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6:51:57
蚂蚁的启示
14世纪,蒙古皇帝莫沃尔在一次与强大敌军交战中被打败,溃不成军,皇帝本人躺在一个废弃的马厩。
他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这时,他看见一只蚂蚁正努力扛着一粒玉米,爬上一堵笔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倍,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墙头。
莫沃尔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我也能获得最后胜利!”他重整军队,终于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有了坚强的毅力,饱满的热情,还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放弃”本身并不是目的,成功才是目的。每一次错误都必须检讨、总结、改正、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障碍成为前进的阶梯。
生命中的大石块
千百度
2007-3-19 12:03:13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
“我们来个小测验。”专家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他反问:“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隔。“现在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分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隔。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然后专家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品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
“不。”专家说,“那还不是它的喻意所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学识、梦想?或者和我一样,传道授业解惑?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会终生错过了。”
做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规律,同样的时间空间不同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做事一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按照事物的规律特点安排工作。
 
文凭与能力
千百度 浏览93次 评论[0]
2007-3-19 12:05:38
有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3个月。要想在我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新东西,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企业招聘人才,文凭是敲门砖,进门之后,悟性才是开锁的钥匙和向上的阶梯。同是学士、硕士、博士,甚至是同校同届同专业,文凭虽相同,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遛就见了分晓,同在一个部室,甚至同做一份相近的工作,悟性深浅、敬业精勤与否,则是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大学毕业生小方和小安同时被招聘到某公司运输部。小方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完成经理交办的每项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他自己也比较满意。但小安却并没有安于现状,在对客户的分析中,他发现京津冀鲁等地的货物运输近期常有滞期现象,多是由于修路造成。于是,他通过电脑交通网络,对北京周边交通干线的路况进行了一系列摸底,并于每天列出一份动态的路况交通图送给经理参阅。就是这份动态的路况图,对公司的货物运输起了重要的疏导作用,不但缩短了有效运输时间,而且减少了因堵车,绕行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当然,3个月后,继续聘用的是善于“用”脑子干的小安。
知识的积累,不应是一种“死积累”,这种积累多了常常是为了积累所累,让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知识的积累,应当是“活”的,融汇贯通、活学活用。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号入座就能解决的问题,善悟之人,就是善于把知识用“活”的人。常听有些人说某些学生是“高分低能”,这类学生“死读”的精神虽可嘉,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毫无优势可言,学富五车却无锦囊妙计,因而常常不受重用,四处碰壁。要想活学活用,就要学习一些思维的规律与方式,这叫“开窍”。庄子在《应帝王》篇中讲,要治浑沌之人,必须开凿“七窍”。其实,开窍,无非是找到打开思想的钥匙,学一点认识论和辩证法。
文凭高不等于能力高。文凭只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标志,作为管理者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文凭,而应注重自身潜力的挖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天堂与地域
千百度 浏览108次 评论[0]
2007-3-19 12:16:22
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拉尔夫.爱默生说: “人生最美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有一个人想看看地域与天堂的区别。他先来到地域,地域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的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因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地域真悲惨啊!”这个人想。
然后它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在吃饭,一个个却红光满面,充满欢声笑语。但奇怪的是,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天堂和地域拥有相同的食物,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环境,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啊!
天堂与地域的天渊之别,仅在于做人的“一念”之差:因心态不同,就造成了极不相同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面临天堂或地域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域里。地域和天堂,就在自己心里。
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是: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在帮助自己,你帮助五个人,五个人都会帮助你。
所有成功的人都懂得付出。先付出才能收获。
心中有多少爱,才能分享多少爱。分享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成功始于行动
千百度 浏览228次 评论[0]
2007-3-19 12:15:29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
“我能帮忙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托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曹操的江山是笑出来的
千百度 浏览120次 评论[0]
2007-3-19 12:14:04
有一句评价《三国》的话,说得十分精彩: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曹操的江山是笑出来的。”
的确,刘备光史载经传的“大哭”,就有数十次之多。他一大哭,关、长、赵、马、黄五虎上将就会去拼命,他一大哭,智慧如诸葛亮者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老先生靠这个。
曹操不同,爱“笑”。特别是在困难重重,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仰面大笑”。仅看《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杀的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在逃命的紧要关头,就大笑了数回。
曹操每次大笑,都是笑对手智谋不高。这充分反映了他永不服输的大无畏性格和积极的心态。这种大笑的背后,让人感到了强大的人格力量——永不言败,卷土重来!
三国中,数曹操最成功。
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成功向上的阶梯。
 
追赶承诺
千百度 浏览107次 评论[0]
2007-3-19 12:11:07
百氏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但只能在演讲完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
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
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的时间,显然他已忘记了他与别人的约定。
正当卡尔继续兴致很高地演讲时,他发现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径直朝讲台上走来。那人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发放下一张名片后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写着:“你和杰夫.荷伊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
卡乐猛然省司。一边是需要他说服并且灌输百事可乐思想的大学生们,他们是他企业发展的目标甚至是动力,而另一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向他请教的商人。卡乐没有犹豫,他对大学生们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迟到已经是对别人的不礼貌,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乐快步走出礼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向他致了歉意后,便又滔滔不绝地告诉了杰夫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结果,原来定好的15分钟时间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后来,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遗忘再所难免。关键在于自己意识到后,能够采取妥善的补救措施。诚信无价。
 
真实的高度
千百度 浏览107次 评论[0]
2007-3-19 12:10:01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它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在不同。带着这种兴奋与疑问,他迫不及等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或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誉鹊起。
唯有靠自己的本事,才能赢得长久的尊重。
一个秘诀
千百度 浏览104次 评论[0]
2007-3-19 12:08:01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这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做任何事情,必须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环境决定一生
千百度 浏览99次 评论[0]
2007-3-19 12:21:25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人,为了报复一个曾深深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婴儿。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用最凶残的方法施行报复。
不久,巫师通知这个女人说,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他到指定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则罢,一看大怒——那个孩子居然被当地一位富翁收养了!
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用急,等着瞧。
而最后的结果,连这个凶狠的女人,也觉得如此报复太过份了。
原来,孩子在骄奢中成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沉重打击下,软弱无能,每况愈下,卑贱污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疯狂自杀。
最凶残的方法,是把人放到一个消极(失败)的环境中,然后让他从肉体到灵魂均被彻底摧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管理者责任之一。
过去不等于未来
千百度 浏览91次 评论[0]
2007-3-19 12:25:46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他的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小芳渐渐懂事后,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她没有爸爸。她是私生子。人们明显地歧视她,小伙伴们都不跟她玩。她不知道为什么。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严酷的。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可以做出多种选择,但不能选择父母。而小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她跟妈妈一起生活。
上学后,歧视并未减少,老师和同学仍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己,逃避显示,不与人接触。
小芳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她总能感到人们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
“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小芳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小芳听大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双亲,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曾经多次躲在远处,看着镇上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她只能通过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人们面部的神情,想象教堂里是什么样,以及人们在里面干什么。
有一天,她终于骨气勇气,待人们进入教堂后,偷偷溜进去,躲在后排倾听——牧师正在讲:“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她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小芳被深深地震动了,她感到一股暖流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她马上提醒自己:得马上离开,趁同学们、大人们发现她时,赶快走。
第一次听过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冒险——但每次都是偷听几句话就快速消失掉。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样。
终于有一天,小芳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慌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
“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
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她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上。
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这个时候,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
“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然后,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说: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精确目标,乐观积极的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爆出热烈的掌声——没有人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13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溶化……小芳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从此,小芳变了……在40岁那年,小芳荣任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颠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决定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行为及选择,才能决定不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