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是治理通胀的唯一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6:28

[转]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是治理通胀的唯一路径

(2008-07-25 13:10:2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目前,通货膨胀俨然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和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经济问题。但是,越是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越应该保持一分清醒和冷静。在对通货膨胀问题开出药方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下自己:开出的药方对症下药了吗?药方的副作用是不是太大?    过去一段时期采取的控制物价和压缩信贷的政策虽然对抑制通胀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整体看效果并不明显。然而,这两项政策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伤害却是非常明显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然要问,控制物价和压缩信贷对治理通胀真的是对症下药了吗?能不能找到一些代价更小的政策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备选的政策方案进行彻底的剖析。    考虑通货膨胀问题要紧紧抓住一条真理:那就是一切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通货膨胀都是因为过多的货币去“追逐”有限的商品造成的。国内很多人把通货膨胀分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货币扩张型通胀”、“输入型通胀”、“结构性通胀”等,不一而足。这些新说法和新名词很容易掩盖通货膨胀的本质。细心的读者可能观察到,国内一些学者在谈通胀时往往说的最多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而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货币,则基本不谈,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实际)总供给和(实际)总需求应由市场自动调节确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管好货币。    总之,一谈到通货膨胀,应该马上想到,经济中的货币多了――在商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过量,意味着由货币所代表的名义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性通胀”之说,过多的货币追逐的对象是商品全部,而不是只对某一类商品“情有独钟”。只要市场是有效的(不存在过多行政性干预),结构性的价格不均衡迟早会由市场自发调整解决。    CPI指数是人为编算出来的,对它最好别做太多解析。否则很容易得出“控制了猪肉价格就能控制住通货膨胀”这类荒唐结论来。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人为设定的CPI结构上,我们就会陷入一场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而不能自拔:粮价涨了调粮价,猪肉涨了调肉价。如果这样能消除通胀的话,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调整构成CPI各个商品的价格权重?这样岂不更直接有效?    因此,对待CPI指数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如果它的商品构成或者各商品的价格权重不合理,那么我们就应在事前单纯针对其商品构成和价格权重进行调整(重新设计CPI指数)。一旦调整完毕,在事后(CPI指数发布时)就没有必要再把它解剖开,在CPI商品构成中去寻找通货膨胀的原因了。我们只需记住:通货膨胀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货币供应过量。无论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多数情况是因美元、欧元等世界货币发行过量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货币扩张型”通胀、还是目前热议的“结构性通胀”,都是因货币供给过多造成的。只是有的通胀是由于国际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而有的是因国内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多数情况是因国际和国内货币供给都过量而叠加造成的。    明白了通货膨胀的成因,那治理通货膨胀就非常简单了――收缩货币供给。    目前控制信贷的做法(包括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和“加息”政策)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就是因为政策的着力点不是对基础货币投放所产生的最初名义需求进行控制,而是对由它引发的第二轮名义需求进行控制。    只要最初的名义需求还在,只要因它而生的利润机会足够大――甚至大于黑市利率水平,那么,企业的投资冲动就不可能真正消除。银行融资的渠道堵死了,它们就会到黑市融。提高贷款利率(中国特有的“加息”机制)的效果可能更差,因为投资的名义利润率很可能远远高于官方贷款基准利率。官方控制信贷的一个逻辑是:控制信贷相当于控制了总的货币供应和投资需求,因而可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其负面效果:紧缩信贷在压低了总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总供给。两者对冲的结果是:通胀治理不明显,而经济增长却严重受损。因此,以控制信贷作为治理通胀的策略是一种完全不得要领的笨政策。当前的宏观经济已经在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衰退迹象。因此,必须对此类政策予以修正。    提高存款利率是否有助于抑制通胀呢?如果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值,除必须的生活和安全保障之需外,任何人都不愿意保留过多的存款。这些钱一般有两个去处:一是流入消费市场(推高消费物价),二是流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如果人们预期资产市场未来的实际收益也是负值的话(类似于目前下跌的股市),那么,多余的存款很可能只流向消费市场进行即期消费,从而进一步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适度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    当然,增加存款利率也有可能刺激热钱流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两害相权,个人人为,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总体上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既然控制通货膨胀的唯一有效途径是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量,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到控制基础货币供给的有效方法。    由于央行基础货币发行几乎99%来自于外汇占款,因此,要减少基础货币发行,就必须减少外汇占款的数量。即通过加快对人民币升值(直至实现浮动汇率)的办法减少人民银行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买入量。    综上所述,要想彻底治理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政策就是控制住央行基础货币供给。而要控制基础货币供给,还需要从僵化的汇率体制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