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用非常规手段救活危重患者 留下沉重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1:43
医生用非常规手段救活危重患者 留下沉重话题 8月26日,为抢救一名24岁的濒死病人,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ICU的6名医务人员彻夜未眠,采用了几种“非常规”的抢救措施,病人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平稳。但是,当事医务人员现在回想起来却有些后怕:如果抢救不成功,他们有可能因“非常规”的抢救措施而陷入医疗官司中。 严重糖尿病击倒年轻主管24岁的林先生,年轻有为,是广州某跨国公司市场部主管,经常往返于各国商谈业务。8月26日,他和同事从印尼出差回来,在飞机上就开始迷迷糊糊,当天下午抵达白云机场时,他突然晕倒,并持续昏迷不醒。机场工作人员急忙联系救护车,把他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当天傍晚,当林先生被送到医院急诊科时,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已处于边缘状态,生命危在旦夕。经检查,他被初步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酮中毒,而且其糖尿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样年轻的患者,如此严重的糖尿病病情,连急诊科医生都感到罕见。后来,通过家属才知道,林先生体形虽胖,但由于工作忙碌,加上自认年轻身体好,一直疏于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公司组织的年度体检从来没有参加过,自身的糖尿病竟然一直不知,以致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当晚9时许,已处于濒死状态的林先生被转到急危重症医学部ICU进行抢救。由于他的血糖太高,连血糖仪都没有办法监测到他的血糖指数。等到生化检验结果出来,才知道他的血糖值已高达52,是正常人的血糖(一般在3.9到6.1之间)的10倍上下,远远超出血糖仪监测的范围(最高值为33.3)。此外,病人还严重脱水,心率和血压都很不正常。医生非常规抢救打退死神由于患者病情太过危急,如果采用常规抢救手段,病人必死无疑。为此,在场医生决定冒险一搏,采用了非常规的抢救手段。为了解决病人严重脱水、无尿的情况,医生决定同时用五六个吊瓶进行大剂量补液,在短短10个小时内连续输液1.5万毫升(相当于15公斤)。凌晨4时许,病人终于排出一点尿,医务人员欢呼雀跃。为了把过高的血糖降下来,医生决定大剂量给他注射胰岛素,一般的糖尿病人一天的皮下胰岛素注射量也就是10到20个单位,可医生一次性给他推了40个单位,但血糖仪仍测不到血糖值。医生们决定冒险继续加大剂量,短短10个小时,就注射了500个单位,一直到凌晨两点,血糖才终于降到血糖仪能监测到的范围。同时,医生还对他大剂量补钾,一个正常人体内钾的正常值为3.5至5.5,而给他的补钾量高达40克,这样的量正常人根本无法承受,但由于林先生的钾太低,医生只能冒险一试。经过大剂量的补充,第二天早晨,林先生体内的钾终于恢复正常。这一夜,参加抢救的6名医务人员彻夜未眠,除了随时调整抢救方案,监测任务也很繁重,每半小时就要测一次血糖,每一小时就要做一次生化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这些“非常规”的抢救措施终于起了作用,林先生的病情处于稳步好转中,生命体征已稳定下来,能够进行交流,只不过由于酮中毒引起的脏器损害还需要进一步处理。保守还是冒险医生很为难虽然一夜未眠,但主持这次抢救的方明副主任医师很兴奋,如此凶险的病情对有15年从医经验的他也是一次挑战。他说,他是个很镇静的人,不过在血糖仪测不到血糖值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点发毛。毕竟,如此“非常规”的治疗有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抢救失败了,病人家属可以凭此将医生告上法庭。冒这么大的风险有没有犹豫过?方明说:“如果要避开风险,病人肯定死定了,他才24岁,我当时想的就是这对他有没有好处,能不能让他醒过来。如果我只考虑自己的风险,手上早不知死了多少人。”方明解释,他制定这样大胆的治疗方案,是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的,而医院完善的监测手段和团队合作能力都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不过,知道这件事的许多人都替他感到后怕,特别是今年7月刚刚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给患者提供更多权益保障的同时,却给医生戴上“紧箍咒”。是保守一点保护自己,还是冒险一点救治病人,成了许多医生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