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和理性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18:05

宇宙起源和理性终结

(2010-10-20 10:39:16)转载 标签:

杂谈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关于宇宙的知识又是人类的一种创造。虽然人以有意识自居,自认是独立于自然的生灵,但如果没有“无意识”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意识就没有衍生的可能。在人类意识的前沿上,科学站在很凸显的地位。和军事类似,在人和自然犬牙交错的对垒中,有时单兵深入,和后方失去联系,成了被未知包围的孤立据点。在科学上,这就是猜测性较大的一些理论研究领域。在天文学方面,宇宙论是个典型性的例子。

 

跳跃性的单兵深入,小视距上看好像是疯狂的自杀性行为,但众多的跳跃中,总有那么几次可以成功。顽强坚持下来的桥头堡和大后方联系上,有时会拉动全线,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大幅度地扩张知识的占领范围,产生所谓科学革命。人类科学理念上的跃进,很多起源于天体研究:哥白尼的日心论、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

 

在半导体物理、超导物理、纳米科学等领域蓬勃兴起的今天,天体物理研究的光环并没有被掩盖,仍然耀眼夺目。这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对宇宙本能的好奇,另一方面则归根于天文学的特殊地位:没有一项科学研究像天文一样,在前沿和哲学宗教相互渗透“顶牛”,引发争议,进而深刻地挑战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知识体系。

 

作为人,我们对 “起源”问题有本能的关心,这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我们周围物质世界的起源。这是当代天文学的两大热点,也代表了天文学研究的两大不同方向,一种使用成熟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探测手段;另一种是较为华丽的理论型,直接让想象力做探测工具,匪夷所思地让人的常识在宇宙边墙上碰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宇宙论这样的天文学研究热点呢?让我们不妨听听张三和李四的一段对话。

 

张三:“我搞不懂宇宙论。150亿年前大爆炸产生了宇宙,那么这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

李四:“张兄略有不知,时间在大爆炸前是不存在的。大爆炸不仅创造了物质,也创造了时间。”

张三:“老弟,有150亿年,就有150亿加1年,难道加减法规则也炸烂了不成?总有个点炸药包的董存瑞吧?他爆破时得数123呢。”

李四:“张兄说笑了。大爆炸是个时空奇点,时间空间能量混为一体,而且十维具现,又微为一点。换种说法,就是我们和大爆炸‘之前’的世界是无法沟通的,张兄的问题在物理上没有意义。”

 

当物理学家宣称常识分明许可的问题无意义时,人们有理由怀疑科学是不是在用术语掩盖无知。其实,绝大多数研究宇宙论的科学家是真诚严肃的,其方法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需要改进的,一是如何和大众更好的沟通,二是避免犯“科学万能”的错误,去尝试解释不属于科学的问题。

 

在世界起源和时间的关系问题上,宗教有个浅显、幽默又发人深省的笑话,值得科学家参考。故事说:一个不信教的人问神父:“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可这之前他干什么去了?”神父沉吟片刻后说:“忙着给你这样的人建地狱呢。”

 

要说服人,就要讲常人接受的道理。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近作《大设计》里阐述了对宇宙形成的看法,认为“自发创造”- 也就是混沌中“从无到有”的产生,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不需要上帝。利用非线性,时空奇点,虚粒子,临界自组等高深概念,确实可以找到不需要“第一推动”的创造。但难以逃避的一个问题出现在更高的层次,那就是:物理规律只有一套,而且是永恒不变的(至少我们相信如此)。为什么是这一套,而不是任意想象的另外一套?科学研究所揭示的规律不会是偶然产生的,否则规律本身也应该随机地胡乱变化。是什么确立了规律?是什么保持它永恒?对于很多人来说,上帝是简单而漂亮的答案。但严格地说,上帝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是人创造了上帝(作为一种解释工具),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这又和宗教的原旨相违背。所以,用科学的局限去理性地确认宗教也会产生逻辑矛盾。

 

人类知识到了终端往往会出现矛盾,不管是量子力学还是数学公理体系,总有些逻辑皱纹烫不平。作为科学家,我们不应该害怕我们知识体系的不完美,因为创造知识的人本身就不完美。我觉得,宇宙论是很值得研究,甚至大胆臆测的,但在一些问题上,与其把“超弦”的10个维数拉出来当“障眼法”,还不如一个老老实实的“不知道”。

 

小时候受教育时学到,衡量革命者勇气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在敌人严刑拷打下能说“不知道”。科学和自然是有敌对性的两面,科学家的勇气呢,在于他敢不敢说同样的三个字,以及敢不敢承认,有些自然的奥秘,永远不可能在人类理性的范围内找到答案。

 

未知和神秘是美的一部分。和人一样,宇宙最美的时候不是全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