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似是而非的郑永年式“党内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8:54
           如同看所有文章一样,我假定自己就是作者,并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推理,反复阅读了郑永年的《中国的党内民主与政治安全》。
  如同他的许多文章一样,读罢,于散漫杂芜中找出主题,还是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
  “似是”,有“疑似”的意思——
  “政治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政治安全问题”,即“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政体安全”——这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今天的几代领导集体,一直殚精竭虑的头等大事;
  他也不认同改革开放“只有经济改革而无政治改革”之说,认定“政改”一直与“经改”同行,只是目标“并非要发展出一些人所理解的西方式民主”,而是“政治安全问题”,可谓是当前政治现实的最好注脚——原来,批判“普世价值”,“绝不”搞西方那一套,警惕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用好管好媒体,严管网络手机,搁置“阳光法案”……,都是为了“长期执政”的“政体安全”;
  他主张在“无论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还是形式多样的社会矛盾,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的形势下,必须“通过党内民主”,“确立党的领导集体在全党的权威、确立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的权威、确立党本身对社会的权威”——这哪里还是民主,简直是集中的“集中”了,与执政者的思维、逻辑和意志,不谋而合。
  “而非”,是“非”在了对“党内民主”的解读上——
  “党内民主”的性质,已经被他抽梁换栋成为对威权的树立与维护,完全背离了通过增加广大党员的权重,以约束制衡权力的民主要义,至于怎样落实党内民主,他只说了“竞争规则的确立则是重中之重”和“竞争的规则必须公正和透明”,具体内容则阙如——这一实一虚,误导了读者对“党内民主”的全面理解;
  他还把“党内民主”也列为了“新的政治安全问题”:理由竟是,因为“党内民主的核心问题就是政治竞争”,所以“党内竞争会伴随着党内不团结的现象”,“党内很多人往往是因为‘不服气’而走向不团结”,并以八九年天安门事件为例——“党内的腐败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抗议运动,而党内民主的不健全又造成了党内的不团结,甚至分裂”。
  “党内民主”并非只是诸如差额选举的竞争上岗,更为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党员的知情,表达,以及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权力。
  再说,“党内民主”肯定会出现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但那不等于“不团结”,更不是什么“新的政治安全问题”——因为党内还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纪律。何况,终身制,一言堂,大树特树绝对权威,一句顶一万句,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倒是绝对团结一致了,但也造就了绝对的权力,几度祸国殃民,丧尽民心,对党的执政“政治安全”构成了真正威胁。其实,允许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乃至票决,正是避免决策失误和及时纠正错误的民主机制。
  刚说完“民主→竞争→分裂”,接着又说那场政治风波中“党内的不团结,甚至分裂”,乃是“党内民主的不健全”所导致,则是自相矛盾。
  综观郑文,对民主的偏见与担忧时有流露,譬如“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往往充满着血腥味”;“政治强人”的“伯乐相马”不会出现政治竞争;于今却是不然,来自社会的改革压力、难度和阻力都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主被滥用,党内竞争不仅会导致党内的不团结,更会弱化执政党的整体能力,从而增加政治安全的风险”。
  所说即使或有道理,但强调民主只是为了确立权威以确保“政治安全”,以及民主可能导致分裂的风险,而绝口不谈党员的民主权力,如此做去,中国的民主将渐行渐远。
  “党内民主”如此,如何带动党外的人民民主?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gsbh/article_2010012058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