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0:25
“不要记住仇恨,但定要记住历史”


( 2007-12-14 09:57:3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12月13日,一位参观者从纪念馆的“灾难之墙”前经过。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烛光祭”▲12月13日,青少年在参加“烛光祭”活动。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12月13日是个让人哀悼的日子。70年前的这一天,南京沦陷,在随后6个星期中,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惨遭日军屠杀。
“我们不要记住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记那段苦难。”
70年后的今天,一大早,夏淑琴、佘子清、赵斌等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便早早地赶到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自纪念馆开馆以来,每年的这个日子,他们都要到这里来,为的是纪念当年被日军屠杀的亲人和同胞。
参加中日两国僧人举行的和平法会,随后,又参加了悼念集会……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心情沉痛。
“一走进纪念馆,我就会想起被日本兵残忍杀害的母亲。”74岁的佘子清已经满眼泪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那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苦难。”
和佘子清一样,70岁的赵斌在那场战争中失去了父亲。“我是1937年12月8日出生的,我刚出生两天,父亲就去参加抗日,结果被日本兵杀害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差,在我12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
“历史已经过去了70年,我们不要记住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记那段苦难。”赵斌说。
在邻居的搀扶下,7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施秀芹13日第一次到纪念馆来。5岁时双眼就被日军用枪戳坏的施秀芹哭泣着说:“早就想到纪念馆来了,但是眼睛看不见,路上太不方便。今天是70周年纪念日,我想自己一定要到这里来。”
“虽然看不见了,但一进纪念馆,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惨景。”施秀芹说。
“如果他们遭受了那样的苦难,还被人诬陷,他们会怎么想?”
一家9口人中,有7人被日军屠杀,而被日军戳了3刀后侥幸生存下来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双眼已经哭得通红:“一想起当年的场景,我就忍不住流泪,更让我气愤的是,日本右翼作家还诬陷我‘做假证人’,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良心,如果他们遭受了那样的苦难,还被人诬陷,他们会怎么想?”
夏淑琴告诉记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也是为给30万遇难同胞讨回公道,她将诬陷她的两名日本作家告上了法庭。让她欣慰的是,南京法庭和日本东京法庭都判她胜诉。“虽然被告又提起了上诉,但我相信自己最终能胜诉。”77岁的夏淑琴非常坚定地说。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在刚刚竣工的纪念馆新展厅中,醒目地悬挂着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青少年的嘱咐,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心声,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一直友好下去。”80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向远松说。     (记者徐机玲 蔡玉高 石永红)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和平之舟”,承载和平心声美国医生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添新证新华时评:“屠城血证”是全人类的遗产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92.htm
新华时评:“屠城血证”是全人类的遗产


( 2007-12-14 09:53:5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7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并发生了2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由于多重历史因素和长期冷战,许多西方人士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实地了解了这一史实,揭露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书籍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影视机构争相拍摄反映这一题材的影片。这些现象,体现了人类对侵略战争的谴责和反思,也显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关注。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仍有一些地方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由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导致的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日本右翼在内的一些人仍竭力歪曲历史,为战争罪犯开脱罪责。
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更好地开创未来。曾遭受侵略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此告慰和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名同胞。 (记者徐机玲 蔡玉高)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45.htm
美国医生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添新证


( 2007-12-14 09:54:1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已经没有地方掩埋尸体了。”“士兵一个个被送进医院,由医生包扎伤口,换了一套新衣服后,又很快离开了。”……这些内容出自南京大屠杀时留在南京的美籍医生鲍恩典女士的日记。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了记载南京大屠杀的又一证据——鲍恩典日记。日记记录了1937年11月25日至1941年9月15日期间鲍恩典在南京鼓楼医院的经历。
南京鼓楼医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是由基督教会派遣的加拿大籍传教士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医学博士1892年创建的一所“基督医院”。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当年,南京鼓楼医院被划为国际安全区,救治了许多被侵华日军烧杀、凌辱的伤兵和百姓。曾在这家医院工作的外籍医务人员亲身经历和目睹了那场惨无人道的浩劫,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当时,侵华日军紧逼南京城,外籍人士纷纷撤离南京,鲍恩典女士和鼓楼医院的其他3位美国医生威尔逊、屈穆尔、韩德思却留了下来,参与国际安全区救治伤员和难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鲍恩典与其他外籍同事拯救了一大批遇难平民、伤兵和妇女儿童的生命,得到了当时民国政府的嘉奖,被救的难民代表还赠送了“慈悲为怀”的锦旗。
鲍恩典女士亲眼目睹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她的日记在倾诉心事的同时,也记录了当年那场灾难。鲍恩典留下的这本珍贵日记一直被她的侄子和侄媳细心保存。2006年3月,鼓楼医院工作人员把这本日记带回中国。     (记者石永红 张宏妹 陈瑶)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47.htm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


( 2007-12-14 09:34:4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200余名南京青少年聚集在一起,手托点燃的白烛,呼唤和平,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徐机玲 石永红 蔡玉高)13日上午10时,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古城南京上空。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代表、海内外友好人士8000人在南京举行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新扩建落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同时竣工开放。
悼念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举行。各界群众首先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在警报声中,全体人士向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默哀。《安魂曲》中,人们向遇难者敬献花圈并鞠躬。
江苏省政协主席许仲林在悼念仪式上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纪念遇难同胞的主要场馆。我们对纪念馆进行扩建,就在于给参观者以历史的体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对中国人,而且是对人类的基本价值的攻击,是毁灭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共处的基础;又在于给予当代和后代以警示,不能容许任何否认战争责任和美化战争的谬言流行。
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任洁代表各界宣读了《南京和平宣言》。
200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遗属、抗战老战士、港澳台同胞,600多位外国友人参加了悼念仪式。这些外国友人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其中来自日本的友人最多,共有400多位。
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施怀庚老人坐着轮椅参加了悼念仪式,他说,我曾经亲眼看到日本兵打死了身边的一位同伴,那情景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我们永远忘不了那段悲惨的历史。来自日本的退休教师古泽千代胜已80岁高龄,他说,到南京来就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在日本时就经常向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希望他们能记住历史,能有反省意识。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360.htm
“和平之舟”,承载和平心声


( 2007-12-14 09:54:3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投资3亿多元、占地111亩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正式竣工,向公众开放。
经过两年紧张建设,展现在参观者眼前的新馆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另外,还有十多座形态逼真、寓意深刻的雕塑点缀其中……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新展厅主要展示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胜利1945展览”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骸骨陈列。主题展览“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共分为南京沦陷前的中国形势,日军从上海攻向南京,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的奸淫与掠夺,日军在南京的焚烧与破坏,国际安全区不安全,日军毁尸灭迹与慈善团体掩埋遗体,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11个部分,主要展示了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南京大屠杀史实。
纪念馆最震撼人心的展览是位于新展厅的19具遇难者遗骨,以及墓地广场的“遇难者遗骨陈列室”和“万人坑”遗址。走出“万人坑”遗址展厅后,参观者将依次步入悼念厅、祭场、冥思厅。提供这样的场所,就是希望参观者能在了解历史真相、悼念遇难者的同时,对历史进行深入的反思。
走出幽暗的冥思厅,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纪念馆的最后部分“和平公园”。在和平公园的另一端,和平“母亲”雕塑表现出的对和平的期盼,代表了人们的心声。
载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和平心声,“和平之舟”扬帆起航!
(记者徐机玲 蔡玉高 石永红)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12/14/content_7247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