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的双性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5:47
时间:2009年09月17日来源: 编辑:管理员评分:
双性化气质——性别角色的新理念
男人就该像个男人,女人就该像个女人,在性别角色的评判上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则被认为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错位。那么,一个人既像男人又像女人,又将如何?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一定也会摇头的。
然而,现在我们偏要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不能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熟悉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人。我们常说的女强人就是例子。这样的女人通常在事业上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并取得成功:她们喜欢运动也喜欢烹调既非常敏感体贴人也有“每临大事有静气”处事果断的风格。近年来国外心理学界有人提出了“双性化气质”概念认为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往往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还编制了一套心理测验量表以测定男女双性化气质,对此问题做过专门研究。
男女双性化到底好不好,我们来看看贝姆的研究结论。
关于独立性研究。要被试者对每一张漫画的滑稽程度进行评定。但在他们作出评定之前,他们会听到被认为是别组被试者在评定的声音,这些声音将某一张根本不滑稽的漫画说成非常滑稽或者相反。看看被试者受不受他人影响,能否坚持主见。结果证实,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和具有男性气质的被试者没有多大差别,都比具有女性气质的被试者表现出更显著的独立性。
关于善听者研究。让被试者听一位孤独的转学学生倾诉在适应新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被试者对诉说者的反应来评分测量被试者善听的程度。结果表明,男女双性化和女性化被试者没多少差别,都比男性被试者表现得彬彬有礼和善听。
关于自尊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和具有男性气质的人,往往比具有女性气质的人自尊感更强。就是说,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并没因为性别角色特征的双重性而适应不良,反而有着强烈的自尊感。
贝姆等人在这些研究中总的看法是,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能做得更好些,因为他们既具有女性气质又具有男性气质。就是说男女双性化的人在性别角色心理特征上往往占据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个方面的优势,至少在心理特征上男女双性化的人没什么不好。
最近,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不仅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都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而且追踪研究发现,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里,更多占据优势地位。
在回答男女两性为什么始终在相互寻找不可遏止地要结合为一体的问题时,柏拉图有过这样的解释:很早的时候,人都是双性人身体像一个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被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竭力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以重归于完整。我们也许以为这是幼稚的戏言。现在想想,原来有着深刻寓意,无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孤立起来都是缺点,都造成了片面的人性。结合起来,便都是优点,都是构成健全入性的必需材料。两性气质的区分,仅是相对的从本原上说它们并存于每个人身上。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温柔,一个温柔的女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刚强。一个人越是蕴含异性气质,在人性上就越丰富,在人格上就越完善。柏拉图的寓言与心理学的结论竟如此地不谋而合。
也许有人说,既使男女双性化的人没什么不好,但社会是否会肯定的眼光看待他们?美国的《今日心理学》杂志曾经向读者提出有关男性气质的问题。女读者在阐述她们对有关理想的男人的看法时,认为具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而奋斗,同时又是温和、文雅、愿意献身、体贴人的男人才是理想的男人。这实质上是指男女双性化气质的男人。尽管中西方文化有诸多差异,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女性对理想男人的看法与美国女性的看法却十分相似,这在一些调查和电视专题节目中已分明可见。其实就是中国的男性,虽然还标榜“我要像个男人”,也不再为“模范丈夫“而有什么难为情了。就是说,”我要像个男人“中的男人已经包含了一些女性气质特征。
可见社会文化对男人的男女双性化气质给了较多的肯定态度。现实生活中被人们认为较优秀的男人大多是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男人问题,是社会文化对女人的男女双性化气质,还缺乏应有的肯定态度。在我国“当女强人难”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也正因此,现实生活里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中,男人比女人多,贝姆的研究结果也发现这样的情况。
双性化教育——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双性化气质应该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既然是理想的东西,现实就离它还有一定距。我们也不必苛求人人都具有这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气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确不必再固守传统定型化的性别角色模式,而应给男女双性化气质多一些宽容和肯定,特别是对女人的男女双性化多一些宽容和肯定。这并不妨碍男人当一个好男人,女人当一个好女人。这种性别角色理念的转变必将影响到我们对下一代性别角色心理的教育。
正是顺应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新理念,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日益流行着一个崭新的家庭幼儿教育模式一一双性化教育。在传统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往往是一种绝对片面的单性化教育。其特征是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这样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地发展,进而可能使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而细腻的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帖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使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敢和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使他们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这样的女孩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这样的男孩可能变得刚恒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千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所谓“双性化教育”是与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相对应的一种家庭教育新模式。
开展“双性化教育”我们应遵从以下要点。
首先,在观念上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韧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所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不论男孩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再次,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时候,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最后,避免走向极端。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早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