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平、朱全宝:对乡镇党委书记思想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9:24
“乡镇强,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乡镇政权是最基层的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基层工作开展的“火车头”。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方群众的生活幸福,决定着一方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基础的牢固程度。今年7-8月份,我们课题组深入衡南、祁东等县,共走访7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并通过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向全市183名乡镇党委书记及近500位相关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思想工作生活的基本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乡镇党委书记思想工作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衡阳市现有乡镇党委书记183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人。从任职时间看,任职3年以下的86人,3-5年的52人,5年以上的45人;从年龄状况看,35岁以下的16人,36-45岁的121人,45岁以上的46人。学历情况是:研究生学历18人,本科学历123人,大专学历39人,高中或中专学历3人。他们中属于本乡镇提拔的有97人,源于市县机关下派的有31人,其他乡镇(街道)交流的有55人。其中县(市)党代表有171人,人大代表156人,政协委员8人,市及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为22人、13人和1人。
(二)调研情况
为尽可能获得真实而全面的数据材料,课题组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走访三种方式进行调研。共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面向现任乡镇党委书记,一套面向对乡镇党委书记有较多了解的县、乡、村干部。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713份,收回663份,其中面向现任乡镇党委书记183份,收回167份;面向县、乡、村干部的(以下简称“其他人员”)500份,收回480份。综合座谈、走访和问卷情况,我们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思想工作生活现状有了基本的掌握。
1.思想状况
关于思想状况,针对两类不同的调查对象,得到的数据有所差异,现将各主要调查项目所占比例图示如下:
首先是政治素质。在问及“是否通读过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四中全会《决定》?”时,有148人回答“是”,占81.25%;在回答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看的?”,认为“完全正确”的达100%。其次是法治观念。在对“其他人员”问及“您所知道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法制观念如何?”时,认为“很强”的只占22.73%;认为“一般”有253人,高达52.78%。当问及“在处理实际工作时,当政策与法律相冲突时,您是怎么处理的?”,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选择“依法办事”。再次是俭朴意识。在对其他人员(如村干部、乡镇干部等)进行调查时,当问及“您所知道的乡镇党委书记在”节俭朴素“方面表现怎么样?”时,认为“很注重”的达285人,占58.6%。最后是道德状况。课题组针对“其他人员”专门设计了“您觉得乡镇党委书记的道德作风怎么样?”一问,认为“非常好”的占37.5%,认为“比较好”的占“62.5%”。
2.工作状况
其一,工作压力方面。在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问卷调查时,认为“压力比较大”的高达93.75%,这一数字在对其他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您觉得乡镇党委书记现在的工作压力大吗?”,认为“很大”的达237人,接近50%;认为“比较大”的占35%。特别在回答“在乡镇 ‘上边压、下边顶,党委书记是个出气筒’对此您怎么看?”时,有高达94%的表示“基本认同”,没有人选择“不认同”。同时在回答“影响您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一问中,有62.5%乡镇党委书记认为是“工作压力太大”。课题组再把压力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供调查对象选择,选择“第一(计生工作)、第二(安全生产)、第三(保持机关运转)”的最多,占68.75%。
其二,工作能力方面。在问及“您感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是可以满足工作的要求?”时,100%的乡镇党委书记认为“基本满足”,“完全满足”一项无人选择。同一问题在对“其他人员”进行调查时,有近31%的人认为“基本满足”,也有13%的人认为“完全满足”,有26%的人表示“不太清楚”,还有接近30%的人认为“不太满足”。对于具体的工作能力,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工作中哪方面的能力最为欠缺?”,占56.25%的乡镇党委书记选择了“应对突发事件”一项,其余都选择了“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项。这一情况在“其他人员”那里也基本一致,只是能力欠缺的范围有所扩大,如选择“缺乏驾驭全局能力”的占18.26%,“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占14.39%,“沟通和协调”的占13.01%。
3.生活状况
首先是工作环境方面。在回答“您对目前的乡镇工作环境是否满意?”时,171人认为“基本满意”,占93.7%,有11人表示“不太满意”。在经济待遇方面,有56%的乡镇党委书记认为“基本满意”,也有44%的同志表示“不太满意”。 在“对所任职乡镇的办公和生活场所的条件的感受”方面,有81.25%的同志认为“还可以”。
其次是休闲娱乐方面。针对两类不同的对象,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最后是生活条件方面。在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价中,认为是“中等”的57人,占31.25%,“中上等”的103人,占56.25%。在对“乡镇党委书记的住房状况”调查中,选择“100-150平方”有103人,占56.89%,有80人表示住房面积在“100平方以下”,占调查对象的43.75%。
二、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几个综合判断
通过对座谈、走访及调查问卷情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作出以下四个综合判断:
(一)大事面前有担当,理想信仰存隐忧
从总体上看,首先,乡镇党委书记在重大原则和政治方向上能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能坚定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特别是在大是大非及大灾大难面前,基本上都能表现出明确的是非观念,坚定的纪律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其次,法治观念较强。随着二十多年的普法实践和依法治理,乡镇党委书记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比较清晰地处理好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有较大提升。再次,道德作风较好。乡镇党委书记能够认真对待“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德”的首要性也被列为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道德作风上,乡镇党委书记不敢有丝毫怠慢,群众反映的情况普遍较好,充分展示了一个基层政权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最后,俭仆意识较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乡镇的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乡镇面貌也有很大改善,但处于乡镇的党委书记并未因此“大手大脚”,大行铺张浪费之风,特别在财政实力相对薄弱的乡镇,俭仆的压力更大。
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乡镇的党委书记的信仰状况不容乐观。自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进入新时期,因特网等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青年人作为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上受到的冲击更猛、面临的困惑更多。从年龄和知识结构状况看,乡镇党委书记也基本上处于这一群体之中。调查走访中发现:在谈到共产主义理想问题时,不少乡镇党委书记有些闪烁其辞、含糊不清。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人以为时代久远了,对毛泽东思想,有人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等同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很多人还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方面工作的方针。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倒是有不少人津津乐道,赞誉有加。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就是在乡镇党委书记中,许多人对宗教的关注热情在快速提升,个别人甚至开始迷恋宗教。关于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面前他们的表现由何而来的问题,一些被调查对象给出的答案是:“基于纪律和良心”。我们认为,作为中国最基层政权的“舵手”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乡镇党委书记能否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将直接影响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事关党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二)综合素质有提高,能力短板较明显
从我们接触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总体情况看,他们无论是学历,还是知识水平,可以说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这支队伍的能力基本上能够适应要求,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贯彻执行能力强。在执行上级的指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时,书记们行动比较迅速,态度比较坚决。这既是上级权威的体现,更是乡镇党委书记执行能力强的表现。二是开拓财源能力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财政经费基本源于上级的转移支付,而一个乡镇能得到的转移支付资金毕竟有限,因此,维持机关运转,几乎成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年度工作的重点。“穷则思变”,他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向外界“化缘”、向上级“求奶”,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从调查走访来看,大多数乡镇在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形下,基本上都能“保运转”,甚至还出现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乡镇财政。这不能不说是乡镇党委书记开拓财源能力强的明证。三是抗压扛责能力强。由于在我国政权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决定了乡镇层次最低却承担着最多的具体工作,中央、省、市、县任何一个层面的工作安排,乡镇都必须负责落实。由此造成的现实就是,乡镇一直处于“事情多,压大大,责任重”的窘境,许多乡镇党委书记常年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检查,这些考核检查项目不管实的虚的,对乡镇党委书记而言,就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的义务,而没有拒绝的权力。座谈走访中发现:“责任状”之多、“一票否决”之严,最让乡镇党委书记“牵肠挂肚”,丝毫不敢怠慢。在如此形势下开展工作,对乡镇党委书记的能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练,而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基本能够应对,充分说明其抗压扛责能力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管理职能趋于弱化,服务职能凸显,以前那种“吆五喝六”的工作方式,群众再也不买账了,许多乡镇干部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怎样才能干好这份“服务工作”,既需要乡镇干部自我重新定位,更需要作为“领头羊”的乡镇党委书记不断在实践中摸索,这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综合素质和统筹协调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座谈和调查问卷中,许多乡镇党委书记都提到了他们感觉到的,自身能力的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二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座谈中,许多人谈到,目前部分乡镇党委书记思想不够解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致使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工作往往陷入被动,造成群众不满;部分书记面对复杂的基层工作,在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分析新问题上还有差距,缺少长远发展观念,工作、执行、协调能力不强,存在“本领恐慌”现象;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习惯于面上安排工作,忙于迎来送往、应付检查,扑下身子抓调研、抓落实力度不够,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缺乏长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毅力。特别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利益相互交锋,乡镇党委书记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感不足。在应对具体工作上,乡镇党委书记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多与乡镇党委书记处置思路不对、方法不当不无关系。
(三)工作条件有改善,工作压力仍较大
从衡阳市的情况来看,乡镇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近年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去年衡阳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乡镇 “五小”( 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建设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全市乡镇的基本设施与条件,部分乡镇已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如电脑、传真机等,乡镇公务用车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工作条件的改善,让乡镇党委书记身心愉悦,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通过座谈和走访,课题组发现:衡阳各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的年均薪酬约为2.5万,好的乡镇略高一些。在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价中,认为是“中等”的57人,占31.25%,“中上等”的103人,占56.25%。在对“乡镇党委书记的住房状况”调查中,选择“100-150平方”有103人,占56.89%,有80人表示住房面积在“100平方以下”,占调查对象的43.75%。同时,为解决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后顾之忧,组织上也十分关心其家庭和子女,许多县(市、区)在解决乡镇党委书记妻子就业、子女就学上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实实在在的照顾。凡此种种,表明乡镇党委书记生活待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撤区并乡后,许多乡镇的下辖村达到数十个,人口多至近十万。摊子大了事情就多,面对的情况更复杂,担负的责任更多,维稳、计生、安全生产等许多工作都属于“弄不好就交帽子”的“一票否决”事项,书记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问卷调查时,认为“压力比较大”的高达93.75%,这一数字在对其他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同样得到了印证:“您觉得乡镇党委书记现在的工作压力大吗?”,认为“很大”的达237人,接近50%。其次是责任追究严厉。在对一些乡镇进行走访时,我们发现:签订“责任状”是上级党委政府给乡镇党委书记施压的常见手段,也让书记们最为心惊胆战。大大小小的责任状名目繁多,我们大致翻阅了几个乡镇的责任状,诸如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耕地保护、森林防火、粮食生产、党的建设、重点工程、财政税收、优化环境、远程教育、清洁工程、防汛抗旱等,一共十几项,项项是“雷区”,项项可“免职”,所以乡镇党委书记既不敢怠慢,更不敢“得罪”。还有三大项是社会熟知的“一票否决”,即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威力更大,也让乡镇党委书记们更头痛。因为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在一部分乡镇党委书记精神上,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存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四)职级升迁有诉求,发展空间受限制
调查中,我们对乡镇党委书记这支队伍的基本看法,一是觉得他们肯干事,也还比较能干事。二是求知心切,上进心强。“上面千条线,乡镇一针穿”,乡镇虽是最基层的行政层级,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任务一样都不能少,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实都在这个层次。作为乡镇的党委书记,不仅不能有怨言,而且要实实在在地把事干好,没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与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可能达到。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大部分乡镇书记们也没有忘记学习,通过书本、借助网络、深入群众,他们在努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他们也期望多到党校、干校、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调查走访中,部分乡镇的党委书记虽然向课题组坦露了工作的难处,但依旧把在乡镇干事创业当作一种人生锻造与经历积累,当作为民服务的桥梁。因而,事情再多,工作再累,任务再重,也敢于面对。特别是近年来湖南省委提出的“三个不吃亏”和“三个干事”的用人导向,给基层乡镇党委书记以极大鼓舞,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在,提高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然而,不少乡镇党委书记表示:提拔遭遇“天花板”, 发展前途渺茫,让许多人多有失望。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虽然辛辛苦苦扎根乡镇多年,但是,年龄这道坎使他们很难再在职级升迁上有所变化,因此,工作热情下降,意见牢骚增多,也就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表现突出、较为年轻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任职多年也未见提拔迹象,也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天花板”现象在乡镇可谓司空见惯。在一个县(市、区),县级领导一般为50人,每年有3至4人退出县级领导岗位。而在一个县,正科实职党政一把手约200人,如空缺的县级岗位全部从本县正科实职中选拔,每个正科实职升副县级的概率为1/50。由于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乡镇党委书记继续升迁的黄金时间只有几年,而升任副县级的条件要求是,必须有在两个不同乡镇任党委书记的经历。然而现实又有大约1/2的县级领导职位补充是通过上级下派或异地调任完成的。因此,对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而言,这个职位已经到顶。其次是干部之间交流不够。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书记反映,在一个地方干上5年甚至更久,是时下乡镇书记的常态,有的甚至一辈子只在一个乡镇“摸爬滚打”。还有书记坦言:呆的时间太长,各种关系错宗复杂,矛盾积累越多,工作推动就越难。
三、对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巩固乡镇这个最基层的政权,抓好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结合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在推进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重点问题:
(一)强化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
早在1922年,梁启超即说过:“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改革“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历史在进步,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但就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这一点而言,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的,这就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信仰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形下,我们有理由认为,信仰问题,特别是作为一级党委的负责人的信仰问题,已不仅仅是理论或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个人精神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大问题。尤其是他们的根本政治信仰问题,绝对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现在一些干部没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像-句顺口溜说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理想信念的缺失,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正如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所言“没有坚定正确的思想基础。规定、制度就很难发挥作用,对贪污受贿也起不到遏制作用。”所以,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乡镇党委书记的信仰问题。
第一,加大理论研究力度。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坚定乡镇党委书记的信仰要从他们的思想意识入手以确立信仰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回应时代的挑战,为干部信仰的树立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研究我们要找到符合时代节拍的理论,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二,注重教育培训导向。培训对乡镇党委书记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他们身处最基层,直面社会矛盾,事务较为繁重。平时进行学习“充电”的时间有限,迫切需要组织上安排轮训调训。在培训导向上,尤其需要注重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深层次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独到的解读,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培育。通过学习培训,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思想教育,助推其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学习培训,逐步巩固基层乡镇书记的的思想基础。
第三,严肃党的纪律规章。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党委书记信仰缺失,很大程度上与党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关。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甚至转而迷信鬼神,这是信仰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与党的先进性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是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须给予高度警惕。要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严肃党纪,从严治党,坚决制止这种触犯信念底线的现象蔓延。特别是对那些迷信鬼神的党员领导干部决不姑息迁就,对问题特别严重的,应该给予必要的党规政纪处分。
(二)强化学习培训,补齐能力 “短板”。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当下,乡镇党委书记的政治素质普遍较高,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能力和知识已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着眼于提升岗位履责能力,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乡镇党委书记的学习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即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不断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二是学习内容由专业转向全面。三是学习途径由单一转向多元。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深入改革发展的实践,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
搞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是个系统工程。干部培训是其中主要途经和重要环节。适应时代要求,明确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此,要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落实培训职责。按照”突出重点、分级培训、全员覆盖、确保实效“的原则,乡镇党委书记主要应由省、市两级进行培训。可每年利用农闲时间,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县(市、区)委履行对乡镇党委书记日常教育培训的职责,完善符合岗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同时,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现代农业、领导科学、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群众工作等专题培训,增强乡镇党委书记的理论素养和发展意识。其次要改进培训方式。依托党校和大中专院校,综合运用组织调训和在职自学、脱产培训和学历教育、岗位实践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等有效形式,采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不断增强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的效果。要保证培训时间。乡镇党委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5年任期内至少在市级以上党校参加一次时间2个月以上的集中培训。县(市、区)委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举办专题培训班,并积极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挂职锻炼。
(三)强化体制改革,注意适度”减压“。
谈及工作现状,”责任大、权力小、经费缺“是乡镇党委书记反映较为普遍的方面,也是最让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方。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实现责权匹配。一要规范岗位职责。要改变”事情杂而无序、责任大而无权、工作难而无耐“的现状,关键在于合理设置岗位职责,严格规范工作内容。上级党委政府应结合乡镇工作的实际要求和群众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妥善合理确定乡镇党委书记的任务使命、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应避免随意给基层乡镇下达工作任务和职责外的工作安排。职责一旦规范,该干的事情,不该有的举动一目了然,这样才不至于人浮于事、无所作为,不至于顾此失彼、越俎代疱,乡镇党委书记也才能各司其职、各就其位,既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份内之事,又能促进工作向预定目标开展。二要改革”站所“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需求越来越大,乡镇对社会管理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但却缺乏实际的权力。各级部门执法权力只限定在县(市、区)级部门为止,未及乡镇。而一些有执法权的”站、所“,却只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正所谓”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乡镇党委书记戏称自己是”有责无权、有事无钱“。这里,课题组参考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建议改站所由部门管理为部门与乡镇共管,在人事任免权、工作经费等方面要给予乡镇一定程度的倾斜,让责权利相匹配,让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唯其如此,乡镇党委书记才不至于无故担责、”蒙冤“背责。
“维持机关运转”是乡镇党委书记深感压力的重要方面,它几乎成为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年度工作的重点,有相当一部分书记们坦露“一年有大部分时间是去讨钱”, 能否“讨到钱”甚至成为衡量一个乡镇党委书记有没有能力,有不有威性的重要标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讨钱”、“拉赞助”,有多少时间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呢?又有多少时间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因此,要改变现状,重塑导向,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上级政府应根据乡镇的实际财力、财源,综合考虑乡镇的收支情况,合理确定各个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对财力薄弱、财源开拓较难、必要支出较大的乡镇,要适当给予倾斜。财力增加了,经济有保障了,乡镇党委书记才能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干事创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开拓则财源较好、财政节约有嘉的乡镇,对该乡镇可在下一年度提高支付标准,以激发乡镇党委书记的干创热情;对浪费财政资金、缺乏开拓意识的乡镇,则酌情降低支付标准,以此防止滋生“等着上面给奶吃”的“懒虫式” 乡镇党委书记。
(四)强化用人导向,破解发展瓶颈。
在政治的道路上希望得到提拔重用是人之常情,官之常态,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干部的积极上进之心。如果一个干部在仕途上感觉已是提拔无望、发展无门,就有可能坠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境。如此种种,不仅破坏政治生态,更有碍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前进、人民群众的富足幸福。因此,组织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政治前景出谋划策。
针对“官多职少”“僧多粥少”的社会现状,让所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提拔到上级党委政府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此,一方面,应积极拓宽提拔空间。对此,可加大从乡镇党委书记中提拔使用新的干部的比例,比如湖南省近年来多次从乡镇中选拔优秀党委书记至省直、市直机关任职。也有地方推出方案:今后所有市直部门新产生的副职必须有乡镇党委书记的任职经历。另一方面,应努力加大干部交流。提拔有限,但交流可以无限。加大从县(市、区)直部门选派领导干部到乡镇任党委书记、从乡镇选派党委书记到县(市、区)直机关任职的力度。同时,为使党委书记能充分有效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实现乡镇党委书记异地交叉任职。
为尽可能减少“天花板”现象对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困扰,应尽快建立健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措施。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采取“升级不挪位”的办法,实行低职高级,提升领导干部的“天花板”高度。近年来,衡阳市正在对工作满5年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逐步解决副处级待遇,此举受到乡镇党委书记的热烈“追捧”,大大提高了基层书记的心理预期和工作热情。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级别的激励功能,通过级别晋升,提高干部的工作福利等待遇,解决干部职务晋升瓶颈问题。同时,要坚持向基层和艰苦地区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有人讲,做人之难,从官场可窥见一斑:当不了官,难;当了官升不上去,难;当了官穷于应付勾心斗角,难;当了官发现自己不过如此,更难。现阶段,当官是一个非常消耗心智的职业,要做一个农村乡镇基层的好官,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尽管如此,想当官的依然大有人在,且呈急速增长之势,超过了职务资源的可供量,造成供需矛盾。想当官未必都是坏事,很多人也确是当官的料。但是作为干部来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能把当官看成是唯一的出路。能不能当官,不仅有个人素质问题,还有机遇问题。为了班子建设的加强,为了结构比例的优化,为了年轻干部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人做出牺牲的。碰到了这种情况,应当想得通。有人讲,想不开时,可以去看看“三座山”。一是井冈山,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英烈,与他们比,我们不该心理失衡!二是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怀,我们不必心理失衡!三是八宝山,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最后都殊途同归,我们不要心理失衡!通过教育和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关怀,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心理上打破“天花板”。
(课题组成员:吕正平  朱全宝)
工作单位:中共衡阳市委党校(邮编:421008)
来源:中国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