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冰:和谐社会与利益集团(中国青年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8:22
冰点时评
和谐社会与利益集团
2007-12-08
陈季冰
每个时代都有它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产生的社会要求。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最高决策者都会提出一些不同的“口号”,它们既是决策者对那个时代(阶段)的突出问题及主流呼声的一种回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当政者自身的施政理想和自我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关键词”曲折地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社会欲求和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了这一系列“关键词”,也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政治的主线。不同群体站在各自不同立场上,会对这些“关键词”作出不同解读,它们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关键词”最终所能发挥的社会效用。
“和谐社会”这个关键词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不同“利益集团”——西方亦称“压力集团”——这一事实的默认。更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它不寻求把这些不同集团的利益和价值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和谐”与“同一”是两个含义上有天壤之别的词,中国古人所谓“和而不同”,用现在的话,就是利益不同的各方相处时,既保留各自的不同主张,又能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主张,并在实践各自主张时努力做到互不损害,当冲突或损害不可避免时,则能够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妥协或补偿。
由于一些掌握权力的强势利益集团的胡作非为,在不少人眼里,“利益集团”是一个令人极度反感的贬义词,被用来专指那些以不正当手段牟取肮脏私利、从而损害社会公众长远利益的权力小团体。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媒体评论者以满腔的正义感高声呼吁:政府打击“利益集团”,铲除滋生“利益集团”的现实土壤。我的看法则完全与之相反,我认为利益集团的存在,恰恰倒是民主政治得以生长的土壤。英国和平演进的近代政治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诲就是:民主宪政并非来自倡导者的理想设计,而恰恰来自几乎赤裸裸的讨价还价。社会只有存在各种力量均势的利益集团,民主政治才有坚实的保证。铲除了社会中所有的“利益集团”,就等于将社会交付给一个单一的、无边的权力,民主也就没有了容身之处。
关于利益集团问题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界是一门显学,虽然西方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一个比较现实的见解是:撇开善恶来看,“利益集团”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它是组成现代政治生活的“原材料”,一个不存在利益集团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说社会是一幅拼图,那么利益集团就是拼图的制造者。”新制度经济学还将利益集团视为制度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与制度演进的方向紧密相关。“如果说政府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那么利益集团就是玩家。”(见陈尧《利益集团与政治过程》,载《读书》 2005年第11期)
我们现在面对的棘手问题在于,由于长期不承认或无视利益集团的存在,现实政治生活框架内缺少能容纳各种利益集团展开公平博弈的稳定平台以及附着其上的一套透明游戏规则。但是,如同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黑市一样,只要人们对某种商品有需求,而社会又不提供一个阳光下的交易市场,或市场虽有但交易起来障碍重重,黑市就一定会出现且难以禁绝。同样,只要利益集团存在,就永远有政治上的讨价还价,其博弈的过程也必定像黑市交易那样充满风险和罪恶:走后门、拉关系、钱权交易……这些是当下强势利益集团最得心应手的博弈方式;而弱势利益集团在走投无路时也会祭出自己的独门杀手锏,那就是一桩又一桩“群体性事件”。
因此,在我们承认“利益集团”存在的同时,需要将它们一直藏匿于台下的博弈光明正大地摆上台面。但由于习惯了偷偷摸摸、暗箱操作或意气用事,那些业已存在的所谓“利益集团”一旦真正转化为政治生活的公开参与者,它们就会立刻暴露出既不稳定又不成熟的致命缺陷;加之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强弱严重失衡,寄希望于在短时期内形成较为合理的制度化博弈平台和游戏规则是极其不现实的,社会在这方面还需要在一边博弈中一边摸索很长一段时期。鼓励各种公益性的利益集团——如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女权组织等等——参与政治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缩短这一令人恼怒的无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