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要考虑种田“接班人”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5:14

十二五规划要考虑种田“接班人”的问题          

 

无论是到农村实地调查还是在网上搜索70后出生的人有一多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80后出生的人99%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90后出生的人就更加没有在农村种田的了。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40后、50后、60后的一部分人,笔者在巴东县水布垭镇围龙坝村、松滋市南海镇黄泥滩村、公安县胡家场乡长堤村的调查发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平均年龄为55.2岁,并且妇女居多。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老化并且后继无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是一个不用争辩的客观事实,如果在十二五规划中没有“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将会为今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呈下降的趋势。

毋庸置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1%左右并且还要降低,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和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生产绝对值应该是上升的,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才会可持续地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没有影响整个农业的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客观事实。十二五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农业劳动力普遍老了、搞不动了,是自然现象使然,常规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是什么?这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并且非常复杂的课题,三言两语也无法说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绝对不是强行要求进城农民工回流。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现有农民(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的利益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必须保证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四是必须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是短期行为;五是必须保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实现。

以上种田接班人的条件并不是故意的苛刻,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很显然新的种田接班人会打破传统的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会以实实在在的经济组织形式出现在广阔的农村并紧密联系着城市。新的种田接班人不再是过去城里人眼中的“下等人”,而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实力与城市工商业者并驾齐驱的上等人。

宏观经济形势迫切需要新的种田接班人出现,但是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及其复杂的利益关系又在制约着种田接班人的登场。针对这一现状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有利于种田接班人登场的政策——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兼顾各方利益,政府主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进行政策设计和规范,从而实现农业的企业化运作。

政策设计的切入点就是从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入手,也就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把农民的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本登记起来作为农业企业的原始股份;统一规划,建设城镇化的农民新居住区,把土地整治成为成片连块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耕地。这样在现有基础上就可以多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有效可耕作的土地,当然,同时也需要一笔相当数量的投资:一是整治土地的投资,二是修建农民新居住区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多出来的有效可耕作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其次是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包括国土整治、新农村建设、各种慧农补贴、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还有农村土地收益部分的返还等等,应该说资金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通过以上运作可以使现有耕地面积增加,专业化、机械化、产业化得以提升和实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农民的后顾之忧可以得到解除,农业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巩固。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收入高于城市打工者,吸引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现在分散的低机械化化水平的同等农业劳动量的报酬已经不低于城市打工者,大规模的高机械化水平的劳作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使农民的土地股金收入和养老保险能够享受到城里人同等的生活水平,渐次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种田接班人的合理配置与组合,以上就是种田接班人培养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巴东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佘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