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金融危机的应对看日本金融体系稳定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9:39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村吉正教授讲演录音
摘 要:现执教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村吉正教授,通过其丰富的工作及研究经验就日本所经历的三次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结果及政府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时,对于日本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特征、演进的历史、经验得失等方面也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尽管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其特定的经济原因及历史背景,但是对于以日本模式为发展思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此外,西村教授作为当时日本历史的亲历者及政策的决策者,还就当局在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与心得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为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人员及经济决策当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通过对西村教授演讲内容的研读,还可以对以日本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及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关于金融危机,不管是日本还是其他的许多国家都曾经发生过,日本在20世纪曾经经历过3次金融危机,最近的一次就是第三次金融危机。就象这个幻灯片上写的,1920~19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也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泡沫,这种泡沫破灭以后,就发生了金融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金融危机是最严重的一次,当时,日本是战败国,所以国内的经济秩序非常混乱,在这个期间,也爆发了一次金融危机。
最近的这一次金融危机,实际上,如果用一个病人做比喻的话,他的病情是最轻的一次。但是现在往往很多日本人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实际上跟以前两次比,这次是比较轻的一次。
但是从恢复的时间看,第二次金融危机虽然从经济上所遭受的打击是最大的,由于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同时由于当时发生了通货膨胀,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而第一次和第三次,虽然病症比较轻,但是恢复的时间非常长。
大家看这个各个金融危机时期的物价水平,也可以发现,第二次金融危机(就是那个红色的三角线),当时的物价大概是高出了将近100倍。
图1 日本各个金融危机时期的物价水平(以危机开始年的物价水平为基数1)

这个红线是看右边的标志,那个绿线和蓝线是看左边的标志,这个绿线是代表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蓝线是代表第一次金融危机。我们看左边的那个标志,可以发现物价水平在长达15年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出现了下降(在当时通缩的情况下)。
那么,下面我会对各次金融危机的情况做具体的介绍,现在,我想总的来说一下,我们在处理金融危机时的几种方法:
首先,一种思路是:等待金融机构破产后再进行处理,这是一种“事后处理型”的思路(即A1型)。第一种是最贴近于经济学上的那种看不见手的原理。不对她进行干预,金融机构破产了就让他破产,这种放任型的方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所采用的。
但是,破产的金融机构有时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比较巨大的影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设立了一个安全网,主要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构筑这个安全网(即A2型)。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还有第三种,就是事前预防型。就是这个B型。这种方法是如何防止金融机构破产或倒闭。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日本独特的做法,但是好像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有一些类似的做法。
可以说日本在20世纪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他的这种处理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是逐渐转变和改进的:从A1型—B型—A2型。A2型就是解决最近这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金融危机时的情况:
大家看上面所标出的“世界恐慌”,也就是1930年代源于美国的那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而日本这场金融危机是它之前,也就是1925~1930间爆发的。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增长还是很高、很快的。但是,一战后,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加上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第一次金融危机。到1930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走上恢复的轨道。
在这个解决第一次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考虑的思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于当时临时投入巨额的公共资金,包括怎样用税金的具体做法我这里不作具体讲述,我想讲的是政府思路上的变化,他们是觉得要是想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通过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营才能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
实际上在1930年的时候,美国基于同样的考虑也是采取了比较类似的做法。而实际上日本在美国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1928年颁布了“银行法”,规定银行必须要股份化,要强制它执行最低的资本金制度。不允许它进行混业经营等等。
另外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银行的数量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日本有很多家银行,当时政府认为银行数量太多,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于是采用了兼并重组。
特别典型的一种做法是:当时,在日本行政区划的每个县里,执行了一县一个银行的原则。在此之前,每个县里有许多银行,当局认为一个县有一个银行就够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过激的一种兼并重组的策略。
另外,还确立了5家大银行的地位。大家看这个图也可以发现在1921年时,日本银行总量接近2000家,在1945后,数量只剩下大概100家多一点。或者这么说吧,在我们银行数量很多的时候,当时模仿的是美国式的一种做法。到后来只剩下100多家时候,我们大量借鉴了西欧国家的做法。
现在,我来介绍第二次金融危机。在二战期间,由于政府向民间产业购买了大量物资,下了许多订单,造成政府巨额的债务,当时,达到960亿日元。
而1946年政府一年的普通预算支出才是1000多亿日元。也就是说其债务达到了近一年的预算支出水平。按照借债还钱的道理,政府的债务是要偿还的。但是当时由于联合国以及占领军(战胜国)认为这种战争期间的债务是不应该偿还的。这样,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还款,于是企业大量的破产。企业向银行借的钱也还不了银行,那么银行在大量呆帐的压制下也纷纷倒闭。
当时,甚至连三菱、住友这样大型的财阀都要破产了。是政府利用公共资金、税金注入一部分资本金,同时舍弃大额存款,好歹是保住了这两家财阀。
这是政府为了稳定战后金融体制的稳定,不仅仅是延续了原先那种B型的做法,而且对它进行了强化,建立了专业银行,并且分业经营。在金融行政方面,强化了这样一种金融制度。可能大家都知道叫“护送船队”方式,所采取的日本特有的一种方式。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对金融领域一些限制开始放宽,这种做法就发生了变化。
因为,要执行这种事先预防型的政策采取的前提是:你的利率要管制,银行的经营业务要管制;同时,不是随便就可以经营银行业务,要向政府申请才可以,由政府发放营业许可才可以进入这个金融领域。但是,随着限制的放宽,这些利率、业务还有准入管制一个个被放开。造成执行事先预防型政策的前提就被破坏掉。
从理论上来说,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决策当局自己也明白。所以早在1971年前,为了由事先预防型向事后处理型顺利转变,在1971年就已经制定了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实际上B型这种处理方式一直延续到90年代。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泡沫的破灭导致大量坏帐产生。
我当时是日本大藏省银行局局长。作为决策当局的负责人,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象。但是实际情况是:决策当局并没有认识到当时坏帐问题程度有那么严重。
当时我们为什么没有认识到这种坏帐问题的严重性呢?因为当时,我们认为90年代日本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用自己今后本身的收益,它是可以偿还银行的坏帐的。大概也就是3-5年的时间,我们当时是这么预测的。
外方批评日本是当时没有意识到坏帐数额是有这么大,有巨额的坏帐,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当时对银行坏帐的数量掌握的很清楚,只不过我们认为靠企业3-5年的良好收益,是能够偿还银行借款的。
那么为什么事实上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实际上企业的收益能力已经下降了,甚至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出现了下降甚至停滞的迹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有许多原因。
一个说法是人口说。到90年代,日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顶点,90年代以后,日本的人口数量在不断的下降。另一个说法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和日本竞争,压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企业能够生产品质非常好,而且它是用效率高、节约成本的方法大量进行生产。所以它的产品物美价廉,在世界市场上很有国际竞争力。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成果在90年代中期体现出来,那么日本特别擅长的做法被中国照搬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中国的威胁。
而且,在日本地方上的一些工厂都纷纷移到了中国,所以在地方上形成了产业空洞化的现象。那么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这样一种基本立国方针就无法实施。那么企业靠自身收益能力来还贷就无法实现了。
不管这些说法是对是错,我们下面可以谈论。总之,随着破产金融机构的不断出现,存款保证金的制度(事先各个银行交的保证金)已经无法来支付大量坏帐所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事先预防型的机制事实上已经无法执行了。
这个图是日本在90年代金融机构倒闭的数目,我们把红色的那个倒闭的数量统计了一下,加起来一共是182家。日本所有金融机构的数量是约900家,90年代金融机构倒闭的数量大概是达到了全体的20%左右。
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倒闭的金融机构数量

所以原先不让金融机构破产的这种事先预防型的这种政策已经无法执行。那么现在政府采取的做法是:你要破产,我也没有办法,但是倒闭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不要波及其他的金融机构。
在处理第三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是有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首先在90年代初期,在关闭破产金融机构的同时,主要是考虑如何不让存款人遭受损失,这段时期就是我在大藏省银行局当局长的时候。当时,作为决策人,我们认为采取的这种处理方法是合适的。
但是,随着破产金融机构的不断出现,坏帐解决问题进一步恶化,我们逐渐认识到光是处理倒闭的金融机构还是不行的。应该是动用税金以充实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以避免发生信用危机。
第三阶段政府的处理思路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认为既然我投入了公共资金就有权对你的经营权进行干涉,那么你以前经营不好的管理人员或负责人就应该尽快替换掉。让有能力的人来接任。同时解决坏帐的根本问题不在于金融机构自身,而是在于负债的企业方面。所以让企业复苏,恢复企业活力才能解决坏帐问题。
我们这里做了一个统计,政府和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投入的主要资金总额达到了约51兆日圆。看起来是非常的庞大。但是我们看最右边,从回收预期上来看,由于金融机构已经起死复生了,恢复了良好的运营,大概是40-45兆日圆间。实际上政府的损失,我们预计在5兆日圆左右。
表2 日本政府?央行为金融机构投入的主要资金

再看主要银行的坏帐比率,02年是达到顶点8.4%,但是随着企业慢慢的恢复活力,它用它自身的收益来逐渐还银行的贷款,现在最低的时候在05年坏帐比率下降到2.4%,下降非常快,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现在我们认为日本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应该是结束了。
图3 日本主要银行的坏帐比例

由于图所限,如果大家能够看到99年以前数据会更有趣。泡沫破灭前夜,即90年,当时坏帐比率不到1%。然后就开始逐渐上涨,达到02年最高点8.4%,又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又迅速的降到了2.4%,我们预计今后的坏帐比率会进一步降低,可能会恢复到90年的水平,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