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梦想下的叛逆童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43:36
中国有句俚语,叫“三岁看大”。这句话似乎有武断之嫌,却也有一定道理。因为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人幼年时的行为品格对他的未来影响很大。戴高乐就是一个实例。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显赫家族中。戴高乐的家族有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气氛。远祖让·戴高乐是一个骑士,曾任奥尔良总督,他在英法三十年战争中,宁可丢掉在诺曼底的封地,也不向英国人投降,表现了一种高昂的气节。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带来的耻辱,深深刺伤了他们一家。他的母亲约瑟芬·马约夫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戴高乐讲起她目睹法国名将巴赞元帅闻知法国战败的消息痛哭不止的情景,并经常带着小戴高乐到当年老戴高乐浴血奋战的战场,凭吊阵亡的烈士,大声对孩子说:“把墓志铭上的话念一遍,永远记住它!”墓志铭上赫然镌刻着这样一行字:“在英勇的烈士手中被截断的法国宝剑,将由后辈重新锻造!”
戴高乐大声念着,终生没有忘记。晚年时,他谈到自己在法国外交政策中所担任的角色时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普法战争的悲剧不再出现在我所热爱的祖国!”
在家庭的影响下,戴高乐对法国历史上爱国主义者的崇拜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小书架上多为关于这些爱国人物的书籍。圣女贞德是英法战争中的英雄,有关这位女英雄的书,他看过多遍。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在回忆父亲时说:“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的藏书里有一本关于贞德1429年在帕泰大战英军的故事,那场会战歼敌4000多人,生擒了敌军司令塔尔博。那场会战的全过程,父亲都能生动地复述出来。”
幼时的戴高乐十分好动。5个孩子中,他是最不安静的。在学校读书时,下课后他不是从楼梯上走下来,而是喜欢从楼梯的栏杆上滑下来。他做事不喜欢四平八稳,即使没有什么着急的事,他也要急匆匆地做。每天,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作业,然后做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因此,他时常因为作业马马虎虎而受到批评。戴高乐经常为这些毛手毛脚的做法付出代价——他的一生只挨过父亲的一次耳光,可是在兄弟姐妹中,遭受被关在家里不许出门、不准吃点心、不准玩、不准看戏、不准到公园里散步等惩罚最多的,非他莫属了!戴高乐的父亲是一位校长兼老师,他更喜欢刻苦而听话的孩子。在他的四个儿子中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夏尔·戴高乐。
然而,戴高乐对父亲还是非常的敬重。他在给自己的儿子讲述童年时的事情时,经常提起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你们的祖父告诉我:‘孩子们做游戏也好,适当休息也罢,锻炼身体也行,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让他们有事可做。小孩子去上学、做工、种田都可以,就是不能让他们在乡下或城里闲逛,不能让他们游手好闲。’他的这句话我终生没有忘记,永远要做事,你们祖父的这句话使我终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