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风险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8:38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又称税收筹划,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纳税人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主要特点有两个:1、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2、体现了纳税筹划的手段: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活动。纳税筹划的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纳税筹划的目的有两个:减轻税收负担和税收零风险。
二、纳税筹划的原则与方法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筹划的前提是遵守税法且不违背税法精神。
(一)纳税筹划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必须符合现行税法、财会法规和有关经济法规。纳税筹划的主要依据是税法,还包括财务会计和其他经济法规,并且不拘于一国一地的法规。2、事前筹划原则。纳税人可以根据已知的税收法律规定,调整自身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业务未发生、应税行业未确定前做好安排。3、经济原则。纳税筹划的目标是实现纳税人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4、适时调整原则。纳税筹划方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法律法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为背景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纳税筹划的方法。纳税筹划的方法是综合的、科学的优选法。基本方法有:1、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纳税筹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指国家为鼓励某些产业、地区、产品的发展,特别制订一些优惠条款以达到从税收方面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的目的。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纳税人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2、选择最优纳税方案。在多种纳税方案中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纳税人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之前,需要有很多的替代方案。不同的经济活动安排对应不同的交税。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应当尽量选择交税最少、收益最大的方案。3、充分利用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条款。尽量利用税法以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特定的条款,要求纳税人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4、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法有冲突时,财务会计规定应当服从税法的调整。如果税法做出规定,纳税人运作就要满足税法的要求;如果税法没有做出规定,税法就要自动地服从于会计的规定。5、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一种基本的纳税筹划方法,其操作原理是转移价格,包括提升和降低价格。
三、筹划的风险
纳税筹划的风险是指由于纳税筹划活动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得纳税人为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
(一)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是指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由于筹划方案与现行的税法政策和规定冲突,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流出或承担法律责任,给纳税人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具体可分为:  1、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引起的风险。由于筹划人员受专业的局限,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可能相对不够准确,因而难免在具体操作上出现偏差,引发纳税筹划的政策风险。税收执法机关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也会带来纳税人纳税筹划的风险。2、税收政策调整引起的风险。如果纳筹划方案不能跟上国家最新的税收调整政策,那么可能由合法变为不合法。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增加了纳税人纳税筹划的难度,甚至失败。因此,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将会带来筹划风险。3、政策模糊风险。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大量的由有关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不够明晰,如果依据这些行政规章开展纳税筹划,就可能产生税法精神理解错误导致筹划失败。
(二)经营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面临着各种经营性风险。具体有:1、投资决策引起的风险。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杠杆,税收政策的制定必然存在导向性差异,这些差异成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切入点。如果忽视相关因素的分析则给纳税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2、成本开支引起的风险。纳税筹划是在相应成本的基础上争取税收利益。很多纳税筹划方案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会有许多影响因素,使得筹划成本明显增加。如果忽视了成本,则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3、方案实施风险。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实现。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实施措施,或没有得力的实施人才,或者没有完善的实施手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筹划失败。
(三)执法风险。执法风险是由纳税筹划的被动判定性所决定的。严格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应当是合法的,这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筹划涉及税收、法律、金融、管理、会计等多个领域,这要求筹划人员要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政策与技能。对于税收政策等的理解、认识与判断以及纳税筹划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知识面和理解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因此,纳税筹划方案从最初的设计、选择到实施都取决于筹划人员以及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纳税筹划具有条件性。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以特定的条件作为前提。这些前提条件包括纳税人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当纳税人自身的条件或者外部社会条件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纳税人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征纳双方认定的差异。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特征。我国税法的某些规定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对某些具体的界定不明确,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定。即使没有直接与税法相抵触,但不符合税法精神,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非法的行为。
五、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对策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和减低风险损失。
(一)实施恰当的财务风险处理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纳税人在纳税筹划时如果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就需要及时采取恰当的风险处理措施。在纳税人财务风险控制的各种目标中,减轻或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控制财务风险产生、扩散和风险转换的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纳税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该系统能及时找到根源,并有效遏制。
(二)准确、及时地把握税收法律政策。对相关的税收规定的全面了解是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适时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关系。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需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三)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纳税筹划是融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为一体的高层次理财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能力、对项目统筹谋划的能力、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等素质。否则难以胜任工作。
(四)保持筹划方案的适度灵活。纳税筹划时,需要根据纳税人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投资,对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纳税筹划者在正确理解运用税收政策规定、财会知识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纳税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应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