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红人谱:贾樟柯孤独地悲天悯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1:20

十年红人谱:贾樟柯孤独地悲天悯人


 


 


有一个记者朋友时常收到贾樟柯公司发来的通稿,内容总是他又在国外获得某某奖,以致一度以为是重复信息,直到有一天她好奇地挨个查了起来,发现竟然都是不同国家不同奖项,“如果贾樟柯是个旗帜,那‘第六代’的红旗已遍插全球”。


从尾巴到旗帜


中国的“第六代”是个很奇怪的组合,年纪差异大,各自代表作的时间跨度也大。他比张元小了足足七岁,比所谓“第七代”的陆川大半年。于是本世纪初,尽管他的《小武》以惊艳的姿态被世界迅速拥抱和认可,他还是“第六代”里的小尾巴,因为彼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是个人人都拥有旺盛创造力的时代。


此后的创作,贾樟柯并没有因为成名过早而丧失自己的创作能力,从《小武》到《任逍遥》的三部曲个人叙事结束,再到广受关注的《三峡好人》,他不断挥出“大师的铁拳”,只是他并不知道当代表中国文化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时,在自己的土壤上,即将被一种叫“票房”的浪潮打倒,“若干年后,当人们把‘第六代’当做一个不可思议的群体、一些不知深浅的堂吉诃德,当做是这个时代不合时宜的怪物时,我茫然地笑了”。


从好人到黄金


2006年是贾樟柯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一年他的《三峡好人》捧起了威尼斯金狮奖,同一年,他选择了日后看起来是“自杀式”的壮举——《三峡好人》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尽管最后的结局是,约300万票房VS 2.8亿票房,媒体大标题也纷纷用惊心动魄的“殉情”来形容他的做法,然而不得不承认,这其实是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将电影市场化中文艺片的尴尬处境第一次凸显出来,但PK并不意味决绝,贾樟柯此后的电影运作也在尝试引入商业市场等因素。


从“崩溃”到猜不透的结局


没有人知道2010年7月22日之前发生了什么,《日照重庆》首映礼上,贾樟柯从口袋里掏出打印好的信,铿锵有力地读了起来—《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这之前,本来已快要湮没于各种票房大捷喜讯里的“第六代”忽然被关注,虽然报道角度更多由当年的致敬变成今天的戏谑,这一年,张杨、王小帅几位导演让媒体发出“第六代集体崩溃”的论断当年有关“第六代将被市场抛弃”的语言一语成谶。


40岁的贾樟柯朗读时,他身边44岁的王小帅和45岁的娄烨肩并肩站立,让当时现场有一种悲壮的气氛,超越时间空间,所谓“第六代”终于在这一刻清晰。


十年弹指,贾樟柯确认了自己的归属,他比当年更有勇气,他自觉地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作贡献,因为他和他们坚守做每一个人,高尚的、污敝的、骄傲的、卑微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