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放生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7:56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人已有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在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示诸侯有好生之德。(《列子·说符篇》:“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日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楚汉战争时 期,刘邦为了躲避项羽的追捕而藏到一个井中,藏好后有几只鸟飞到井边栖息。追兵看到井边有鸟就不怀疑刘邦藏在里面。刘邦躲过此难,就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放生鸟类,以示不忘救命之恩。
佛教传人中国后,佛教的放生活动与汉族原有的放生习俗融合在一起。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使放生更加深入人心。大乘佛教将一切法都看作是佛性的显现,万法皆有佛性。佛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中是这样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 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不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 云何而食……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这段经文强调人类只是众生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
《梵网 经》卷下"第十四放火焚烧戒",禁止"放大火烧山林旷野",特别指出在四月至九月禁止烧山,因为这正是虫蛇鼠蚁等生灵繁殖的时期,若放火烧山,会杀死无数 小生灵。《梵网经》卷下"第二十不行放生戒"提出,不仅自己要"行放生业",而且要叫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牲畜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佛教僧人和信众在放生和护生方面做出了表率。隋代天台宗创始人智颖曾经在江浙一带向沿海的渔民宣传放生思想,当时许多渔民受他的影响,舍扈梁63座为放生池,对这一带的民俗影响很大。隋代高僧普安“居处虽隐,每行慈救。年常二社,血 祀者多,周行救赎,劝修法义,不杀生邑,其数不少。尝与龛侧村社,缚猪三头,将加烹宰,安闻往赎。社人恐不得杀,增价索钱十千。安曰:'贫僧见有三千,已 加本价十倍,可以相与。'众各不同,更相忿竞……安即引刀自割髀肉曰:'此彼俱肉尔,猪食粪秽,尔尚啖之,况人食米,理至贵也。'社人闻见,一时同放。 ”(《法苑珠林》卷28)武周时期,监察御史王守贞出家为僧后,在长安西市开凿了一个池塘,"支分永安渠水注之,以为放生之所"(《宋高僧传》卷26)。
隋唐时期,素食制度在全国普遍流行。素食是落实不杀生戒的有力保证。素食的根本 目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慈悲佛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素食对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佛教的内律规定,在万物生长迅速的三个月里佛教徒要 结夏安居。这三个月里佛教徒要居寺修行,避免外出,以免伤害生灵。中国佛教徒的安居时间一般是从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出土的敦煌文书表明,在唐五代时 期的敦煌,结夏安居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这对护生非常有利。
在佛教的影响下,放生和护生的观念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一些信佛的封建帝王 大力提倡放生和护生。《魏书·释老志》曾记载:北魏延兴年间,退位的魏显祖拓跋弘在猎鹰的过程当中,擒获了一只鸳鸯,它的伴侣虽未被擒,却绕着它悲鸣不合 离去。拓跋弘就下令将那只鸳鸯放生。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特别崇尚佛教,自己终生素食,并大力推行素食,可以说对中国佛教素食传统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他以佛教徒和皇帝的双重身份,接连颁布"断酒肉文"、"论酒肉敕"、"喝断肉律"、"禁牺牲文"等诏令。既用佛教戒律,又用强制的行政命令,禁止食用 酒肉,甚至不许用畜禽作为祭祀用品,这对护生有极大的帮助。隋文阐扬释门护生之义,于开皇三年(583年)立敕,规定了"长月断杀"之制:"其京城及诸州 官立寺之所,每年正月、五月、九月,恒起八日至十五日,当寺行遍其行道之日,远近民庶,凡是有生之类,悉不得杀。"(《全隋文》卷3)每年三长月,每月八 天,一切僧俗不得杀生。这实际上是一场全国性的保护动物的活动。唐代统治阶级也大力提倡释门的护生观念。唐肃宗在乾元二年(759年)的时候曾经颁布圣 旨,在全国81个地方设立放生池,蓄养鱼虾之类,禁止人们捕捉,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还为这些放生池专门书写了碑文。宋真宗在天禧元年(1016年)曾 下诏重修天下放生池,并禁止在淮州郡淮水上下五里内捕鱼。还有一些帝王是因为大臣的上谏而放生。史书记载开元年间,唐玄宗曾派宦官到江南捕捉奇禽异鸟,供 园池之玩,遭到汴州刺史倪若水上疏谏止。玄宗下诏嘉奖倪若水,赐给他40匹绸缎,并把捕来的鸟全部放生。宋徽宗也喜好驯养禽兽以供赏玩,宣和年间,宫里设 有"禽苑',专门笼养四方上贡的珍禽异鸟,是一个飞禽公园,后来为谏臣所劝止,宋徽宗将这些飞禽全数放生。
文人雅士也深受放生和护生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放生行为在诗文中多有体现。如诗僧 齐己写有《放鹭鸶》一诗:"洁白虽堪爱,腥膻不奈何!到头从所欲,还汝旧沧波。"(《全唐诗》卷838)从诗文中可看出,这是一个被动的放生行为,是嫌鹭 鸶腥膻才放生的。也有文人因为所养笼禽患病或老去而放生弃养。如王建的《伤韦令孔雀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可怜孔雀初得时,美人为尔别开池。池边凤凰作 伴侣,羌声鹦鹉无言语。雕笼玉架嫌不栖,夜夜思归向南舞。如今憔悴人见恶,万里更求新孔雀。热眠雨水饥拾虫,翠尾盘泥金彩落。多时人养不解飞,海山风黑何 处归。"(《全唐诗》卷298)和前面两个文人相比,宋之间的放生行为更具有主动性。有人送他白鹇,他认为物性不可违逆,所以选择了放生之路。
民众更是放生的主力军。自唐代以后,民间的放生活动非常流行。民间大规模的放生 活动一般集中在岁末、佛诞日、安居结夏等日子里举行。放生的地方,一般都选在天然湖泊或江河。届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络绎不绝地来到放生之地,举行隆重热闹 的放生会。《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是这样描述南宋时佛诞节在西湖举办的一次放生会的盛况的:"府主在西湖上放生亭设醮祝诞,圣寿作放生会,士民放生会亦在湖 中。船内看经、放生,游人湖峰上买飞禽、乌龟、泥鳅放生……"西湖放生会的规模较大,最多时有数万人参加。
现在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品种灭绝,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中国古代放生和护生的文化传统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天地做我放生池
通常,大家认为“放生”是寺院和信徒经常进行的佛事活动。实际上,在佛教没有传入中国的汉代以前,就有节日里放生动物的记载了,《列子·说符篇》有“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日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佛教的提倡,给放生活动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涵义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每个放生者,在放生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一种解脱、释然和救赎的心理感受。放生,既满足了信徒的“普渡众生”的愿望,更为所释放的生灵提供了生机和自由。
动物保护工作者也进行放生,但放生的动物种类均为野生动物,比如,猛禽救助中心几次在麋鹿苑放生猫头鹰,属于纯粹的动物救助,只强调专业和科学上的要求,偶有媒体配合的宣传报道,但绝不会把家养动物拿来放生,更无佛家放生之“仪轨”即诵经、烧香、念佛、发愿……一类的程序。
本人虽然不是教徒,但对各种宗教中的一些护生惜物思想,是非常敬重的,特别是佛教古老的劝善理念,与自然保护的国际思潮,可谓不谋而合。我甚至不经意间在麋鹿苑的灭绝动物墓志铭上,写有“……善恶终将有报,猎天必被天猎”的字句,一些听众说这很有禅意,颇像佛语。的确,佛语中不乏止恶扬善、呵护生灵的思想火花。
《大智度论》上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华严经》上说:“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
《药师经》上说:“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圆瑛大师云:“吾人应体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杀放生;凡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的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谛闲大师云:“不杀为诸界之首,放生为众善之先。”
印光大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修行。”
印光大师又云:“余向提倡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灾人祸……令一切生命者各得其所。”
莲池大师有“戒杀放生录”;大书法家颜真卿写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唐肃宗在批答中说有这样几句话:“四灵是畜,一气同和,江汉为池,鱼鳖咸若”,立意颇高。
唐代许多诗人,像崔涂、顾况、罗邺都写过题为《放鹧鸪》的诗;陆龟蒙有“秋来见月多思归,自起开笼放白鹇”的诗句;齐已、吉师老还有《放猿》诗,其中吉师老的“放尔千山万里身,野泉晴树好为邻”之语令我颇爱;欧阳修有“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诗句,难得的是,弘一法师将其收录在他的《护生画集》中,我注意到,在诗配画的旁白处还写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为室庐,园林是鸟笼”,我认为,这乃是放生的最高境界,即放生在关忧个体安危的同时,还要关注生态的和谐。如此理想境界,有无可能?回答是肯定的。相传,在隋朝,因天台山智者大师多年的讲经说法,感化了方圆数百里的百姓,甚至包括不少的渔猎之民,使三四百公里范围,全部成为了放生池。这才是放生的目的,放生的真谛。
1997年,我在印度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教育讲究三段式:“为了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万物生机勃勃的大氛围,城镇乡村,街头巷陌,所见鸟兽甚多。在感叹印度生灵之自在、物种之丰富、保护理念之普及的同时,更为其宗教的护生力量而折服,印度80%以上的人口属于印度教,还有佛教、耆那教,均强调戒杀、断荤,大家普遍不吃荤腥,不杀动物,结果是飞禽漫天飞,走兽遍地走,不仅明星动物得到保护,如虎、象、犀,一些与宗教相关的动物,如叶猴、孔雀、蛇、牛等都旁若无人、大摇大摆于光天化日之下,连猪、狗、猫等动物也野性十足,走街串巷。我在印度观鸟时,常与松鼠、蜥蜴、獴等野生动物谋面,甚至遭遇过豺这种犬科动物。所以,正是由于宗教信仰下的保护,普遍意义的吃斋念佛,整个印度简直就成了一个大的保护区。在这样“万类霜天竟自由”的国度,人民奉行不伤生、不抓生、不害生的清规戒律、多数人不吃动物、不关动物、不杀动物,又何谈杀生放生,何患之有呢?整个天地自然,不就成了万物生灵的放生池了吗?
所以,谈论放生,我不否认其善意的成分和救赎的作用,但这不是环境保护的最高境界(其实放生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更有教化民众、止恶向善、消灾免难、慈悲利物、发菩提心、利乐有情等深刻内涵和远大目的),只是一种方便法门。买物放生虽是亡羊补牢,却犹未为晚。如果全社会都提倡不吃、不杀、不买、不拘禁动物,通过主动地改良生活方式,改善进食行为,从源头减少作恶,从吃喝减轻孽债,别把我们的嘴变成动物坟,恩泽鸟兽,爱及众生,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该是多么美好,人与自然关系该是多么和谐。
这便是我理想境界的“放生”:伊甸园,不关动物的动物园;无捕食,天地做我放生池。
中华护生网http://www.chinahusheng.cn/
爱心放生http://www.fangshengwang.org
网络放生http://fs.zgfj.cn
中华放生http://www.zhfs.org
放生网http://www.fangsheng.net
放生文集http://bookgb.fohot.com/article_23.htm
放生文汇http://www.chandao.com/list.php?fid=31
素食保健http://www.dizang.org/ss/
五戒十善http://www.zhujiewang.net/
【慈善点击】 http://www.fo120.com/
【公益点击】http://www.bushinet.com/dj/
生死书http://www.fosss.org
药师佛http://www.yaoshifo.org
佛医药http://www.foyi.org
临终关怀http://www.lzgh.org
终极关怀http://bookgb.fohot.com/article_22.htm
生死文集http://www.lzgh.org/ss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