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大国的博弈之第七章?五个阶段(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44:33

第七章  破局:五个阶段(3)
 

(1)、近代肇始:从曾国藩到李鸿章看中国的洋务运动
(2)、国民革命:从孙中山到蒋介石看中国的国民革命
(3)、统一中国:从蒋介石到毛泽东看中国的武力统一
(4)、重装经济: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看中国的经济改革
(5)、民主政治:从胡锦涛到□□□看中国的民主政治

四、重装经济: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看中国的经济改革

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从一个受到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与列强争雄的东方强国,其历史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日本的成长带有一定的幸运,多次战争失败的危险都让日本差点走上失败之路。甲午战争中,日本已经把国内最后一支军队调集上阵,清政府只消有一点抵抗的血性,死不认输,拒不投降,坚持抗战,日本必被拖垮。对俄战争时,要不是俄军轻敌于前,莽撞行动于中,抵抗不力于后,日本也不会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那日本还是不能吞并朝鲜,觊觎东三省。但日本的富强,我们不能归于幸运,日本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日本首先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统治,确立了天皇的权威,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是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持续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日本改革能够不断地深入的主要原因,美国富强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日本用了几十年,后起的大国崛起完全可以站在已崛起大国的基础上,而选择更有实际效果最符合基本国情的方式。东方国家不需要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否则只能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错误。我们要学习其“神”,而不是其“形”,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崛起之路。
我们对照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就会发现,东方大国崛起的道路是不同于西方的。日本通过倒幕运动确立了中央的权威,消除各地封建势力,培育市场,走上强国之路。而中国的这一历史过程则相当的长,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中国由于康梁维新运动失败,被迫从自上而下的改革滑向自下而上的革命,从孙中山到蒋介石,致力的都是一个统一的有中央权威的中国。可见对于一个落后的大国,政治的稳定是何等的重要,但蒋介石是不能在中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西方列强不会轻易的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苏联也不想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在身边崛起,东方的日本更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自己丧失东亚地位,永无出头之日的标志。这一切对蒋介石都是致命的,更要命的是蒋介石的内部一直不能内斗不休,始终不能凝心聚力,加上被蒋纵容的腐败,都是蒋介石越到后来越头疼的事。没有政治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防,蒋介石在内忧外患中必然要败下阵来。蒋介石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他碰上那个时代必然要碰上的最为强劲的对手——日本,又逢上一个比他更有智慧更有力量更准确的抓住时代的脉搏更具有历史意味的人——毛泽东。蒋介石的口头禅“娘希匹”,与其说是对部下和对手发牢骚的不满,倒不如说是自己对时代命运看透后的嘲讽。
毛泽东凭其雄才大略,于草莽中崛起,在江湖中驰骋,用智慧与勇气走到历史风云际会的交点,打造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权威能一贯到底的中国,把一盘散沙凝聚成一个可以切金断玉的砂轮,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
前面反复说的抗美援朝,是具有奠基作用的。战争是检验一个国家实力的最好方法,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展示了强大的武力,证明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终于站起来了。
毛泽东提供了政治稳定,邓小平开始了经济建设,没有政治稳定的前提,中国在列强的虎视眈眈的险恶局势下,进行并能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不可想象的。

经一百年混乱,12年大战,1949年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一穷二白。经过三年建设,到1952年,经济取得根本性的好转。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实现大幅度恢复性的增长,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68%,特别是钢增长296%,煤增长96%。此后,一方面依靠苏联的资金技术援助,一方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不仅及时,而且有效。156项援助主要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全面提升了中国的工业水平。想想印度研究了几十年,连阿琼坦克都搞不定,就知道工业的差距了。集中精力向高尖端技术迈进,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大规模兴修水利,改造农田。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农村尽可能的普及小学教育,城市尽可能的普及中等教育。现在,有10亿人口的印度还有4亿文盲,这就是差别。没有奠定的这些基础,后来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高歌猛进,动力十足。
在发展初期,都面临全面引进和自主研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毛泽东,都给我们做出了正确的榜样。洋务运动时,有人提出“造船不如买船”甚至“买船不如租船”的谬论,曾国藩则买的同时坚持自造。徐寿和华蘅芳造出并不先进的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黄鹄号时,曾国藩高兴异常。毛泽东在引进苏联的技术时,力主完全吸收,变成自己的生产力。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虽受苏联援助,但也要完全为中国所掌握。
后来被蒋介石暗杀的国民党中将杨杰在1934年写成《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提到“职预料世界大战战祸一开,必蔓延全世界。是时,各国自顾不暇,致必以海军封锁我国各口岸,断我军火之来源。是时,虽有万万金,不能得一御侮之工具。”

在强国林立,随时准备占点便宜的国际环境下,后起的大国要想发展起来,获得强者同样的地位与尊严,没有政治的稳定是绝对不行的。只有政治稳定了,才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巩固国防,保卫经济的成果。政治稳定,经济就发展,政治不稳定,动乱一起,不要说经济发展,就连人都没有办法自保自存。
1966年文革开始,国家从狂热转入狂乱,经济遭到冲击,此时亚洲四小龙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左右。中国错失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当然也和国际局势有关系,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宽松。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在毛泽东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在全面的改革开放之前,有两个奠基:一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这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二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确定了立场,打消了美国的顾虑,中美开始越走越近。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毋庸置疑,中国确实是富了,确实是强了,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改善了,人民享有的民主比以前确实多了。尽管牢骚太盛者依然“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却否认不了这29年来的成就。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6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1977年中国外汇储备为23.45亿美元,2007年底,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来面对将来的一切困难。我们终于即将度过最为艰难的时段,收获重装经济的胜利。

从近现代史上看,在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经济建设,大致有四次。一是洋务派在十九世纪60-90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二是蒋介石在1927—1937的国民经济建设;三是毛泽东在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四就是邓小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洋务派与蒋介石的经济建设都因外部势力的强行介入而失败,这两笔账都要算在日本的头上。没有政治的稳定,没有强大的国防,经济建设最终都是空谈。而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经济建设能取得斐然的成绩,是政治稳定与军事强大的结果。否则,要么成为苏联的政治附庸,要么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能让中国从容的发展经济,富强国家吗?美苏可以让所有的小国都取得相应的国力,但却对大国保存十二万分的戒心。这也是苏联尽管解体了,美国仍苦苦相逼,必须将俄罗斯置于死地的原因。因为从历史来看,拥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不衰减的政治热情的国家,最终必然摆脱平凡,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
建国后我们以苏联为标准,再后来又以美国为标准,其实大可不必。诚如当年中国革命不是俄国革命的翻版,那中国的现代化也应该与美国的现代化有异。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却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
如何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保住并升华改革开放的成果,则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四次经济建设,有两次受外部势力所累,这告诉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和能调动人民的力量。一次受内部的政治影响,这提示我们如何保证航向的正确,保持政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有了内外两种经验教训,又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奠基,这次重装经济一定能踏过荆棘,取得全胜。

五、民主政治:从胡锦涛到□□□看中国的民主政治
历史已经或正在标记,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我们的民主政治也将有别于世界,因为时代不同,历史相异,文化悬殊,国情有别,如果照抄照搬外国的某一模式,泥古不化,必将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民主政治是我们没有尝试过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现在或将来必须要走,该怎么走,都只有理论,没有实际的经验。理论是否符合特殊国情的中国,还没有检验,无法证实与证伪,但这并不能妨碍前进的脚步。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努力实践,及时总结。开创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立足现实国情的民主政治的道路。设想可以异想天开,行动必须脚踏实地。实地就是要接到中国的地气,中国的地气就是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要重点把握历史的经验教训,找到治乱的规律,寻得强盛的良方。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没有政治的稳定就不能有经济的发展,这对于近现代的中国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政治稳定最起码需要:1、军事力量强大,强大到能保护自己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历史教训已很深刻,不再赘述;2、要缓和国内矛盾,要保证政策正确,并落实到行动当中去。不要说的多做的少,更不能动作大,效果小。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劳民伤财,甚至恰恰相反。历史教训一样深刻。
中国统一后,毛泽东开始向苏联学习,基础工业就在那个时候建立了起来。现在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西方经济学家分析不出中国经济能保持29年的高增长的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中国政治的稳定的局面,没有看到毛泽东奠定的雄厚基础。中国经济还能再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最终必然要求政治的进步,所以民主政治就是中国按部就班发展的第五个阶段。这也是中国要确立独特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政治模式,这个模式的建立者就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伟人。这个模式最终建立可能要几十乃至上百年的时间,绝不可能一夕而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一厢情愿。如果时机与方法不对,只能欲速则不达,对于太需要民主的中国更是如此。
本阶段能标出开始,后面却只能留白。让圣人登位,让历史填空。

政治经济民主
要战胜竞争者,必须拥有比对手更多优势,并且能知难而进,知错就改。在创业时,阻力大,利益少,义务多,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所以一个政党在政策方面不能出现错误,在权力方面要相对集中,才能组织好人力物力,保证事情完成;创业成功后,守成时,已无竞争对手,思想开始麻痹,利益大,义务少,投机的多,需要更多的监督机制,所以成功后的政党应从权力的集中向民主过渡。在操作上是先民主后集中,在时间上,从历史的角度看,先集中后民主。不集中,不能保证胜利,不民主,难以久长。所谓民主,简单的理解就是对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力,让权力能为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服务。由谁来约束呢?只能是人民。要保证权力真的能为民所用,不仅要靠制度,还要靠人民的素质,起码得就是人民有一定的政治参与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保证不被有些人利用。人民要提高素质,就需要教育,而教育则需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人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时间与条件,也为人民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可能。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落后的大国来说,就需要政治的稳定。
看似被西方宣传的万能的民主,其实它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民主是好东西,是将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我们不能为了民主而民主。民主不是口头禅,也不是遮羞布,民主是一种社会的机制准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不要陷入民主本身好坏的怪圈,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就好。当年罗马实行共和制,也没见其如何的领先世界,中国当时实行君主制,领先世界上千年。中国要积极地探索适合险恶国际局势下后起大国的民主道路。
没有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很难有民主的到来,可以不夸张地说,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民主政治的前提。二战以后,广大的殖民地开始实现独立,国体与政体的选择在力量、历史与理智中归队。一些国家接受了美国的民主,比如有日本、韩国、联邦德国等;一些国家采纳了苏联的模式,主要是东欧一些国家,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在以后的冷战中,进行殊死的较量;还有一些国家对美苏都不感兴趣,既不想受苏联控制,也不想受美国领导,希望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他们都选择了美国的民主,他们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几乎所有的国家。
几十年后,苏联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自然退出历史舞台;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的美式民也大多被历史证明并不成功,特别是非洲民主的溃败就像当年独立运动一样迅猛;只有日本、韩国、联邦德国采取的民主是初步成功的。于是,美国以这几个为样板,开始用民主武器征服其他不听话的国家。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真的能代表所有的国家吗?他们的民主道路可以随意复制吗?其实日本、韩国联邦德国和台湾的民主模式是不可以作为参照的,因为那是在美国的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民主中稳定的力量由美国来提供,并且美国是用心的来操作他们的民主,因为要对抗苏联,包围中国。如果不在美国利益的范围内,美国对民主的操作就不仅是用心,而且还别有用心了。这也是美国扶持的民主都胜利了,美国不扶持的民主则命运多舛的原因。菲律宾的民主没有让国家走向富强,卢旺达的民主带来了种族屠杀。在地方豪强势力和外国野蛮势力的操纵下,民主变成了控制一个国家最好的杠杆。
是民主不好吗,不是的,民主是好东西,但民主也要靠人来操作。民主一定要符合那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当条件不具备时,没有政治经济保障的民主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就像一个已经渴了三天的人,他要喝水,你却偏给他肉吃,他会喜欢吗,你能说肉不好吗?好,但是他最需要的是水。对于落后的国家而言,现阶段最需要的不是民主,而是民生。
美国的民主与美国输出的民主是两码事。美国的民主确实是好的,要不然美国也不能如此强盛,但美国输出的民主就参杂了美国的利益,因动机不纯,就要有区别对待。

民主政治的实现
其实民主政治并不神秘,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就是执政党更有理智与理性,更有克制与远见;建立法制国家,国民在“法”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人民的权力受到保护,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惩治腐败;扩大民生,建立福利型社会;抑制两极分化,照顾社会公平;转化经济模式,走可持续、能竞争的道路。目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税的取消,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探索新的医疗改革,虽然这些离彻底的解决国内许多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要清晰的看到本届政府努力的价值。
当务之急的几方面
1、保证经济持续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生的保证,民主政治就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也是一种形式,缺乏内容。保障民生,增加内需,建立福利型社会,既能维护社会稳定,又可拉动经济发展。
2、精英阶层要担负起一定的使命。精英这个词在中国几乎要变成贬义词了,这是中国精英的悲哀与自作自受。本该是高智商的代表却被人们唾弃,精英们要反省这个问题。精英阶层要从利的获取向社会良心的维护上转变,或者说不以利作为主要的追求,社会责任感要普遍的增强,一部分人要有起码的道德良心,担负起家国、民族赋予他们的使命。有心、有力、有德三者结合在一起,才可谓是真正的精英。
3、普通民众的素养要提高。民众素质提高了,就能够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能够从理智的角度考量某一政策或某一作法的带来的利弊。提高民众素质,要靠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保证,其作用难以估量。现在很多年龄大的中国人能识文断字,不是文盲,这得益于毛泽东时代的普及教育,你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与教育没有关系吗?
振兴教育,可努力的方向有三。
第一、改革教育对利的追求。教育一旦和现实的利挂钩,那前景就堪忧了,必将侵蚀教育的基础,利具有短期性与盲目性,而教育则是有长期性与前瞻性。从目前来看,首先要消除教育产业化的不利影响,教育资源分配要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公平了,腐败的环境就会得以改善,逐利的冲动就会大大的减少。
第二、教育要变成受保护的行业,而不是成为最终负本不该负责任的行业。如今社会部分部门不作为,该其担负的社会责任不愿承担,最终落到学校的头上,学校只好做冤大头。其行政领导无心也无力从事学校的管理与教学。这个现象如果不得到制止,学校承担的责任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影响学校正常职能的发挥。社会其他部门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承担过来,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不许向教育转移。
有一句话很多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提出本身就是不妥当的。我们承认教育的功能,但不能极度拔高到万能的地步。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也不是神,学生更不是可以随意揉捏的泥巴。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存在,老师学识修养的差异,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更由于社会环境的恶化,怎么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就是让老师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可能教好每个学生。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小孩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留守儿童,留守少年,缺乏必要的家庭监护、家庭教育,他们所处地区的教育资源又比较缺乏,他们中的一部分意志力控制力薄弱的就很难教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样武断的评判只会掩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状,忽视仅靠教育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让教师产生深深的挫败感,更可悲的是,一些学校为迎合家长的期许,还大力提倡这样的口号,不自觉地加深了这种谬误。
第三、教育部门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不是先进,创新是不是有基础,教学改革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根据地方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来调整政策,行政领导是否对教育的职能有深刻的理解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从教书与育人的两个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去认真地工作,又是否能意识到肩负的是民族的责任,坚守的是未来的希望。社会上对教师的评价在降低,在这传统尊师重道的国度,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不是我苛求教育,实在是教育关乎民族的将来,希望每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要生气。
4、惩治腐败,加强监督,重案要用重典;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的透明度,让民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完善问责制,建立长效机制,定时通报。
5、尝试基层民主,探索党内民主。

几个防止
防止冒进
中国苦难多了,未免就有情绪上的不耐烦,想一夜之间变成富强民主的国家,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中国大跃进时,要求钢产量在15年左右赶超英国,后来又提到了5年,最终达到了,又能怎样,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无负面影响吗?所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较量不可争一时之短长,而要有长远的眼光,有持续的动力。陈澹然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用科学发展观,用长久的战略思想,稳稳的布局来武装中华民族,才能从理智上战胜冒进的错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有责任不贪功,不冒进,完成历史赋予的时代要求的某一阶段的任务,那么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功臣。反之,可能出力不讨好。
防止乐观
中国人是很容易乐观的,即便喜忧同在,都是报喜不报忧。尤其在取得成绩之后,被外国人赞美之后,乐观的更加严重。屈辱的近现代史确实需要成绩与喜悦来振奋,但要实事求是,要清晰的看到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比如城乡差距就很大,就像原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说的那样“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得像非洲”。我们还有几十年艰辛的路要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都要保持谨慎的乐观,好大喜功往往不是强盛之兆,可能是败落之源。
防止破坏干涉
我们越来越强大,必然有人不喜欢,破坏干涉将以各种花样不间断的出现。我们要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只要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协调发展,以中国人智慧与潜力,可以从容的击溃各种破坏干涉。要防止破坏干涉,重点是练内功。自己不可战胜了,就不会有人来自讨没趣,自取其辱了。
防止内乱
有人讲现在发展这么好,有什么内乱?没有更好,所有的爱国者都不希望有,但要居安思危。中国最怕的就是内乱,内乱一起,必将生灵涂炭,不知要过多少年的杀伐征戮,才可以重见和平。当年要不是明朝先有内乱,满清怎么可能入主中原,确立对中国的统治。可以肯定,将来中国要是出现危机,一定不是外忧,首先必是内患。但愿此言不中,中国少走点弯路。
防止过度稳定
何谓过度稳定,就是为了稳定而稳定,采取高压封堵,而不疏导解决。问题积累多了,就难以解决了,小问题就变成大问题了。我们要有这种智慧:为了稳定而稳定,从来就不是真的稳定,只会造成更大的不稳定。

民主政治就写到这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讲透,但实在写不下去了。提出民主政治这个问题,易如反掌,但具体怎么样操作,则难之有难,必须慎之又慎。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的虽多,但得到的结论很少。可参考的理论太多,能让人完全信服的很少。姑且写到这里,让岁月积累,让新的看法成熟,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作者:会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