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老师2010年讲课摘记(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0:50:15
题记:
心法是z功真正的精髓,是诸佛菩萨心心相印的法印。佛经经常讲,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因为说不出来。
你走的是顺生境界,合道之后,不走三年老成的路,瞬间就变成佛了,紫磨金身。
(四)至(八)内容,为悟老师在归隐前的最后几次讲课内容。这是老师为修道者悟出的一条自觉觉他光明大道,是献给众生最为珍贵的礼物,祈盼众生早成正果,三界平等升华。我们在无比感恩师尊同时,非常感谢为z功作出巨大贡献和付出巨大牺牲的悟老师,他不负使命,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历史的重托。
(六)至(八)三篇内容,汇集了悟老师今年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相关拈花一笑讲课的一些精彩片段。
文字整理纯属个人爱好个人行为,文字整理出现的差错请同道指正,以便及时更改。
心法是z功真正的精髓,是诸佛菩萨心心相印的法印。你跟师父,用这种心法才能去真正的沟通和融合。……我讲的东西里边也有主体工程,就围绕三身圆满。法身怎么证,主要传了四个法。第一个法,心地法门。第二个,养气法里面的,默默无语静静聆听。身体越养越纯越炼越真,你一放松就养了。还可以养气,养无边元气。还可以养心,过滤往日浮燥火气……养心,静心大法。不吱声,不品头论足不说三道四,这心不就养了吗?还可以养道。养道在于忘道。默默无语静静聆听,佛家叫不二法门。第三个,无医祛病法,四个字:放下回家。今天又传了一个法——品味,品道的滋味。这四个法都是顿悟,没有渐修。
为什么这四个法威力会不同?有层次的深浅、宽度广度厚度深度的区别?品味,你得了道后,不要老品,入道就入了解脱之门,进入了门已走了很远了,不能老想真得道了吗?专家给你确诊了,都成道了。你囫囵吞枣没有太深尝这种滋味,传染给你之后,你也具足这种能力。养气法明确告诉你,养道在于忘道,忘掉道的概念,忘掉道的形象,忘掉道的知见,忘掉道的感觉。如果你再品道的感觉你就中道毒了。四个法的区别就是:入门的渠道不同,承载的工具不同,运行的速度不同。好比这屋子是个道,想进屋有很多渠道。品味不是从六根进的道,是从天窗进来的,从神直接入道,所以品味的法是最妙的。二个字就让你品出道,你看多简单,这就是顿证法身,顿证本来之后,我合道了。合道之后我就是佛了,你别管我因位佛果位佛……合道之后我能量无限,我自身具足。所以你合道之后,你知道有多少个万灵助你、多少个大成者来加持你、帮你?那不一样,直接去积功德。合道之后我有钱了,有钱我花。用什么化那些(心灵)垃圾?(用)爱、灵光、慈悲,用无量的功德和无尽的愿力。
你走的是顺生境界,合道之后,道生一,生一个体,一生二,分出肉体和灵体。那灵体怎么瞬间老成呢?造一个世界,想像造一个虚空法界,瞬间就老成了,不走三年老成的路,瞬间就变成佛了,紫磨金身。肉身怎么老成?发大愿行大道,道中再生,重立鼎炉,再造成乾坤。转变身心,变化其职,是金刚圣体,仙体佛体。这瞬间的事。化身呢?发完愿之后,在无尽的时空起无尽的妙用。法身必须要放下万缘才能证到清静法身,报身化身要功德才能圆满。这个主线,这一吃就够了,老师教的手印干啥用的?积无量功德、积阴德玄德用的。你(即使)最笨,天天在那触,它也灵了。回家用就灵了。
这品味就讲这些,既然讲顿法,回到正题。讲真正的顿法要讲缘起。这缘起在哪儿?在灵山法会。佛祖说我传法四十九年,一个字都没传。过去我百思不得其解,最近才算明白。佛祖讲最好一堂课就是灵山法会,孔子一生也传了很多国家,讲法很多年,讲得最好一堂课就“一指”完事了。都是让心做事,大道至简直指人心,没有语言,讲完了,弟子没有几个听懂。今天不讲孔子这块,主要讲灵山法会。缘起什么呢?佛祖沉思,多年量根施法,应机施教,但是我的学生,不能领悟法的精髓玄机,不能进入解脱的彼岸。所以佛祖决定灵山传法,讲无字法门,讲真正的心法。上了台之后开始思索,弟子为啥不能解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受自身知足的束缚,总是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受概念的制约,总是被自己逻辑思维、经验左右自己的思想。习气变到一定时候就习惯,习惯再强大就是一种势力,咱们都按照一定的习气和习惯生活,这种习惯就是业习。第二,受法执的影响,总认为有果可成,有法可修,有众生可度,(里面)有个佛位。所以,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对修道者来说,本来是空的,他不会着地狱相,誓不成佛是不取佛位,不着佛相,早已经成(佛)了。打个比喻,小乘的,前面有个坑,他绕弯走,这是罗汉,不进入坑里。所以后来罗汉都得发心,由小向大。他看见菩萨(都在做事),不好意思,人家在外干活你跟(在)屋里偷懒,好意思吗?突然也发慈悲心,也去干活去,成六度外行。菩萨看见明明是个火坑,往里进,火中炼金,火中求莲,明知不可行而行之,不可为而为之,慈悲入世,啥也度你。佛看见坑直接就过去了,连坑的概念都没有,静寂光通达,却来观世间,普度众生犹如梦中演的事。这就叫无缘殊胜,无相布施,无住布施。做事时,如果没有目的没有动机,不为舍取不为回报,这为上善境界。目前我们的善还停在善恶的境界,在阴阳范畴。当你执着有个善的行为、善的思想和善的概念的时候,就里面埋藏一个恶的概念。外面有真善美,里面就有假恶丑。你在阴阳的境界,相对分别的层次。上善若水,至善无善,大德无德,圣人无功,他不会执着拥有这些东西。他即使用他的愿力改变了这世界,他也不说是他改变的。所以缘份的天空,是愿力驰骋,心力幻化,是众生的因缘福报,他不说是自己的。看看师父的教材,从来不提我的,全是我们的。第三原因,受周围群体场影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求法心切,但心无主宰。所以佛祖决定要把自己心法传出来,传无字法门。
佛祖讲拈花,后代子孙都在花上下功夫,说这拈花代表什么东西。其实这花也是一种表法。在一部功学习的时候,师父说了,剑指能发气,胳膊这能不能发气?鼻子能不能发气?全身无处不气路,全身无处不藏神,全身无处不丹田。不拈花就不能传法?比如师父打这手印叫普度众生,不打这手印就不能普度众生?京剧演员都会叫“兰花指”,他也会这样,他能普度众生吗?真正的心法在手上吗?这只是一个表法而已,不用这么比划不是照样可以传染吗?铁拐李不能盘腿,一个腿怎么盘,人家没有修成?大道还在腿上啊?这花到底代表什么?也代表一点东西。这花代表他无上的正等正觉,印度话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过来叫无漏清静智慧。第二,这花代表他赤裸裸无挂碍的自信,第三代表他成熟的法印,代表他完美的心境。花开是一种成熟,花落是一种圆满,流水无意,落花无言。这花代表成熟的心境,成熟的法印。拈花一瞬间开始放光了,惊天动地,(现)瑞相,天上(降)法雨,地下金莲涌开。他讲法主要有几次放光,愣严经,妙法莲华经,还有灵山法会,地藏经。弟子想,今天师父肯定讲大法,放光了。佛祖一声也没说,一个字也没提,开始笑。弟子真蒙了,今天(师父)怎么不说话?为什么不说?佛经经常讲,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因为说不出来。最高级的那种境界,包括对真理的领悟,成道的滋味,成就的感觉,那种东西用文字语言是没法描述的。文字语言只是描述道的一种方法、途径和渠道。但文字语言本身不是真理又不是大道。禅宗经常作这种比喻,竖这手指头,能看见月亮,但这手指头本身不是月亮。好比回家,顺这条路可以回家,这条路本身不是家。师父上课又说:用文字语言来描述道,好比隔着玻璃看东西一样,我出山几年,洋洋洒洒数万言,不能道尽道的全部。那种成道的滋味,穷尽大藏经的全部包括十二部经典,也不能描述出来。所以,不可说不可说,就是说不了。经常我上课说的比喻,最精密的文字表达不了语言,最精密的语言表达不了思维。在座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的也有,你想说的话用文字描述的时候你看难不难,能表达那么贴切吗?那么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容易吧。但用语言想把你的思维、思想、感受(来描述的)时候,你根本没办法描述。感冒的滋味你形容给我听听?分别的痛,相思的愁,离别的苦,对孩子的那种眷恋呵护企盼,小时候孩子得病,你背着,那种心情你说给我听听,能描述出来吗?对孩子的爱,你用所有语言都没办法涵盖的,也没办法表达的。
听完这块,就明白为什么佛祖会说,我传法四十九年一个字都没传。因为最高级的东西用文字没办法描述。这时候佛祖传法怎么传呢?释迦牟尼成道了,但他的滋味用语言没办法描述,他只能,那味尝到,把它释放,看谁能听懂。说白了,在干啥?他在传染、释放,就像电视机发出信号,或者像信息台往外发出信号一样。他自己证到这种境界,那种滋味语言无法描述,把那种传染,把那种滋味释放,看谁能听懂。他开始笑。这时候迦叶开始笑。笑的一瞬间,包容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种理解的微笑,佛祖的那个笑,就是凝神中教的法,霎那间具足等同十种称号的威仪和威德,展现不同思议的禅悟境界,展现本来圆满具足一切的金刚道心,身上和脸上放射出无比殊胜的真理之光。那么传的法。迦叶的笑是理解的微笑,这一瞬间他俩实现一种默契。虽然迦叶不能完全懂得佛祖成熟的法印,但他毕竟尝到了这种滋味。也说不出来,只能用笑表达:师父,你的味我尝到了,但我也说不出来。迦叶的一瞬间,懂得了佛祖的心声,懂了成就的感觉,懂得了成佛的滋味,但他用语言也没办法描述。这时候,佛祖才开口说话: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今付嘱于摩诃迦叶。衣钵传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