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4:43:15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改革官员”罗崇敏近日携书参加成都书博会,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人类社会最大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教育危机。”

相比于其它任何时代,其实今天的中国人更加热衷于为孩子的教育买单。中国的社会、学校和家长,似乎都认同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软教育、硬投入、争夺教育资源。然而,理想远大,现实无情,本希望播下龙种,结果总是收获跳蚤。

当今的中国人,上学是越来越早、性爱是越来越滥、成家是越来越晚、毕业后找工作却是越来越难,成家立业更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原因何在?因为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功利性极强的教育技术。我们的基础教育,多在理、法、术上做文章,而在精神、心灵和智慧上所下的功夫非常之少,分科精细繁杂,却只是抓到了枝叶,未求根本。我们一心要让孩子们成“才”,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缺失了学习的兴趣、孝悌的品德、思辨的灵光、创造的精神、选择的自由和生命的智慧,考试再多,成绩再好,孩子们也无法成人!“人”都成不了,又哪里谈得上“人才”呢?

对中国教育现状痛心疾首的人们尖锐指出: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潭里,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幼教大热、就业大冷。教育开端,望子成龙不计天价恐落人后;教育终端,竞争激烈学难致用乏人问津。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已经与教育严重错位。中国的父母们,在无法成人的儿女面前,既是主谋又是从犯,既是教育模式的设计者又是教育模式的就范者,既是教育产业和商业的买单人又是投诉人,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受害者,既是暴君又是奴隶!

如此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如此多的人才,而我们相当多的大学生,竟然毕业就等于失业!“专门为了职业,为了赚钱”而学而教,十几年后的结果却是找不到职业,赚不了钱,这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来说,是多么大的讽刺!

梁启超当年在一次《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问大学生们:“为什么进学校?”“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

因为答案似是而非或者答不出来,梁启超就替大家回答:

“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直言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他说:“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

美国高等教育界普遍有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比如哈佛大学,明确表示不是为培养学究而存在。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专家,掌握什么具体的谋生技能,这也是大学和社会对学生的最大责任。所以由六位教授和两位本科生联合起草,提出了四大改革目标:一、培养全球性的公民;二、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三、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

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在中英校长论坛上说了一番话:“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我很高兴,这表明他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其它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

因为中国今天的教育仍然是重教而轻育、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事业的成功而轻生命的成功,迷失了坐标,受“教育”的生命在不断的应试之中越来越空洞、苦恼和浅薄,所以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感叹: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一些浮躁的指标;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没有解决好育人的问题!

“本立而道生”。中国的先哲早就认识到:教育之旨,在于首先培养受教育者做好一个人。

当年的孔子为什么提出“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问题看似简单,真能明白的教育工作者,却是少之又少,不然的话,今天的中国教育,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举不胜举的问题了。

卢梭认为:“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巴尔扎克关于教育的认识与中国儒家思想也是非常的一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爱因斯坦的教育理念是: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孔子以文化、德行、忠义、诚信四项主要内容教授学生。孔子认为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却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孔子希望通过“文、行、忠、信”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最后知行合一,“学以致其道”,真正成人,完成和谐天下的大业。

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教育出了问题,整个人类社会必然呈现不治的病态。所以,教育危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危机!

有教育的理想,才能办出理想的教育。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开先河的教育大家,首先就是因为他有着伟大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