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娱乐周刊》:郭德纲小评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8:39
《南都娱乐周刊》:郭德纲小评传(2010-09-22 10:25:16)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骚

 

 

  (这篇文有一半是抄袭自己的,因为实在不可能写的再好。至此,这篇算是比较完整的写郭文。朋友们如果常看我写,会发现这篇是综合了我以前零散写郭德纲,可掠过不看,见谅。) 

 

郭德纲的半辈子,比一个普通相声艺人的几辈子都要复杂。他这三十几年可用两段话来描述:出身寒微,从小学艺,拜入师门,又被逐出师门,天津卫混不下去了,一咬牙闯荡京城,尝尽人间白眼,苦熬出一个德云社,依靠精湛手艺和青皮气质,打拼出一方天地,开始走上中兴之路。

但造化捧人,它也弄人,郭德纲成了郭员外,就有点势大力沉,顺手给自己圈了个后院,家丁还打了记者。打人不重要,郭德纲把记者当妓女,并大骂BTV,彻底触犯了媒体潜规则和传统道义,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比打人是更深刻的冒犯。所以郭德纲成了三俗,郭德纲下课了,郭德纲关门了,郭德纲下架了,郭德纲道歉了……..虽然现在等来平反,说郭德纲不是真三俗,郭德纲也趁势复出,票房依旧火爆,但经此一役,郭德纲威势大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说我看着郭德纲长大的。

这句话不是砸挂,我指的是眼看着他长成大腕。他天津的事我不知道,他跟师傅的恩怨,他是不是犯了经济错误,那是天津人去研究的事。我关注的,是卫嘴子进京之后的奇遇。

郭德纲最美的时光,是在三四年前,他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他还是德云社里那个穿着长衫体态微丰的相声艺人。他在台上横扫千军,砸挂一切,什么央视、汪洋、姜昆、春晚,反正他嘴下不死无名之辈。他在台上说得入港,“钢丝”们在台下带着微醺拖出长长的“噫”声。

《论五十年相声之怪现状》、《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反三俗》《西征梦》,郭德纲所有叫得响的相声段子,都是在那一时期出现的。可别小看这几段,这是新千年里中国相声唯一的收成。

在那个时候,一批青年才俊跟着他走。那个时候的郭,确实有相声大师的雏形,他远离央视,嘲笑歌颂相声,调侃主流意识形态,疾呼让相声回到剧场,很多神圣的虚伪的事物,都在他的讽刺中变得可笑。用王朔的话说,他是站在人民这头的。那时候他正遭到正统相声界的打压,我负责的评论版,曾一年之内发表近二十篇支持郭德纲的评论,一直评到“藏秘排油”为止。

郭德纲越来越火了,天价相声,上电视,当主持,演电影,开铺子,他的名字飞进了千家万户,他成功地摆脱了弱势与贫困。但奇怪的是,在这个星火燎原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故事里,不少资深粉丝离去了。

如今,当年跟着他走的意见领袖已绝口不提往事,我猜他们深以为耻,不是因为郭德纲被封了,而是因为郭德纲的“变节”。郭德纲后来在徒弟打人事件中应对失措,举步维艰,跟身边没高人有关系。试想,如果有史航、袁鸿、老六、水晶、陈晓卿等文化达人的指点,那绝对是另一番天地。但他们早就与他分道了,竖子不足与谋。

革命的分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路线有了分歧。很多人期待,郭德纲大师的诞生,能让传统相声的春天到来,能横扫各路伪相声,能战胜某种腐朽的文化。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所托非人,郭德纲自有他的理想,这个人根本不需要革命的浪漫主义。

郭德纲是一个有霸气的人,他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别人解释,他就是要为自己活着。于是,一个成功人士该有的,他都统统超额实现了。他还给自己的别墅圈了座后花园,成了一个员外,还有护院的家丁。一个卫嘴子,终于在京城混发达了。

他活出了真我,却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他越来越油光满面,一个艺人失去他批判的刀子,太成功了,他都不好意思批判了。大家开始怀念他从前的相声,这才红了几年呢?

郭德纲骨子里是个老派人,他有深厚的传统艺人的底色。对江湖道义烂熟于心,并且在创业时期将其运用得得心应手。对德云社是这样,对侯耀华是这样,对徐德亮这样,BTV也是这样,他是一个小世界的主宰。但当他遭遇了业主委员会,遭遇了记者采访,遭遇了官家的宣传机器,现代法律和中国政治,这个陌生的世界让他有些发蒙。

于是,何云伟李菁退出了,德云社关门停业了,弟子进去了,书和音像制品都下架了,郭德纲傻了。打了一个记者,骂了句记不如鸡,竟然引发了惊天连锁反应。他在喜马拉雅山下骂了句娘,没想到引起了雪崩。自己怎么就下架了?还有没有天理?政治,尤其中国政治,这回事,他可能理解不了。

BTV一战输得属于完败,和媒体的关系那么脆弱,找不到有关部门灭火,上头连个递话的都没有,在官场两眼一抹黑,郭德纲应该发现了,在京城,一点点虚火根本算不上站稳脚跟。卫嘴子混北京,难呐!
      郭德纲一直以来是以相声江湖的规矩行事,如泼皮不要命,仗义出头,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走的是忠孝信义的路线。但遇到现代法律和政治势力,就两眼摸黑一脸茫然,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他有小聪明而不懂大势,有小勇力而不知进退,还是一传统艺人的底子,所以能纵横于底层而不能游刃于大棋局。

郭德纲的不智在于,他既想在现实世界里成功,又想保持他的狂野的姿态。不跟官家合作,不跟曲协联手,不向BTV低头,要在他的小一统里称王。既不受委屈,又不昧良心,还年年丰收,他太天真了。事实证明,没有哪一块地盘是他自己的。

现在总算复演了,郭德纲接受一轮媒体采访,表达了洗心革面的决心,狠斗私字一闪念,说自己终于长大了。身子放得那个低,尘埃不见郭德纲。总算表态过关了,但德云社仍然没有消停下来。郭德纲开完遵义会议后开始了战略调整,收缩战线,回到剧场,说相声是正事。跟徒弟们也签了长约。但他对何云伟李菁仍然很有看法,大弟子出走,毕竟是件闹心的事。郭德纲对此事的反思是,只怪平日太面慈心软,换得别人以怨报德。这个反思相当不靠谱,也许会埋有祸根,但愿别成了“郭德纲掰棒子——红一个扔一个”。

郭德纲有两个诤友,一个是BTV,一个是姜昆。人生德一知己足矣,何况两个。这样郭德纲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先想一想BTV会不会搞自己,这是多好的一位诤友啊。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姜昆为鉴,可以知兴替,以BTV为鉴,可以知三俗。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这些迭荡不平但又不是摧毁性的经历,对一个有天分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当郭德纲真正过完他的一辈子,如果能写一则相声《我这一辈子》,也许才是他最好的作品。而一帮白发老头坐在德云社里面听,那场面应该相当和谐。

 

 

/潘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