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利益诉求 走向社会重建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1:56
  疏通利益诉求 走向社会重建之路作者:景凯旋来源:新京报来源日期:2010-10-9  

   公民社会之建立,当自今日始。改革开放之兴,其本旨即在解放社会,让民众拥有更大自主空间,故建立公民社会,正是为了抵制总体性权力重返社会生活,使改革不致倒退。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发表课题报告《走向社会重建之路》,直面现实,直抒观点,读后深有同感焉。专家学者食民之禄,为民所养,理当关心民瘼,不畏权势,此固为中国古代士人之传统,更是当代知识分子之责任。道义所在,有不辞焉。

  报告指出:“当今中国的众多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扩大、官民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增多等,归根到底,是由于改革过程中权力、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有失衡之处,‘权力之恶’和‘资本之恶’未得到有效制约。”其所指陈社会弊病之因,可谓切中要害。

  所谓“权力之恶”,即指任何权力天然不愿受到限制,且有为恶之倾向,最终必然危及个人权利;所谓“资本之恶”,则指资本具有贪婪本性,若无劳资博弈,公平伸张,最终必然危及社会公正。此两者已为人类历史所证明,并为国人所共识。以今日中国社会言,“权力之恶”,可以暴力拆迁为代表;“资本之恶”,可以黑砖窑为代表。而其在市场经济中之突出表现,则为权力市场的建立。此种市场,兼具传统社会与商业社会之恶,而无二者之善。

  其根本原因何在?清华社会学者一语中的,今日社会各领域,已经出现“一种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重建总体性权力”的趋势,即试图回到过去年代,由权力统制社会生活的一切。此不仅包括经济生活中政府出让土地的血拆现象,而且也包括民众的各种文体活动。至于公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更属比比皆是,个别地方权力日益无视法律、舆论及中央政府政策,大有以维稳名义挟持上面之势,并由上面为其造成的社会不稳局面埋单。所不同于过去的是,今日之权力者,犹可借权力市场经济大发其财。公平正义之不存,于今为烈为盛。

  人性善不足恃,官员道德不足恃,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唯制度建设可长治久安。此为今日人人明白之浅显道理,清华社会学者之观点,亦不过常识耳。然官员出于利益而罔顾,民众出于自保而缄默。道德沦丧,莫过于人心焕散。人人皆忖度,中华民族之长远利益,非我一己之力所能维护,只要不发生在当下,社会若其安危,于我何干?然沙丘建屋,犹如七十年私房土地使用权,可得永乎?

  现代社会制约权力,可分两途。一为分权以权力制衡权力,一为建立公民社会以社会制衡权力。清华社会学者呼吁社会重建,即建立公民社会之谓。然中国历史上或曾有民间社会,而实无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之建立,当自今日始。改革开放之兴,其本旨即在解放社会,让民众拥有更大自主空间,故建立公民社会,正是为了抵制总体性权力重返社会生活,使改革不致倒退。

  建立公民社会,阻力仍在公权力,即报告所指“社会恐惧症”。今日民众之抗争,大抵皆在法律范围,多数民众盼有序而非无序,望改革而非动乱。此正民心之可用,改革之可望,社会之可兴。然个别权力者依旧视民众自发活动为敌,各种志愿者组织,虽尚处于低级阶段,且限于教育、救灾、慈善等活动,仍处处受到限制,即报告所言“在权力主导下的社会建设中,自组织的、自主性的社会生活甚至受到压制或抑制。”社会越维越不稳,实则社会恐惧症所致,岂有他哉。

  今日改革之重点,已转向公平正义之实现。若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不足以解决之。改革者,人人安居乐业之改革,非一部分人享有特权之改革。面对当今市场经济下复杂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皆有其正当性,传统总体性权力势将难以应付,倘若继续拖延改革进程,社会必将陷于无序,彼时人人道路以目,袖手旁观,此诚非中华民族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