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的家世和童年(转载)(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7:36
《南方周末》刊登纪念文章  发布人: 晓红
二万五千里的求学路:聪明与顽皮
对胡耀邦的童年,故乡的人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字上的记录。养育这孩子长大的苍坊村只是个十多户人家散居的小村子。除了父母,那时也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山村伢子胡耀邦。如今去访问,村民只能大概地说,胡耀邦自幼家贫,很小就跟着父兄上山拾柴,长大一点之后,曾经用树枝在门前的平地上写字。
但人们确信的是,胡耀邦自幼聪明,从小就有勤奋学习的劲头。他的两个哥哥是上过私塾的,幼年胡耀邦看到哥哥放学回家写大字,也曾拿起树枝在门前的泥上比划着写字。
西岭胡氏家人,世代以农耕为业,无人靠读书做官。但是,重视男童的启蒙教育,却是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古训。大约在清朝时期,胡氏宗族就开始设立公益性质的祀田,由族长管理,将收入专用于族里的儿童教育。再穷的胡氏人家男孩,也能保证得到启蒙教育。
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曾经在房前小山坡上建“种桃书屋”为学馆,被同治丁卯年的一场洪水冲毁。儿童教育不可中断,胡氏馆学遂迁入胡氏宗祠,距离胡耀邦的家不过一里地。延请馆学先生的钱和孩子们的学费,都是族中专款支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从设立小学起,女孩也可以上学读书,这在乡间是一场深刻的移风易俗。而给胡耀邦起名的三伯父胡祖仪,就是兴建小学的倡导者之一。
1921年,满了5周岁的胡耀邦入胡氏私塾,在私塾中读书约一二年,约于1923年进入胡氏小学就读。1925年9岁,他离开苍坊村,去20华里外的文家市上高小。因为设在胡氏宗祠中的兴仁小学是一座初小,而当地唯一的高小,就是文家市的里仁学校。
里仁学校的校舍原为一座文庙,创建于1841年,后为文华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作里仁学校。
文家市不是“市”,而是当地群山环抱中的一个集镇。胡耀邦渐渐懂事以后,家境越来越困难了,除了种地,父亲胡祖仑靠挑煤为生,一大早赶到文家市去挑出煤来到东乡去卖。胡耀邦到文家市读高小,早出晚归,清晨往往和父亲结伴而行。到学校去的20里山路,是对胡耀邦的最初锻炼。整整4年,至少1200个来回,坚于求学的胡耀邦默默地走了一天又一天。在投身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前,他已经在求学的山路上先走了一个二万五千里。
在家乡的怀抱里,胡耀邦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根据乡人的回忆,童年的胡耀邦喜欢在正月里跟随兄长们耍龙灯,10岁时已可以加入到龙灯队里去了。而胡耀邦自己则对小时候的一次恶作剧记得很清楚。有一年,胡耀邦隔壁邻居办喜事,胡耀邦和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见到大人喝酒喝得那么高兴,不知道为什么酒竟有这般神奇。于是他们上前偷了一壶,躲起来一顿痛饮,结果一个个醉倒在天井沟里,被大人们发现,挨了一顿打骂。从那以后,胡耀邦对酒有了认识,从此终身不多喝酒。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当时,经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小学课程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开设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新式科目。随着大革命高潮渐起,学校里又开出了“三民主义”课。里仁学校的校长陈世乔是当地知名的知识分子,此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文家市党支部书记。里仁学校里还有一位教师甘恩藻也是中共党员。
胡耀邦到文家市上学时,湖南农民运动渐渐高涨,各种革命活动在学校里公开进行。浏阳是湖南农民运动声势最大的地区之一。“四大”以后的中共逐渐重视农民问题,为在湘东开展农民运动,中共湘区委员会于1924年冬先后派遣潘心源、田波扬、夏明瀚等人到浏阳建党。1926年,浏阳建立了青年团组织。这年夏天,浏阳已经有300余名中共党员、200余名团员,各乡出现了农民协会。随着大革命浪潮的高涨,浏阳农民协会领导了减租减息斗争。
到1927年,浏阳的团员已经增至2300多名,其中就有日后新中国的高级领导人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张启龙、李志民、张翼翔、李贞等人。
1927年北伐军进入浏阳,当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在湖南发动“马日事变”。下旬,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柳直荀组织长沙周围各县农军围攻长沙,浏阳农民协会组织起了数万人的武装队伍,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后来虽然没有打下长沙,浏阳农民军力量之强也可见一斑。
进了高小的胡耀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校长陈世乔指定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组长。胡耀邦的表兄杨世俊(杨勇)也在同一个学校就读。杨勇的母亲杨世珍和胡耀邦的母亲是堂姐妹,胡耀邦和杨勇的关系也很亲密,经常在一起玩。杨勇比胡耀邦大两岁于1927年4月在里仁学校加入青年团。
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里仁学校一度被查封,校长陈世乔、教师吴千晋、尤清风受通缉,避难于江西九江,不久都被国民党当局探悉,均遭杀害。噩耗传来,胡耀邦曾约同学冒险去教师家中悼念。不久,里仁学校复课,胡耀邦回到了学校。
当年9月9日,毛泽东组织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3个团,其中的第3团由毛泽东指挥,于9月11日从江西铜鼓来到湖南浏阳。另两个团也朝浏阳赶来。9月19日,全师3个团在文家市会师。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事件———“文家市会师”。
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里召开了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议,讨论了起义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和各团营级以上干部。毛泽东指出,此时总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攻打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建议放弃攻打长沙的原议,改而沿着罗霄山脉南下,开辟农村根据地。毛泽东的建议遭到师长余洒度的反对,却受到总指挥卢德铭等大多数人的支持,因此通过。
9月20日清晨,起义部队1500余人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集合,听取毛泽东向湘南进军的动员报告。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有一句名言:“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时候,一群小学生爬在学校的围墙上,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胡耀邦就在其中。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讲完话以后,带队向江西进发。胡耀邦随着表哥杨世俊(杨勇)等同学在红军身后一直送到高升岭。这时,胡耀邦12岁。
作文,英语,体育,从“九结巴”到演说家
1929年夏,胡耀邦高小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浏阳县唯一的初级中学———浏阳县立中学。他在语文毕业考试时,写了一篇描述农民艰辛生活的作文,教师批为第一名。后来胡耀邦本人也感到遗憾的是,这篇作文没有保留下来。
浏阳县立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校长吴记猷主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一天,他在学生作文栏中看到了胡耀邦的一篇文章,读后非常赞赏,亲自在全校师生中介绍。胡耀邦的各门功课都相当优秀,不仅数理化成绩突出,常令农村孩子感到为难的英文也没有难住他,胡耀邦的英文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当时的英文老师喻科盈常在胡耀邦的英文作业上批写“VeryGood(很好)的字样。对这位老师,胡耀邦一直是记得的。1981年,后任冶金部安徽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理化室主任的喻科盈已经退休,胡耀邦曾亲笔致信老师,邀请他到北京旅游。次年7月,喻科盈如约而往,受到了胡耀邦的接待,一起吃了晚饭。
胡耀邦生来好动,虽然个头矮小,却喜欢体育,常和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同学同场竞技。除了喜爱体育,胡耀邦还喜欢作鼓动演说。他从小有些口吃,因此父亲叫他“九结巴”。然而因刻苦地练习演说,胡耀邦渐渐矫正了口吃,成为一位口若悬河的演说家。
胡耀邦在浏阳中学的生活是短暂的,不到一年。
一个少年开始成为职业革命家
浏阳农村被秋收起义的火种点燃了。1929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派王首道回到浏阳秘密工作,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12月,夏明瀚到浏阳恢复了县委。逐渐在浏阳全县建立了13个区委,有党员2400人。县委还组织了“浏东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胡耀邦的家乡,是中共活动的中心地带。红军走后的1928年,文家市恢复了中共组织,成立了雇农协会。胡耀邦的父母双亲和哥哥姐姐都参加了革命。胡祖仑是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刘明伦当上了乡妇联主任,哥哥胡耀馥(福)是儿童团长,后任团支部书记。大姐也参加了苏区的妇联,还有许多亲属先后投身革命。
亲人们的行动影响了胡耀邦,1929年12月,回家度寒假的胡耀邦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由时仁乡少共书记杨国英介绍,他在家乡秘密加入青年团。胡耀邦的表哥杨勇,则先一步投奔红军去了。
1930年4月,浏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经中共湘鄂特委部署,浏阳县的赤卫队武装在东乡组织暴动。此时,由军长黄公略率领的红6军由东而来,一度攻占浏阳县城。
红军前锋将到,浏阳全城戒严,学校停课,浏阳中学的学生被强制疏散。胡耀邦随同学到了长沙。家乡人得知后找人把胡耀邦接了回来,担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胡耀邦从此告别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革命家的一生。因离校时走得匆忙,胡耀邦还有一箱书放在学校没有带回家。这箱书始终留在他的印象中,很久以后还不断说起。
胡耀邦到时仁乡之前,乡少共组织已有两名工作人员,都是胡耀邦的小学同学,如今迎回了组织能力特别强的胡耀邦,他们非常高兴,即决定创办一所“少共列宁学校”,开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课,胡耀邦担任政治和文化教员。这个学校办得新鲜,引起了乡里农民的注意,因此得到浏阳少共儿童总局的表扬。
在这段日子里,手提一个石灰桶走村串乡,在墙壁上书写大幅标语,是胡耀邦经常从事的工作。待到建国以后他当了团中央第一书记,还曾多次回忆起自己的这番经历。
这年10月,胡耀邦被调到18区委做宣传工作。他刚到区委不久,就碰上中共湘东特委派人到浏阳挑选青年干部,胡耀邦入选,前往江西。他从此离开了自己家乡,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胡氏祖居,走向一个辽阔的天地。
告别的那天,母亲拖着小脚为儿子送行。这时,胡耀邦距自己的15岁生日还差一个月。(摘自《南方周末》作者: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