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8:49

逻辑和理性

      看到逻辑二字,就让人想起牵牛绳;看到理性二字,就让人感觉驴嘴套。      比如我妈去买东西,不管价格是否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她必定是要讲价的。卖方不降价,她就觉得自己吃了亏。“你得降价”这个观念,对我妈来说,这就是她的逻辑,——你想啊,出厂价才多少钱,凭啥你就得卖那么贵呢?——我妈认为,在标价与卖价之间,这个差异肯定就是非理性的。因此她必须得采用理性的对话来试图降价。比如说对方的衣料不行,扣子没定严实,款式不好看等等。作为卖方,他肯定也在想,你这老太太为啥就不算入房租,计入人工,加上税收呢?——因此,我们时常便能见到买卖双方的唇齿大战。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当然皆大欢喜;倘若达不成,这“理性”也就变成“感性”,不是你说我买不起,就是我说你是糊弄人。
      这类生活中处处讲究“理性”的做法,放在走路上更是显得套中人。比如从学校到回家的路,哪条近,哪条远,大家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倘若想孩子早点回家完成作业,这家长就要天天带孩子抄近路。——哪怕只远一点,那都不成。然而往往家长们并不知道,如此下去,孩子们就要误会生活。以为我们的生活都是要走捷径的。他们会常常习惯日复一日地重复做每件事,而忘记了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路可走。
      倘若放到文字上,这种逻辑性的话更是不可取。作家莫言有个哥哥是中学教师。这个教师哥哥就老是说莫言的小说有问题。——他认为莫言的字句一点不符合教案中的语文教学要求。比如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有主谓宾定壮补,而常常在文学作品中,你根本就难以找全他们的影子。或者这么说,比如火山常常称呼某人为一条和一头,从语文的角度分析,这肯定是错的。——人怎么能称为“条”和“头”呢?——但从文学角度,它又是对的。因为这样说的目的是代表着作者的心态的。
       逻辑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带有制约性。它必定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制约逻辑必然推论下去的总纲。相反,文学的产生是为了摆脱束缚而产生的,所以文学又必定是要以挣脱和创造新事物为目的的。——比如一本好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在情节的处理上,必定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出预料意外。——好的电影大概也莫不是如此。倘若一部电影刚一开始观众已知结局,那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丝毫没有存在的必要。
       还有一点就是,懂逻辑,知道逻辑,运用逻辑,这只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比如一个女人知道自己无貌无才,又想早日发财,她觉得摆地摊很苦,打工很累——倘若她经过这样“理性”的思考,卖,大概就是她觉得那是唯一的选择。卖了以后,她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很理性,很逻辑。——然而,她并不知道,人生的路有很多条,倘若卖是为捷径,那么摆地摊,打工则是远途。虽然卖可能是要快些,但她怕是永远欣赏不到摆地摊的人在劳累中挣钱的那份坦然,也理解不到打工的人,干成一件事情后的爽心。——药品能医病,但同时它也有毒。
      生活没有什么必然与不必然,或者更准确地说,宇宙能产生地球,这是个奇迹,地球上能产生人类,这同样充满偶然性。——人的作为,不是“上帝”选择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既不用为自己妓女的出身涂粉摸脂,也没必要对自己的一时失足勉强狡辩。
      因为这世界唯一的上帝,就是你自己。既然你可以让自己跌倒,当然也就可以选择自己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