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农教授谈博士教育与科研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41:12
2005年4月22日下午,在伯龄楼三楼会议室,厦门大学副校长兼管理学院院长吴世农教授兼职南开大学兼职教授致聘仪式之后,就博士教育与科研创新主题作了精彩演讲。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博士教育模式
第一个体会:博士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北美模式,一种是英国模式。北美模式的特点,不是完全的导师制,更不是师徒制,通常有一定的学生规模,比如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班。英国模式,是传统的导师制,博士生是跟着导师,一般没有课程,如果基础不行,导师会让你学一些硕士的相关课程。英国的导师有时会布置你5本书,然后下周来做一个报告。报告听完以后,或者不听,再布置3本书让你去读,反复读书。博士论文怎样做?读完了那么多书,有些学校规定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然后把这3篇论文补充和拓展一下,形成博士论文。美国的博士就不一样,美国的博士通常要修6-8门课程。每一门课都要进行考试。等都考试通过了以后,还要有一个综合考试,综合考试通过之后,才能正式宣布你进入开题阶段。然后再做博士论文。相比这两种PHD的培养模式下,除了欧洲一些名牌大学外,北美的PHD的竞争力一般都超过欧洲的PHD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美国的一个名牌大学,或者是稍微好一点的大学的PHD会容易找到工作。
中国目前的Ph.D.教育模式,要打破这种师徒关系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和团队研究。现在,一个博士生不可能坐在房间里自己做一篇论文,他的论文选题和许多“Ideas”都是通过互动学习的结果。
二、博士生的课程设计
第二个体会是博士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如果按照英国的模式,不存在课程设计,你去读一些书。如果走美国的模式,就存在PHD到底学哪些课程。作为中国的PHD,在工商管理领域,要读哪些基本课程?
第一个要读的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特别是理论推理和建模。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是以研究的方式出现,不是本科或硕士教科书的简单延伸,比如说,非理性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高级微观经济学要MIX一些最新的经济理论的发展。微观经济学非常重要。中国的PHD如果不能做一些建模方面的工作,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就很难推动。
第二个方面就是方法论。方法论,我觉得经济系的培养比较有效。除了计量经济学等数量方法,动态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商学院的博士生还要有数学优化和案例分析。如果你到商学院去教书,商学院对PHD非常欢迎。当然希望你在教学上、科研上同步进行。我通常把大学里的人划成两类,教学的,科研的,好的,不好的。教学好、科研好的应该力图作为人才来优待;研究好、教学不好的人应该把他放在研究所;教学好、研究不好的人应该把他作为劳动力或教学骨干,教书、教书、再教书;研究不好、教学也不好的人应该辞退他,让他离开学校。这样才能保证商学院的运作有效。美国对商学院师资的教学、科研进行了研究,教学和科研同步都好的占20%;还有60%的老师教学好、研究一般,不能说不好,因为划分很多类;还有剩下的一部分研究好、教学不好,这些人研究为主,或者从研究的角度开一些课程,如何开展研究,也就是研究方法。要强调的是,首先,理论上的研究方法是数量研究方法;第二个要学会的商学院的教学研究方法,如实际部门中常用的project study,  case study,field study等分析方法,这些都是研究管理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果你的天资聪明足够的话,你的数量经济方法懂的话,其他方法应该没有问题。
研究方法的分类,我认为统计方法是最基础的;第二是数学优化理论。这两个是管理常用的数量分析方法。第三是时间序列;还有一个是动态分析方法,例如动态规划。
第三个要学的是心理学。心理学是我们全国的教育界都没有重视的问题。在中国,传统上有两种人可以学心理学,一是做精神病研究的学生,一个是你想做中学或小学的老师。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经济学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也不是完全非理性的,实际上是非完全理性的。对某些信息我们理性,对某些信息我们不理性。这样就产生了行为经济学。另外我们碰到的是信息非对称。我们本科的时候学经济均衡,但是实际上出现了信息非对称,出现了非理性。因此,我们碰到的是另外一种经济学,非完全理性下信息非对称性,那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和结论将会发生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呢?在管理学科中,心理学最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后来心理学用在财务,用在公司治理,甚至其他方面。我们甚至运用于战略,营销等。例如,目前的营销学研究,如果谈4P,8P的,就没有研究的意义,前沿性或新意了。
现在你们考虑一下大宝,它的营销思路是考虑unisex(男女皆用的意思),无性别差异。现在,在服装方面,男同志穿的衣服像女同志穿的,女同志穿的衣服像男同志穿的。这都是unisex的概念。很多产品出来以后,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我是强调向PHD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个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第一,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你很难想象一个Strategy或者一个Marketing教授不会分析财务报表。因为市场上你采集到的信息与会计上的信息是有关系的。比如讲会计上的营销费用,营销费用怎样提,与营销策略是什么关系?不懂得财务报表分析怎么行?知道财务费用,但不知道财务费用从哪里来?第二,当商学院的教授要非常practical。其实当商学院的教授非常痛苦。一方面大学要用非常高的Academic标准来要求你;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求你要非常practical,否则你教的东西就是“无用的垃圾”。我们厦门大学就提倡商学院的老师要“两栖型”。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为什么这些老师研究做得好,通常是因为这些老师有PHD学位,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什么教学好,因为他们做些企业研究。比如说,国美电器与沃尔玛在商业模式上为什么一样,这种商业模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是,是整个应收款非常少,应付款非常多。我们对营运资本的管理进行比较,我们对资产负债表的上半部分进行比较,这里面反映的战略问题很多,分析比较报表你就知道他们在战略上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把沃尔玛、家乐福、国美等总结出一些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的一些特征,叫OPM战略,无本经营战略。有很多会计信息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PHD的有效教学方法
第三个,我想谈谈如何通过课程对PHD进行有效的培养。 除了基础课以外,肯定要学核心课,专业课。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模式。商学院里要建立四门的foundational的课,或者core course,或者基础课。然后在这些基础课的基础上,设立一些前沿性研究型的课程,如strategy, marketing, operation, production, finance,等等的研究课程,每个学生要选择一个方向或领域的课程作为你的主研方向,这是你的PHD论文要考虑的研究方向,以后你要靠这个吃饭的知识。另外你还要选择一个相关方向,选择一些相关的课程,你不能只会教营销,而不会教战略。通常你要会教两门课。不能想象会计的PHD只能讲会计,不能教财务报表分析,或者是只能教财务报表分析,而不能教会计学原理。作为理财的教授,不能只会讲公司财务管理,而不能讲投资。每个研究方向有了四门frontier的课程,建议每个人还都需要学习每个专业的史。因为,比如在财务方面,谁做什么,谁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谁发了几篇论文,谁的论文是经典性的论文。就象在国外经济学博士一定要学习经济思想史一样。再一个就是做文献研究。我的课选择了50篇文章,全是英文的,我要求学生读20篇就行。每周读一篇,正好20周,坚持下来你的英文就非常好,研究思路和研究视野也拓展了很多。在我讲授的《财务理论和方法研究前沿》或《资本市场研究前沿》,通常我讲8个专题,然后每个学生从50篇文献或从其他专业文献中选择三篇做“文献研究报告”,国外叫RSR,reference study report。这也是一种seminar(小型研讨会)的方式,因为他们要作文献研究、点评存在问题和以后研究的设想。期末考试,要求每人做一篇working paper,即要做一篇能在经济研究,或者管理科学学报或其他主要专业学术刊物上可供发表的论文。用专题讲授、RSR、Seminar、working paper结合起来于博士生课程教育,收效很好!
考虑到博士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议要开一门中级方面的财务课程,中级方面的营销课程,等等。每个学生分几章,就象教学实践一样。要把英文的教材或者中文的教材,读得滚瓜烂熟,了解这个书的结构框架,章节安排,他的知识点的集成,教学要点,然后每个教学内容配套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讲的过程中发现教材的问题,就象教学内容的研讨。这对学生出去从事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然后,学生可再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治理,投资等,选修一门到两门课程。我觉得That's enough。以上是关于如何在一门课程中有效培养博士生的三个想法。
四、推动PHD提高学术水平
第四个方面的想法是,如何推动PHD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如何让他们少犯错误,顺利地完成PHD学业,而且非常出色。最近两年我参加优秀博士论文评审,我感觉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进步非常快。去年有两篇发SCI就可以评优秀博士论文,今年有的发7篇都没有戏。7篇在有的重点大学是可以评教授的。这说明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进步很大!
而工商管理一级分类比较粗,包含的专业很多,有战略,有营销,有财务,有人力资源等等。而且,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的平衡,分的名额比较少,1-2篇,推到国家更少,而且评审专家专业背景不同,有的搞人力资源,有的搞企业管理,有的搞营销,票数分散,所以工商管理连续n年没有出现优博。会计有,今年1个,会计这个专业比较特殊,专家比较集中。实际上,工商管理的其他专业有很多很好的博士论文,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的学科的设置问题。
希望我们的博士生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做出杰出的东西来。水涨船高,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也提了一些培养的组织效率问题。作为财务方面的研究者,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后在全院推广,概括叫做“四个一工程”。
第一个“一”,作为一个进入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如果没有跟导师做一个课题,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博士生。这里不一定都是高水平的课题,客观上做不到,因为导师没有那么多的课题让你做。但是,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你的研究能力。
第二个“一”,每一学年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文笔比较好的学生很快。
第三个“一”,每学期做一期seminar,我们叫“博士生论坛”。博士研究生会贴海报,每一期有两个人来讲,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在国外,大家注意,博士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seminar。当然这里不是博士生来讲,而是他们出钱请全世界最好的学者来讲。就像学术报告会一样。我们现在组织学生来开seminar。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知识贡献出来。我们把博士生的相片、简介、他的PPT全都挂到网上去。告诉大家,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论坛第几期,在什么地方举行,讲什么内容。通常我们会请一个老师做点评,也请两个学生相互点评。这是一种学习方法。
第四个“一”就是每个人每年参加在国内的国内学术会议。如果你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者国内学术会议办到你家门口,你不参加是很大损失。每个学生参加会议要买打折的往返飞机票,2000-3000元,注册费500元,住宿费500元。我坚持只要你有论文,就可以参加学术会议。每年写一篇working paper放在那里作准备参加学术会议,会议录用了,就可以参加。
这四个“一”工程深受博士生的欢迎。在课程体系之外培养博士生,提高他们的质量
五、学术论文的写作
第五个方面,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创新。如何把自己的研究做得有影响,引起学术界关注呢?论文写作有基本技巧。我概括为六字经。我做论文的规则首先是“精兵战术”。瞄准的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然后做国内最新的东西,不求量,求质,求影响。Significance is very important!如果你的论文写得很多,但是没有人citation,就不能说这个论文写得很好。你的论文如果有人citation,证明你的论文有人看,有人关注,有人与你讨论,这样才有成就感。我发了100篇论文,每篇论文只有1个人看;但你发了一篇论文,却有1万人看或引用。我觉得后者比较有意义。如何做出这样的论文,我觉得有些诀窍。
一是言之有题。“题”就是Topic,研究主题。选题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题目太大,一是多主题。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迷失主题”。我们把主题叫做research topic;把子题叫做research issue,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问题。题目太大,没有意义。博士论文强调精耕细作,不强调大题小做。
二是言之有理。“理”就是theory,理论。要清楚你研究的课题的相关的理论是什么?这就是考你的文献的评述水平。比如国内国外的重大课题,它的来龙去脉,历史上谁做过贡献,你都得很清楚。有几个流派,哪个流派出现在哪个学术刊物上,都要非常清楚。比如研究Marketing,这个领域分了几个流派,几种观点,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一定要搞清楚,才不会出现整个研究的逻辑思路混乱。
三是言之有法。“法”就是methodology,approach, tools,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东西一定要掌握。管理的研究方法很多种。在做文献研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如何做方法创新。做方法创新有这样几种情况,比如研究财务困境预测,通常来讲是做线性模型,我可以搞一个非线性的。别人用统计模型,我可以用神经网络模型。别人只做一种方法,我三种方法一起做。然后我比较差异,结果发现方法差异导致结果差异。这就是发现,这就是创新。因为过去一种数据,一种方法,现在一种数据,三种方法来分析,有差异,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你去探讨,你的论文就有学术价值。你要选择最合理的方法,而且你分析的方法要有创新。
四是言之有据。“据”就是Evidence,Data,facts等,论据。如果现在你的博士论文没有数据,没有模型就成问题了。因为经济管理分析与其他不一样,定量分析十分必要。定量分析要有数据,而在数据上学生容易犯错误。我建议,数据收集整理要满足三个要求:
(1)数据的即时性。要考虑我的文章要发表,07年论文答辩,你的数据要争取收集到05年。如果你的数据是92年,93年的,2003年的,然后跳回到2000年,那么你的数据就没有过时了。
(2)数据的系统性。数据讲究结构化,就是若干个变量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database。
(3)数据的一致性。你在选数据的时候,要注意统计口径前后要一致,今年和去年的数据的统计口径是否一样。做博士论文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型,什么是研究变量,什么是被研究变量,什么是控制变量。然后回来收集数据。也就是,我要得到任何的结论都需要充分的数据和证据。在数据和证据的搜集上要满足即时性、系统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五是言之有论。“论”就是conclusion,结论。有同学写论文,他的conclusion跟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或者有的论文没有结论。我改上海一个学校的论文,他研究配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控制变量。没有控制变量,他的结论就是一种误导结论。因为销售的增长不完全受配股的影响,不完全受新增资本的影响。它本来有一个销售收入的变动函数。原来的变动变量再加一个变量,原来的变动变量就变为控制变量。常识性的错误很多。如何明确科学的结论,实证研究的结果不完全是结论,结果化为结论是一个generalization的过程。你能知道推论的风险有多大,才能Generalization。还有,你的conclusion是否convincing,是否stable,是要考虑的问题,才能Generalization。结论之后,如何拓展它的含义,即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启示。一般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论、讨论和建议,很多博士生写得不好。言之有论,一定要知道研究什么问题,基于什么理论研究什么问题,使用什么方法,分析什么数据。最后才能的出结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
六是言之有序。“序”就是logic,语言逻辑。论文下笔的时候一定要问几个问题,要有学术研究规范。包括学术研究方法的规范和论文的写作和格式规范。与国内传统的“三段论”不同,以实证研究为例,国际上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和格式规范为:
1、导言或者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重要性,即为什么要研究。
2、文献评述。就是哪一年研究什么,得到什么结论。综合起来,目前研究存在哪些缺陷。最关键的是了解研究历史,了解存在哪些缺陷?因此,我现在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收集不同的数据,定义不同的变量,使用不同的模型,或其他改进方法,然后进行研究。
3、研究设计。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框架,检验的假设,样本,数据,还有模型,研究方法,等等,按照研究需要来做。
4、实证结果与分析。实证结果出来了以后要去分析它。
5、结论、讨论与启示。探讨实证研究结果的启示,理论启示和政策启示。
基本上把这样一个logic的format,文字上不要犯错误。96年以后国内开始承认这样的规范。学术论文的基本范式。
六、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
最后讲讲关于创新的问题,作为博士论文,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博士论文中的摘要要提出你的创新点,如本文的改进与创新之处在于一、二、三、四、五。这一段比摘要更难写。
摘要如何写?摘要有几个要素。我读过一本书,叫Writing for academic research,学术研究的写作。还有一本书,writing for academic purpose。这些书介绍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首先是研究什么问题,然后是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问题,最后是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此外,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四大要素。博士论文,则有五要素,中间加了一个结构安排,有2-3页的空间写。现在要求“六个要素”,又加了一个本文的创新之处。什么是创新?我们赖考虑一下一些关于“创新”的表述,理解其含义。
什么叫做revision,修改?
什么叫做innovation,革新、改进?
什么叫做reform,改革?
什么叫做creation,创造?
什么叫做revolution,革命?
博士论文一般不会很难是革命性的,但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都是因为他的博士论文而成名。博士论文追求的基本目标应该是creation,创造性的,它不是革命性的,不是理论上的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富有新意和创意。希望论文体现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新数据、新结论,等等。更一般的博士论文,可以做些革新,改进,修改等。所以,博士论文创新性的表述经常是:本文的改进与创新之处。
博士论文如何创新?
首先要从选题开始。我今天在会上讲的关于资本市场和财务研究领域的创新,我今天讲的,大家感觉整个思路全部打开了,传统研究均衡条件下理财,通常考虑成本、收益或效益的关系,还有收益与风险的均衡关系。现在公司治理这个要素对财务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两个公司,规模一样,财务状况一样,资本一样,但公司治理不一样。人家会以更高的价格买公司治理好的公司的股票。而且这个差距很明显,很稳定。这种现象就是公司治理溢价。这样就在公司业绩或收益的模型基础上多出了公司治理的变量,将公司治理与定价结合起来了。再有,在国外财务方面有可能得经济学大奖的可能就是在经济与法学的交叉方面——投资者法律保护。有人假定说,只要法律保护好,公司的业绩就会好;只要法律保护好,公司的财务政策就比较合理。实际不是这种情况,这里也有理性与非理性选择的问题。
第二就是度量。例如,过去在度量资本市场的收益,最小到天,daily return,也有weekly return, monthly return, quarterly return,annual return等六种形式。实际上可以考虑半天的收益,早上9:30到11:30的收益,下午1:00到3:00的收益。或者考虑每分钟的收益或者每个5分钟的收益。这实际上是引入生物学的概念,我原来看到的东西是分子,现在看到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在微观世界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所以就出现了高频数据与微观结构。整个就是革命性的,过去我们分析的最小的计量单位是天,我们现在看到从9:30到9:40,从9:40到9:50,这样可以在每天的收益中划出一个更小的微观世界,非常漂亮的一个微观结构。现在的研究中,涉及很多度量的合理性问题,这就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
再就是行为分析。过去我们假定人的行为是理性的。现在我们发现,股票越跌越卖,越卖越跌,大家纷纷疯抛。再有就是房产市场,越涨越买,越买越涨。我们就会问,你们有神经病啊?所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某些信息是理性的,而对某些信息不理性。一个人不会100%的理性,否则这个人就会有毛病;也不会100%的无理性,否则就会进精神病医院。所以,实际上人是对大量信息是理性的,而对部分信息是不理性的,即“非完全理性”。
此外,我们在做模型时,假定干扰项随机变化,数学期望值等于零,方差稳定。实际上,这个干扰项的数学期望值不等于零;这个干扰项的方差不稳定,而且不相等。在相当时期内,干扰项的数学期望不会等于零,不但不等于零,而且呈现出一种趋势。这就证明模型中还有其他的变量对模型有影响。人们发现,这种影响就是人的非理性行为,是非理想行为因素。这样就大大拓宽了研究的领域。
所以在创新方面,要考虑创新在什么层次,在选题的时候就有所考虑。在选题方面跟人家有所不同。比如最近我的一个学生,在做投资者管理保护。国外的替代假设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法律保护就越强。我就说,你能不能再拓展一点,法律保护对公司的业绩有没有影响?法律保护对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有没有影响?这样三块就构成了比较完成的金融法律研究的问题。
创新还要在数据与方法上。可以在原有的问题上拓展,如果横向拓展就会出现很多新东西,纵向拓展比较难。纵向拓展要求你的方法论等要非常非常好。这是博士生创新在选题方面。
第二个创新可考虑在度量方面。比如公司治理指数,度量问题是全世界都在争论的问题。及时地加入创新就是一个机会。比如一个变量,别人这样度量,我另外一种度量。可以有原创性的东西。
再就是变量选择。变量选择可以在各个方面创新。比如我的模型有10个变量,其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国外可能是正确的,在中国可能不然,不能盲目照搬老外的研究。比如独立董事会不会对绩效产生影响?还有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因素对业绩的影响到底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MBO,或者职工持股对业绩的影响到底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都值得研究。
最后在政策建议方面也要创新。如何解释研究结论的争议很多。如何来解释你的研究结论?我认为有争议就有创新,跟人家原来的理论不一样的东西,不要放弃,这就是给你提供的创新的机会。
资本市场上有大量的数据库可以利用。但在工商管理其他领域方面,大量要靠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统计。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靠实验,而实验就要花钱。雀巢咖啡的The taste is wonderful(味道好极了),选择这句广告语出来花了数百万美金进行实验。公司拍了几个广告,然后把专门请买咖啡的家庭主妇,把她们请来,专门让他们来看广告,然后做记录,然后觉得这些广告,The taste is wonderful这句话最有吸引力。他们做得非常严谨。哪怕是做个小范围的实验。我现在非常希望博士生能结合论文开展实验研究,。我们原来做的empirical study,实证研究,而实验研究是experimental study。experimental study在中国还没有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