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小鷹號之謎與香港的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42:45
亞洲周刊/事件深化香港國際都會身份及突顯“次主權”﹐也令保守派渲染香港可成美國滲透基地。(chinesenewsnet.com)
沈旭暉﹕一九七九年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耶魯大學碩士﹐牛津大學博士﹐Roundtable Group主席。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教授﹐香港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及選舉研究小組召集人。(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今秋訪港﹐對那艘二十次來港的航母而言﹐幾乎是例行公事。但遭中國外交部拒絕﹐後雖又同意來訪﹐但“小鷹號”已無意返回。這場風波﹐中美雙方都沒有透露其中的來龍去脈。而不同的時事分析綜合提出三大可能的原因。(chinesenewsnet.com)
首先一種可能﹐中國外交部向美國傳遞不滿﹐報復布殊十月在華府高調接見達賴喇嘛。這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為“報復外交”有其常行模式。首先是要符合時間性﹐也就是讓報復方第一時間直接回應﹐但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十一月初訪華時﹐卻沒有受到任何公開壓力。其次是要符合程序性﹐試想要是北京不滿美國接待達賴﹑而又要對方知道這和小鷹號之行有關﹐根本毋須欲言又止地不願置評﹐也不會重新准許對方靠岸﹐這樣只會傳遞錯誤訊息。何況是否容許小鷹號訪港雖屬外交部權責范圍﹐但軍方在這議題有主要發言權﹐達賴訪美則是外交部的工作對象。根據官僚分工原則﹐外交部是不會輕易觸及軍方勢力范圍來協助自己工作的。(chinesenewsnet.com)
另一個可能﹐美國剛賣出三套愛國者二型反導彈升級系統予臺灣﹐而這是在蓋茨訪京後出現的新發展。但從宏觀框架觀察﹐這類軍售是連續不斷的﹐例如今年九月美國國防部就向臺灣售賣十二架P-3C型反潛巡邏機﹑三架整機零件和一百四十四枚標准-2型BlockIIIA防空導彈﹐北京慣常做法是在隨後的外交部發言人記者會上“提出強烈抗議和嚴正交涉”﹐但除非該次軍售直接影響臺灣內部局勢﹐北京一般不採取進一步行動。北京和華府對二零零八年臺灣大選已建立良好默契﹐應毋須通過小鷹號事件傳話。(chinesenewsnet.com)
第三個可能﹐解放軍正在東海進行高級別﹑針對臺海局勢的軍事演習﹐而一旦臺海開戰﹐小鷹號就成為正面對手﹐因此不希望這時候讓對手接近軍事機密。但美國了解軍事機密主要靠衛星通訊﹐就是要利用小鷹號刺探也毋須登陸香港﹑只須停在公海。其實美國戰艦到路過香港十分頻繁﹐更視之為公關活動﹐月前更著名的尼米茲號訪港﹐甚至邀請我們安排一群年輕友好觀艦﹐當時也適逢解放軍和上海合作組織進行針對西部安全的“和平使命”演習﹐卻不聞官方視尼米茲號為挑舋。(chinesenewsnet.com)
這次事件的真相可能永遠成謎。我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卻可以推論小鷹號和解放軍之間近來確是發生了一些事﹐外交部只是因應軍方要求拒絕小鷹號訪港﹐和其他外交姿態不一定有關。西方媒體曾報道﹐小鷹號來港前﹐在一次太平洋演習中﹐被一艘解放軍“宋級潛艇”成功突破監測系統﹑越過十二艘美國艦艇﹐到達了可向小鷹號發射魚雷或導彈的射程范圍內。北京官方對此沒有回應﹐不過日前《解放軍報》專門撰文回應上述“謠言”﹐認為這只是炒作“中國威脅論”。然而細心看﹐該文並沒有完全否認出現過偶發事件﹐只是說“中國海軍不會主動派單艘潛艇去跟蹤另一國家的航母編隊”﹑“在明知道是演習區的情況下﹐艦艇編隊往往是繞過演習訓練區”﹑“中美有約在先﹐雙方海軍不主動向對方做具有挑舋性舉動”。似乎小鷹號近來和解放軍出現偶發接觸的可能性甚高﹐但只是出于誤會。解放軍擔心它訪港會深化這誤會﹐情願它們繞道﹔經雙方高層打招呼後﹐美方也不願誤會加深﹐情願主動離開。根據表面證據﹐這也許較貼近現實。(chinesenewsnet.com)
無論小鷹號事件真相如何﹐它對中美關系構成的沖擊是短期的﹐卻可能無意中影響了日後港美關系的發展﹐而港美關系的特殊性﹐一直讓北京難安。例如在天安門事件後﹐美國國會通過《美國香港法》﹐對香港回歸後每年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進行檢討﹐被香港親建制派人士批評為干涉內政。“九一一”後﹐《美國香港法》以反恐取代人權為首要內容﹐高度評價港府對美國反恐的配合﹐而不少配合內容﹐例如容許美國搜查香港貨櫃碼頭的嫌疑貨櫃(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 CSI)﹐或配合美國金融反恐戰﹑凍結嫌疑客戶資產﹐都不是目前中國官方能在國內進行。何況香港回歸後﹐美國戰艦訪港次數有增無減﹐今年年初訪問的列根號更是核動力艦﹐對北京神經刺激更大。(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在香港除了設有領事館﹐也有香港外交界獨一無二的海軍聯絡員(Naval Liaison Officer)﹐直接向美國國防部負責。目前的海軍聯絡員名叫Michael Perkinson﹐來港前在伊拉克參加戰斗﹐在港頗為活躍﹐也曾應邀為學校和民間團體演講﹐予人感覺平易近人而精明干練。(chinesenewsnet.com)
這些港美關系的發展﹐固然深化了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身份﹐但也同時突顯了其“次主權”(sub-sovereignty)﹐令北京保守派人士繼續渲染香港成為美國滲透基地的可能性。例如﹐不少在中國難以注冊的NGO都選擇在香港登記﹐對保守派而言﹐NGO幾乎就等同顏色革命。有了小鷹號事件﹐北京就有了調節香港特殊地位的案例。(chinesenewsnet.com)
因為美國畢竟完全接受了戰艦訪港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實﹐日後要是北京認為接小鷹號班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危及國家安全﹑或判斷美國在港的民間活動涉及特區政府不能自理的國防外交﹐也可以將從前約定俗成的活動納入直接管轄范圍。相信這不是小鷹號事件的成因﹐但偶發事件往往導致結構性後果﹐這也是亂中有序的國際關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