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发展行动纲要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2011~2015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0:02

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2011~2015年)
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发展行动纲要


(顺发〔2010〕12 号)

 

    为全面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佛山市顺德区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批复》(粤委〔2009〕35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继续先行先试,更好实现顺德在县域发展中领跑广东、领跑全国的目标,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弘扬勇于创新、甘于务实、敢于负责精神,推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整体发展战略转型,坚决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和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之都、灵动创新之城,努力争当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体制改革的试验区、自主创新的领先区、新型区域合作的模范区、城乡发展一体的先行区,重点在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社会民生和公共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确保顺德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领跑全省、领跑全国。

    二、重点任务

    (一)争创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灵动创新之城。完善创新机制,创新发展方式、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产业,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顺德打造成为知识创新、研发应用、人才集聚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


    1.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园区。整合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顺德新城、顺德科技工业园等创新载体资源,划定专门区域,通过与国家有关部委合作,建设国家级创新园区,打造构建现代产业之都的引擎。


    2.建设南方智谷。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体制,以“南方智谷”为载体,打造功能强大、机制灵活的创新平台,促进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与顺德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争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顺德共建永久性合作载体,规划建设中国科学院顺德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顺德)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领军型科学家创新园,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顺德。


    3.创办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论坛。与国际组织或国家部委等权威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创新论坛并永久落户顺德,在条件成熟时,将论坛升级为创新技术产业产品博览会,扩大顺德影响力,吸引创新资源。


    4.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探索建立吸引利用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新模式,以吸引领军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实行人才全球招聘制度,以团队引入的形式,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完善科技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设奖,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推动科技成果应用。2011年~2015年,平均每年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300人以上。2015年人才总量达到27.8万,每万人(户籍人口)拥有人才达到2124人。


    5.打造中国质量品牌之都。创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和保护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质押平台。到2015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10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10%以上。探索设立科技银行,开展区域性地方科技金融服务。完善顺德产权交易所机制,打造南方领先的产权市场和投资融资平台。深化名牌标准战略,设立政府质量奖,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强顺德品牌的整体推广,提升顺德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13年中国驰名商标达20件以上;到2015年达26件以上。到2015年中国名牌产品达40个,集体商标10件,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360项以上。


    (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现代产业之都。注入“创新和资本”两大要素,巩固提升现代制造业,彰显顺德民营经济特色。


    6.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示范集群。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家电王国、机械装备基地、家居中心、花卉名地、美食之都。实施“双转移”战略,优化再造传统工商业生产组织和营销模式,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集约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战略转型。到201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其中销售超千亿的产业集群2个以上,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10000亿元。


    7.建设中国民营经济总部基地。争取与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机构合作,共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基地/总部基地,发展内聚型为主,外延型为辅的总部经济,支持优势企业全球配置资源。重点扶持制造业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企业总部、科技服务企业总部等。培育一批根植顺德、面向全球的跨国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到2015年,总部企业达到50家,建成特色总部经济园区2个;销售千亿元企业1~2家;争取3~4家企业进入全国五百强,实现世界五百强企业“零的突破”。


    8.打造资本市场“顺德板块”。实施新一轮上市企业 “五年倍增”工程,创新企业上市的培训和引导机制、部门沟通和协商机制、后备资源建设机制,多途径、多市场、多板块推进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资本经营和资产重组。到2013年上市企业达35家以上;到2015年,全区形成100家以上上市企业梯队,50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形成顺德上市企业群。充分利用充裕的民间资本,推动建立小企业发展专营银行。


    9.成立顺商企业联合总会。顺德工商联(顺德总商会)牵头,建设顺籍企业或企业家联合总会,会址永久设在顺德,并以此为牵引,鼓励和引导在外投资创业的顺籍企业和企业家在外建立顺德商会(顺籍企业家协会),吸引在外投资的顺德企业资金回归、人才回归、信息回归,在顺德开展二次创业或设立高端环节,参与顺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0.打造千亿新兴产业集群。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引进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符合顺德发展实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光电显示、生命医药等与顺德产业链相对接的产业。到2015年,培育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1个以上。


    11.建设广东省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围绕服务制造业和区域交通网,深化与港澳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争取广东省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项目在顺德先行先试,重点发展产业金融、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旅游美食等,完善消费产业链,加速打造综合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形成总量超百亿、税金超亿元的现代服务业企业3家。


    (三)营造宜商宜居环境,建设现代品质城市。统筹全区资源,促进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将顺德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市民具有幸福感的乐居城市。


    12.健全城市整体发展机制。确立整体观念、全域一体意识,统筹协调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和各项建设的关联性,形成统一协调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环境容量相适应。


    13.打造十里滨河长廊。充分发掘保护利用顺德河涌水系,倾心打造城市景观带和城市亮点。结合“三旧”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德胜河、桂畔海两岸,将“一河两岸”打造成为顺德的文化长廊、休闲长廊、景观长廊,形成高品质城市生活带,催生新产业、新城市生活方式。


    14.塑造“乐居顺德”城市空间。糅合都市气派和岭南水乡风情,打造国内一流的居住环境。新建城市住宅区容积率、停车设施和绿化空间符合现代城市要求。大型社区配套文体活动场所、卫生服务站、现代市场,距离社区出入口5分钟步行时间内有公共交通设施。推进“数字顺德”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打造“数字家庭”示范小区,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到2013年基本建成无线宽带城市,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网络生活。高起点建设农民美好新家园,2013年前完成全区200个村居的改造规划,创新宅基地置换方式,集中建设社区公寓。


    15.构建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镇街之间30分钟互达、60分钟到达珠三角各市。规划建设环城轨道交通,2015年前建成首期工程。2011年底建成顺德新港。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完善接驳换乘系统和候车、停车设施,实现全区公交统一运营标准,提高公交出行率。2011 ~ 2015年每年新增公交线路5条以上、新增公交车100辆以上。到2013年,中心城区与镇、村(社区)之间及镇与镇之间均有公交线路,基本实现社区有站台、通过2次换乘可到达各镇街的公交出行目标。


    16.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杜绝污染项目,构建绿色生态环保经济体系。2013年之前全面完成2020公里的河涌整治工程。推进绿心、绿道、绿网建设,科学布局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到2015年,在重要出入口、立交、匝道建成标志性绿化景观节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建成绿道262公里。实行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改革,城区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系统,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17.创建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示范区。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实施、出让金分批缴付制度。根据项目发展规模、效益、对生态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土地供给。结合“三旧”改造,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优化人文生态环境相结合,营造城市发展空间。到2015年全区“三旧”改造面积达5.5万亩以上。


    18.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先行区。以减少农民、减小农村、做强农业为方向,开展有突破性、复制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村改革。坚持城乡建设发展的整体性,深化村(社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传统向现代转型。稳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新机制。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制建设,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事权。合理调整村(社区)行政边界和人口规模,配置服务半径合理、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农村空间优化和农民生活工作学习的市民化。


    (四)建立健全分配分享新机制,营造幸福家园。坚持共建共享,落实《阳光顺德幸福家园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让全体顺德市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19.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标准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优先解决学前教育问题,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打造南方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规范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市民学校、社区学校,满足市民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2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20.建设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完善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病有良医、劳有所得、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实行参保市民定期免费体检制度。推进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和规范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逐步形成以公益性基本医疗为基础、市场个性化高端医疗为补充的医疗服务格局,率先实现人人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2015年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拓展和增加市民休闲健身场所。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探索灵活就业机制,促进充分就业。率先步入“全民社保”时代,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将非全征地及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纳入养老保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门诊医疗制度。到2015年,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保率96%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率90%以上,被征地农民养老参保率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保障水平。2013年前,实现100%的村居成立慈善组织。建立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创新保障性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公屋制度,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居者有其屋”。


    21.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富民优先,调整社会分配结构,提高市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度。建立以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的财政预算和公共服务建设制度,大幅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以资源红利的社会共享为目标,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降低市民对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到2015年,社会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达70%。加快构建财产性收入的体制基础,重点探索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分配新机制,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性收入,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财富积累机制。未来五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8%以上,农民收入年增长8%以上,人均股份分红年增长10%以上。促进工资定期增长机制的形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未来五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6%以上。注重利用政策、社会救助等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22.创建全国最有安全感的城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全面实现街面有巡逻、社区有守护、村居有联防,发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以上。坚决严打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投资环境的黑恶势力,净化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指数进入全国前列。完善生产生活安全的基层、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有效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完善应急机制,创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注重对群体和个体的心理调适,增强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3.建设岭南文化名城。把传承岭南特色文化与弘扬顺德改革创新精神有机结合,强化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深化文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各镇、街道体育公园普及率100%,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10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培育文化品牌,加快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原创力、传播力和服务力,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到2015年,文化产业年产值占GDP比重达到6.3%。


(五)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以全球视野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要素流动,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新模式,努力提升顺德资源集聚能力和对外影响力。


    24.主动参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合作框架下,积极参与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合作。深化产业链条分工合作,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助配套的产业体系。联合周边地区开发旅游线路。建立与周边城市沟通的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推进交通、市场、产业、文化、信息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


    25.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鼓励顺德企业参与区外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推动有需要的顺德企业到产业转移园区投资发展。实施整体走出去战略,发挥顺德管理、产业、资本、品牌和人缘等整体优势,通过行政托管或专属管理、合作管理等方式,集中输出顺德优势资源,在省内外异地合作开发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生态和科技新城,实现区域合作互利共赢。


    26.推动“顺德制造”走向全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跨国经营,发展境外贸易和投资,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完善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引导有实力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境外设立顺德工业园、顺德美食中心等。


    27.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以与国际先进城市接轨为目标,探索与国际同类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加快建设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不断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保障等领域国际化步伐,构建国际化的人居环境,提升顺德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六)培育公民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治理型政府。以民主法治为支撑、以社会参与为方向、以多元供给为途径,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政府治理新模式,为全国县级区域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28.建立党委政府引领发展新机制。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按照市场和法治规则,正确划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直接干预。重点建立起规划引导、区镇两级事权明确的决策机制,建立以参与式财政预算和竞争性资金分配的财政体制,制定反映市场供需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以信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体系。


    29.完善大部制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重点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部门工作关系和流程,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架构。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合理建立区镇两级政府的责权划分体制,增强组团发展意识,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30.完善多方参与的公共治理结构。推进公共治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行政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社会多元参与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公共治理机制。明确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委托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综合改革,加快实现“零收费”;建立覆盖全区的网上审批,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民或企业在各自辖区内申报各类审批事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市民现代民主法治素质,培育市民对顺德的认同感、归属感、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建立公共政策制定的社会参与机制,逐步推进政府决策、服务、监督等领域向社会开放。拓宽市民表达意见的渠道,重视市民的合法合理诉求。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建立健全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协调对话机制,发挥民间组织优势,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网络,以制度化手段调节利益纠纷、凝聚共识,形成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的框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和社会自我调节能力。


    31.健全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建立政府供给责任明确、社会多元参与的供给体制。积极稳妥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壮大慈善事业,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从2011年起,各业务部门按成熟程度每年转出一批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事项,到2015年基本实现“凡是社会能服务得好的事项都下放给社会”的目标,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效率。


    32.争创广东省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率先推进公务员、聘员制度改革,优化职务职级设置,打通高层次人才进出通道,大胆吸纳聘用各界优才加入党政队伍,强化党委政府的执政和行政能力。建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干部交流制度。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转型发展。

    三、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行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推动工作。各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依据本纲要研究制定专门的实施计划。


    (二)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各牵头部门要细化分解纲要的目标任务、落实单位、完成进度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把推进纲要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要主动与国家各部委和省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各有关政策的落实,推动一些国家和省层面的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在顺德先行试点。


    (三)加强指导监督工作。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落实的统筹协调,对重点项目加强跟踪指导;督查部门要对各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人大、政协要及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进行定期考察和评议,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各项配套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纲要制定宣传计划,把握好舆论导向,通过策划宣传报道主题、开辟专栏、组织宣讲解读、领导专家访谈、召开理论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实施纲要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编辑  黄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