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词典1963~1975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5:34
共和国词典(1963年)

  共和国词典(1963年)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于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立功三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雷锋牺牲后不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认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发表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关于学习雷锋的题词也先后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断肢再植

  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钱允庆等医学专家为为右手被完全切断的工人王存柏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手术。这一手术惊动了全世界,第一届国际手外科联合会主席勃纳奥勃兰称誉陈中伟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共主持发明了6项断肢再植技术,所提出的“断肢再植功能恢复标准”,被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术界公认为“陈氏标准”。1999年,陈中伟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学术讨论会上荣膺“世纪奖”。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03年9月,我国共进行了4万例断指(肢)再植术,成活率在90%以上。 共和国词典(1964年-1965)

  中法建交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从而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此前,1950年5月9日,瑞典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法建交是中国加强同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是对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沉重打击。此后,西方国家纷纷效法法国,改变孤立中国的立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50个。截至2009年7月16日,已有171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当天,我国政府向世界发布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同时发表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次日,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转达中国政府关于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首爆成功时产生的蘑菇云(资料图)

  我国核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中国于1992年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国政府宣布从1996年7月起暂停核试验,同年9月,中国等16个国家首批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一直恪守这一承诺。1997年,中国作为原始缔约国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截至2005年6月底,中国接受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95次现场核查,核查结果均表明中国严格履行了国际公约义务。

  四个现代化

  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周恩来在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实现四化”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继1964年中国提出 “四化”之后,邓小平又于1979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个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四化”名词进入人们视野。“新四化”被认为是中国实现196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促进“新四化”的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清”

  1962年底至1963年初,全国各地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在农村开展的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的运动。1964年9月1日,中共中央转发《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简称“桃园经验”),提出“四清”的内容已经不止是“清工、清账、清财、清库”,而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1964年12月15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制定《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二十三条》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四清”的内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二十三条》对1964年下半年以来“四清”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但又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更“左”的观点。《二十三条》下达后,全国城乡“四清”运动继续进行,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66年春,在农村,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县、社先后开展了“四清”运动。

  “四清”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艺术观点和文学艺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是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基本上是不包括新疆、西藏之外的我国中西部地区。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存在着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提出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共投资2052亿元,安排了11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建成成昆铁路等10条铁路干线,通车里程8046公里。建设了刘家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攀枝花钢铁基地、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汽轮机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三线建设以“靠山、分散、隐蔽”为选址原则,虽然有利于国防,但也造成了许多企业进山太深、布局过于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诸多问题。1983年,针对三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策,对三线建设中企业布局、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造。至2004年底,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工业学大庆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盆地上的松基三井喷出了滚滚油流。适逢新中国10周年国庆前夕,这个新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被舆论认为改变了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改变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1960年3月开始,持续3年多的大庆油田“石油会战”,总共探明藏油面积860多平方公里,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1166万吨。1963年12月初,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新闻公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也成了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1977年4月20日~5月13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后在大庆和北京举行。工业学大庆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生搬硬套、形式主义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个口号已很少提起。

  截至2009年3月22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0亿吨。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大庆油田以持续稳产高产,为共和国经济巨轮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一生刚正不阿,不事权贵,被誉为“南包公”。1959年4月毛泽东提倡学习海瑞。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明史专家吴晗响应号召,开始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于1961年发表。该剧演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策划的这篇点名批判文章,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硬说“‘退田’、‘平冤狱’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海瑞罢官》“是一株毒草”。毛泽东批准发表这篇文章,并指出《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这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严重的政治色彩。这篇文章的发表,以及随之而来的群众性的批判运动,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吴晗也被诬陷为“三家村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残酷迫害,于1969年10月自杀身亡,终年60岁。1978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正式为吴晗平反并恢复党籍。

  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报道介绍说,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但是蛋白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国外科学家直到1955年才搞清楚一种最简单的蛋白质——胰岛素的化学结构。至于用人工方法合成胰岛素,则更加困难。直到1958年,英国《自然》杂志还预测,人工合成胰岛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必会实现。就在这一年,刚刚成立的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牵头,开始攻克这一科学课题。第二年,他们就实现了构成天然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的拆分和重新组合的工作,为人工合成胰岛素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在这项研究的各个阶段,我国始终居领先地位,第一个成功地完成了天然胰岛素拆合工作,第一个得到人工半合成结晶胰岛素,第一个得到人工全合成结晶胰岛素。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它像“两弹一星”一样,证明了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仍可在尖端科研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共和国词典(1966年)

  文化大革命

  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内乱是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当时毛泽东同志对我国阶级形势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被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对所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对党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错误的改组,成立了所谓“中央文革小组”并让它掌握了中央的很大部分权力。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利用毛泽东的错误,乘机煽动“打到一切、全国内战”,使全国陷入动乱之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1969年含冤病逝。1969年召开的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思想都是错误的。

  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的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此后,周恩来在毛泽东同志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1973年召开的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得到加强。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主要责任。 共和国词典(1967年-1969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科学家从1960年底开始摸索氢弹原理。氢弹的研制是白手起家,在研制攻关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点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从事理论探索的研究人员,从概念研究、原理探索开始,着手进行热核材料性能和热核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最终形成了从原理到材料和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起到了关键作用,提出了中国第一份氢弹原理和结构的设计方案。

  1966年12月28日,根据于敏等人提出的氢弹原理和设计方案,采用塔爆方式进行的减威力氢弹原理试验成功,表明我国已完全掌握了氢弹原理。1967年6月17日上午,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着72号轰炸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时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公报宣告:我国在2年8个月时间内进行了5次核试验之后,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

  南京长江大桥

  1959年,为贯通京沪交通大动脉,南京长江大桥开建。1968年10月1日,下层铁路桥建成,同年12月29日,上层公路桥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将原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接为京沪铁路,将大江南北的公路交通连接起来,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南京长江大桥是双线、双层的铁路和公路两用桥,铁路桥长6700多米,长度为武汉长江大桥的4倍,公路桥长4500多米。大桥建成后,就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大桥刚开建,苏联专家就撤走了。大桥的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解决了复杂水文地质基础施工难题,首次采用国产桥梁钢建造上部结构。作为我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建成后的南京长江大桥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一封回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1968年,黑龙江省按照毛泽东“五七”指示的精神,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柳河五七干校,并于5月7日送首批学员进驻庆安县柳河。不久,该校组织写出了一篇调查报告,总结了干校的创办情况,9月30日,此文得到了毛泽东的亲笔批示。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统计,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及豫、赣、鄂、辽、吉、黑等18个省共创办五七干校100余所,下放的干部、家属达10余万人。五七干校是在“左”倾错误方针指导下办起来的。许多单位把去五七干校作为排斥异己、惩治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手段和变相的劳教。许多干校成为迫害干部的场所,大大损伤了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身体健康,助长了“知识无用”的风气。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五七干校逐渐降温。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五七干校陆续停办。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8月,60多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在他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大量大、中学毕业生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写到“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并在编者按中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达1600多万,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为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支出的经费超过100亿元。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等多种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红旗渠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林县(现改为林州市)全境90多万亩土地,只有1.2万多亩水浇地。1960年2月,林县人民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缺水状况,开始兴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在太行山苦战10年,削平山头1000多个,钻挖隧洞200多个,修建各类设施12万多座。1964年,总干渠通水。1966年,3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被称为“人工天河”的1500公里红旗渠灌溉体系基本形成,从而结束了林县人民世代缺水的历史。

  红旗渠的建成,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周恩来总理把它和南京长江大桥并称为“新中国两大建设奇迹”,中外人士称赞它为中国的“水长城”。红旗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条件,还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进行了反击苏联军队武装侵犯的战斗。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历来是我国领土,一直在我国管辖之下。珍宝岛事件发生前,苏联军队一再侵入珍宝岛,进行挑衅。对于苏联的挑衅,中国方面一直采取极大的克制态度,要求苏联停止入侵挑衅。苏联却变本加厉。1969年2月16日,苏联军队侵入中国珍宝岛时就公然扬言,如果中国边防人员再去巡逻,他们就要动武。接着,苏联远东边防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1969年3月2日,大批苏联军人乘坐装甲车和汽车,同时从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方向侵入珍宝岛地区,突然袭击正在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人员,首先开枪开炮,当场打死打伤我国边防战士多名。我国边防人员被迫进行自卫还击。3月15日,苏联军队再次侵入珍宝岛,先后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部队,向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国边防部队进行挑衅,并用重炮轰击我国境内纵深地区。17日,苏军又出动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宝岛。我国边防部队击退了苏联军队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共和国词典(1970年-1974年)

  葛洲坝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这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包括大坝、发电站、船闸、泄洪闸、冲砂闸等建筑物。工程于1970年12月破土动工,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包括大江电站、一号船闸等,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葛洲坝水利枢纽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坝”,其大坝坝顶全长2500多米。

  葛洲坝电站有21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71.5万千瓦,2008年完成发电量170多亿千瓦时。三峡电站建成后,与葛洲坝电站组成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2008年共完成发电量978.6亿千瓦时。1981年6月27日,葛洲坝一期工程的二、三号船闸通航,揭开长江航运的崭新一页。该船闸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水头最高、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复杂的单级船闸。截至2009年6月27日,葛洲坝3座船闸累计运行35万闸次,通过船舶195万艘次,客运量7314万人次,货运量4.5亿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东方红1号卫星

  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自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周114分钟,用20.009兆赫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日、法之后,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从此步入太空时代。之后,我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1975年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1988年成为第三个独立研制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2003年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7年成为第五个进行探月飞行的国家。据新华社有关报道,以2008年世界航天活动频率来看,全球共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其中俄罗斯31次、美国16次,中国11次,共发射各类航天器102颗,其中美国26颗、俄罗斯21颗,中国14颗,无论是发射次数还是发射的航天器数量,中国都位居世界第三。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截至2009年4月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11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4%,1996年10月以来连续75次发射成功。

  计划生育

  20世纪50年代,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态势,毛泽东等领导人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1953年的农业发展纲要首次写入了计划生育内容,计划生育开始试点。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错误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计划生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1962年,面对补偿性人口生育高峰,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70年全国总人口超过8亿。这段时间,由于只在部分城市试点,农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1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后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推迟4年突破13亿人口大关。

  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人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叛国,途中机毁人亡。这一事件,又称“林彪叛逃事件”。

  1969年4月,党的九大通过的党章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这次会议结束后,林彪集团的权势膨胀到顶点,同江青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矛盾急剧上升。他们担心江青集团的势力有可能超过自己,林彪的接班人地位会发生变化,因而妄图提前“接班”。1970年8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江青两个集团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林彪集团的图谋及其宗派活动被揭露并受到批判后,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林彪集团的权势。

  1971年8月中旬开始,毛泽东去南方巡视,同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作了多次谈话。毛泽东说,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林彪集团的骨干成员获悉谈话内容后决心铤而走险。林彪的儿子、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召集他的秘密小组织策划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他们的阴谋。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项决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结束了台湾当局窃据联合国席位的历史。

  投票赞成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76个国家中,非洲国家有26个,占1/3以上。毛泽东在接见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领导层时幽默地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也是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的发起国之一和会议四主席之一,对联合国的诞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被非法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达22年之久。

  乒乓外交

  1971年3月28日~4月7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队在中断两届之后重新参赛。其间,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一次偶然“搭错车”,让两国运动员有了首次交流。随后,中美运动员在赛间多次相遇和友好交往,被日本媒体突出报道。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来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提出访华要求。消息传回国内,毛泽东和周恩来迅速决策,邀请美国队访华。同年4月7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闭幕,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秘书长和美国乒协主席一同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19位成员到达北京,实现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来访的美国代表团。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的大门。继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1972年4月,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2年的大门,震动世界,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小球推动大球”,被世界舆论称为“乒乓外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控制下,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20世纪50、6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指引下,中日“民间外交”蓬勃发展,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基础。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9月29日,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结束了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1978年8月,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同年10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双方互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书。1998年11月,江泽民访问日本,中日一致同意建立中日两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确定了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指导原则。

  尼克松访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当时苏联和美国“两超”争霸。尼克松1969年担任总统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战略考虑,开始逐步调整对华政策,中美两国逐步从对抗走向对话。

图为周恩来总理到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总统。

  1971年7月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交谈,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陪同下,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他“改变世界的一周”“破冰之旅”。尼克松抵京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他。此后,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在上海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公报中,双方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又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方表示对中方的一个中国立场“不提出异议”。公报还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重新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之后中美建交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尼克松后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突破。

  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现西安市临潼区)的人民公社社员在抗旱打井过程中,发现一处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坑。俑坑发现后,国家文物局随后委托陕西省成立了秦俑考古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试掘。根据现场清理和文献记载,这批陶俑大体是秦始皇在世时制作的,距今2100多年。后在该俑坑左右两侧各发现一个兵马俑坑,称为二号坑和三号坑,最早发现的俑坑称为一号坑。

  据估计,一号坑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排列成一个完整的军阵场面。从现已发掘的部分看,武士俑和车骑有规律地间隔并对称排列,阵容严整。这批兵马俑的雕塑制作,显示了秦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雕塑技巧。这些雕塑珍品,艺术手法明快细腻,风格朴素,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样大型的雕塑品,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是举世罕见的,为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武士、兵器和秦代的雕塑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其一号坑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3个俑坑里最大的,前两次考古发掘仅发掘了1/3。2009年6月考古人员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开始发掘的当天,就已发现两辆前后相邻的四马战车,还发现了个别陶俑身上残存着大面积彩绘。

  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世界划分为3个部分的理论。毛泽东这一思想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思想,雏形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外交战略,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这一思想。同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发言,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说明我国的对外政策。

  三个世界理论把世界划分为3个部分。第一世界是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地位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第三世界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兴力量,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第二世界是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对霸权,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共和国词典1975年

  农业学大寨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大寨之路》并发表社论,介绍大寨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一运动,对促进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生产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学大寨变成推行“左”倾政策的政治运动。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永贵(左三)、郭凤莲(左五)和其他大寨带头人的合影。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71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针对当时农村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普遍存在分配不兑现、劳动计酬上的平均主义等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状况,要求各地不要硬搬照套大寨的管理办法。1975年9月~10月,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1976年12月中下旬,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要求1980年全国1/3的县建成大寨县。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在批语中指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寨经验的错误。明确了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是纵贯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大动脉,全长668千米,经过陕西、甘肃、四川3省,联接宝鸡和成都。宝成铁路1952年7月开工,1956年7月全线完工,修建工程异常艰巨复杂。沿线要横穿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剑门山区,同时还要连续跨过嘉陵江等20多条江河。全线架设了几百座大小桥梁,建造了1000多座涵洞,开凿了300多座隧道,隧道总长度达83千米,占全线里程的12.5%。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其中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改造于1961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揭开了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序幕。凤州至成都间的电气化工程于1975年建成。

  宝成铁路在成都与成渝铁路、成昆铁路相接。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到重庆,全长505千米,1950年6月开工,1952年6月建成。成渝铁路是旧中国酝酿40余年的川汉铁路(成都至汉口)的一部分。1936年国民政府组织了成渝铁路工程局,但直到四川解放之前,铺路工程也没有开始。成昆铁路北起成都,南抵昆明,全长1085千米,于1970年7月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全线贯通了420多座隧道,架设起990多座桥梁,桥隧长度近430千米,约占全线里程的40%。(选自《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