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红人谱:赵薇把“票房毒药”扔进太平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5:17:29

十年红人谱:赵薇把“票房毒药”扔进太平洋


 


 


犹记得十年前的赵薇在新浪聊天的时候说:很想跟张艺谋、冯小刚合作,但“不会强求”。彼时别名小燕子的她,红得发紫,粉丝无数,人气冲天,用流行术语描述,叫“热到爆”,面对大导名头,态度不卑不亢。吊诡的是,十年间,她竟真的没缘跟世俗认定的三大导“张冯陈”合作,可依然在华人影视圈保持了相当知名度、活跃度、影响力。许多跟她同时代的明星已成明日黄花,赵薇,却仍然是那个一旦提起,就会让不少人起条件反射的名字。


人气巨星的尴尬


十年前,高屋建瓴的王朔老师在地下电影《诗意的年代》里判断:咱们得培养票房明星,赵薇算一个,她是显得有票房号召力的。——这句“显得有票房号召力”体现了朔爷曾经的严谨,他明白,人气跟票房之间,有不小的鸿沟,不是做一个跳远动作就能简单跨越的。


从所谓“四小名旦”到所谓“票房毒药”,赵薇用的时间很短,短得似乎只有一瞬间,这并非盛极而衰或紫得发黑,而是不知道江湖的水有多深。当她决定不再拍《还珠格格》第三部,而将更多精力投入电影的时候,估计最看重的是电影的档次及影响,但在21世纪最初几年,当中国的商业电影仍处于摸索、磨合阶段,人气和票房几乎是两两不挨的名词,投资方超高期望值换来的却是观众的意兴阑珊。最关键的是,赵薇的粉丝在当时是缺乏购买力的一群,她们多数是学生,只能去网络顶帖,而根本没钱买票。


赵薇参演的电影,也不能说导演就都没名,但的确没大名;也不能说就都文艺,但的确很多都不够商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媒体出现斗大疑问:为什么赵薇人气那么高,粉丝那么多,可很多电影的票房很失败?现在回过头来看,赵薇上这些电影,其实从经济上她是有损失的,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赵薇参演的多部电影,如果把她那个角色换成另外的华人女星演,也不大可能增加多大票房。赵薇顶了那么多年的“票房毒药”名头,一方面说明她名气足够大,分量足够重;另一方面,则是她把票房本身对中国女演员的过重奢求背在身上。


精耕细作的收获


十年间,除了没跟大导合作过外,赵薇也没加入任何大经纪公司,一直是以普遍遭外界诟病的“家庭作坊式”运作来打理自己的演艺事业。没大靠山,一方面意味着有策略的事件营销几乎没有,欠缺大新闻,欠缺包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某些特殊的垄断性项目,很难躬逢其盛。这是不利的地方,但是薇嫂主导经纪模式也有有利的地方,精耕细作,不会像某些经纪公司那样对艺人杀鸡取卵,长远规划,也不会被轻易打乱。


名气是个好东西,人气最终也会值好多money。当中国电影市场以井喷状态发展,赵薇的很多粉丝正式成长为有能力购票一族的时候,赵薇用《画皮》、《花木兰》、《锦衣卫》等电影,正式把“票房毒药”这顶沉重帽子扔进太平洋。在事业精进同时,赵薇身份也从女孩变成女孩她妈,最新的职务:她可能在一两年内成为导演,赵导。这十年的路走过来,赵薇赵导最该记住的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四个老字,择善固执。


在人气女导演已仅仅是商业大盘里重要角色之一的时候,赵薇一定要尽量收住自己文艺女青年的感性气质,让自己的想象、喜好服从商业电影规律,分清做梦和造梦的区别。徐静蕾尝试过的东西,你没必要非得再来一次。还有一句话:功夫在诗外,导电影,你更像一杆营销大旗,脚踏实地,忘掉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