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时启示录:中国制造业呼唤“真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21:59
利时启示录:中国制造业呼唤“真英雄”
http://manage.org.cn 2010-10-9 8:21:35 作者:李华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企业正走在一条“与狼共舞”的道路上。
中国饮料行业,外资两乐、达能,通过收购、合资,使得民族品牌所剩无几;中国手机行业,曾经雄霸70%市场份额的国产品牌风光不再,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外资品牌占有率达70%,国产品牌不足30%;
中国彩电行业,伴随着等离子、液晶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星、SONY卷土重来,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岌岌可危……权威资料表明,国内市场的诸多领域已经日益被以世界名牌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垄断,这些行业在与外资品牌的对抗中节节落败,不仅利润锐减,而且全线跳水,许多企业仍然在与外资品牌的对抗中苦苦支撑,却仍看不到一丝胜利的曙光。
而作为“中国民企双500强”利时集团先后涉足地产开发以及宁波报业印刷、南宁百货、鄞州银行、象山村镇银行、财通证券等股权投资,实现实业经营与资本运作互动发展。其中,与宁波报业集团于2005年联合组建的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取得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2010年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发布会,发布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201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家名单以及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利时集团再次入围“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183位。
真英雄的背后是产品领先,从“制造”走向“创造”
走进利时塑胶公司总经理金亚雪女士的办公室,与其说这个不大的空间是一间总经理办公室,不如说是一间样品室更准确些,四周角角落落摆放着一些家用塑料制品。
据了解,利时集团家用品制造方面,现已形成宁波、深圳两大生产基地。目前,利时领先全球市场的产品,包括储藏系列、厨房及餐具系列、节日系列等三大类2500种家庭用品,在欧美、澳洲、中东、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成为Wal-Mart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并已于美国、香港、南非、迪拜和德国等地设立了营销分公司。
在日用塑料制品竞争白炽化的今天,利时集团是怎样保持销售和效益逐年上升的?利时掌舵人李立新介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时集团启动了“产品领先战略”,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平均每周推出三款以上新产品。
“我们的塑胶产品从2006年起开始走高档路线。”金亚雪告诉记者,利时淘汰了大批档次低、获利差的产品,最高单件销售价格从原来的2美元提高到16美元。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使销售渠道从原来大超市连锁逐步进入美国高档百货公司。
据介绍,以往利时集团一年的研发经费大约在2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利时集团的年度研发投入增加到4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时,他们还利用与高等院校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企业内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开发出大批高附加值产品。
去年,塑胶公司新开发了一组储物盒系列产品。它采用仿玻璃的PS新材料,透明度和光泽度大为提升;在功能设计上也有创新,一个大盒内排列6只小盒,分装不同食品,适合用作学生保鲜午餐盒。虽然这款产品的报价是传统产品的一倍,但还是受到了客商的欢迎,订单纷至沓来。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宁波全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1万件大关,达到15830件,同比增长60.2%,是副省级城市中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个超万件的城市。其中鄞州、慈溪、余姚、北仑和宁海五个县(市)区年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鄞州、慈溪、北仑三个区(市)发明专利突破百件。
“当前,中国企业还普遍处在制造业的低端,中国制造虽然遍布世界,但是在利润分配上却又处于绝对的劣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提交提案,建议全国各地借鉴宁波经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逐步从“制造”走向“创造”。
真英雄支招:优二进三,转型升级,总比别人快一步
“转型并不简单,我认为转型十年前就要去想,五年前就要去做,不能今天说转型,明天就转型。转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转身,那样容易摔倒。多元化需要试推。”李立新说。凭借多年来与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零售巨头的合作经验,一个大
胆的设想在李立新的头脑中形成:优二进三。即进一步优化制造业,进军商贸流通业。
随即,利时集团收购新江厦百货46.6%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11月,全资控股新江厦股份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流通企业占领优势的中国商业市场,利时如何才能避开正面的竞争,站稳脚根呢?他们的策略是:依托商业连锁,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进军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市场。
鄞州利时百货开业、桐庐利时百货奠基、海盐利时百货动工、新江厦购物中心开业、衢州利时百货签约……利时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扩张。目前,利时已拥有百货商场6家,连锁超市34家,覆盖宁波及浙江省内,而商业连锁的发展也为集团带来的丰富的现金流量。
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5年5月,利时集团收购宁波大型百货公司――新江厦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营,利时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发展势头迅猛,年销售额已经占到集团总额的一半左右,并且大有超过之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正确的,与国家的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不谋而合。试想,如果不是及早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农村市场的话,恐怕也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陷入困境。”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9年,利时集团的总营业收入72亿元,而商贸流通业收入就占了6成。如今,随着新江厦百货集士港店和利时百货的相继开业,是利时百货的开业是利时集团发展商贸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商业老字号新江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了解,未来5年,利时集团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基础上,将重点发展连锁百货和连锁超市,集团还专门成立了连锁百货事业部,高薪聘用了一批高级人才,经营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建设、自主经营,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连锁店达到15家,利时新江厦连锁超市达到100家,企业规模将扩大1倍以上,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届时,“亚洲塑料大王”将成为“浙江商业大鳄”。
真英雄的秘诀是多元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企业多元化是把“双刃剑”,搞不好很可能伤到自己。对此,利时集团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转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转身,那样容易摔倒,多元化需要试推,需要用专业的人才团队来经营管理新涉足的领域。利时集团在转向第三产业后,并不放弃第二产业,对于收购的企业,集团会最大化地留用原有人才,进行重组优化,坚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进行两三年的试推、总结,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今年上半年以来,利时集团又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机制,采取灵活的原料采购,使生产成本始终保持在最低限度。
对生产流程和工艺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把以前的分开式流水线调整为现场一体式,大大减少了工时、人员和仓储面积。除了工房全部使用节能灯外,他们还对变压器进行减容,对模具和设备冷却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形成水循环系统,光水电费每月可节约2万余元。
利时集团从2005年开始引进变频技术,现在企业200多台注塑机全部装上了变频器。“虽然达不到理论上30%的节电率,但是节电效果确实很明显。”公司副总经理徐金波对记者说,这项节能技术投入了200来万元,但是完全可以从5年省下来的电费中收回,更主要的是,这体现了企业的节能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好的员工不仅能帮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收入,还能帮企业降低成本。为引进人才不惜投入,这在利时是有传统的:2000年,为大举开拓海外营销网络,李立新就高薪引进过当时亚洲最大塑料制品企业的美国籍总裁马文。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利时集团对于培训的投入不减反增,当年划拨专款百余万元用于实施“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并决定今后每年递增100万元。根据这项计划,利时将在未来3年内,将投入不低于500万元,用于选送30名中高层员工到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内地EMBA排行榜第一名的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接受深造、优化知识结构。
仅在2008年,就有6名管理人员及优秀员工,被选送至复旦大学就读EMBA以及参加各类研修班,利时为此共计投入138万元;2009年截至目前,由公司出资80万元,又有郑蓉等7名利时人被选送至复旦大学、上海财大、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人民大学等知名学府攻读EMBA及参加各类高级研修班。
利时重视员工建议,近3年间,公司已收到各类“金点子”800多条,其中513条被采纳。公司还为此专门设立了“总经理嘉奖令”,对于向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出重大改进建议、经济技术有重大创新、产生经济效益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给予实际创造利润5%-10%的现金作为奖励。自2001年度该奖设立以来,累计支出奖金200多万元,共有近千名员工受到了奖励。
专家点评
打造“技术、品牌”真英雄
记得一位企业家问我,我的企业是全球隐形英雄,品绝对最好,但我的产品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比国内另一家企业价格低20%,还没有经销商愿意卖呢?我问他,消费者知道你是老大吗?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最好吗?消费者对你品牌一无所知,经销商怎么卖?消费者怎么买?
得中原者得天下。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市场也成为危机影响下各国企业争相进军的方向,同时这场危机也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敲响了警钟,那种依靠模仿、代工以及廉价劳动力、价格战等盈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利时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国内市场的提前布局,尤其是优二进三精妙运用,都体现了这家企业的前瞻性、敏锐性、灵活性和学习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利时这位善于学习、创新的“智造专家”、“外贸专家”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制造双500强,他的企业经验故事再次告诉人们:中国民企至所有中国企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扭住“技术创新”不放松、就必须依靠“品牌塑造”打市场,两手都要抓,要两手都要硬,两者相辅助相成、彼此促进、缺一不可,只有练就技术、品牌“真英雄”,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合力打市场,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华年军事记者出身,实力派营销新锐,长期从事营销策划、品牌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擅长通过低成本的事件营销塑造品牌、打开市场,策划组织10余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曾担任海军报驻宁波站记者,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转业后,从事政府部门宣传工作。目前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500强品牌传播负责人,兼任国内多家财经类媒体及专业网站的特约撰稿人及专栏作家,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全球品牌网、销售与市场等报刊、网站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图片等及营销文章作品10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