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城鎮化浪潮中固守耕地紅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6:16

經濟觀察:中國在城鎮化浪潮中固守“耕地紅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0-15 22:46:43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由17.9%提高到46.6%,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中國的耕地保護面臨嚴峻形勢。

據新華社10月15日報導,自古以來,解決好土地和糧食問題都被中國決策者視作治國安邦的根本。近年來,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中國的耕地保護面臨嚴峻形勢。在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同時,中國千方百計增加耕地面積,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

在江西省余干縣烏泥鎮,雖然今年上半年罕見的洪水導致早稻普遍減產,但農民吳姚根仍感到幸運,當地政府實施的一項“造地增糧”工程使他全年糧食增產有了保證。

烏泥鎮位於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邊的糧食主產區。多年來,當地三萬多畝水田因為整理不到位,只能種一季稻,另有近兩千畝土地被荒廢。“這些問題農民自己無力解決,只能依靠政府。”吳姚根說。

為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面積,烏泥鎮政府2006年底開始實施造地增糧工程——修建了大量水渠、排灌站、機耕道,整平了原本高低不平的田地。

吳姚根說:“我家的十多畝稻田現在可以種兩季稻,產量翻番,而且原來一些無法利用的小塊土地現在也可以種水稻了。”耕地整理使吳姚根家的耕地面積增加了近兩畝,無形中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0%以上。

江西省國土資源部門負責人介紹說,該省為期5年的“造地增糧富民工程”總投資預計將達82.6億元,規劃開發宜耕未利用地30萬畝,整理耕地350萬畝,建成高產、穩產糧田245萬畝,新增有效耕地面積40.5萬畝。

江西省的“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覆蓋全省范圍,以鄱陽湖平原和吉泰盆地兩大糧食主產區為核心區域,集中連片跨區域實施。造地過程中要求不填湖、不填河、不占林地、不改變生態環境,以農田整理、土地復墾、宜耕未利用土地開發為手段,對田、水、路、林、村等實施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截至2009年底,該工程已投入資金30億元,新增耕地面積37萬畝,新增糧食產能7.92億公斤,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

江西省的做法在中國并非“獨一家”。在經濟發展和耕地保護雙重壓力下,中國各地紛紛出台政策,探索集聚土地資源、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徑,以圖化解“增長吃耕地”之憂。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近幾十年間城鎮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由17.9%提高到46.6%,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各類建設占用耕地不可避免,另外生態退耕、自然災害損毀等因素也造成耕地面積減少。

“地少人多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隨著城市的擴張和各類建設用地的增加,耕地保有量下降不可避免。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城市空間分布與優質耕地分布大部分是重合的,使城市擴張與土地資源以及糧食安全的矛盾更為突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小映說。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質量總體偏差,中、低產田約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等問題嚴重。1997年至2009年,中國耕地減少和補充增減相抵,凈減1.23億畝。

王小映說,荒地復墾、建設用地整治以及后備資源開發都是增加耕地面積的有效途徑,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手段,保證基本的耕地保有量。

根據中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非農建設項目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需開墾補充與所占耕地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即“占補平衡”。

“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是確保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任務、實現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土資源部日前在一份通知要求,各地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建立耕地占補平衡全面全程監管制度,核實補充耕地情況并強化占補平衡考核獎懲。

“設立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的本意是保護耕地,促進地方節約用地,開發建設少占或不占耕地,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然而,他同時表示,一些地方“占補平衡”政策具體執行過程中的作假瞞報現象令人擔憂。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占補平衡”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即一些地區為應付國家政策,占優補劣,甚至不惜破壞山林,搞出“高山造田”的鬧劇。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曾希柏說,中國目前實施的“占補平衡”政策仍需完善,大部分情況下補充的土地與占用的耕地在生產能力上存在差距,“真正的占補平衡應根據土地的生產能力來衡量”。

曾希柏建議,在造地同時,政府要加大財政和科技投入,使新增耕地的生產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