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7:03
当前,淮北市粮食工作正处于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新格局加速构建、粮食产业加速发展和粮食行业全面提升阶段。随着粮食流通法规的健全和粮食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加强宏观调控,依法管粮,开展行业指导,搞好协调服务已是我们粮食工作的基点,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已成当务之急。
一、建设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的必要性
1.建设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粮食工作是一项服务“三农”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粮食产量连年增加,2007年全市小麦总产量74.1万吨,比去年增加10.8万吨。如何使农民继续保持增产增收,是粮食部门思考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淮北市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多种经济成份粮食加工企业在粮食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壮大,粮食产业处在全面提升阶段。要实现农民种粮创收,改变国有粮食企业单一经营的模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粮食局作为主要涉农部门就是要坚持走一条让众多的农民、落后的农业、贫穷的农村都受惠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企业提供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实现企业资源与农业资源优化组合,发展现代粮食产业。
2.建设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是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的职能和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粮食行政管理方式是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的需要,转变服务方法,提升服务功能,更新行业概念,拓宽行业视野,由习惯单一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统管全社会粮食流通转变,把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社会多元市场主体纳入行业指导服务范围。由注重统计粮食购销经营动态,向研究政策、分析粮情、行业调查、指导协调、抓点带面、排忧解难等方面扩展,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指导粮食行业全面振兴、协调发展。以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经营产业化、行政服务社会化为方向,努力营造粮食经济优良发展环境,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稳定。
3.建设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粮食部门正面临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以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企业改革正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局管理职能应该是为全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优质服务,制定公平的市场“游戏规则”并加以监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必须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确实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服务协调上来。
二、构建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淮北市构建服务型粮食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今年开展了“创新促发展、执行看落实”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提高效能实践活动和作风教育月活动,出台了具体落实措施,实行了粮食收购许可一站式办公服务,完善了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应当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现代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服务意识淡薄,“管”字当头,我们的自身建设、能力素质、服务意识、行业管理等方面,与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群众观念、协调服务、廉洁高效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构建服务型粮食行政机关措施和建议
1.狠抓政策落实。一是坚持和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按时启动预案,顺利组织实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把政策的好处兑现给种粮农民。二是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收购农民余粮,充分掌握粮源,搞活粮食经营。三是加强粮食销售和供应工作。按照中储粮淮北直属库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拍卖销售。对军供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供应。
2.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企业战略重组、工商联营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整合,采取国有独资、国有参股、租赁经营等多种模式,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国企改革的调研工作,借鉴外地国企改革的模式,进行大胆尝试。二是监管好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政府授权,成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对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能并进行监管。
3.以小麦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深化认识,细化目标,强化措施,加快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一是加大资源整合与工商联营的力度。要把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粮食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工商一体、厂库合一,优势互补,创新产权对接方式。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参股、控股,搞好联合,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重点培育集团大型龙头企业,淮北鲁南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在全省粮食加工行业闯出的一匹黑马,是市局联系培养的农业产业化领军型龙头企业,对于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粮食企业,市粮食局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尽快发挥龙头带头作用。三是加强优质粮基地建设。依靠市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争取农业部门的支持,通过订单形式,建立1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指导种粮大户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为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粮基地和农民调整产品结构搞好服务。
4.开展多种形式的便农惠农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总结、推广农村服务社等中介组织建设典型经验,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逐步扩大“放心粮油”在农村市场的占有比例。
5.加强协调沟通,营造发展环境。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涉粮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掌握政策,了解他们惠粮、支粮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加深感情,形成共识。要善于争取领导关注、争取政策支持、争取部门理解配合。
6、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网络、媒体、刊物等形式构建粮食信息服务平台,将重要政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群众,实行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提供信息,引导农民了解市场动态。
7.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和依法管粮工作。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搞好粮食流通统计和供需平衡调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做好粮食应急预警工作,促进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抓好粮食收购资格、国家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仓储设施的使用情况、地方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等日常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使行政执法工作尽快步人正轨。
8.建立健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的作风建设工作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机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我市粮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