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展现古诗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8:18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读诗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都喜欢让孩子从小读点古诗,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情操。古诗形象、简练,用有限的几个字,表达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蕴含的巧妙构思、真挚的情感,特别是字句间的锤炼,无一不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 而古诗的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惟有找准切入点,才能较好地领会。小学生由于受思维方式、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在深入揭示古诗的诗情画意,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感染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多角度寻求古诗教学的突破口。一、          抓住“诗眼”感受美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孟子说过:“观其人莫如眸子。”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一定要着重观察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学一首古诗,也应该抓住“诗眼”,要让学生明白那些关键性的词儿,正是诗人苦心经营、寓意最深的东西,在整个诗的结构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它,即抓住了诗句中的不同凡响之处,明白了作者的新奇的立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如、满”等字,是取“绿”的色彩。这首诗其他三句都是那么平淡无奇,但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些句子就光彩熠熠了。一个“绿”字,凝结着百草排芽的生机,群芳含苞的妩媚,点染了一片江南春色。再如宋朝诗人曾几的“添得黄鹂四五声”中“添得”的“得”,用得极轻,看上去毫不经意,却极妙,能传味儿,把作者一听到绿荫丛中的黄鹂叫时那种微妙的惊奇、惊喜愉悦的心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如果把“得”换成了“了”或“有”,这一句就兴味索然了。所以,一首优美古诗的赏析,首先得从抓“诗眼”入手,感受“诗眼”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美,应成为古诗教学的一大任务。因为“诗眼”的存在,是古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二、          引入意境领悟美指导学生赏析古诗的同时,帮助其领会诗的意境美也很重要。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情感素质,作细致精彩的讲解,最主要的还是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入古诗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诗歌的第一句“香炉生紫烟”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可让学生闭上眼加以想象。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播放一段旋律轻快的音乐(如钢琴曲《致爱丽丝》),他们便自然联想到香炉峰上轻雾缭绕、盘旋升腾地景象,由这背景再去联想瀑布就容易多了。教师如此一步步加以引导,诗中壮美的形象加上学生自身的想象,一幅壮美的意境图便展现了出来:金色的阳光照着香炉峰,山峰上的冉冉白烟变成了条条紫烟,远看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绸高挂山间,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仿佛是银河从九霄云外直泻到人间。这种领悟意境之美的赏析,轻松愉快、格调清新,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三、    赏析形式品味美古诗的艺术形式包括结构、语言、韵律、表达手法等。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进行评析,学生就能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欣赏到各种艺术美,从而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诗意。以修辞这一描写手法为例,古诗由于文字凝练,句与句之间的意思跳跃性大,其中蕴含的修辞手法不易被学生“一眼看穿”。教师除了课上对学生讲解各种修辞手法具有的不同特征,加深理性认识;课外还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带有典型修辞手法的佳句,让学生判断,为今后独立欣赏古诗文打下基础。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比喻)、“云想衣裳花想容”(比拟)、“白发三千丈”(夸张)。这些诗句的诗意较难理解,又是采用典型手法写的,把它们介绍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及早掌握古诗丰富纷呈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四、          表情朗诵抒发美在诗歌中,诗是音乐的内容,音乐是诗的形式。诗与歌是一对不可分的孪生姐妹。而要让学生享受到古诗的音乐美,就应先从教师的范读入手,使学生产生赏心悦目之感。1.延长音节延长音节,即所谓的“咏”,这样做既能显示汉语的四声特点,又把诗中的“意味”、“气势”、“神韵”咀嚼出来,准确表达了形象。如孙道临先生朗读的《静夜思》,就精彩之至。2.亮示节拍诗的每一句都有明显的节拍。教师在准备范读前,就应该细推慢敲,读时才能掌握其音组进行有规律的停顿。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古诗所具有的优美的韵律学生就不难体味了。3.显现韵脚诗都是押韵的。诗的韵脚好比鼓点。所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不妨将其韵脚念得稍强调一些,力求把诗所有的鼓点敲响,以突出诗句的和谐、优美、委婉的特点。长此以往,学生在自读古诗的时候,也会注意到这一点。  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最高典范。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应重视古诗的教学,从小让学生多接触古诗,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赏析它,从而挖掘出它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之美,凝练传神的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