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十五:偃师董村董氏家族庚寅春祭拜扫大典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0:48
农历二月十五:偃师董村董氏家族庚寅春祭拜扫大典纪实
2010年4月9日     董振民
      前些日子,遂臣宗亲再三邀请我,农历二月十五一定要回偃师董村,参加董氏家族庚寅春祭拜扫大典,说热闹得很,只有你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得到。我盛情难却,决定第三次去董村,一来看看盛典,二来再祭拜祭拜董晋。
      在我的老家三门峡,春祭拜扫一般在清明节前的单日进行。而在洛阳一带,则是农历二月十五。在偃师市大口乡董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还要举办“董氏家族春祭拜扫大典”。
我满怀好奇,头一天早上就从家里乘火车出发。清风习习,春雨纷纷,惬意极了。换乘偃师至董村的城乡公交车,天黑前赶到了董村,正好在终点站董村两委办公楼前下车。沿丁字街口往南走不了五十米,就来到了董氏祠堂前。祠堂坐东面西,呈阶梯型。祠堂正西是“董村文化中心”露天剧院,村里邀请了河南省濮阳豫剧院,为乡亲们唱三天共六场大戏。正南则是大口乡中心小学。
      我先入祠堂一睹为快。只见大红灯笼、楹联、祭品已经布置停当。沿台阶步入院内,里外干净整洁,令人耳目一新。由于近两天这儿天阴下雨,院内近一米高的台阶上的正堂门前搭起了帐篷,四张桌子大小的长条石案上摆满了各式供品,最醒目的当属摆放在后排中间的彩色面食祭品二十四孝图,而作为董氏的骄傲——董永卖身葬父被安置在轴心位置。堂联系“裔孙选拔贡生曰熙遗联”,上联:“弓冶萁裘家法自我前人无非有典有则之传贻厥孙谋”,下联:“堂构播获瓒绪在尔后嗣惟是善继善述之意绳其祖武”,距今近四百年了依然光彩奕奕。一九九0年(庚午年)二月由江左族众敬立的“重本敦伦”堂匾承载了董氏家训,底蕴十足。堂内身披大红花的“钟灵毓秀”匾额下悬挂了新作的“董氏世代先祖”谱系,供奉了部分先祖的朱红牌位。诺大的香案上只在最前方摆放了一只香炉,据说是腾出来摆放明天最隆重的馔礼祭品。两侧墙上悬挂了村里已故董氏人物的简介相框。
      从祠堂到主祭人家不过二百米路程,拐了三个弯就到了门前。大门上“盛世耄耋”金字匾额与对联“世德犹存强项风,家声不坠江都才”还透着喜气。遂臣宗亲和他的侄辈克卿宗亲陪我在主祭人董玉亭家吃饭。因为去年十月来董村时我们见过面,所以比较熟悉。论辈分, 64岁的克卿宗亲与我是同辈,81岁的遂臣宗亲长我一辈。他们为续谱、祠堂管理、祭祖等族事操碎了心,今年也不例外。他们还给我介绍了村里及这次春祭拜扫大典的相关情况。
董村位于偃师市大口乡最东南伏牛山北麓万安山下,全村3336口人,其中董姓占七成多。董村企业家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还心系公益事业。去年九月,在村支书董剑恩、村主任董志峰的协调领导下,董炳麓、董中庭、董六灵等卓识人士与其他单位捐款九十余万,重修了董村长三千三百米宽四米的中大街。
      董村文化底蕴丰厚。董村锣鼓在洛阳号称“鼓王”、“河洛一绝”。东街龙凤排鼓队有四十面鼓,西街青少年排鼓队有六十面鼓,并各有一面直径2.6米的“天下第一鼓”。曾多次到北京地坛公园庙会与广州贸易交流会表演。
      董村董氏有续谱的传统,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继修的手抄家谱保存在县文化馆,成了1990年董村续修家谱的蓝本。
      谱载董村先世本居陇西,夏之中叶,五世孙为冀州牧,吏民爱之,不忍舍,因寄籍洪洞,以慰其眷眷之意,明初山右人满为患,而中州为膏腴之地,加之洪军之闹,始祖董林,于洪武三年从洪洞县打枣岗迁居偃师大口乡,世居蒋村即现在的董村。嗣后子孙繁衍,支分派别,各择土而居,其中一支迁登封江左镇(现属伊川),另一支迁居偃邑安滩村(属顾县镇),还有部分分支迁居鲁山等地。明末清初董村人董景星,潜心圣贤之学,名重河洛,登天启辛酉举人,值明乱,很有民族气节,避官隐居,立塾于虎元岗之单泉(即现在的天爷庙),从学之士如同邑真定巡抚张其平、洛阳都察御史董笃行、百姓称为“董青天” 的沙河知县本族裔孙董色起等贤者。       董氏祠堂不知建于何时,仅记载了修补情况。乾隆二十八年合族公议修补家庙,数次未及告成,至嘉庆十三年,合族又议重修家庙,九月十三日动土,十二月二十三日功成告竣,纪录于册,以传后世。又做木箱,以盛轴帐。一九八九年开始返修屋顶,一九九0年二月挂“董氏祠堂”匾额。
      董氏家族祭祖拜扫渊源久远,即使在一九六二年困难时期都未中断,因此还上了红旗杂志、光明日报,被批判为封建迷信。现在的祭祖拜扫大典每年春节、二月十五各一次,每次只能由一人承办,最隆重的当属二月十五的春祭拜扫大典。每到这个时候,家族成员都要回老家团聚。为了不耽误议程,头天就要给祖先上坟。上坟,实际上是在这一天,翻翻一个家族的历史,看看过去,寄希望于未来。
       公元2010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十五,庚寅年己卯月己卯日,偃师董村董氏家族庚寅春祭拜扫大典就要开始了。今年的主祭人是已84岁高龄的董玉亭先生,年轻时建房造舍,刨木成器,如今身体硬朗,子孙满堂,在家安享天伦之乐。长子继承了父业,搞古建筑装修,也颇有名气。
      趁来宾还没到齐,我独自到董晋的坟上看看,尽管他们已经上过了。七点多钟,远山薄雾笼罩,麦地露珠晶莹,头顶上是晴朗的天空。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提着蓝子,扛着铁锨,一看便知是上坟的。董晋的坟头背靠蒋山,也就是现在的虎元岗,南望万安山群峰,正迎南横岭,据说这是坐罗圈椅子,风水好极了。中国人大都信风水,认为祖坟的位置能决定后代的兴衰,看来真是应了。后来在祠堂,缑氏镇25组的宏斌宗亲也说原来董晋坟上有墓碑,彻底打消了我对董晋坟址的怀疑。遗憾的是坟墓被夷为平地,一无所有了。要不是他们帮我回忆,若干年后谁也无法说清楚了。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年轻一代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生命流淌不息,一董情缘永远无法用阴阳相隔。我站在董晋坟前,我的眼眶湿润了,一拜,再拜,三拜……
        一小时后,待我返回祠堂,春祭拜扫大典开始了。来自江左、安滩、鲁山等地的一百多名返乡家族代表与村里一千多名家族成员及乡亲济济一堂。“董氏家族庚寅春祭拜扫大典”红底黑字横幅悬挂在祠堂正中,庄严肃穆。由主祭人董玉亭敬献的“遵循祖德但得夕阳无限好”、“绰有祖风何须惆怅近黄昏”黄边红底黄字竖幅左右各一,喜庆隆重。“安滩董氏祭祖车”横幅、江左族众赠送的“宝地生金”匾额、唢呐、女子锣鼓为大典增添了光彩。春祭拜扫大典的仪程是先到始祖董林的墓碑前拜扫,坟上添土,挂纸,摆供品、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磕头行礼说祝福语。然后回到祠堂,九点五十分,主持人在“木有根,水有源,怀念先恩,报本追源”的开场白中,宣布祭拜大典开始,鸣炮、奏乐、给寿星献花、摆馔。
       大典的亮点在于给做过社即搞过大典的寿星献光荣花、赠纪念品。由于村里寿星较多,做社只能按岁数排列,目前仅做过社仍健在的董氏寿星就有十五个。最大的原省文化厅离休干部董连学,明年就一百岁了,耳聪目明,神清气爽,还能上街赶会。
       大典的压轴大戏当是馔礼。馔礼依传统仪式,有盥洗、净几、上香、降神、献肝、献祝文、行参神礼、省馔等,直至行辞神礼,共五十多项。至此,隆重的春祭拜扫仪式全部完成了。
随后来宾及寿星到主祭人家赴宴,东家代表在祠堂院里与各地代表进行了亲切座谈。大家一致认为,祭祖拜扫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祭祖拜扫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孝道的实际意义在于巩固家族的血缘关系,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余泽,使家族延绵发达。“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是中国人对万物和人生本源的基本观念。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要寻根问祖,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之一便是祭祖拜扫。
对久远的祖先我们尚且念念不忘,那么对眼前的父母,我们能不孝敬吗?对所有的长辈,我们能不尊敬吗?对自己的子女,乃至一切晚辈,我们能不倍加关心和爱护吗?因此,祭祖拜扫,意义非常重大,提醒我们要尊老爱幼,提醒我们对所有的人都要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地对待,这是大孝。
        第二,祭祖拜扫具有教化功能。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通过祭祖拜扫的礼仪,回忆祖辈的辛苦,缅怀先人的功德,让今人懂得道德敦厚与感恩先辈的道理,认识其所寓意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多一份社会的责任,留一点可贵的精神品德,使个人、家庭乃至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教化子孙后代恪守伦理道德;通过对先祖的人格赞扬,教化子孙后代“见贤思齐”;通过对先祖创业精神的弘扬,教化子孙后代知稼穑之艰难……所以,祭祖拜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认同的纪念活动。
       第三,祭祖时刻也是团圆佳期。这一天成了家族团聚、联络情感的好时节。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家庭及家族成员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祭祖拜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老人的怀念、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无疑地,这必然会促进个人与家庭的和谐,进而带动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