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点在于——“拆出个‘新中国’”竟非全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07:51
惊悚点在于——“拆出个‘新中国’”竟非全错!
来源:金羊网  发表时间:2010-10-15 16:58:33
李晓亮
在两“建国”被免后——处分语焉不详,“建国”会否复出,令人疑窦丛生——宜黄事件本应告一段落,可日前一位署名慧昌的基层官员投书媒体,再次激发了后续涟漪效应。
因为,这篇名为《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文章,在梳理分析事件时多有为被免官员鸣冤叫屈叫屈,为致命强拆辩解之意。其中最劲爆的观点是文末总结陈词:强拆普遍存在,人人受益,“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否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强拆出一个‘新中国’”,如此荒谬的观点令人惊惧。然而平心而论,环顾四周,只要不过分自欺,抛开逻辑上的谬误,你会悲哀而沮丧地承认,从事实上讲此言最吊诡最惊悚之处竟然在于它并非全错,而中国信奉此念者绝非宜黄这一位不具名官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口号响彻神州,这本无错,但若是以“推土机政治”风靡华夏为代价,那么狂飙的经济增长数字,震耳的GDP的轰鸣中,宜黄惨剧就殊难避免。因为截至目前,我们再征地补偿方面仍然没有科学完善的法律保障。千呼万唤的《物权法》,聊胜于无,天生孱弱不堪,风能进雨能进推土机也能进,就是无奈悲苦的现实!无数拆迁命案仍没能让饱受舆论诟病,被视为恶法的拆迁条例真正寿终正寝。因为除此外,我们别无依凭。
但是,时下诸如宜黄事件等久经舆论发酵的标本性公共事件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孤立层面的公权失范。比如宜黄事件,不仅是土地征收拆迁补偿方面的问题,安元鼎事件也不仅是上访被拘,安保公司经营越界的问题。它们折射出的病症纷繁复杂,关涉政治伦理、权力生态、公益和私利关系、话语体系等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求解之道自然也只能是系统性整体性推进。而此次慧昌《透视宜黄事件》的文章,就是一个绝佳的剖析样本。
在“透视宜黄”前,不妨找个相似案例对比一番:去年影响恶劣的“石首事件”后,当地也有基层人员撰文“透视石首”,认为“石首事件不是单纯死因质疑事件,而是由此引发的长期以来积淀的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总暴露。”谈了如“信息公开不透明不及时”“强力弹压将问题搞复杂”等切身感受,句句金玉良言,堪称优秀评论家。
回头再看慧昌撰文“透视宜黄”时,观点似是而非,故意将城市发展与公民利益对立,认为舆论报道让事态超出控制,甚至悍然灵活地“无视法律”,藐视公民私权,是慧昌智力不济吗?非也!雷人见解,未必代表其骨子里的本真认知,很多时候官员言行更像是受隐形的利益共生的权力综合体指挥。
慧昌认为“若因为这一事件导致城市化停顿,那宜黄可能后退五年”,这种思维才是最令人不安的。因为这是在自焚事件后仍阴魂不散的畸形发展理念,推此及彼,那些有幸置身事外的其他城市官员抱持此种发展观的还不知凡几——这也是前面提及“拆出个‘新中国’”竟非全错”的根据。若各地官方一味以新楼新城为政绩考核指标的发展模式,显非公众之福,因为正是这种冰冷的模式,让公民权利遭到无情漠视甚至吞噬,而并非每一起民权受侵事件都有幸得到媒体关注。
最后转一条知名评论家熊培云先生续谈宜黄的微博作结:“许多官员总是焦虑于‘何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却从不为自己世界倒数的执政理念焦虑。作为纳税人,我最关心的不是中国多几栋大楼,多几条马路,而是这里首先适合人类居住,国家与社会所关心的也是具体的人的命运,有尊严,有安全感,暴力止于法庭,政府的法令才不会成为公民的无妄之灾。”
编辑: 杨日
> 相关阅读
欧盟帮助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激辩“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全面护航“嫦娥二号”探月之旅
中国进入游艇消费时代最低价不足35万一艘
报业集团加速布局“.中国”域名
重视中国市场 助力企业成为最佳运营企业
话题遏制强拆,须拿出《刑法》追究罪责
中国大中城市房价5月来首现环比上涨
中国式养老困扰"独一代":最怕老家父母生病
家具城老板全身浇汽油欲自焚阻止强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