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看日本的赶超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2:57

崔宇
6月14日,南非世界杯E组小组赛,日本1:0击败喀麦隆,在世界杯前四场热身赛皆告负的情况下,这次胜利非同寻常。如果回溯历史,会发现这仅是日本第三次在世界杯上赢球,前两次赢球都是在2002年日韩世界杯上,日本有东道主的优势,另外,这也是日本本土教练首次带队在世界杯上赢球。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足球在亚洲还籍籍无名,直到1998年才首次进入世界杯,但至今已经连续四届打入世界杯。这也让一直患有“恐韩症”的中国队,又多了一个“恐日症”。这一切都缘于日本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足球赶超战略,2002年韩日世界杯日本首次闯入16强后,日本足协还趁热打铁推出了“2005宣言”,计划2015年进入国际足联世界排名前十(目前日本排名为45位),2050年获得世界杯冠军,同时对足球人口也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不管南非世界杯日本队成绩最终怎样,日本队的迅速成长都值得关注。
也许是受到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四面环海、国土狭小和矿产稀薄,让日本人既有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更有危机重重的封闭心态,这二者可以汇总为“岛国心态”。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促使日本一方面想积极地融入世界,另一方面更想积极地占有世界或改造世界。日本足球的赶超战略或许就是一个缩影。
要理解日本足球的赶超战略,还有必要了解日本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赶超战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通过文明开化、制度模仿和技术引进,再加上强烈的“岛国心态”驱使,快速实现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特别是在经济领域。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明治维新运动让日本在三四十年间快速走向了现代化和工业化,而这一时期的中国还在大国心态的指引下,进行着半推半就的运动和变法,进行着中学和西学的体用之争(至今似乎仍未结束)。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可以称作是“文化殖民地”,但随后,崛起的日本开始寻找和扩张自己的殖民地,并试图通过战争和侵略来实现赶超。在二战失败后,日本开始把中心放到经济赶超上来,毕竟,二战导致日本国民经济相比战前下降了30%-40%左右。
战后的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概括地说,1955年之前是恢复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战略援助以及朝鲜战争带来的军工产品需求也曾助推日本战后经济复苏。1955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自己的辉煌赶超之旅。
在实施经济赶超战略期间,日本有经验也有教训,甚至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简单地说,要实施赶超,政府必须要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日本独创的产业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利率和税收优惠以及准入限制等扶持某几个特定产业。这本质上是一种强调供给、忽视需求的发展战略。生产能力的过剩也促使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增加有效需求。但是,这个计划还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调整来实现的。
在赶超后,政府过度介入带给市场的扭曲难以彻底根除。比如,过于封闭的政府主导的赶超战略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前瞻性、过于追求规模经济导致垄断横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关系过深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僵化雇佣制度和过分保护劳工的制度导致政府债务激增、企业低效和股东利益难以保障……这些因素再加上日本人口的老龄化是日本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萎靡不振二十年的重要原因。也许,当下的中国和赶超中的日本有几点神似之处,并且开始出现赶超后的不利影响。
回到日本足球。日本足球也延续了日本的经济赶超战略思路──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目标,足协作为管理者介入极力完成目标,主要靠引进人才和模仿先进技术,再树立下一个目标……这一点从日本足协的“2005宣言”中可见一斑。但是,也许是吸收了日本经济赶超战略的诸多教训,日本足协只是一个管理者,其主要工作是积极开展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培养,并不直接参与联赛的组织和运营,而是通过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联赛来提高整体足球水平。
目前看来,尽管日本足球同样采取了赶超战略,但是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并未陷入之前政府主导的经济赶超战略的陷阱,如果真是如此,日本足球队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