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略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21:53
议论文写作例证法略谈

   例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但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

他们常犯这样三个毛病:一是叙述事例时不够概括,常常写得过于具

体、细致,就像写记叙文一 样,以致喧宾夺主,使得议论文不像议论

文,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对事例不加选择,不管自己需要的是什

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一来,就使得文章累 赘啰唆,甚至偏离

了论点;三是所选例子过于陈旧,总是几个人人皆知的人,几件人云亦

云的事,没有时代特色,没有现实感。这样的作文怎能让人眼前一亮

呢?那 么,如何克服这三个毛病呢?

    一、叙述事例时,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写议论文时只要将事例简要地叙述出来,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了,绝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去详尽地叙述事件,交代时间、地点,描

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谈 举止。议论文是借用事例来证明文章的观

点,记叙文则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栩栩如生的形象来感染读者,表现文

章的主题,这是二者的区别。目的不同,写法也必然 不同。我们举例来

说明这个道理:在《水浒》一书中,有关林冲的故事写了好多回,仅仅

 

“野猪林”一段,便有许多文字。作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那里的景物,

更详 细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描绘了林冲、鲁达和两个解差的一系列活

动。而茅盾在引用这一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时,则将其概括为“在野猪

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 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这样一句字数寥寥

的话。这才真正符合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要求。

    二、叙述事例时要严格地选择

    证明你的观点时需要哪些事例便选择哪些,对证明观点无用的内容

要坚决剔除,不能“拾到篮里都是菜”。

    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为了论证“小可以战胜

大”的道理,借用了孙行者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的故事,可他只选择了孙

行者化为小虫战胜铁扇公主 这一小段,而对证明他的观点无用的部分则

全部剔除。请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

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 ——选择是何等的严

格!用语是何等的简洁!

    同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毛泽东还以“黔驴技穷”的

寓言故事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大的也会被小的打败。在柳宗元的寓

言《黔之驴》中,故事情节 是多么曲折,多么生动,对驴子和老虎的描

述是何等细腻,何等精彩!但毛泽东引用这一故事时,只选用了大驴子

被小老虎吃掉这一点,其余则全部剔除,这也是严 格选择事例的典范。
 

   三、选择事例时,要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人和事,要尽量选择新

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

    当然,人人皆知的事例也可以用,但必须换一个角度去用,使旧例

产生新意,给人一种新颖独到的感觉,从而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一句

话,选择事例要新颖。

    在一次考试中,许多学生所写的议论文的事例都很陈旧,你写雷

锋,我也写雷锋,这个写孔繁森,那个也写孔繁森,写来写去,就是那

么几个老例子,毫无新颖之 处。而有一位学生则选择了感动中国人物丛

飞的事例,一下子让作文有了亮色,使阅卷老师顿生新颖之感,所给分

数自然也就高了许多。原来,这位学生平日里十分 注意材料的积累,看

电视、读报刊时,每每见到有价值的材料,便整理到资料本上,以备不

时之需。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他没有看上,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 从

其他报刊上找到颁奖词,全文抄了下来。这次作文时,果然用上了丛飞

的事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果实在找不到新鲜事例,也可以选择旧的事例,但必须考虑能否

换一个角度去使用。旧材料,新角度,也能给人以新颖之感。比如,诸

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事例是个老材料,但有位学生使用这一材料

时,却换了个角度:诸葛亮不该对蜀国的大小事务均亲自过问,甚至连

登记册都亲自核对,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对 蜀国造成了不可弥补

的损失。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领导干部应该做大事,抓重点,应该

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让他们各司其职,把工作做好,而不应该事必

躬 亲。老材料一换角度,顿生新意,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

    综上所述,在使用例证法时,必须切记这样三个原则:概括、选

择、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