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框架,形成具有阜外特色、能够满足社区成员不同教育需求,使70%以上的社区成员能够受到各种培训。实现学者有其校,以现代化教育手段,多种教育途径及创新教育来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终身教育格局。

然而,现实实践层面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产业的技术更新加快,信息化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特征,它要求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科技含量也在改变和更新。因而不是大学毕业后就可高枕无忧的时代,不是十六年的学习过程就可以伴随人的终生,终身学习的环境、条件、要求使学习化社会提早到来。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都不太适应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学历教育后的再教育模式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而设定,办学形式也可灵活多样,体现灵活和便捷的宗旨。此次在阜外街道开展的社区居民教育需求调查就是探讨和了解居民的目前需求状况是什么,什么方式能符合居民的要求,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此次调研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可参考依据。

二、阜外街道概况

(一)地域:东起阜成门桥西侧,西至三里河路,南起月坛北街,北至百万庄大街。

辖区面积为198平方公里,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1150米。

(二)人数:地区常驻总户数20136户,常驻总人口5964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126人。人口中共有21个民族,其中汉族56205人,占总人口94%,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三)居民构成:

以阜外大街为基点,北部居民多为原来老居民回迁户,居民结构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天意市场和官园批发市场的经营火爆,许多外地来京经商人员也在此租用民居,造成人口的构成更加复杂。南半部多为原中央机关各部委的单位宿舍,人员构成相对简单,而且,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居住条件也相对优于北半部。阜外街道于2000年居委会改选后,共有16个居委会,各居委会都有社区教育的职能,并设专人负责。前几年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对象是青少年,近一年来才逐渐开展起市民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居委会还成立了市民学校分校,并能组织一些青少年和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三、调查方案

(一)调查对象:阜外街道社区内居住的各类成员:

本市户外来人口户残障人口户

(二)调查内容:居民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看法居民家庭成员的各种情况

居民对社会发展及个人要求的看法居民对未来教育的需求

(三)、〖JP4〗调查方法:入户访谈、随机抽样、辅之观察

(四)、调查人员: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阜外社区居委会主任

阜外街道社建办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户型分析:持有本市户口的被访者占到74.5%,外来人口被访者占到24.4%,由于市场不断的发生变化,北京市这个国际大都市,到处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他们随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节奏和本身的生存需求不停的繁忙着。被采访的外地来京人口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介于初中和高中阶段,他们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充电不太感兴趣,认为只凭自身的这点知识和技能能够生活。但对他们的采访调查中发现他们对青少年教育的一栏内容十分感兴趣,折射出这类人员虽然不注重自己的提高和学习,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是十二万分的关注。调中还反映出让子女上最好的大学等要求,在高考辅导班一栏中选择的较多。不难看出外来人口户作为社区居民的合理存在,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

(二)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分析

此次被访的众多人口中年龄多在23-45岁,属中青年,但文化程度的结构分析却不高,大专以上学历只占被调查者的2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这些人口是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高考制度的束缚,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造成地区高学历人口比例偏低。采访中这部分人反映出有技能培训的教育需求。

(三)教育需求分析

中、青年被访者选择英语口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的人占多数,分别是25%和22%,这与目前择业和就业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国际接轨的直接需求,要求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语言技能才能胜任自己所负有的责任。

在各类取证的培训调查中反映出高学历人才不断实践、不断充电、不断学习的教育需求的缺口较大。在外语取证和会计取证中的20%都是高学历人口,并具有其他职称,培训第二专业是为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努力,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充实。

这次调查最突出的反映是人们对家庭生活和健康保健的教育需求缺口很大。如健身运动方面的需求高达33%,老年保健和营养养生也占30%,60岁以上的被访者均表示选择这三项的教育需求。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学会健康的生活和健康的活着,不应只停留在活着的原始阶段。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的权益保护度更加重视,反映在法律知识的培训要求上占被访者的25%,社区居民希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多数被访者要求学习和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讲座和相关法律条款的培训。

五、思考与建议

(一)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单从市民学校的统一培训是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时间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因此建议一些非学历、非取证教育内容可从志愿者队伍中培训教员,一边开展便捷、灵活的教育援助方式,一边采用接龙式的传授技能法来扩大居民的受教育率。

(二)社区教育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要改变政府包办的局面,开创一条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相适应的运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政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驻区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社区教育的大系统内,现有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可采取分步走的方法,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互相交错,使拥有教育资源单位能够维系正常运转。政府办学可无偿提供场地,社会力量办学可无偿提供师资,居委会和街道可负责信息传递,搭建平台,使终身教育的格局真正建立起来。

(三)真正发挥现有的市民学校作用,让市民中心校和各市民分校的负责人从调查分析中选出最能直接进入居民生活的渠道来进行单项的教育培训。如:结合体委给各社区配置的居家工程,利用健身器械的普及和现有的体育指导员,在各晨晚练点指导居民科学的健身,合理的健身,尽快的满足这部分人群的迫切要求。

(四)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的支教力量,为市民日益高涨的学外语热情,培训输送支教教师,协调外交学院的外语人力资源,在社区居民相对集中地,选派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或教师,尽快安排外语口语训练(如:英语沙龙等),营造较好的学习外语环境。

(五)尽快与阜外社区爱星学校合作,调整该校目前的培训科目,借助社区的信息网络,将调整后的科目告知社区居民,以满足部分学历取证和技术等级取证居民的教育需求。目前已设置外语口语等级考试科目,同时为社区管理人员开办免费《新概念》英语培训班、普及少儿剑桥英语等,报名人员日益增多。爱星学校还将在社区内增设新的办学点,为方便群众就近学习英语提供条件。

(六)发挥现有的大众图书社的作用,在社区内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调整图书社固定不变的运作方式,可将家庭藏书、单位藏书和大众图书社藏书互换互用,以满足借阅者的不同需求。目前已将部分藏书目录输入社区市民分校的管理系统中,为今后社区居民实现在社区局域网中借阅书刊打好基础。

(七)将目前的家长学校培训计划中增加家庭教育的内容,从单纯对家长培训转变为家庭教育的多种功能。如绘画、器乐演奏、演唱等,可采取父女、母子同时受训的格局;心理知识的讲座也可直接进入家庭。

(八)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丰富居民生活内容为最终教育目的。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资源,经常性的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各类活动,使群众在不断翻新的活动中,实践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并通过沟通达到互学、互助的目的。年初,我们在阜东社区做了初步的尝试,效果较好,受到社区中、老年居民的欢迎。阜东群星艺术社的开办,将声乐、读书、舞蹈等活动内容融进市民学校的教材中,采取专业教师进社区,居民自传艺术特长相结合的方法,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让人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活着,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阜外街道将通过这次教育需求调研,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在提高社区居民受教育率上做足文章,使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民众之心,并达到求学有其路、求技有其师、求知有其书,为尽早进入学习化社会夯实基础。今后的工作重点将突出以下四个特征——终身化学习特征,网络化学习特征,开放化学习特征,自由化学习特征。

终身化学习:提供个人参与有组织学习活动的机会,培养个人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网络化学习:教育将跨越任何时间、空间,随时为人们提供教育服务。

开放化学习:教育场所对社会开放,教育机构间互相开放,大学教育开放。自由化学习:教育多元化、多样化,满足个性化学习。

 

 

 

课题动态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总课题组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大城市中心区学习社区教育网络的实践与研究》2002年6月已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这项课题得到了教育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有关局、委、处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指导。在我区部分行政、企、事业单收、学校积极参与配合下,依照总体设计九个子课题己于8月29日进行了预备性开题。今天这项课题正式进行总题开题。

我区早于1986年开始,以“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为主线积极报进社区教育;从青少年社区教育入手,逐步拓展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从政府推进,逐步拓展到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会协办、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近十六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展示了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其提高全社区人口素质并开发人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区推进社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对学习化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发出通知转发民政部意见“在全国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提出要“形成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立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随着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社区教育及学习化社区的实践与研究己全面展开。

但总体来着,社区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学习化社区创建活动的实践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认识上还很不平衡,体现在政府统筹的力度不够,有关部门的配合还比较被动,社会中企、事业单位的支持面比较小,社区活动自主性及群众参与程度尚有较大差距。如何真正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中心区的、不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需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密切联系实际的研究与探索。

一、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构建起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将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度;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确保社区教育和学习化的推进与实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全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为发展先进文化,广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构建起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将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从广泛普及法制、思想道德、文明、科普、心理保健等社区教育的角度,增强市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内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三)构建起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将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相辅相成,为建立学习化社区、学习化社会发挥重大作用。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社区教育及其向学习化社区建设的拓展,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共有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职能。以“处处”能学习促进“时时”能学习,为终身教育提供保证。社区教育大大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苑囿,使之从胎教到老年教育都能在“网络”的条件保障下体系性地进行,为实现“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发挥重大作用。

(四)构建起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将有力调动和配置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做到物资资源、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统筹、综合、协调利用,从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并进一步挖掘(开发)潜在资源,拓展已有资源的功能等,有效地提高社区教育质量,作到促进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出构建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的“纲”、“绳”与结点,即寻找出基本规律和基本样式,力求对全国大城市小心区社区教育和学习化社区“网络”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并力求从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对社区教育和学习化社区建设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探索并解决在全国社区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社区建设发展水平的“网络机制”和“网络制度”,为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和学习化社区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办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努力构建多层面、多维度的促进社会学习化发展的“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进行积极研究与探索。

三、课题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本课题主题词为:学习化社区;(构建——网络)

“社区”:依照中央23号文件的概念表述,“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体”。“一定地城”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中心区的一般划分——“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但为研究的应用需要,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国情现阶段推动社区教育网络的构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行政主导过渡期,所以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到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区(县)地域社区。

“学习化”的构建,主要指实现下列目标,即:学习者基本权利获得保障;学习场所十分普及;学习者多样需求能够满足,学习渠道畅通,方式灵活多样;学习信息广泛流通;学习时间自主运用,学习成就能适当(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学习环境良好,学习氛围浓厚,为之实现网络化的构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基于以往工作的基础,汲取先进理论成果,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以取得的经验为切入点,就如何构建社区教育网络,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问题,一方面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探讨;一方面在本区内试点单位进行具体实验。着力研究社区教育新体制,包括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习型居(家)委会、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从纵向上以市民学校等实体构

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教育网络,横向上以部门牵头形成专项教育指导网,同时进行教育信息网络的开发与覆盖,达到推进学习化社会建设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的研究涉及到宏观环境和背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培训实体、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信息手段等诸多方面。总题将分设9个子课题(见附表),其内容与逻辑框架是;

1、子题1侧重宏观背景与学习化的依托与归宿(学习型中国,学习型城市——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对学习化社区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构想等)

2、子题2侧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民主进程,社会参与;社团功能;管理运行等)

3、子题3、4、5侧重网络基础建设;学习化社会实在的建设内容(不同类别,组织形式,容构建,教育活动,功能研究。试点经验及理论提炼等。)

4、子题6侧重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实践(0-老年教育,多样学习培训活动,横网、纵网、信息网建设等)

5、于题7  侧重教育培训的实体建设(社区学院、市民学校,实体构建,运作形式、内容、方法,实施情况等)

6、子题8侧重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信息化教育手段(网站,软件开发,需求适应,服务状况等)

7、子题9侧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统筹、共享、开放(现有资源利用情况,资源潜力与功能,新资源的开发;社区内的统筹、共享与开放等)

六、成果形式

l、《构建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化社区教育网络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报告;

2、附:总题研究的9个子题的分报告;

3、西城区社区教育网站及软件

4、《学习化社区向我们走来》VCD光盘及相关资料、书编

七、实施步骤(略)

八、组织工作(略)

(执笔人:费元鸿)

 

 

 

 

外地经验

 

体制顺  机制活  人气旺  事业兴

                    ——杭州市下城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放眼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之潮风起云涌,社区教育正在中华大地迅速铺开。杭州市下城区在国家教育部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先进城区的影响下,一直致力于社区教育研究。在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之后,我区围绕“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子课题开展了实验工作。和不少较早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城区一样,在走过了由自发的、经验性的社区教育逐步向自觉的、规范化的社区教育过渡的历程之后,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只有顺体制,才能活机制、旺人气、兴事业。我区的实验探索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             一套网络——实现系统化管理

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联合,形成区教育管理网络。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织、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的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在六街一镇成立了由街道、地区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一名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的社区教育干部,全面实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65个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还在《下城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方案》中明确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包括教育、街镇、

宣传、人事、劳动、经贸、民政等18个部门齐抓共管,建设社区,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两类资源——形成整合化配置

一类是基地资源的整合。我区实施1765工程,首先,建立了社区学院,建筑面积达4200平方米,除土地征用拆迁投入2000多万以外,区政府又投入200多万用于社区学院内部装修,现学院内部包括20个标准教室和10个专用教室,2003年1月份在杭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暨港澳社区教育论坛”闭幕式就安排在社区学院内;其次,还在全区设立7所街镇社区分院,65所社区市民学校,他们接受区社区学院指导,以创立自身特色为主要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和管理细则,负责地区内青少年教育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教育,根据不同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对象,安排教学计划,对社区居民开展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健康卫生、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教育或培训。

社区学院是一所真正的没有围墙的社区学院,它与社区分院、市民学校上下呼应、分工合作,具有五大功能:第一,指导、示范、辐射、协调和沟通的管理功能;第二,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教育功能;第三,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的创新功能;第四,普及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整体优化的推广功能;第五,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功能。第二类是活动资源的整合。包括高等教育、社区培训、服务等各种性质教育活动。与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教育功能相适应,我们开展了与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等高校合作的高学历教育,与劳动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协作的专业培训,还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一般性休闲培训;教育内容包含道德法制、科技文化、体育健康、电脑英语、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活动形式有讲座、座谈、走访、表演、专业培训,黑板报、宣传窗(廊),团队活动、竞赛等等。各街镇和社区可以通过电脑网络互相沟通、联系,合作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三、三支队伍——培养优质化人才

第一,是专职社区教育干部和工作人员。我区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比较大的,比如,区社教办一设立,我们就从教育部门调配了10名专职工作人员。区政府和教育局还为他们开辟各种途径,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参加培训;给他们锻炼机会,这种“挑上来、放出去、压担子”的方针,使社教干部真正得以成长。

第二,是兼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我区各街镇除设有专职的社教干部以外,还有不少兼职的社教工作人员,他们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除了经常与他们保持工作上的联系以外,我们还准备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他们与专职工作人员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是志愿者队伍。我区把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的工作,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区社教办和各街镇都制定表格定期检查志愿者队伍运行情况,及时扩充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群涵盖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下岗人员,年龄跨度从小学生至80多岁的老人,包括教授、学生,领导、普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一技之长者,涉及教育、文化、娱乐、法律、休闲、卫生保健、科技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志愿者在社区里被聘为“客座教师”,受到了居民的尊重和欢迎。由于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志愿者队伍日益扩大,目前,下城共有志愿者987名。除了登记在册的,另有一大批热心群众也是一种隐性的志愿者资源。

四、四种模式——探索多元化途径

我区正努力探索多种模式,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强化社区的向心力。

——以街道为中心的连动型社区教育模式。动员本辖区各界参与社区教育,发挥辖区单位优势,形成“共建、共管、共享”格局。如中国联通浙江公司与天水街道共建了杭州市首个信息服务中心,每年还出资10万元,参与天水街道灯芯巷的社区建设,无偿提供会议室为活动基地。

——学校与社会互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一是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本校或社区内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二是由学校牵头组建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课外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协调与管理。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场地,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知识培训、讲座,拓宽教学思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社区青少年受益面达80%以上;另一方面,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文体活动设施,我区于2001年1月就推出了《关于下城区学校场地向社区开放的试行意见》,要求2001年6月能按照《下城区学校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向社区开放的管理规定》做到陆续全面开放,现除了个别寄宿制学校,全区中小学都已实现场地开放,并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制定统一的市民活动卡向全区65个社区居民发放,做到规章制度上墙,管理人员配证上岗等。场地开放活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目前,“开门办学”这一向社会开放课堂的新思路又在我区进入尝试阶段。

——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社区学院以“高档次、汇精品、大开放、创品牌”为特色,除与高校联合办学以外,还接受街道办事处、民政局或辖区内单位委托,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学历教育和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如与区劳动部门合作成立了下城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将首先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另外还有学前教育指导服务咨询中心,专门指导研究0—3岁的早期教育,在整个杭州市处于领先地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在职教师的学习进修等工作。

——社区居民自治结合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由辖区各行各业较有影响且热心社区教育的单位,或由某一功能齐全的单位牵头组成专业机构,利用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和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浙江工业大学职教学院采取“送教上门”和集中授课的形式,对1000余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进行了电脑、礼仪、家政、金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五、五项评估——促进动态化建设

我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广泛发动与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内组织、单位、家庭、个人举办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他们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如在每个街镇都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试点工作。下城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稿己于2002年6月推出,目前,创建学习型家庭7214户、学习型企业32家(武林药店等)。另外,具有各街镇自身特色的学习型楼群建设工作在下城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天水街道首创“图书报刊交换栏”,楼道内政治思想和学习空气浓厚的皇

亲巷社区先锋楼,爱好烹调、邻里团结和睦的戒坛寺巷社区美食苑等;朝晖街道发动居民己动手布置特色楼道,群策群力,在楼道内开辟学习角;还有长庆街道等学习型楼群多次在体报道。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的评估指标体系正在制订当中。由以上五项评估体系带动起来的下城区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正日益深入居民心中。据调查,我区93.5%的居民希望在业余时间有新的学习内容,其中非学历培训的需求是学历教育需求的2.5倍以上,说明学习正逐步成为我区市民的自觉行为,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

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最佳最终的境界,应是一种持续努力的动态过程。在实践中,我区已对评估体系中的终极性目标进行修改。我区将继续征求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以动态性评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我们将继续深化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不断优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与“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相适应的街镇与社教办联系制度,如区社教办7名专职工作人员分别成为六街一镇的联系入,每周与街镇社教干部联系,帮助街镇出谋划策,并将联系主题记录在案,便于社教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式的社区学院办学体制,如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社区学院经费问题、尝试用招聘的方式扩大社区学院人员编制等等;建立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如充分利用辖区内的高校资源,开发除学历教育以外的专业性较强的培训项目等;还要建立与现代社会竞争机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相适应的教育保障机制,为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选自2002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议发言材料

 

 

 

 

 

 

社区教育信息

 

我区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教育部职成司于2002年12月25日——26日在南京市玄武区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的领导等150人。我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由杨义春副区长、程刚主任带队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成司黄尧司长在会上作了报告。他总结了去冬以来全国各省市推进社区教育的情况,并对2003年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创建学习型组织,进一步开展全程、全员、全面的社区教育培训作了全面部署。

代表们听取了南京市和玄武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介绍,并到锁金村、新街口街道等单位参观了社区教育工作。北京西城区、青岛四方区、大连甘井子区等六单位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杨义春副区长代表西城区政府介绍了我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区教委成人教育科供稿)

 

区社区教育协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进一步明确2003年协会工作目标

 

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2003年3月先后召开协会常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杨文玉会长、费元鸿秘书长、王树仁监事长等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就协会工作作了汇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区教委成教科科长郑建国出席会议,并代表区教委杨之靖副主任讲话。

会议认真总结了2002年协会工作,布置了2003年协会工作计划。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区社区教育协会2002年积极配合区教委认真完成“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先进区”迎评工作,大力促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开展学习化社区教育培训,组织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论证及成立学习化社会教育培训中心等工作发挥了协会的重要作用。会议提出2003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更加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团结带动全会会员为大力推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会议还通过协会常务理事、理事的调整和增补名单。

 

(区社区教育协会供稿)

西长安街街道成立街道社区教育协会和长安教育培训集团

 

《社区教育研究》杂志第一期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和拓展西长安街社区教育资源,进而进一步发挥、调动、协调驻区学校(公办、民办)、医院、商业、文化等单位搞好社区教育的积极性,2003年2月下旬西长安街街道成立了“西长安街社区教育协会”及“长安教育培训集团”。“集团”以北京一六一中培训中心为主,联合地区中小学校、培训学校等教育组织组成,积极吸收对社区教育给予具体支持的单位参加。遵循依法开展教育培训的办学原则、遵循“政府统筹领导、教育

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原则,努力为社区教育建设做出贡献。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区建设服务中求得自身发展并促进集团成员的发展。

(西长安街社区办供稿)

 

 

北京33中学举行西城区阳光社区培训学校揭牌暨33中创建学习型学校启动仪式

3月28日下午,33中隆重举行西城区阳光社区培训学校揭牌暨33中创建学习型学校启动仪式。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倪传荣、市教委职成处处长吴晓川及西城区有关方面领导副区长杨义春、区长助理方中雄、民政局局长王大庆、月坛街道工委书记姜昕华、街道主任刘春城、区教委副主任田京生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倪传荣会长和杨义春副区长首先为“西城区阳光社区培训学校”揭牌。

杨义春副区长在讲话中说:“今年区人大会议上,吕锡文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区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全区的党政机构包括各个委办局要率先成立学习型组织。西城区各个学校在创建学习化社区过程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一个学校都应当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创建学习型社区关键在落实,现在要从点向面发展,向纵深发展,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如何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群众的生活质量上,不断加大学习化社区教育的力度。”

(区教委成人教育科供稿)

 

 

我区举办大型社区市民书画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素质展示舞台

 

1月中旬,市民总校举办了“西城区市民学校迎新春书画展”,此次书画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重视。各市民中心校大力支持、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和参与。大量精美作品出自于百姓之手,上至八十多岁的老者,下至学龄前儿童,有些作品虽缺精雕细酌,虽没名派笔韵,但他们画出了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向往。参展作品中有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制作,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无限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本次书画展共展出726幅书画作品及百余件工艺小制作,参观人达3000人以上。

 

(区社区学院社区办供稿)

月坛街道举行“扶贫济困、春风行动”结对捐助仪式

 

3月3日下午,月坛街道举行“扶贫济困、春风行动”结对捐助仪式。党员积极带头、社区单位参与:群众自发捐助,共收到捐款113946.6元。其中国家工商总局捐款32107元,市规划院捐款8474元。家住真一社区的居民侯玉民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西城区五好文明家庭的光荣称号。在己捐款1000多元的情况下,又拿出800元,要求结对一个中学生。在“扶贫济困、春风行动”结对捐助仪式上,地区的48户特困家庭被16个驻地区中央、市区属单位、新建企业、人大代表、侨联委员和居委会”结对捐助,其中有11个社区居委会的14户特困家庭中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获得了600元、800元资助,15个社区居委会的34户特困家庭重病患者分别获得1000元和2000元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