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评宜黄事件:权力滥用成悲剧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0:22:49
                                                                                                                            人民日报、新华社评宜黄事件:权力滥用成悲剧根源                                                                                                     2010年09月19日 17:07新华网                                                                                                                                        2010.09.20.转贴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黄冠)江西宜黄拆迁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抚州市委近日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其中负重要领导责任的县委书记和县长被立案调查,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副县长被免职、立案调查。不幸的悲剧本可避免,悲剧的警示值得牢记。

        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理由”多少,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对百姓权益的维护都必须放在首位。无论是宪法、物权法,还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都对土地上房屋所有者权利保护作出明确规定。暴力强拆甚至致人死亡事件屡屡发生,这是对人民权利的极大漠视和严重侵害,也是对法律精神的肆意践踏。

         官或有大小,职责各有不同,但作为国家干部和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决不可有一日缺失。对于国有土地征用和房屋征收,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对其程序作出过严格规定,即便是符合规定应该搬迁而房屋所有者未能搬迁的,也理应按照正常程序,最后由人民法院来强制执行。而从媒体屡屡曝光的暴力强拆事件来看,总脱不开地方政府甚至相关领导的影子。或者由地方政府部门直接联合成立强拆队,或者委托社会力量动手自己背后撑腰,这种权力的滥用,不仅与依法行政背道而驰,更是一些悲剧发生的根源。

           宜黄拆迁事件无异于一面镜子,照出了部分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的冲动。种种类似拆迁行为,打着诸如“公共利益”的幌子,不顾群众权益,通常都有急功近利、早出政绩的冲动,忘记了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要求。这种思想动机和权力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去实在太远。

             宜黄拆迁事件是一个悲剧,我们期望类似悲剧不再重演。它更是一个警示,时刻提醒拥有权力的干部们,必须始终尊重公民权利,永远牢记依法行政,在百姓利益和个人政绩之间,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人民日报评宜黄事件:决不能把民众当对手                                                                                   2010年09月20日 02:48人民日报

          如何避免制造拆迁的“火药桶”,从根本而言,还需尽快在法治轨道上,理顺拆迁各方利益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治理机制

在舆论的密集关注下,江西抚州宜黄“9·10”拆迁自焚事件有了最新进展。9月17日,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常务副县长被免职。

      在“最近三年八起拆迁悲剧中无一名地方一把手受追究”的背景下,这一处理结果让人看到了决心。然而,此前一天发生的“围堵”事件,依旧让人无法释然。9月16日,自焚事件伤者的两个女儿上访,却被当地组织的数十位干部围堵在南昌机场,最后不得不躲进女厕所,用手机向媒体求救。

       当女厕充当起公民讨要说法的最后屏障,我们既惊讶于一些地方干部法制观念的淡薄及其对公民人身自由的漠视,也不禁感叹当地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倘若在“9·10”事件之前,也能如此“给力”防范自焚,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就在几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城镇房屋拆迁立项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的意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国土资源部更是一再发文,严禁各地方政府直接插手土地开发、拆迁。遗憾的是,中央的三令五申,部委的明确禁令,都没能化作一些地方的执行力、改变某些领导干部的“土霸王思维”。 就在宜黄“9·10”拆迁自焚事件余波未了之际,不签字就停薪停职的“株连式拆迁”又在山东鄄城重出江湖。

        《物权法》颁布数年后,许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领域,却阻挡不了推土机。纵观多起拆迁悲剧,本该保持中立的地方政府,却一次次在商业拆迁中冲锋陷阵。“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我只懂拆迁法,不知道什么物权法”,这些出自地方干部的蛮横言语,不仅把自己摆在群众利益的对立面,也损害着政府依法治国的权威,加大了基层治理的难度和风险。

          从“野蛮拆迁”到“暴力反抗”,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对地方政府而言,要完成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使命,必须能够正确处理和应对这一矛盾冲突。一方面,要恪守职责本分,把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放在首要位置,彻底切断官商瓜葛的“强拆利益链”;另一方面,在处理拆迁纠纷时要时刻省察:对被拆迁人的利益考虑是否周详,是否为其提供了公平顺畅的利益诉求通道?决不能把民众当对手,把维稳大局“地方化”乃至“个人化”,并以此排斥司法救济、干预媒体监督。

           “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如此判断。在我国城市建设的持续进程中,如何避免制造拆迁的“火药桶”,从根本而言,还需尽快在法治轨道上,理顺拆迁各方利益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治理机制。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在京召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我们希望这一条例早日出台,实现拆迁思路的“根本性变化”,扼制“拼命抢拆”,为拆迁注入法治文明的基因,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