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谜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0:56
         揭开货币的谜底

                   ——嗜血的货币

    现代社会里,我们离不开货币,基本上天天接触货币,应该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然而熟悉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普通人有几个深入了解过货币呢?它简单吗?简单到了不足于引起我们的重视、引发我们思考吗?或许表面上是。

    表面上看,现代的货币不是过印制了一些符号的特制印刷品,大家都信它,就用它来购买所需的物品,我们得到它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种劳动报酬,一是自己做老板经营来的利润,一是出卖自己的财产。一切看来真的是简单不过了。如果真这么认为,你已经为货币蒙蔽了双眼,你太小看它了。货币实际上非常非常复杂,复杂到了至今还是一个谜。

货币的演化

    对货币的起源,马克思的说法是交换过程中逐渐得到多数人认可的一种特殊商品。这种说法易于通过逻辑推理,确乎合我们的推想。没有货币的时候都是以物换物,以物换物至少存在以下四大麻烦:1、某甲需要物品A,市面上暂时缺乏,但甲又迫切需要除理掉自己的物品B,而另一方某乙又正好需要甲的物品B,甲乙双方怎么办?2、某甲想处理掉物品C,也许他根本就不想换什么物品,只是自己的物品C有剩余,甲怎么办?3、某甲拿来一件大物品D想换多种小物品,或只换一件小物品,剩余的价值想暂存起来却难于做到;4、有些少见物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好确定,即使能确定也存在第3条剩余价值补偿问题。

    如果存在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物品,上面的麻烦就迎刃而解。假如在当时情况,稻谷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种物品,那么上面第1种情况问题就容易解决,乙可以就可以拿稻谷来换甲的物品B,由于稻谷大家都乐意接受,也熟悉,兑换物品B的比例也容易确定,至于甲由于他换取了乙的稻谷,而稻谷是大家比较乐意要的物品,他下次到市场上来就可能很容易用稻谷换到他需要的物品A。第2种情况就更简单了,甲可以用物品C从其他人手中换来稻谷,甲多余的物品C处理掉了,得到的稻谷将随时可以换其它自己想要的物品。第3种情况甲完全可以先把D换成稻谷,然后再换其它小物品,或用得来的一部分稻谷换自己想要的物品,其余稻谷暂时存起来。

    这种大家认可乐于接受的物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就是货币的雏形,据考证,稻谷、织布、羊、贝壳、贵金属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所以从上面的推理看,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交换更便捷了,节省了交换所花费的成本,可以说,一般等价物是大量交换而出现的衍生品,是交换推动的结果。

    但象稻谷、织布、羊等携带还是不方便,保存花费的成本也高。由于黄金稀少贵重,易于分割、储存,后来黄金逐渐固定下来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的重任终于落在黄金上。

    黄金一旦担当了固定的一般价等价物之后,其地位自然日益显赫,并逐渐反过来奴役着人类。

货币的职能

    现代货币理论一般都承认货币有五种职能,即: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4、贮藏手段;5、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是最基本的,货币就是一把尺,衡量其它物品的价值,也就相当于一个标签,标出了其它物品的价格,货币产生前,任何物品的价值从交换中体现出来,交换过程是一个双互体现价值的过程,货币产生后,货币就可以直接标定某物品的价格,该物品的价值就是通过货币给出的价格而体现。

    但要注意,货币它又不仅仅是一把尺子或标签,它自身就是价值的化身,所以它还能派生后面的四种职能。流通手段就是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及其公认性,所以货币就天然的充当了交换媒介,才体现出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至于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也是建立在其价值及公认性基础上的,世界货币则是货币越过国界的作用,其实质是货币被承认的范围扩大,当然也就其价值在更大范围里被承认。

    实际上,货币还隐含着一个极其重要且常被人有意无意忽视的职能,那就是创造财富职能。上面说过,货币不是一把简单的尺子,它本身伴随着价值,所以它出生就伴生着价值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一出生就意味着财富的出生。当然它这种财富创造是对它自身来说的,对整个社会财富来说,财富总量并没有真正增加,所以我们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货币的出生就是对现有财富的瓜分,包括对现在已有的货币。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将在货币的本质作更深入一步探讨。

货币的本质

    有关的本质,恐怕至今还是个争论人休的问题,至少笔者没有看到一个定案。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普遍的观点:货币是一种符号,用来做交换媒介的符号。显然,后者受了纸币及电子货币产生后直观影响,好像它们都不具备价值,只是一种用于做交换媒介的符号。

    而马克思的观点尽管有其可取的一面,就是承认了货币的价值,但同样被交换媒介表象所迷惑,没有看清楚货币是交易系统中完全对等的参与者,而且马克思对货币价值的认识,是实化的价值,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包涵着与之交换商品对等的劳动价值,事实上,这与我们的常识有出入,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含金丰富的富矿,提炼一公斤黄金不需要多少劳动,但一公斤黄金能买到的劳动价值有多少。

    事实上,黄金从充当货币起,就开始欺骗着聪明的人类,当它取得了货币这个特权时,它的价值就被夸大了不知多少倍,想象一下假如黄金不是作为硬通货,仅仅作为装饰品,黄金有现在这么大的价值吗?又假如,有一天人类发现了一个特大的黄金矿,该黄金矿的储量是目前全球成品黄金总量的一千万倍以上,而且该矿富到几乎不用提炼就能直接挖到小金条,恐怕黄金不仅仅是贬值问题,它作为硬通货的地位立马消失,黄金做装饰品的价值都要大打折扣,人们的审美观也会发生转向,说不定认为紫铜做饰物显得更高贵呢,历史上曾因为铝难提炼,其价格高过黄金,那时候铝饰品就比黄金饰品更受追捧,而今难于看到谁用铝做饰物了,它太便宜了,也就不美了。原来人类的审美观,也挺势利。

    所以,货币的本质既不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的交换媒介,也不等同马克思所说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作为等价物出现,但它是信用等价,也就是说人们认可的等价,并非真正所含劳动价值量等价。

    换句话说,货币的本质是被认可的信用财富。显然,它并不仅是起交换媒介作用,它自身完全参与到了交易系统中来,所以,它和其它用于交易的商品一样,亦存在供求关系问题,在整个大交易体系中,货币除了优越的流动性、便于携带和储藏之外,它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分别。

    中国历史的一些案例,在今天看来是没有弄清货币的本质,不然历史很可能改辙。

    比如清末赔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赔款数量之巨,令清政府国库空虚,清政府完全可以在赔金银战争款的同时,废除金银在国内流通,改用纸币,金银仅作为外汇用于购当时政府急需的枪炮机械。

    民国政府的蒋家王朝,居然印了那么多的法币,法币行不通,后来又印金圆券,这些法币、金圆券到老蒋倒台之前,据说比白纸还不值钱,这不等于说发行钞票赔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以说加速印币加速了老蒋的倒台,这是典型的没弄清货币的本质而出现的闹剧。

重新定义货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界还是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有失偏颇。

    传统意思上的货币在履行流动手段职责时,用数学概念来表达就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具体到同某一种商品交换时,则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在此每一种一对一的对应都可以建立一种可变函数,这个变量就是具体时间、空间的供求关系,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体现价值的过程。所以,货币在交易的过程中它本身也在被估值、被衡量。因而,得出的结论:任何一次交易都是相互估值的过程。下面是货币与众商品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所以从上面的示意图及前面的分析可知,货币就是财富,是一种被认可的财富。不管这种认可的背后是国家权力机关,还是约定俗成,就像大家都认可黄金一样。

    按照货币就是被认可的财富,那么股票、债券、房产、古董、字画、邮票都可以看做为货币。我昨天从商场买回一部手机,这部手机算不算货币呢?不能算,因为首先买回手机一般目的是为使用,不会说再拿去出售,其次即使我拿去出售,就算没怎么用也是二手的,肯定掉价得厉害,这就会抑制我出售的冲动,所以说,我一旦买回这部手机,它基本上就失去在市场流通的价值。但这部手机在出售前可以看作货币,它是一种准货币,因为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货币和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现代西方金融学以交易变现的难易、成本及自身价格的稳定性把货币划分为几个等级是有道理的,我们通常见到的M0、M1、M2、M3、M4就是依据上面的思想划分出来的。

    我们劳动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就是在创造货币。但不同的人创造货币差距大得惊人,同样是打工,有人一年可以拿上亿美金,有人或许不足一千美金。有人聪明,去模仿张大千,逼真得鉴定师分不出真伪,那么他三天创作的“真品”也许就是一百万美金,一旦被发现是赝品,可能一百美元也不值了,原来一个人付出同样的劳动,创造的货币前后亦千差万别!这里就是存在一个认同问题。你劳动创造货币,国家直接发行货币也是创造货币,同是一个认同问题,可国家背后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在支撑啊。

    所以,在贵金属为货币时代,聪明如哥伦布者,会直接去找黄金,需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只是副产品,他真正的目的是去找黄金、珠宝,哥伦布这个黄金迷曾在一封信上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在纸币时代,就有人甘愿冒终身失去自由甚至杀头的大险去印假钞,可以说,纸币从开始发行就伴随着假钞降生,从来就没有终断过。至于盗古墓、伪造名人字画这样的造富捷径,地球上什么时候终止过。

货币发行机制

    任何一个国家发行货币都是公开的秘密。国家发行货币就是凭空创造财富,那么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愚蠢到大力去宣扬自己是依据什么如何发行货币,发行了多少。但在现代金融社会,每个国家发行货币都有一套机制,当然这个机制也只是半公开的,不会大力去宣扬。

    货币发行,在早期,多较随意,一般没有固定的发行机制。考查我国古代,无论是早期的铜贝、刀币、圆钱,还是隋唐时的通宝直至清朝的银元、铜钱基本上都属于铸币,并没有实际等值的价值,和纸币本质是一样的,而同时期混同使用银锭、金锭及碎金银倒反而接近其价值,只不过由于金银稀少,由其充当货币,其价值高估则是一定的,到底高估了多少,恐怕上帝也说不清。

     现代意义上的法定货币发行,经历过金本位,到与黄金完全脱勾的真正的法币。实际上,就是金本位下的货币发行,亦不过是多了一道黄金做的遮羞布,世界上需要交易的物品是如此之多,全部都在锚在黄金锭上,黄金何堪其重,其真价值被高估多少,恐怕谁也算不出。到后来,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勾,黄金这道遮羞布也被撤掉,因为即使做为遮羞布它的用料都太稀缺了。

111.jpg (16.52 KB)
2010-9-12 21:52

 

  

     真正意义上的法币,发行机制也存在差别。比较典型的有二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政府发债产生货币的机制;一种以中国为代表的直接产生货币机制。有意思的是,由于美国政府以发债倒了一下手,包括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一边倒的认为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优越。因为从表象看,美元不是凭空而造,而是以政府欠债为代价生出来的。不错,美国政府欠了债,的确从创造出的货币上没捞到好处,但是别忘了,美国政府欠了谁的债呀,欠了美联储的,这个欠债还是有利息的,当然发行绿票子美钞(别忘了实质就是凭空创造财富啊)的好处自然全部让美联储占有了。美国政府欠了债,最终就是美国公民欠了债啊,这些债最终是美国全体公民来还的,所以最终结果是美国公民做了美联储发行货币的冤大头,世世代代要还美联储的债。

    再看我国的货币发行,直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表面上看是直接凭空创造货币,给人直接的印象信誉问题没有解决,但实际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上面我说过,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本身就凭空创造财富来稀释现有财富的。既然是直接产生货币,我国发行的货币的好处就是政府拿了,从总量上看,这个好处间接还给了中国公民,因为政府是不产生财富,它仅是消耗财富的,政府的财富最终来自本国的全体公民及在本国度生活的外国居民的贡献。中国政府发行货币创造的财富,必然体现在减少生活中国居民的税收,体现在政府开支下的居民福利或基础设施的进步与完善。当然货币发行的红利也给政府机构臃肿、官员腐败浪费提供了温床,但在所有的政府开支为定值的情况下,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比美国的优越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因为饱受发行量节制问题的争议,199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起到了对人民币发行起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说实在的,不过是左右手问题,财富的源头都在百姓这儿,真正想惠及百姓,关键还是要政府节流)。

    所以这么看,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实在是最糟糕的货币发行制度,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没有享受到发行货币的红利,这个制度迟早要拖垮美国政府及其公民!

货币与劳动价值的关系

    考查货币史,财富同货币是伴生的,没货币之前,财富的概念含糊得有些虚拟,而货币一经出生,却又加倍愚弄着发明它的人类,这不能不是人类的又一个败笔。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是凭空造出的财富,实际是对劳动价值的蚕食。

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