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大国的博弈(完整版)之第五章?三个层次(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9:58

三个层次:抗美,拉欧,援非、联拉美

 

二、拉欧

 

为什么要拉欧

从目前的战略力量来看,无论谁单独都不可能撼动美国的独霸地位,大国之间必须要分工合作,才能打破美国独霸的局面。原来欧美是一体的,但现在欧美之间利益不再完全一致,欧美有了分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欧美完全的放在一起,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未免不能因时而化。正是因为欧美不再是铁板一块,才提供了“拉”的可能。

中国与欧盟加在一起有28个国家,人口超过18亿,近17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个核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3个常任席位,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力量。

中国与欧盟其实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无论从政治、军事、地缘上讲都没有根本的冲突,共同利益却极多。如果中国强大,一方面可以瓦解美国的实力,这对于欧盟从美国的势力下解放出来,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俄罗斯是欧洲的宿敌,中国强大,可以牵制俄罗斯,减缓俄罗斯对欧盟的压力。同样的道理,欧盟强大,欧元成为世界货币,既能消解美国实力,也能遏制俄罗斯的崛起。可惜,中国多次投桃,却不见欧盟报李。中国的最佳合作伙伴没有选择最佳的做法,中国只能与俄罗斯重修旧好。一旦中俄建立密切之极的关系,俄罗斯实力大增之后,欧盟还有好日子过吗?将来必然有人要清算这段历史,来追悔他们失去的机会。欧盟将为他们愚蠢的做法,付出代价。

为什么不选俄罗斯呢?俄罗斯与中国接壤,历史上不友好的时期大大多过友好的时期。俄罗斯蓬勃的扩张欲,与生俱来的实力,让所有周边的国家都难以放心,况且俄罗斯获取利益的手段比较极端,可以说强大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俄罗斯有强国的潜质,历史已经并将再次证明。面对美国的战略压迫,俄罗斯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拉俄罗斯,俄罗斯也不请自到。俄罗斯是不需要拉的,中俄必须密切合作才能抵挡美国的攻势,破了美国全球战略之局。

为什么不是日本?日本是受美国监管的,如果中日结盟了,以中日的实力,东亚乃至东南亚,美国都要拱手相让了。美国不可能放手让日本和中国结盟的。日本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政治,日本是美国的傀儡,背后的操纵者是美国,美国能让日本同中国联盟吗?随着中国的发展,资金的瓶颈已经解决,中国需要的是技术和市场,这一点日本的需要也很迫切。日本的基础技术研究并不太好,急功近利的日本喜欢购买美国或西欧的技术,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幸运,中国也想买,人家却不卖。在中国没能和美欧建立密切关系之前,中国还把日本当成个宝,把日本的垃圾当成精品。这方面中国的指导方针也有问题,太过高估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了。日本可以把从美国或西欧引进的技术发挥到极致,甚至比美国和西欧还要好,但是原创对于日本来说仍然是一个硬伤。可以说,随着中国资金逐渐充裕,中国能从欧盟获得更多技术,中国加大科研力度,必将研究出更多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中国对日本的需要将越来越少,而日本对中国的需要将越来越多,对中国的依赖将越来越大。

 

欧盟的悲哀

欧盟简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2年7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3个共同体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共经历了6次扩大,现有27个国家。

欧盟无论从地理位置、文化、工业产量以及人口都有问鼎天下的实力。想当年拿破仑、希特勒凭一国之力也能绽放异彩,可惜今天欧洲是一盘散沙了。法德超越历史的恩怨走在了一起,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出现,一度让人无限憧憬,可惜,若干年过去了,欧盟还是美国的一个小兄弟。

欧盟经济一体化是比较成功的,但政治、军事一体化则变得异常艰难。只要北约还在,领导权还在美国手里,欧盟就不能实现军事一体化。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曾雄心勃勃想超越美国的GPS,但在计划启动5年后,却为利益分配问题陷入严重内斗,阻碍了该系统的开发进度。这对欧盟未来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却因利益分配问题而互相扯皮,进展缓慢,这就是欧盟的悲哀。欧盟的分散与无能由此可见一斑。欧盟就像一个威武的机器人,每个部位都强大无比,但拼装起来不能同心同德,没有一个核心。每当国际上有重大事情的时候,都能听到欧盟的声音,可最后具体落实这些事情的时候,欧盟往往缄口不语,他有发言权,没有话语权。

美国与欧盟是盟友,二战让欧洲一片狼藉,百业萧条。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恢复了元气。在冷战期间,美欧是铁哥们。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开始松动,2003年的美国攻打伊拉克,是美欧关系的分水岭,欧洲的觉醒与美国的独霸,使美欧渐行渐远。美国不愿看到一个独立的强大的有自己声音的欧盟出现,在美国的明帮暗阻下,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遥遥无期。从目前来看,欧盟还只是一个经济实体,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力量是分散的。他的力量在各国维护自己的利益中消耗,在国际上表面力量强大,实际弱小。

经济总量巨大,而又一盘散沙的欧盟,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对世界的要求就是大国或大的集团永远的一盘散沙,且内部争斗不息,美国就容易控制。这点智慧,中国古代的帝王们不知玩了几千年。在专制政体的情况下,至高无上的皇帝要想牢牢的控制权力,总是有针对性的在朝中培养至少两大怀有不同政见的势力。无论哪一方要占上风,都需要皇帝的帮助,皇帝就成了举足轻重的平衡的力量。一旦有权臣消弭了这两种力量,那么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就开始了,并惨烈无比。要么 “相”被诛灭九族,要么“君”被逼退位。

从美国根本的利益来看,重点还是在欧洲,欧洲是美国的大后方,美国一定会牢牢的抓住欧洲,肯定是舍不得放手的,对欧盟恩威并施,让一盘散沙的欧盟永远聚合不到一起,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切钢断玉的砂轮。

美国凭借自身优势,利用欧盟弱点,极尽打拉之能事,欧盟亦俯首听命,无可奈何。面对很多好的机遇,在美国的干预下,欧盟只能望梅止渴,无能为力。

美国欲取中东,占领世界制高点。这也威胁到欧盟的利益,一旦美国拿下中东,挥舞石油大棒。试问,欧元还能成为世界货币,欧盟还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吗?欧盟崛起之路就被堵死,欧盟的影响将永远只停留在欧洲。直到有一天,在俄罗斯的西进中,委曲求全。面对美国对中东下的毒手,欧盟反击的力量有限。这块曾经诞生过亚历山大、拿破仑、希特勒英雄枭雄的神奇土地,如今犹如去势的公牛,真想不到曾经引发整个世界政治经济革命的欧洲,竟落到这种地步。

欧盟的悲哀在于政治不统一,在于无法把握自己的方向,在于对未来没有长远的目标,且不能坚定不移的执行,也在于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还有可恶的英国在里面搅混水。

 

可恶的英国

在美国称霸世界的舞台上,有两个铁杆的小兄弟,一个是自愿的跟班——英国;一个是被迫的随从——日本。

英国自从一战后,就不能真正的掌控世界了。英国是不想把权力拱手交给美国的,可二战后英国已彻底没落,还想保留一点既得利益的话,就必须依靠美国。这犹如黑社会里被逼退位的老大,现在只有听新老大的话,才有体面的位子,一份过的去的生活。

二战以来,英国和美国的配合最为默契,英国成了美国最得心应手的小弟。英国为了博得老大的欢心,做出了许多有害道义的事,遭到了其他国家的诟病。如美国攻打伊拉克,英国秉承美国的旨意,急冲冲的赤膊上阵。布莱尔信誓旦旦的给英国人洗脑,说伊拉克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可是萨达姆根本就没有,美国忽悠了布莱尔,布莱尔又忽悠了英国人民。

其实,英国这种自愿做小的做法也是有苦衷的。英国始终恪守的就是欧洲大陆均势政策,避免欧洲大陆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强国。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英国不停的与欧洲诸国结盟、为敌,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普鲁士)、俄罗斯诸国结过盟或进行过战争。比如拿破仑在欧洲称雄时,英国组织反法同盟与法作战;希特勒的德国强大时,英国又同德国作战。英国不选择国家,只选择强者的做法必然让英国在战争中削弱。因为一个国家无法恒强,而且不加选择的同强国作战,这本身就是自杀的战法,这种战法能得益于一时,却不能得益于永久。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被美国的全球均势政策所继承,美国也不允许地区间出现强国,谁强谁就是美国的敌人,英国的命运也就是将来美国的命运。

英国与美国难道不能放弃欧洲均势和全球均势的政策吗?答案是不能。侵略掠夺的本性,希望花开不败的幻想,希望繁盛永远的痴心,他们一定会这样做,但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失去。他们不会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什么叫“花看半开月半圆”。处在顶峰的国家是不会理解的,就算理解了,也不会主动地放弃。

英国其实也想象法德一样能够在广阔的欧洲大陆上纵横驰骋,但最终还是远离了大陆。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以英国撤离大陆而宣告结束。1558年加莱港丢失,英国人最终告别大陆,在地理上成了一个完全的岛国。由于英国岛国地理的特点,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任何一个强权。任何一个强权的出现,对英国都是一种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幸运的是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又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使得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的霸主。英国不仅有力量对欧洲的局势进行调节,而且对欧洲大陆事务的干涉是卓有成效的,可以说英国在交战国的哪一方,胜利的天平就向哪方倾斜。广大的殖民地,强大的经济力量,让英国威风八面,也没有岛国的孤独感。可这个世界没有不迟暮的美人,没有不落魄的英雄,也没有不没落的帝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厮杀,英国国力消耗巨大,海外殖民地几乎丧失殆尽。英国沦落成二流国家了,再也无力对欧洲大陆的局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感情是复杂的,既不能超然于欧洲大陆之外,又不想被欧洲大陆同化,这是很可笑的定位。英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却不加入欧元区,就是这一复杂心理的折射。

鉴于英国这种矛盾的定位,英国也在进行艰难的选择。英国要保持独立性,保持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必然要借助美国的力量。这就是英国不遗余力、不计后果紧跟美国的原因。要不被欧洲大陆所孤立,必须同欧洲大陆保持一定的联系,可是联系多了,又怕被同化,又怕美国老大不高兴。在这心理的主导下,英国成了美国铁杆的盟友,忠诚的小弟。但从长远来看,其忠诚度会随美国的衰落和欧洲大陆的崛起而变化,而且随着英国国力的衰落,被欧洲大陆同化是迟早的事。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逼迫英国要死命的捞住美国这根救命稻草,为美国鞍前马后辛苦奔波,心甘情愿的与美国沆瀣一气。这就是英国的可恶之处。

如果美国一直强大,英国也就一直这样的可恶下去。但是如果美国有一天显现了外强中干的本性,英国马上就会换改换门庭,犹如蝙蝠马上从哺乳动物变成鸟类一样,抛弃美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欧洲大陆的怀抱,就像以前拒绝欧洲大陆一样的干脆和彻底。

对于英国,在他没有改变一味追随美国的策略之前,永远不要尊重这没主见自甘堕落的软骨头。中国对他再好,也是没有用的。中国要有针对性的打压英国,适当的打击英国,不仅不会为中法、中德或中意的关系带来不愉快,说不定他们还很乐意看到。如果能灭了英国的气焰,打击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让他真正的站好队,则中国的拉欧政策将有可能向更深的领域发展。

 

尴尬的法国

法国的政治热情超越了所有的欧洲国家,一个有民族活力和政治热情的国家,绝对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国家。法国一直都有全球梦想,但不幸的是先有英国,后有德国,让法国的梦想落空,最终连欧洲大陆都走不出去。

法国的古代史没有奇异绚烂的地方,从墨洛温王朝到英法百年战争前,都凡善可陈。百年战争后期,圣女贞德的出现,法国人的民族意识充分的表现出来,并一度的高涨。法国将英国排挤出欧洲大陆后,王权在曲折中集中,到路易十四时,法国的专制达到了顶峰,在其统治前期,法国成为一个强国。随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从思想与政治上彻底的改造了法国,推翻了君主专制,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一转变奠定了法国强盛的基础,并催生了一代英雄——拿破仑。

法国的宿命在强权人物的悲剧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无论是强硬的路易十四,还是天才的拿破仑,都在法国统治欧洲要取得突破的时候,败下阵来。

路易十四亲政后,大权独揽,对内对外都强硬无比,其统治的54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对外作战。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得以向四面八方扩张,但扩张的结果,没有强大帝国,却惹来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干涉。可悲的是,法国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这些干涉。1686年,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瑞典、荷兰结成“奥格斯堡联盟”,两年后,英国加入,战争开始。面对如此庞大的集团,法国竭尽全力,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只得求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法国失去了在欧洲已得到应得到的尊严,也失去了在欧洲的领地和海外的殖民地。法国的欧洲霸主梦破灭。

如果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打击法国,只是偶然现象,还能让法国人释怀,但不幸的是,历史又一次在拿破仑的身上重演。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异常艰难,从法国的大革命到拿破仑时代,欧洲竟然组织了多达六次“反法同盟”,法兰西这块土地蒙上了神秘的悲壮色彩。虽然拿破仑有天才的军事才能,虽然法兰西的勇士热情高涨,虽然战争一方面打击欧洲强国,一方面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英国的工业革命、隔开大陆的海峡与俄国广袤的土地、寒冷的天气,终于让拿破仑英雄气短。

1813年,英国、普鲁士、俄罗斯、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随后,德国开始强势崛起,彻底敲响了法国欧洲霸主梦的丧钟。从此,辉煌留给了记忆,尴尬变成了现实。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的飞速发展,蓬勃的野心,让法国在威胁中清醒。法国已没有实力直接去争霸欧洲,于是法国联英、联俄,抗拒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虽胜,但损失惨重,在英国的干涉下,无力主导欧洲。二战中,在希特勒的攻击下,法国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亡了国,这是其实力彻底丧失的证明。贝当政府不抵抗就投降,更让拥有辉煌斗争历史的法国人尴尬无比。

军事的不堪一击,让法国人底气不足,直接影响到二战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与政策。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关于这点,现在德日的感受应该比法国要深刻的多。

二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法国率先走出了独立的步伐,退出北约,组建独立的军队,摆脱美国的控制。只是法国二战时亡了国,戴高乐又是借助英美的力量复国,在独立的道路上实在腰杆硬不起来。戴高乐虽努力经营,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其大国之路已艰难无比,尽管政治上立异标新,走出独立自主的道路,可没有经济与军事的支持,就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但法国人拥有与生俱来政治热情,其大国梦与政治热情相伴始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德国的战败,为法国提供了机会,但两德统一又让法国人白高兴了一场。戴高乐曾经说过,“我们要确保法国在西欧的安全,办法就是防止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对法国再度造成威胁。”德国在经济上已全面超过法国,政治上的超越也是迟早的事。

如果说,两德统一前,由于德国历史的罪孽和冷战的需要,德国还心甘情愿的做法国的小弟。随冷战的结束,德国逐渐摆脱历史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加上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德国将慢慢的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不甘于受法国的领导。这将是法国未来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破解这个问题的就是欧元与欧盟,我们要佩服提出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思路的高明,这是法德两不相伤的最终出路。法国舍弃小我,成全大我,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从而将法兰西的辉煌放射成欧洲的辉煌,将法国的大国梦从现实的无法实现转换成一种理念来实现。但这里又有两个问题:1、法国会不会在欧洲的一体化中失去自我,成为德国领导下的一个欧洲邦国,两驾马车会不会最终变成一驾,法兰西的光荣如何能保留?2、欧洲的一体化会像法德所希望的那样顺利进行吗?经济一体化容易些,那政治一体化呢?美国希望欧洲走向统一吗?英国希望欧洲大陆出现强大的集团吗?俄罗斯希望一个强大的欧洲出现吗?由此可以看到,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法国必须要保持独立自我,不被德国同化,要保持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力,占据欧盟中的主导地位。如此和德国的竞争态势不可避免出现。明争也许没有,暗斗必不可少。这需要长期的有技巧的不间断的努力;而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要密切和德国合作,没有德国的支持,法国实现不了欧洲的一体化,法国既要打压德国,削弱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以保证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又要联合德国,借助德国的力量,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大业,法国现实的尴尬就在这里。

其实,法国的尴尬说到底还是实力太弱所致,若是实力强大,便不需要提防德国,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就有了归属感。德国特殊的历史是无法与强大的法国争夺欧洲的领导权的。正是因为法国自己能力不济,有求于德国,德国才被扶上了另一驾马车。

所以,增强法国的自身的实力将是法国长期的奋斗目标。从目前来看,经济的作用要比本不强大的政治影响要有价值得多,而且随德国力量的增强,野心的膨胀,经济因素将更加重要。鉴于法国的这种尴尬地位,我们可以作如下预测:无论法国哪位总统上台,只要他还想为法国的利益考虑,只要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中法之间就会有实质性的合作。在法国的实力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以前,在德国的力量没有消减以前,在欧盟的政治一体化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以前,法国都离不开中国。

 

突变的德国

德意志形成的历史,虽不能用“忍辱”来表述,却绝对称得上“负重”。德意志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受到敌人的入侵。因为东西没有屏障,南北又有强国。德意志要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力。德国的强势崛起,正是用武力来开辟道路的。在与周边各国的不间断的战争中,德意志养成了勇敢、坚韧、善战的民族特点。

德意志的形成与发展用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来概括一点都不过分。德国先后与北方的丹麦、南方的奥地利、西方的法兰西、东方的俄罗斯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战争。由于长期的分裂,加上三十年战争的破坏,德意志遭到全面的打击,经济萧条,邦国分裂更加严重。普鲁士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到统一的中心,用“剑”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声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是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他把政治才能与圆熟的智慧巧妙的结合起来,用高超的外交手段,周旋于强国之中,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通过三次有克制的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

第一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丹麦战败,普鲁士获得了石勒苏益格。第二次王朝战争:1866年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地利战败,排挤了奥地利的势力,以普鲁士为主的北德意志联邦建立。第三次王朝战争:为了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经过俾斯麦的精心运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为他的轻敌付出了代价,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兼并了南方诸邦。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结束了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德国在欧洲强势崛起。

普法战争的胜利,德国的野心极度膨胀。俾斯麦理智的看到了不认真消化胜利的成果,过度的膨胀,过分的迷恋武力征服,四面树敌必然遭到失败的命运。俾斯麦的忧虑阻挡不了德国军事扩张的脚步。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德国丧失了俾斯麦的理智与克制,走上积极的扩张道路,用威廉二世的话说:“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盲目的乐观,东西两线作战,南线还遭到意大利的攻击,4年战争耗尽了德国的国力,1918年11月,柏林无条件投降,德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德国第一次突变以失败而告终。一战后,德国陷入困境,政府统治无力,人民生活艰难,社会危机四伏。这些对德国是不幸的,却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政治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第二次突变。希特勒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一个已经快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当人们为希特勒的功绩兴奋时,却不知道,希特勒强大德国只是为战争进行必要的准备。

德意志民族内部有一种可以突然爆发的力量,一旦谁刺激、发现并控制了这种力量,德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产生突变,而后有惊人的表现。这是德国让人敬佩的地方,也是可怕的地方。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的战车横扫欧洲大陆。兵锋所指,无坚不摧。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先进的战术思想和坦克创造性地运用在突然袭击中又一次展现了威力。

像所有的德国统治者那样,希特勒也被狂妄和野心冲昏了头脑,过高的估计了德国的实力。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德国有限的土地、人口、工业能力支撑不起史无前例的消耗巨大的战争。两线作战犯了一战时的错误,在准备没有充分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苏联又步了拿破仑的后尘。希特勒的攻势越来越弱,德国的战争是进攻型的,一旦进攻受挫,以德国的战略思想是无法相持的,相持的越久,溃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国只能速胜,如果不能速胜,则只能失败。历史上德国多次大规模的战争都证明了这个道理。其实,所有在国土面积、人口、工业基础不占优势的国家,都不可能进行持久战,三次王朝战争,快速——胜利,一战二战,长期——失败。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

普鲁士能最后统一德国,这和其重视军队建设分不开的。由于俾斯麦的克制,德国在1871年后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发展,1890年,当威廉二世登基,当他决定用剑开辟土地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成了必然。而战争魔鬼希特勒上台既是德国历史的选择,也是德国突变的表现。希特勒极端的政策给德国带来了灾难,希特勒魔鬼般的天才,没有让德国走上富强之路,只是加剧了德国突变。希特勒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还是德国的悲剧,更是世界的悲剧。

从历史上看,德国不单需要孔武有力的威廉二世、还需要冷静理智的俾斯麦。可悲的是,德国出现了太多的“威廉二世”,却只有一个“俾斯麦”。

2005年默克尔上台,开始恶意僵化与中国的关系,并和美国一起推行冷战的产物“价值观外交”,对中国指手画脚。2007年9月,默克尔在其总理府接见了达赖,公然挑衅中国。德国开始第三次突变。面对德国的第三次突变,其深刻的背景是什么,又预示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默克尔恶意僵化与中国的关系,固然是其政治智慧不高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要从其不高明的政策中看到她深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二战后,德国被肢解,美、英、法、苏分区占领。美、英、法占领的三个区在1949年组成了联邦德国,为西德;苏联占领的民主德国为东德,两德出现。在整个冷战时期,在苏联解体之前。西德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窘境,都不可能发出自己的任何声音。1990年10月,两德统一,两个月后,苏联解体。德国的赎罪也因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的一跪和战后德国尽力的补偿得到了被伤害国的谅解,加上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具备了再度雄起的可能。欧洲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是欧洲国家最终的出路,但法国自身无法完成,要借助德国的力量。德国在欧洲一体化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经济已经全面超越法国,那下一步呢?自然需要政治影响力,这是法国具备而德国一直渴望的。政治影响力如何获得呢?有两个途径,其一,树立起在整个欧洲人民中的光辉形象。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欧洲人的心里难以平衡了。可中国是和平崛起,又没有侵略干涉其他国家,通过掠夺获取利益,大不了是贸易顺差而已,所以欧洲人又说不出什么,德国投欧洲人心里的不平衡产生的不满所好,用人权来打击中国,获得欧洲人的喝彩,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树立起老大的形象。其二联合美国超越法国。从世界上看,谁能帮德国实现其理想呢?俄罗斯是威胁,英国是无心无力,美国正要进一步控制欧盟,也要进一步压制中国。二者一拍即合。德国快速的向美国靠拢,也在情理之中了。

默克尔政策的突变暴露了德国再度称雄的野心,也预示了德法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和谐,法国不会坐以待毙,在经济上要借助中国,在政治上可能要借助俄国,在历史上,联俄压德是一步传统的有效的好棋。但法德必须要密切合作才能推动欧洲一体化,所以法德之间的关系,会因德国的突变而变得复杂微妙,欧洲一体化也出现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德国的突变是想摆脱历史束缚,重新称雄欧洲,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默克尔是没有底的,但危害是明显的,对欧洲的一体化,怎样的一体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欧洲一体化的路上,法国需要德国,同样德国也需要法国。离开法国欧洲能一体化吗?没有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就没有欧洲的未来。凭德国的一国之力能让欧洲称雄世界吗?德国的理智没有随历练而增加,德国的野心也没有随失败而减少。

默克尔要把德国带到哪里去,默克尔既没有希特勒的才能,又不具有俾斯麦的智慧,但是默克尔却在尝试德国争霸的固有路线,我们不得不替德国人民捏一把汗。

对于默克尔的狂悖之举,中国不要过分的甩他,不要有过激的反应,落入她的圈套,成为她捞取的政治资本,借机去发动一些愚昧没有头脑的民众。中国要冷处理,在政治上、经济上冷冷的不动声色的打压,政治疏远,经济冷冻,让那些分不清是非的德国人有苦难言。你不是要得到喝彩吗?我就给你彩声,但人不能只靠喝彩活着,喝过彩后,还要吃饭,还要生活。当德国人或一些其它国家的欧洲人发现喝彩不能代替吃饭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开始抛弃默克尔的时候。

当有人把默克尔说成是“铁娘子”的时候,我不禁笑了,说两句硬话就是“铁娘子”了?在中国面前的强硬,那不是勇敢,是没有智慧的表现。默克尔在牛仔布什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有这样的“铁”娘子吗?西方所谓的“铁娘子”,以前倒是有一个,她就是曾担任过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面对阿根廷强硬无比,但在中国面前还不是折戟沉沙。建议默克尔多看看1982年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下台阶时摔跤的镜头,也许能领悟到一些什么。

对于默克尔这种用中国当垫脚石讨好美国树立形象的行为,中国要么不打压,要打就把她打疼,让这个缺乏政治智慧的女人知道,大国是有尊严的,大国是不容侵犯的。

 

总体来说,法德既具有政治素养、又有经济实力,是欧盟自然的领袖,法德人民梦寐以求的是展现民族的辉煌。但从历史上看,德国的存在是法国的不幸,同样法国的存在也是德国的不幸,历史安排了这两个国家在欧洲大陆上争斗制衡。仅近现代史,法德之间就进行了三次大战。既有世仇,又有现实利益的争斗,但经过无数次的拼杀,法德发现谁也吃不了谁。几百年的争斗,没有赢家的结局,也许让法德领悟到合作可能是摆脱历史不幸命运的最好方式。随着两国实力的下降,法德各自单打独斗获取巨大利益已没有可能,他们开始了实质性的接触,并努力的克制自己,求同存异,走到了一起。于是,欧洲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就此拉开。这是法德之福,更是欧洲之幸。

我怀念希拉克和施罗德,而讨厌那个叫默克尔的女人,希拉克和施罗德灵活务实的外交为中欧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可是豪杰老去,新人出场,默克尔的政策是在不敢让人恭维,为欧盟内部埋下隐患,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可悲的日耳曼!默克尔会为她的愚蠢付出代价,德国还要走回头路。

意大利。永远不能相信意大利军事的实力,也要注意意大利的甜言蜜语。通过一战二战,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意大利的无原则与无实力。但是意大利的经济与科技却不像军事那样拿不出手。中意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完全可以开展的更广更深一些。

中国虽然排斥英国,冷落德国,中国还是有很多选择的。行动可以鲁莽,思维一定不能僵化,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除了英德,还有法国、意大利等。美国既然不喜欢统一的欧洲,美国就要给欧盟的政治一体化下药,要分而治之,那中国也可以“顺”着美国的意思,“分而拉之”。

 

武器禁运

谈武器禁运,就要说一说“巴黎统筹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1月1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巴黎统筹委员会便将中国列入禁运国之列,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物资、高技术及产品流向中国。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组织的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成立,禁运更加苛刻。50年代中后期,“中国委员会”慢慢的陷于瘫痪,但武器贸易还一直在禁运之列。

从长远来看,欧盟的对华武器的禁运必将解禁,这是利益驱动所致。但从短期来看,可以确定的讲,还是解禁不了。现在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我们也不必抱太大的希望。欧盟委员会有25个成员国,内部非常复杂,国力大小不同,价值观又多元化,有很多国家不生产,更不出口武器。欧盟武器出口,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加上美国使暗劲,难度更大。要通过对华武器解禁,必须每个成员国都同意才行。这一票否决决定了尽管有欧盟成员国高呼解禁,但实际上也是没用。对于推动解除武器禁运的国家与行动,也不必感激的过分,防止他们的几句好话,就套走了中国的巨大财富。要听其言,观其行。等到解禁了,也许过了二、三十年了,以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那时我们的科技水平也上去了,欧盟武器的解禁还有实际意义吗?用长远的观点来看待欧盟武器禁运的问题,会让我们从容的多。

欧盟武器解禁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好处还是明显的,一旦可以从欧洲购买武器,我们就摆脱了对俄国武器的依赖,了解欧制武器的性能,对于台湾买的那些欧制武器,就能知彼,一旦台海有事,打击就要方便的多。同时,进口高尖端武器,通过模仿与改进,大幅度快速的提高中国军事技术,这一点对需要时间的中国尤其重要。当然,欧盟也有好处,中欧不存在地域上的冲突。卖武器是暴利,可获得巨额利润,这对于欧盟武器生产国诱惑力是巨大的。而且在多极化的世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纵使不能得到欧洲的武器技术,也可以得到俄国的。欧盟眼睁睁的看着俄罗斯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交易,难道能不心动、不眼红?况且技术一旦突破,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当年中国渴望得到法国的幻影2000,可是得不到,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歼10,还把幻影2000放在眼里吗?

在武器没有解禁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好这张牌,对欧盟施加压力:欧盟可以对亚非拉的诸国卖武器,为什么对中国就不能,这是欧盟对中国的歧视。打好这张政治牌,可以陷欧盟于道义上的无理和政治上的尴尬,以此压迫欧盟,来获得其它的利益;同时以经济上的合作相允诺相要挟,边拉边打。无论能否让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解禁,都可以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与中国有良好关系的国家之间的交流,许以重利,通过民间的交流合作获取军用的技术。谁合作谁就有甜头,以逐利为传统的欧洲各国必将不断与中国“加强交流”,如此,中国有可能在欧洲形成有理有利的局面。

 

中欧合作的四个阶段

1、经贸合作

中欧的合作最先是从贸易开始的,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已进行了三十多年。2006年9月,中欧双方领导人在芬兰赫尔辛基成功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双方宣布启动签定《中欧伙伴合作协定》和完善1985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的谈判。11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共同主持召开了第21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双方达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的8项共识。2006年1~12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15.5%。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数字,2006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达2550亿美元,增长21%,超过美国对欧盟2346亿美元的出口额。2007年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讲话说,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今年有望超过3300亿美元。随着经济领域合作的加深,中欧的关系将在矛盾中密切。

2、科技合作

贸易合作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积极的探索技术合作。中欧有广大的人口,有比较高素质的人才,有风格迥异的文化背景。通过技术合作中欧能找到互取所需,共同进步的结合点,从而避免单纯经贸合作带来的贸易摩擦。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2006年1~12月,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2597项,合同金额86.6亿美元,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39.3%,接近中国从日本(52.4亿美元)、美国(42.3亿美元)技术引进的总和。截至2006年底,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4108项,合同金额986.6亿美元。中国参与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制,而且是重要的出资方,想必获得了相当的技术,促进了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2007年3月欧洲最大半导体业者意法半导体公司宣布将制造、销售中国大陆自行研发的“龙芯2号”个人计算机中央微处理器(CPU),直接与英特尔、超微公司(AMD)竞争。

关于技术合作,按说美国是欧盟最好的合作伙伴,但是美国没安好心,欧洲国家同美国在航天领域合作了几十年,现在欧洲的技术还是没有突破,在航天方面连中国都不如。美国高科技的合作,就是延缓和破坏,中国“运十”的教训同样深刻。美国怎么能通过合作把高技术转让呢?那可是美国的命根啊!中欧通过惨痛的经历,认清了美国高科技合作的实质。中欧技术合作的障碍小,利益多,前景将十分广阔。

3、货币合作

如果说经贸合作与科技合作是为了中欧的强大,那货币合作就是为了击溃美国的霸权。美国的霸权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美元的霸权,如果美元被击溃,那么美国以美元和高科技为左膀右臂的巨人,就会折掉一臂,而成独臂勇夫。

欧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元没有出现以前,欧洲各国重要的货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美元的损害。欧元出现后,抗拒美元损害能力加强,于是亚洲接替欧洲开始为美国输血。

欧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有可能与美元相抗衡的货币,而人民币暂时还是美元的支撑。人民币还需要美元,但人民币若转向,美元的地位将受到威胁,当然为了本国的利益,人民币是不可能与美元决裂的。而欧元是欧洲联合需要产生的政治货币,相对于美元来说还欠成熟,欧元与人民币的不足恰恰是成为可以合作的基础。欧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取代美元的,人民币也不能。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瓜分美元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欧贸易的扩大,货币的结算在将来也是可以做文章的。为什么一定要用美元来结算呢?欧元不行吗?还有东盟十国与中国、韩国、日本的合作,无论是10+1还是10+3,一旦经济谈判成功,亚洲贸易货币用什么结算,也是一个问题。日元负不起这个责任,人民币力量还不够,美元的名声太臭,有人提出了“亚元”,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的发展,人民币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人民币政策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将来有一天,用人民币结算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东亚东南亚再将美元排挤出去,美元的霸权就彻底结束了。东亚之事是后事,暂时可以不提,提也无用,这里只提供一个思考的模式。当前考虑的应是中欧的货币合作问题,中欧联手让美元缓慢下跌,逼迫美国放开技术的限制,打破美国高新技术的垄断。如果美国的经济不能一枝独秀,美国吸引世界高尖精人才的优势将丧失。丧失对全世界的吸引力,对于一个又想称霸,又没有深厚历史的移民国家,简直就是空前可怕的灾难。

4、政治合作

政治合作是中欧合作的终极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方式,当然也是最难实现的方式。欧盟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苏争霸结束以后,美欧之间的裂痕出现,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军事一体化发展,美国是不能容忍这样局面出现的。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将举步维艰,没有政治军事的统一,中欧的政治合作就是空中楼阁。欧盟不能在政治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依附于他人的政策是不具备和别人进行深层次合作的条件的。但是在经贸、科技和货币合作如果能顺利实现,政治合作也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现实,无论这一天有多么遥远。

 

中欧有合作,也会有斗争。欧盟也会利用中美的矛盾,两边取利,也会因为贸易逆差,就人民币升值向中国施压。中国要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很多情况下,西方人只承认实力,关注利益,而不怎么在乎道义。特别是我们不能忘记美欧关系要比中欧关系密切得多的事实,是因为美国的野心才让欧洲感到了威胁,美欧才产生分歧,中国才有了机会。由于美国的干涉,欧盟内部的复杂,中欧真要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还需要中欧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努力。

对待欧盟,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欧盟完全承袭了欧洲各国逐利的传统,中欧的合作如果仅仅建立在经济的利益上,加上欧盟成员国成分非常复杂,中国要防止欧盟对待中国政策出现反复的可能,还有美国可以通过英国或其他欧盟国家来达到分裂欧盟、搅乱欧盟的目的。所以中国对欧盟的政策要灵活,在欧盟出现反复时,及时的以经济利益作为筹码,来对欧盟的政策施加影响。切不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只能示之以利。对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所作所为,中国不可期望那个没有远见的人能醒悟,中国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打压之,迫使其改变对华的政策。

美国破坏欧盟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手段与行动应是无奇不有、持续不断的,中欧的合作也是不断加深的,这也是趋势。在这大趋势中,仍有变数。欧盟自身的问题及美国的压力,让中欧的合作一波三折,也给欧盟的崛起蒙上了一层不厚不薄的阴影。

 

作者:会同天下

===================================================

说明:原文发于2007年4—6月,这里发的是2008年元月份的修订后的,要是看原文,可到首页找链接,那里提供了两个论坛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