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改”与“维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2:52:09

谈“政改”与“维稳”

[10732] (2010-09-2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雨水多,口水更多
[特写天下] 马国一些华小 非华学生竟比华族多
[全球反恐] "911是美国政府策划"? 奥巴马谴责
[新马关系] 李总理感谢马国配合及追捕“逃马”
[人物面对面] 陶恒生说"高陶事件"的逃亡之旅

  在大陆,有些人往往对“政改”误读。把政治改革与“稳定压倒一切”二者视为水火不容的二个概念。换句话说,有些人认为政治改革必然危及社会和政权稳定,进而损害其既得利益。故而拒绝政治改革。

  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是因果颠倒本末倒置。其实,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有效地打击抑制已经失控的、日益猖獗的腐败,让社会实现文明、自由、公平、正义和法治;让社会产生制衡机制,进而防止“改革开放”发生逆转;让国家实现长期稳定,长治久安。正如温家宝总理不厌其烦的谆谆善告:“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大凡改朝换代者,皆因执政者独裁腐败,而腐败超越老百姓忍耐极限而酿成 “官逼民反”所至。试想,中国历代腐败朝廷有那一个不想“维稳”的?为了“维稳”,他们自恃拥有国家机器,使用一切手段包括血腥镇压等等手段对付老百姓。结果呢,还不是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话格言,“水能戴舟,也能覆舟”?腐败政权被人民唾弃,一个接一个地鱼贯般的进入历史博物馆。

  远的不说,就说中国近代史吧。大清帝国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慈禧太后不顾国家的前途和出路而拒绝宪政,血腥镇压了戊戌变法。至使“大清帝国”错过了社会政治改革的机遇。否则,中国现时的国号可能仍然是 “大清帝国”。而爱新觉罗家属也不至于被驱逐出紫禁城的悲惨可耻下场。同样,抗日胜利后,蒋介石如能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可能就不至于被人民驱赶出中国大陆。

  “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国家主席胡锦涛高度概括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温家宝总理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这决非耸人听闻天方夜谭,而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精辟见解。

  为了抑制和打击腐败,大陆二十几年来可谓绞尽脑汁,“十八武艺”轮番上阵,甚至搬出“一百付棺材”进行威慑,但其结果是“越反腐败越腐败”,腐败之风反而呈现恶性漫延且日趋严重之势。

  温总理说,“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纵观国际社会打击腐败的实践经验,对权力的制衡和有效监督是至今为止较为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大陆正是由于这种手段的欠缺,才导至打击腐败事与愿违。温总理说,“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故而大陆实行政治改革己刻不容缓。

  也许有些既得利益者耽忧政治改革会损害其利益,其实这是政治“近视眼”,是对政治改革的误判。试想,让腐败没完没了的发展下去,引发“水能戴舟,也能覆舟” 的古老的历史故事重演,那时都“人亡政息”了,你的既得利益安在?岂不闻“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道理?所以,只有拥护政治改革,让大陆社会平和地实现有效的权力制衡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大陆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至于“得而复类”,才能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

  人们可以相信,大陆进行政治改革之日,必是跨入社会长治久安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