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怪警示语”出炉,笑讽美国诉讼泛滥(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6:58:17
“最怪警示语”出炉,笑讽美国诉讼泛滥


( 2007-12-17 12:27: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勿把人投入洗衣机”“不要吃(打印机墨盒中)墨粉”“勿用微波炉烘手机”……别笑,这就是美国社会中的商品警示语。
美国媒体14日报道,一个民间组织评出2007年全美5大最怪商品警示语,娱乐大众同时讽刺美国众多诉讼理由古怪,以至商家只能多说“蠢话”以避官司。
摘得今年“古怪警示标签大赛”头奖的是一种小型拖拉机的标签警示语──“危险:避免死亡”。凯文·索阿韦因慧眼识“怪”推举它参评,除获500美元奖金,还得到一本今年畅销书《“折叠童车前取出孩子”:史上101条最蠢警示标签》。
作为T恤衫烫图转印纸警示语,“不要穿着T恤衫烫印”当选亚军,它的推荐者获得250美元奖金。
季军则颁给一条轻便童车警示语。它标在车后部储物袋上,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放进袋”,推荐者赢得100美元奖金。
获得荣誉奖的两条警示语也颇具特色。
它们分别是开信刀警示语“警告:建议佩戴安全护目镜”;织物记号笔警示语“不要用这种字迹会消失的笔在支票或任何法律文件上签名”。
“古怪警示标签大赛”至今已举办11届,每届获奖作品都让人觉得可乐,比如2006年冠军、洗衣机警语“勿把人投入洗衣机”,以及2004年冠军、马桶刷警语“勿用于人体清洁”。
主办者“密歇根州诉讼滥用观察”组织希望借这种幽默方式展现消费者诉讼对商品标签的影响。
这个组织的主席鲍勃·多里戈·琼斯说,这些标签警示语看似愚蠢,却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美国民事司法体系漏洞。
琼斯发表声明说:“为赚钱精于算计的律师知道,他们用荒唐理由就能把无辜厂家告上法庭,迫使后者花大笔钱了结官司,即使那些诉讼理由源于消费者忽略常识。”     (吴铮)据新华社特稿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7/content_7266560.htm
“最怪警示语”出炉,笑讽美国诉讼泛滥(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7) 老百姓最反感什么?乱收费还霸道(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7) 美国弗州:重罚超速,民众要求废“苛政”(新华每日电讯 2007-7-20) 美国:白头鹰安家,“迫停”大型工程(新华每日电讯 2007-10-15) 新华时评:执法权当私器,“三乱”借“治超”还魂(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最牛钉子户”的命运与物权保护的兑现(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4) 全球最长寿私企千岁有余(新华每日电讯 2007-5-10) 日本最讲包装,但现在力求简单环保(新华每日电讯 2007-8-22) 长江刀鱼几千元一斤还买不到,快绝迹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7) 前所未有牛市:散户机构该学的都很多(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7) 郴州公路如此限速,不为钱为啥?(新华每日电讯 2007-5-17) 税收屡创新高,公共品能否同步高?(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7) 北京抽查早餐摊点,称未发现“纸馅包子”(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7) 哪来那么多“机械故障”?东航这次“演砸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17) 105条生命是对监管失职血泪控诉(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2) 毛头孩子,何以轻易“黑”掉一些政务网站(新华每日电讯 2007-6-12) 江西新干社保局:“冒领养老金不是大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9-12) 韩国查学位造假,一路查向青瓦台(新华每日电讯 2007-9-12) 记者调查:拒签事件该怎样触动医界(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3) 导游沦为宰客专家,怕是旅行社逼的(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7) 山航怪事不少:迟到的答复,费解的解释(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6) 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通报10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1)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七台河矿难:责任人为何两年未处理(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