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职场书籍警惕权谋垃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10:50
2007-12-1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过去颇不习惯被人问在什么“公司”上班,心想天底下并非只有公司。后来醒悟,在现代都市,一般所谓的“单位”还是以公司居多,即使是“做媒体的”,也仍然是在“公司”上班。据说日本90%以上的成人都在公司工作。在我国,这个比例也在快速升高。
所谓职场,无非就是职业人士交集而成的关系网络,其中包括诸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男女关系、主客关系等等。一般人或许认为,在职场最重要的是“做事”,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却是“做人”。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有一项调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与否,“智慧”、“专业技能”和“经验”所起的作用只占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做人了。美国尚且如此注重做人,在我们这个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事实上,在我们所知的公司里,一般也是会“做人”的人比较如鱼得水。我们切不可以为“会做人”是一个贬义的说法,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自己成功,而且对提高一个团体的工作效率也有直接关系。
于是乎关于职场的书籍开始海量出版。这也是对的。我们过去所受的学校正规教育,向来不大教学生什么是人情世故,所以书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往往就被社会上的人讥讽为“书呆子”。少数人家的家长知道人情世故多么重要,会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家里讲讲。更多的人一般靠自己去慢慢体悟,悟性好的常常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悟性不灵光的,等到自己体悟得差不多了,黄花菜早就凉了。所以有类似的书出来,告诉大家“职场须知”,虽然对于读者自己可能是间接经验,但可以帮助省略归纳总结的过程,加快成熟的步伐,也是善莫大焉。
一般的“职场须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显规则”,另一部分是“潜规则”。“显规则”可以写在纸面上,刷在墙上,印在员工手册里,甚至要求大家每天朗诵。而“潜规则”就不同了,它们多跟人情世故有关,往往只能意会,不便言传。我们也不可以书呆子气十足,一听说是“潜规则”,就立即断言都是阴谋诡计,教人学坏的玩意儿。其实,中国人工作、生活的乐处,很多都在人情世故里面,它不仅可以使人觉得温暖,有时也让人觉得充满了诗意。比如说,在《职场潜规则》这本书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位来自台湾的财务总监发现,部门开协调会议时,各部门会互相埋怨,互相指责,互相推诿,于是他根据过去工作的经验,会前请大家吃巧克力,先营造一种友好、甜蜜的气氛,结果是,在好心情的支配下,争吵的现象大为减少了。这个请吃巧克力的做法,就是潜规则之一种。
但是,我们到底是一个具有权谋文化传统的国度,不少职场书籍东拼西凑,把励志、厚黑、权谋等等综合起来,重点放在教人怎么“玩阴的”,怎么跟人“斗法”。这些书的问题,概略地说起来,计有如下几点:
一是把职场当作丛林,用丛林法则来解释一切人际关系的法则。丛林是猎场而非职场,丛林强调的是猎手与猎物的尖锐对立,换言之,也就是用战场来比喻职场,强调“零和游戏”,我之所得必是别人之所失,反之亦然,或者做猎手,或者成猎物,把别人当作是竞争对手,彼此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这很不符合现代流行的“双赢游戏”。现代的职场,更强调彼此合作、沟通、协调,更强调团队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得失。
二是重术不重道。流行的职场书籍,一般不大讲“道”,更多侧重在“术”,道是术之体,术是道之用。道之不存,术之焉附。强调“术”,也就是强调技巧,强调方法,而忽略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术是必须以道为先的。设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仅仅懂得礼数,却没有发自内心的诚意,他的礼数还会让人接受吗?那些特别“会来事儿”的人,常常给人过于工于心计的感受,大家会认为他虚伪。而一个天性淳朴的人,几乎不太懂技巧,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道是根本的东西,如果道的存在是完整的,即使术不完整,也问题不大。所以,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虚怀若谷,自然总是受到欢迎,从而无往不利。
三是阴谋诡计的味道太重。讲方法、讲技巧当然是对的,但我们知道,不少国人对阴谋诡计有偏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说人话,人后讲怪话,一些编写职场潜规则的写手以为,既然是潜规则,那么一定得是神神道道的,一定是秘而不宣的,一定要有一些谋略的意味、兵家的意味,其结果是,在一帮人都了解职场潜规则的前提之下,一个个都老谋深算起来,一个个都让人捉摸不透,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起来更为不便,徒增很多防范、猜测、解密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告诫很多职场新人,读职场书籍,也是老话说得对,尽信之不如无。尤其要警惕其中包裹着大量的权谋文化的垃圾,对于阴谋诡计那一套,我们固然要知道,但是,玩权谋最终是难以得逞的,而堂堂正正、恰如其分地做人,其实是职场生存的最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