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中国青年报 2006-4-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0:05
百姓说话
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
2006-04-27 03:49:13
周彪
新官上任,第一次和群众或选民见面时,是免不了要讲话的,除了来一通“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表态外,常常有一句让听众激动不已的誓言:“请全×人民监督我!”不过,同样的话听多了,而监督却无从落实或效果大打折扣时,人们往往就将之与“作秀”等量齐观了。不久前,在太原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式上,代市长张兵生向与会代表表态:“我在这里郑重承诺,请全市人民都来监督我”,“我保证,决不以权谋私,决不为亲朋好友承揽工程”。此事引起了坊间的热议。
我并不怀疑张市长的诚意。有不少官员履新之初确实是想干一番事业,力图保持廉洁品质的,后来的蜕化变质是因为诱惑太多而监督太弱所致。但我同样对张市长承诺的落实效果深表担忧。“请全市人民来监督我”,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全市人民拿什么来“监督”市长,“监督”的渠道在哪里?群众手中空空,“监督”市长岂不是一句空话?
在一个法制健全、民主成熟的社会里,官员履新是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政操守“表态”的,因为台下有千万双眼睛严密地监视着。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有公众和媒体时刻关注,竞争对手更是虎视眈眈,伺机出击,等着你露出破绽。韩国前总理李海瓒因为被人请去打了几次高尔夫球,就被对手逼下了总理宝座;香港特区一个警官因为吃了别人一回请而丢了公职。“打球”、“吃请”在咱们这儿算不了什么,可在人家那儿就是大事了。你想打“擦边球”都没门儿,遑论以权谋私?一次决策失误,都可能意味着你政治生命的终结。你要滥用公权?除非你连自由都不想要了。人家更不会因为你信誓旦旦,就给你投信任票。听到官员一句“铿锵誓言”就激动不已,只能说明我们离公民社会还很远,我们的公民意识还很肤浅。
假如有人说,张市长上任后切切实实履行了承诺,果真“请”来一批市民“监督”自己和市府的工作,又该如何看待?我还是要说,这“请”来的“监督”依然不是真正的监督。监督官员是公民的天然的权利,根本用不着被监督者来“请”。如果监督机制健全有效,监督渠道畅通无阻,监督自然是不请自来。反之,则千呼万唤请不来,即使“请”来了,那被监督的也是市长麾下的兵。从张市长客气的呼唤中我们不难发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还很陌生,还有一层厚厚的墙,两者之间的关系离平等还很远。全市人民莫说监督市长,怕连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也监督不了。
监督带上了“请”字,即便是出于真心,监督也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中国青年报 2006-4-27) 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 滕作鹏:新闻监督下的司法公正(中国青年报 2006-9-25) 用公款按摩的局长还能监督别人吗 曹林:画蛇添足的创新隐含扼杀监督的危险(中国青年报 2009-4-15) 最高法:健全法官行为的监督体制(中国青年报 2007-10-27) 最高法:健全法官行为的监督体制(中国青年报 2007-10-27) 周恒祥:“第一时间”是保证新闻监督质量的前提(中国青年报 2004-4-7) 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中国青年报 2006-7-19) 杨涛:颁布禁令不如厉行监督(中国青年报 2006-12-26) 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中国青年报 2006-7-19) 洪克非:谁来监督纪委书记(中国青年报 2008-4-26) 公共权力的监督 监督:一朵带刺的玫瑰 公安何须花钱请第三方监督? 公开是对司法最有效的监督(中国青年报 2005-11-15) 《时差七小时》女主角的父亲正面回应媒体监督(中国青年报 2004-11-6) 孙立忠:人大与政府共建豪华楼后的监督虚置(中国青年报 2007-7-24) 萧锐:最廉价的监督正在网络上兴起(中国青年报 2008-12-17) 曹林:接受网络监督:80后市长必经的仕途成人礼(中国青年报 2009-6-26) 孙立忠:张部长,我想监督您可无从入手(中国青年报 2005-9-27) 戴袁支:合理合法质疑对完善 监督体系有积极意义(中国青年报 2009-2-4) 河南省副省长:“我们虚心接受监督,认真改正”(中国青年报 2009-4-17) 胡印斌:官员腐败缘于缺乏监督而非不拘小节(中国青年报 200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